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料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料整理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生物小分子:1、无机化合物:水(游离水、结合水)无机盐:离子状态2、有机化合物: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细胞大分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由小分子亚基装配而成)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仲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形成的线性结构,化学键主要是肽键蛋白质功能:①细胞的结构成分。
②运输和传导。
③收缩运动。
④免疫保护。
⑤催化作用—酶核酸:DNA:双螺旋结构RNA: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功能: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2、复制。
3、转录。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光学显微镜技术------显微结构的观察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染色标本二、荧光显微镜---(紫外线)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化学成分研究、DNA&RNA含量变化三、相差显微镜---(光的衍射和干涉效应)活细胞结构、活动观察四、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平面偏振光的干涉)活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工程显微操作(三维立体投影)五、暗视野显微镜---(特殊的聚光器)观察活细胞外形六、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激光作光源)立体图像,组织光学切片;三维图像重建电子显微镜技术------亚微结构的观察分:透射、扫描、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穿透样品而成像,观察细胞超显微结构,荧光屏上成像亚微结构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光镜与电镜的区别第二节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一、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继续生长、增殖的过程。
优点:1、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细胞2、有利于研究单一类型的细胞3、通过人为控制培养条件,可以减少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细胞培养的条件培养基:氨基酸+糖+维生素血清支持物环境:无菌环境、适宜温度,pH值特性:贴壁生长接触抑制(肿瘤细胞没有)分类:原代培养 :直接来自于有机体的细胞培养称原代培养。
但常常也将第1代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原代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包括三方面内容: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为一个生命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现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从显微结构、超显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与凋亡、起源与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脂质体Liposomes: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中可以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膜骨架(membrane skeleton):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血影(ghost):当红细胞经过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放出血红蛋白和胞内其他可溶性蛋白,而红细胞依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血影。
成斑现象(patching):当荧光抗体标记细胞的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位置,即成斑现象。
钙泵(Ca2+ PUMP):又称Ca2+ ATP酶,钙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它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2+,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运出2个Ca2+。
胞吞作用(endocytosis):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exocytosis):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微粒体(microsome):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是研究内质网结构和功能的良好材料。
分泌性蛋白信号假说(signal hypothesis for secreted protein):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细胞生物学 资料

10.5比较粗糙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形态结构:粗糙: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膜表面分布着大量核糖体
光面:呈分支管状或小泡状,无核糖体附着
功能:粗面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修饰与加工;
光面内质网:脂的合成与转运、解毒作用、合成类固醇激素、Ca2+的调节作用——横纹肌的收缩。
2.下面哪一项和显微镜的分辨率无关?
A 光的波长;B 透镜的数值孔径;C 样品和透镜间介质的折射率; D 物镜的放大倍数
3.如果想检测细胞培养物是否在DNA合成期,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放射性胸苷,看它是否掺入DNA中。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容易检测到核DNA中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
A双向凝胶电泳;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琼脂糖凝胶电泳;D放射自显影术
11、 简述高尔基体的功能。P175-180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
(1)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作用——蛋白质的运输
(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3)蛋白质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5、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生物膜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1) 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一、名词解释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内含子:是基因内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内含子。
在古细菌中也有内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内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病毒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内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由磷脂双层和各种蛋白质组成。
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同时,细胞膜上还存在许多跨膜蛋白,起到信号传导和运输分子等重要功能。
2. 细胞质细胞质指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的区域,主要由水溶液、细胞器和有机物质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合作协调下完成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代谢活动。
3. 核核是控制细胞活动的中枢,内含染色体和核仁。
染色体携带了遗传信息,并通过DNA分子决定了个体遗传特征。
核仁则参与转录RNA过程,在蛋白质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合成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过程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为ATP分子。
它们具有独立的DNA和蛋白质合成机制,因此被认为在进化上与细胞起源密切相关。
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质网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膜囊组成,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修饰和运输过程。
高尔基体是内质网上特定区域的一部分,主要对前体蛋白进行完善修饰,并运输到其他细胞器或细胞外。
二、细胞生命周期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式。
它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并均匀分配给两个新生细胞,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只发生在配子(生殖细胞)中。
它经历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产生四个不同的子细胞。
这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3.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指从一个细胞形成到它再次分裂所经历的时间。
通常可以分为G1、S、G2和M四个阶段。
G1阶段是生长期,S阶段是DNA复制期,G2阶段是准备有丝分裂前期,M阶段是有丝分裂过程。
三、细胞信号传导1. 激素信号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在远距离内转运至靶细胞,并引发特定的生理反应。
例如,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甲状腺激素调节代谢速率等。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小题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活动。
2.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3.质粒: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
