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 动作研究
基础工业工程 - (动作研究)

微动作分析
微动作分析定义: 所谓的微动作分析,是指将人的动作分割成基本要素,将它们单独地、以 及与其他要素相关联地进行分析,设定更有效率的方法。•
基于动作意识的行动概括起来就是: 1)注意到动作的差异(发现差异) 2)明确工作的差异,判断好的动作(差异的分析) 3)做出好的动作(改善)
5 “ 位 置 ” 是 一 个 对 其 他 目 的 物 的 特 定 目 的 物 的 位 置 放 在 动 作 ·这 是 马 上 接 着 “组合”或“持续使用的,把螺母拧入螺母等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定位”,这种 情况下一般在搬运螺母和螺母的过程中,以及搬运扳手的过程中也会进行 “定位”的一部分。
但是,这样的“定位不完全,搬运后的“定位”通常不能完全除去,因此,这 样的动作与“定位”区别开来作为“序言”。(起点:开始排列目标物,或在预 定位置处
属于第一类的是工作上可以看作是必要的动作。但是,有必要改变 顺序,或者考虑改善,以便更轻松地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属于第二类的,具有拖延第一类动作所需时间的性质,应 尽量考虑排除的动作。
第三类是工作没有进行的状态。因此,排除它们是最有效的。
动作分析改善着眼
关于分析结果的讨论方法和改善着眼点,在工程分析阶段已经讲过了。基 本相同的想法被适用,作为动作分析固有的东西举出关于“动作经济的原 则”以及基本要素的检查列表。
1 2 趁 “ 保 持 ”, 有 一 只 手 正 在 进 行 操 作 之 间 , 为 了 这 个 目 的 , 物 有 必 要 保 持 特 定的姿势时,这种保持动作。因此,双手同时对一个目的物的动作要“保持”。 表面上是“保持”,其实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的延迟”例如,在滚珠盘上, 右手把钻头往下拉,左手按住物品,也不是“保持”。钻头终于开始打孔以 后,有“保持”T压着不让货物流动。
工业工程动作分析之mod法

对MOD法的改进建议
01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评 估和计算,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 结果的影响。
02
拓展适用范围
03
持续优化经验公式
研究如何将MOD法应用于更广 泛的工业工程领域,提高其适用 性和普适性。
根据实际应用反馈,不断优化 MOD法的经验公式,提高其精 度和可靠性。
05
案例分析
MOD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和变体,
03
但其核心思想和方法仍然保持一致。
MOD法的基本原则
01
分解原则
将复杂的动作序列分解为简单的操 作单元,便于分析和优化。
优化原则
不断优化操作单元和流程,消除浪 费和瓶颈,提高生产效率。
03
02
标准化原则
通过标准化操作单元和流程,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分析历史生产数据和市场预测,制定 更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目标。
运用MOD法对生产排程进行优化,合 理安排作业顺序和资源配置。
通过实时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与排程, 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谢谢观看
预测生产能力
通过MOD法分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 能力和负荷情况,为生产计划和排程提供依据。
04
MOD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MOD法的优势
简单易行
MOD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 动作分析方法,适用于各 种工业工程领域,便于初 学者快速掌握。
全面性
MOD法能够全面分析作业 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动作要 素,包括基本动作、辅助 动作和无效动作。
MOD法通过将每个动作分解为最小的 操作单元,并评估每个操作单元所需 的时间和人力,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 瓶颈和浪费。
工业工程动作分析motionstudy

工业工程动作分析motionstudy第二節動作經濟原則二圈為常用動素,是改善的對象;第三圈為輔助性動素,操作中愈少愈好;第四圈(最處圈)為消耗性動動作,經多位學者研究改進,美國巴恩斯將其分為三大類22條。
1 關于人体的運用(第1~8條)雙手同時開始并同時完成其動作。
除規定的休息時間外,雙手不應同時空閑。
雙臂動作應該對稱、反向并同時進行。
手的動作應用最低的等級而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物体的動量應盡可能地利用,但是如果需要肌力制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程度。
連續的曲線運動,比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為佳。
彈道式的運動,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運動輕快自如。
動作應盡可能地運用輕快的自然節奏,因節奏能使動作流利自發。
2 關于工作地布置(第9~16條)工具物料應放在固定的地方。
工具物料及裝置應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處。
零件物料的供給,應利用其重量墜送至工作者的手邊。
墮落應盡量利用重力實現。
工具物料應依最佳的工作順序排列。
應有适當的照明,使視覺舒适。
工作台及坐椅式樣及高度,應保証工作者坐立适宜。
工作椅式樣及高度,應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勢。
3 關于工具設備(第17~22條)盡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夾具或腳踏工具代替。
可能時,應將兩种工具合并使用。
工具物料應盡可能預放在工作位置上。
手指分別工作時,各指負荷應按照其予以分配。
設計手柄時,應盡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
机器上的杠杆、十字杆及手輪的位置,應能使工作者极少變動姿勢,且能最大地利用机械力。
任何工作中的動作,凡合乎以上原則的,皆為經濟有效的動作。
減至最小程度。
,且能最大地利用机械力。
精益生产工业工程动作研究

