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15-16,2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细胞化学原位杂交 cell junctions cell coat 细胞通讯细胞识别细胞内受体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染色体显带核膜周期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细胞周期捕光色素 cdc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gene) CDK p34cdc2激酶 cyclin CAK (CDK活化激酶)管家基因奢侈基因(luxury genes)regulatory gene Hayflick界限 PCD 光合链电子传递链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细胞化学:应用某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进行化学处理,形成特殊的染色效应。

通常可通过显色剂在细胞中的定位和深浅来判断某种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

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在显微与亚显微水平上的基因定位、特异mRNA表达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s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的联系结构。

cell coat :细胞外被,细胞外被是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实质上是质膜结构的一部分,指动物细胞表面存在着一层富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称为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细胞通讯(cell 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内受体:靶细胞上受体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

当和配体结合后,能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新版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新版

第一章绪论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 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3. 细胞的基本共性:①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②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③DNA-RNA的遗传装置④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⑤一份为二的分裂方式4. 古核细胞:指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过去把它们归属为原核生物是因为其形态结构、DNA结构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

真核细胞的三大结构共性:①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体系。

②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③由蛋白质分子组装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

表3-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5. 外显子: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

6. 内含子: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

病毒与细胞在生命起源上的关系: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但所有的病毒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它们的基本生命活动。

证明: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所有的病毒毫无例外,必须要在细胞内复制与增殖,才能表达其基本生命现象,没有细胞的存在也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2.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3.病毒可以看作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4.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反转录转座子的两端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结构与整合于基因组上的反转录病毒十分相似。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分辩率:分辩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物学复习资料1. (名解)细胞⽣物学:是指研究和解释细胞基本⽣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死亡,以及细胞信息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于进化等重⼤⽣命活动。

2. (解答)细胞⽣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物膜与细胞器2)细胞信号转导3)细胞⾻架体系4)细胞核、染⾊体及基因表达5)细胞增殖与调控6)细胞分化及⼲细胞⽣物学7)细胞死亡8)细胞衰⽼9)细胞⼯程10)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3. (选择、填空)胡克----第⼀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列⽂虎克----发现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细胞是⼀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4. 现代⽣物学的三⼤基⽯:1838-1839年施莱登、施旺确⽴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确⽴的进化论和1866年孟德尔确⽴的遗传学。

5. (解答)为什么说细胞是⽣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b.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细胞是有机体⽣长与发育的基础;d.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e.细胞是⽣命起源的归宿,是⽣物进化的起点;6. 整个⽣物界最基本的类群包括三个域:原核⽣物、古核⽣物和真核⽣物;⽣物被分为6个界:由原核⽣物组成的原核⽣物界、由古核⽣物组成的古核⽣物界、由真核⽣物组成的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7. 最⼩最简单的细胞-----⽀原体;最⼩的有机体-------病毒;8. 原核⽣物电⼦呼吸链在细胞质膜上;9. 细菌细胞的核区为了真核细胞区别,称为拟核或类核;10. 细菌细胞没有核膜吧核与细胞质绝对分开,因此DNA复制、RNA转录与蛋⽩质合成的结构装置没有在空间上分隔,可以同时进⾏,这是细菌乃⾄整个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显著差异之⼀;DNA分⼦边转录边复制,转录的mRNA在没有脱离DNA 的状态下,⼜与核糖体结合翻译肽链。

转录与翻译在时间与空间上是连续的。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细胞生物学基本定义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细胞:是由膜包围着的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体,它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由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膜内陷形成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在细胞分裂中作为DNA的复制支点。

4.细胞表面:是指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其功能是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与跨膜运输,并有能量转换、识别、运动、黏附与外界信号的接收和放大等作用。

5.阮病毒:仅由蛋白质构成的病毒为阮病毒。

6.暗视野显微技术:不使用光源成像,而使用斜射入标本表面的漫射光反射出的光线成像的显微技术,这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外表轮廓。

7.负染色技术:指在采用电镜对不易着色的样品进行观察时,用重金属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去多余的染料后,整个载网上都铺上了一薄层重金属呈现黑色,而样品由于不易着色而呈现出明色,从而衬托出样品的精细结构。