4.分辨率: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指以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位置的方法。
6.细胞融合: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7.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8.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
9.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
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0.膜转运蛋白的分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1.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形成的囊泡较小,称为胞饮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形成的囊泡较大,称为吞噬作用。
12.氧化磷酸化: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13.ATP合酶。
状如蘑菇,属F型质子泵。
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
14.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判断、选择)1.细胞生物学主要经历了一下发展阶段:1)1665-1838年,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8-1858年,细胞学说的建立3)1875-1900年,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1900-1953年,实验细胞学时期5)1950s-1970s,细胞生物学学科确立6)1980s至今,进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
19世纪及以前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个世纪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细胞生物学的人物及其发现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胡克发现细胞1974年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鱼红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J. Schleiden ) 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 Schwann) 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
Sichold等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发现了原生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
Albert Kolliker通过对胚胎学的研究,证明了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由细胞不断繁殖和分化的连续过程。
1855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 Rudolf Virchow )补充了细胞学说的第三条原理: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
并创建了细胞病理学说,即机体的一切病理表现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
细胞学经典时期:1840年普金耶( Pukinje )在动物、1846年冯. 莫耳(von. Mohl)在植物中分别看到了“肉样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原生质(protoplasm)。
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认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作用,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它们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将原生质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目录索引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第七章线粒体第八章核糖体第九章细胞骨架第十章细胞核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第十三章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二、细胞的发现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三、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施旺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
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
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一、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四、细胞的一般结构•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
包括:一网两膜四体•意义:区域化作用•非膜相结构•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2.细胞学说: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形成明显和稳定差异的过程4.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不同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总和5.蛋白质组:是指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1.*生物膜的组成及作用生物膜:质膜(细胞膜)和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的统称作用:(1)细胞膜不仅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还行使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2)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胞内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得以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地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和完成(3)有效增大了细胞内有限空间的表面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细胞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功能效率2.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它既将细胞中的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为其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同时还行使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
3.细胞膜的特性:(1)*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膜中各种成分(膜脂、膜蛋白、膜糖)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包括种类和数量上都有很大差异(2)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
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
4.*什么是膜的流动性?它体现在哪些方面?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
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液态与晶态的过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
表现在(1)膜脂的流动性(侧向扩散运动、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2)膜蛋白的流动性(侧向扩散运动、旋转运动)5.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认为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题,它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层分子结合,有的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有的附着在脂双层表面。
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
6.脂筏模型:脂质双层内含有由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特定种类的膜蛋白。
这些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被称为“脂筏”。
脂筏周围则是富含不饱和磷脂的流动性较高的液态区。
7.膜的选择性通透:不同分子通过脂双层的扩散速率不同,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它在脂质中的相对溶解度。
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强,通过脂双层膜的速率越快。
脂双层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么小,都是高度不通透的8.简单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最简单的方式。
溶质分子直接溶解于膜脂双层中,通过质膜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要跨膜运输蛋白协助。
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细胞提供能量,故也称被动扩散。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溶质在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二是溶质必须能透过膜。
9.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包括(1)离子通道高效转运各种离子:在膜上形成亲水性地跨膜通道,快速并有选择的让某些离子通过而扩散到质膜的另一侧(被动运输)(2)载体蛋白介导的异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物质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被动运输)(3)载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10.胞吞作用:又称内吞作用,是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脂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包括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1)吞噬作用:吞噬入侵的微生物,清除损伤和死亡的细胞等功能(2)吞(胞)饮作用:细胞非特异地摄取细胞外液滴的过程(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11.胞吐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是指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除出细胞外的过程。