8.冷冻蚀刻技术:用快速低温冷冻将样品迅速冷冻,然后在低温下进行断裂,这时样品往往从其结构相对脆弱的部位断裂,从而显示出细胞内的精细轮廓,将冰在真空中进行升华,进一步增强“浮雕”蚀刻效果。

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样品电镜观察的技术,称为冷冻蚀刻技术。

9.扫描隧道显微镜:用低压电极与样品表面进行接近,当电子层重叠时能产生隧道电流。

用电极针尖在样品上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产生的隧道与针尖和样品间的距离呈指数关系。

因而从记录的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反映样品表面的形态,这种显微技术就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

10.差速离心技术:是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的技术。

11.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细胞组分铺放在含有密度逐渐增加的,形成密度梯度的、高溶解性的、惰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在离心场下,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速率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不同成分分离的目的。

细胞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

活细胞是谁先看到的:1667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Leeuwenhoek)观察到真正的活细胞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核细胞的特征:原核细胞没有核膜,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通常称为细菌(bacterium)。

病毒的特征:①个体微小,20~30nm之间,可通过滤菌器,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②含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具有受体连结蛋白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扫描隧道显微镜所看到的结构:是一种在纳米水平上探测微观物质世界表面形貌的仪器。

荧光(蓝光、紫光)直接用投射原因:因为紫光相对来说波长比较短,很难透过物质。

第四章:细胞质膜细胞质膜:又称细胞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生物膜基本特征:1、膜的流动性。

2、膜的不对称性。

生物膜的功能: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号跨膜传递。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小题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活动。

2.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3.质粒: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

4.分辨率: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指以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位置的方法。

6.细胞融合: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7.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8.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

9.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

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0.膜转运蛋白的分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1.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形成的囊泡较小,称为胞饮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形成的囊泡较大,称为吞噬作用。

12.氧化磷酸化: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13.ATP合酶。

状如蘑菇,属F型质子泵。

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

14.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判断、选择)1.细胞生物学主要经历了一下发展阶段:1)1665-1838年,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8-1858年,细胞学说的建立3)1875-1900年,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1900-1953年,实验细胞学时期5)1950s-1970s,细胞生物学学科确立6)1980s至今,进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

19世纪及以前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个世纪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细胞生物学的人物及其发现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胡克发现细胞1974年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鱼红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J. Schleiden ) 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 Schwann) 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

Sichold等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发现了原生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

Albert Kolliker通过对胚胎学的研究,证明了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由细胞不断繁殖和分化的连续过程。

1855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 Rudolf Virchow )补充了细胞学说的第三条原理: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

并创建了细胞病理学说,即机体的一切病理表现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

细胞学经典时期:1840年普金耶( Pukinje )在动物、1846年冯. 莫耳(von. Mohl)在植物中分别看到了“肉样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原生质(protoplasm)。

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认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作用,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它们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将原生质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目录索引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第七章线粒体第八章核糖体第九章细胞骨架第十章细胞核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第十三章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二、细胞的发现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三、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施旺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

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

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一、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四、细胞的一般结构•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

包括:一网两膜四体•意义:区域化作用•非膜相结构•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名词解释1.显微分辨率(microscopic resolution)---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显微镜所能看到的精细程度。

2.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用于整个细胞时,可以确定放射性标记物在细胞内的定位。

用于凝胶或琼脂平板时,能鉴定出放射性的条带或菌落。

3.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根据分子质量及等电点的不同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开。

这种高分辨率的技术能够分离同一混合物中的上千种蛋白质。

4.倒置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一种主要用于观察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的活细胞生长及分裂状态的特殊显微镜。

与普通光镜相比,其光源、聚光镜和物镜的位置是倒置的,即光源在上,物镜在载物台的下方。

另外,其聚光镜和物镜有较长的工作距离,以方便放置有一定厚度的培养瓶。

二、简答题1.电子显微镜为何不能观察活标本?因为电镜样品的观察室要求高度的真空条件。

2.简述冷冻蚀刻术的原理和方法。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是在冷冻断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复杂的复型技术。

如果将冷冻断裂的样品的温度稍微升高,让样品中的冰在真空中升华,而在表面上浮雕出细胞膜的超微结构。

当大量的冰升华之后,对浮雕表面进行铂一碳复型,并在腐蚀性溶液中除去生物材料,复型经重蒸水多次清洗后,捞在载网上作电镜观察。

3.比较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答:都是用于放大与分辨微小结构,都是通过标本电子束的影响来探测标本结构。

TEM:电子束穿过标本,聚焦成像于屏幕或者显像屏上。

用于研究超薄切片标本,有极高的分辨率,可给出细微的胞内结构。

SEM:电子束在标本表面进行扫描,反射的电子聚焦成像于显像屏上。

可以反映未切片标本的的表面特征。

4.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优越性是什么?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由Binnig等1981年发明,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隧道效应而设计制造的。

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重叠,外加一电压(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产生隧道效应而有电子逸出,形成隧道电流。

电流强度和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有一指数关系,当探针沿物质表面按给定高度扫描时,因样品表面原子凹凸不平,使探针与物质表面间的距离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流不断发生改变。

将电流的这种改变图像化即可显示出原子水平的凹凸形态。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率很高,横向为0.1~0.2nm,纵向可达0.001nm。

它的优点是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均可进行观察,而普通电镜只能观察制作好的固体标本。

优越性:1)高分辨率原子级分辨率,横向为1埃,纵向为0.1埃。

2)可直接绘出三维立体结构图像;3)可在常压、空气甚至溶液中探测样品,且可避免高能电子束的破坏作用;4)成像快;5)不需要任何透镜,体积小。

5.比较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都是利用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物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

差速离心通常用于分离细胞器和较大的细胞碎片,分离的对象都比介质密度大。

密度梯度离心也可分离较大颗粒和细胞器,但更多用于分离小颗粒和大分子物质。

介质形成一个密度梯度,所分离的物质密度小于介质底物的密度。

6.在进行细胞组分的分离时,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根据所分离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密度,通过离心力场的作用加以分离,根据这两个因素可设计速度离心、等密度离心(蔗糖CsCl)。

7.用细菌质粒和噬菌体基因组克隆真核生物的DNA有什么不同?都是储存和扩增真核生物DNA片段的技术,当克隆DNA数目为几十到几百个碱基时细菌质粒是合适的载体。

对于较长的DNA分子,病毒载体更合适。

在长满菌苔的平板上可聚集成百上千的噬菌斑,每个都可以用于筛选目的基因。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起源一、名词解释1.模板组装(template assembly)-----指由模板指导,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与模板完全相同的分子。

这是细胞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装方式,DNA和RNA 的分子组装就属于此类。

2.酶效应组装(enzumatic assembly)---相同的单体分子在不同的酶系作用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3.自体组装(self assembly)---生物大分子借助本身的力量自行装配成高级结构,现代的概念应理解为不需要模板和酶系的催化,以别于模板组装和酶效应组装。

4.细胞社会学(cell sociology)---细胞社会学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细胞整体个细胞群体中细胞间的社会行为(包括细胞间识别、通讯、集合和相互作用等),以及整体和细胞群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的调节控制。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内膜系统的形成对真核生物细胞是有利的。

如吞入一些物质象食物颗粒,把它们隔离起来而独自享用。

而原核细菌无法捕食大块食物,而是通过输入物质在环境中分解食物,一起分享。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的共同点有哪些?重点是四点:1)有DNA;2)有核糖体;3)分裂法增殖;4)都有质膜。

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1~10μm10~100μm细胞核无核膜有双层的核膜染色体形状环状DNA分子线性DNA分子数目一个基因连锁群2个以上基因连锁群组成DNA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DNA同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DNA序列无或很少有重复序列有重复序列基因表达RNA和蛋白质在同一区间合成RNA在核中合成和加工;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细胞分裂二分或出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少数出芽生殖。