分为结构性分泌途径和调节性分泌途径。
12.*细胞胞吐途径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结构性分泌途径:是指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之后,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经修饰、浓缩、分选,装入分泌囊泡,随即被运送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普遍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
调节性分泌途径:是指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后被储存于分泌囊泡内,只有当细胞接受到细胞外信号的刺激,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瞬时升高,才能启动胞吐过程,使分泌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
只存在于特化的细胞中。
13.*细胞表面: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结构复合体系和多功能体系,多细胞生物体重的大多数细胞表面是同它的相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联系在一起的,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单位。
以质膜为主体,包括质膜外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侧的胞质溶胶。
14.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1)微绒毛:细胞膜与细胞质共同突向腔面的细小指状突起(2)纤毛和鞭毛:是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长突起(3)褶皱:是细胞表面的临时性扁状突起15.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介导各类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到高进行的跨膜转运,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
16.*协同运输:由Na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依靠间接消耗ATP形成离子梯度,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分为同向运输与对向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1.*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2.*内质网的生理功能粗面内质网与外源性蛋白质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1)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2)为新生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和装配提供了有利环境(3)参与蛋白质的糖基化(4)参与蛋白质的胞内运输滑面内质网是作为胞内脂类物质合成主要场所的多功能细胞器(1)参与脂质的合成与转运(2)参与糖原的代谢(3)是细胞解毒的主要场所(4)是肌细胞钙离子的储存场所(5)与胃酸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3.*说明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及主要功能高尔基复合体是一种膜性的囊、泡结构复合体,一般非为扁平囊泡、小囊泡、大囊泡三个组成部分,具有显著极性,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呈现不同的分布形式。
功能:(1)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2)是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3)参与糖蛋白的加工合成和蛋白质的水解加工(4)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扁平囊泡:是高尔基复合体中最具特征的主体结构部分,每3-8个略成弓形弯曲的扁平囊泡整齐的排列层叠在一起小囊泡:聚集分布于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是一些直径为40-80nm的膜泡结构,是由其附近的粗面内质网芽生分化而来,并通过这种形式把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中来大囊泡:鉴于扁平囊泡成熟面,系由扁平囊泡末端膨大、断裂形成4.*溶酶体的种类及生理功能按功能不同: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三级溶酶体;按形成过程不同: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功能:(1)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存的细胞器(2)具有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3)是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4)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5)在生物个体发生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溶酶体的形成与成熟过程?*内体性溶酶体是由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形成的:(1)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2)酶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内的加工与转移(3)酶蛋白的分选与转运(4)前溶酶体的形成(5)溶酶体的成熟吞噬性溶酶体是内体性溶酶体与来源于包内外的作用底物融合形成的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1.*说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与主要功能双层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1)外膜:1/2为脂类1/2为蛋白质。
外膜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转运蛋白,它们形成较大的水相通道跨越脂质双层,使外膜出现直径2-3nm的小孔,允许通过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物质,包括一些小分子多肽(2)内膜: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形成嵴。
内膜将线粒体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外两腔。
内膜通透性很小,但有高度的选择通透性,膜上的转运蛋白控制内外腔的物质交换,以保证活性物质的代谢(3)内外膜转位接触点:是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4)基质: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含有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等有关的酶,此外还含有双链环状DNA、核糖体,构成了线粒体相对独立的遗传信息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5)基粒: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上突起的圆球形颗粒,化学本质是ATP合酶复合体2.线粒体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在之后的长期进化过程中,二者共生联系更加密切,共生物的大部分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核上,这样留在线粒体上的遗传信息大大减少。
3.*简述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独特的双链环状DNA、核糖体构成了线粒体相对独立的遗传信息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
每个线粒体中可有一个或多个DNA拷贝。
形成线粒体自身的基因组及其遗传体系。
所有mtDNA编码的蛋白质也是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翻译的。
线粒体编码的RNA和蛋白质并不运出线粒体外。
相反,构成线粒体核糖体的蛋白质则是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内的。
因此,线粒体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但又依赖于核遗传体系,所以具有半自主性4.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内,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 TP中,这一过程称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特点:(1)其本质上是线粒体中进行的一些列由酶系所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2)所产生的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3)整个反应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4)反应是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进行的(5)反应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它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2.*微管如何体外组装?P1483.影响微管组装和解聚的因素:GTP浓度、压力、温度、PH、离子浓度、微管蛋白临界浓度、药物。
药物主要有:紫杉醇(加速聚合)、秋水仙素(引起解聚)和长春新碱(抑制聚合)4.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中心粒、纤毛、鞭毛的形成(3)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4)支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5.*简述微丝的组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组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成核期、聚合期、稳定期成核期是微丝组装的限速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期球状肌动蛋白开始聚合,其二聚体不稳定,易水解,只有形成三聚体才稳定,即核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