内膜无独立的内膜有,分化成各种细胞器鞭毛构成鞭毛蛋白微管蛋白光合与呼吸酶分布质膜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营养方式吸收,有的行光合作用吸收,光合作用,内吞细胞壁肽聚糖、蛋白质、脂多糖、脂蛋白纤维素(植物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是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

真核细胞以膜系统的分化为基础,首先分化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核与质,细胞质内又以膜系统为基础分隔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单位——各种重要的细胞器。

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

第二是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

这与第一点相互密切联系,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随之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质与功能蛋白质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

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信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另一重大标志。

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这也是两者区别的重要特征。

4.为什么说以多细胞的形式生存比较优越?真核细胞以失去血细胞快速生长为代价而变得精巧复杂,但可以通过分化进行功能特化。

多细胞生物能利用单细胞生物所不能利用的食物来源,如吸收土壤养分、光合。

但单细胞生物也有优点,如快速适应环境。

第四章细胞质膜及其表面结构一、名词解释1.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中分布着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于跨膜蛋白。

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

2.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着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

3.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自由扩散,属被动转运的一种。

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

分子或离子的这种自由扩散方式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膜蛋白的协助。

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也称协助扩散,属被动转运的一种。

指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质膜的两边存在浓度差以及膜中存在特定蛋白质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该过程不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但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

以这种方式通过膜的物质主要是非脂溶性的或带有电荷的小分子。

易化扩散是通过载体蛋白的变构而完成的。

5.通道扩散(channel diffusion)---是细胞质膜对小分子物质被动转运的一种类型。

是由膜上的通道蛋白完成的协助扩散。

6.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又称侧向迁移。

在同一单层内的脂分子经常互相换位,其速度相当快,这种运动始终保持脂分子在质膜中的排布方向,亲水的基团朝向膜表面,疏水的尾指向膜的内部。

7.翻转扩散(transverse diffusion)---又称翻转(fliop-flop)。

它是指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个小叶翻转到另一个小叶的运动。

8.离子通道(ion channel)---一种跨膜的孔洞结构,为在电化学梯度作用下穿越脂双层膜的离子提供了亲水性的通道。

9.协同运输(cotransport)---又称耦联主动运输,它不直接消耗A TP,但要间接利用自由能,并且也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运输时需要先建立电化学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建立的H+质子梯度。

二、简答题1.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由其脂质分子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假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会怎样?1)假定磷脂只有一条烃链而非两条;是一种去垢剂。

脂质头的直径比烃尾的直径大得多,因而该分子的形状是圆锥形而不是圆柱形,分子聚集在一起是微团,而不是双层。

2)假定烃链比正常的短,例如只有约10个碳原子长;形成了脂双层更具流动性,脂双层更不稳定,因较短的烃尾疏水性弱,所以形成双层的力量减弱。

3)假定所有的烃链都是饱和的;则形成的双层具有很弱的流动性。

4)假定所有的烃链都是不饱和的;更具流动性。

5)假定双层含有混合的两种脂质分子,一种具有两条饱和的烃尾,另一种具有两条不饱和的烃尾;饱和分子趋向于互相聚集,流动性大大降低的小区域,则脂双层表面没有均一性。

2.为什么大多数跨膜蛋白的多肽链以α-螺旋或β-折叠横跨脂双层?在α-螺旋和β-折叠内,多肽主链的极性肽键却能被疏水Aa侧链挡住而完全避开脂双层的疏水环境,肽链内部的氢键稳定。

3.为什么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细胞可增加膜的流动性?一些膜内侧蛋白质与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松弛素可破坏肌动蛋白丝即破坏细胞骨架,从而增加膜的流动性。

4.动脉硬化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由于膜脂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使膜的流动性降低。

如胆固醇比值,卵磷脂/鞘磷脂。

5.构成细胞质膜的膜蛋白有哪些生物学功能?1)保护: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运输: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作为运输蛋白,转运特定物质进出细胞)3)通信: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作为受体,起信号接收和传递作用)4)提供酶结合位点: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作为酶,催化相关的代谢反应)5)介导细胞连接: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作为连接蛋白,起连接作用)6)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