3.微动作分析
3.4 分析记号(微作业单位:微动作记号)
类别
第 1 类
第 2 类
第 3 类
基本要素 空手移动 抓住 负荷移动 位置决定 组合 分解 使用 放下 调整 寻找 找出来 选择 考虑 前置 保持 不可避免的手等待 可避免的手等待 休息
略号 TE G TL P A DA U RL I SH F ST PN PP H UD AD R
②
①
D
②
用锉刀划伤玻璃管 用锉刀敲管 (切断片落入箱中)
从治具中拔出玻璃管
0.2 ④
0.3
放置锉刀
手拿
▽
0.3
手返回至玻璃管
保持玻璃管 保持玻璃管 拿回管
D③
D④
⑤
0.3
握着玻璃管
折玻璃管(把手拿开,将玻璃 管放入箱中)
把手伸到拿锉刀的地方。
拿回管
⑥⑤
抓住锉刀
7
2.双手作业分析
□ 制品研究 □ 时间研究 レ□ 动作研究
□ 工程分析 □ 工作抽样调查 □
改善案跟踪——向上表
No.
现
状
改
善
案
[现行方法的考察]
[改善后]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目的、场所、顺序和作业者对现行 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大量的疑问和改善方案。
①因为治具的管的长度比管的全长短,所以必须要一直拿 着管。 (从治具上拆下来,转动管,用锉刀切断)
①改变治具的构造。
例(从盒中取出螺母同螺钉进行组合) 手去拿螺母 拿螺母 拿着螺母移动 将螺母的孔同螺钉进行组合 将螺母套在螺钉上 拆下螺母 用空气螺丝刀进行拧紧作业 将螺母从手中放下 调整螺母到一个好的位置上 从螺母盒或其他地方寻找螺母 从螺母盒内找出螺母 从许多螺母中选择一个 考虑螺母的放置 使螺母的方向便于安装到螺钉上 保持螺母的拿取状态 因为停电不能进行作业 因为螺母掉落在地方要捡起 因为累了进行休息
工业工程动作分析

工业工程动作分析一、概述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一门涉及人、机、料、法、环等各种要素的学科,以提高工作系统效率和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工作系统中的动作进行分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工程中的动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动作分析的意义动作分析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工作系统中的动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动作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深入了解工作系统中的各种细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动作分析的方法1. 影片分析法影片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动作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录制的视频来分析工作系统中的动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并保证得到的视频质量清晰可见。
然后,利用特定的软件对视频进行播放和暂停,并对每个动作的细节进行分析,包括动作的起始与终止时间、动作的持续时间、动作的执行方式等。
2.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动作分析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工作系统中的动作来进行分析。
观察员需要亲自前往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观察员需要准确记录每个动作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动作的持续时间、动作的执行方式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3. 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是一种主观的动作分析方法,它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系统中的动作的评价和建议。
问卷应包含关于动作方式、工作负荷、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可以得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四、动作分析的应用1. 优化工作布局通过动作分析,可以了解工作系统中各个动作的执行方式和频率,从而对工作布局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工作站点的位置和布局,减少工人的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2. 优化工作流程动作分析还可以帮助优化工作流程,找出工作系统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工业工程与生产效率改善之方法研究之动作分析

工业工程与生产效率改善之方法研究之动作分析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学科,各种方法不断被提出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动作分析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其对生产效率改善的作用。
什么是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的方法,以了解行为中的动作元素、顺序和特征,进而进行优化改善的过程。
在工业工程领域,动作分析主要用于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寻找生产效率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动作分析的应用1.工作站设计优化动作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深入了解工作站操作的细节,从而根据操作员的动作特征和需求来设计和布局工作站。
通过分析操作员的动作轨迹、姿势和力度等因素,可以合理安排工作站的设备和工具,使得操作员的工作更加舒适和高效。
2.动作经济学分析动作经济学是动作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动作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通过对动作进行定量的经济学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动作方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找出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最佳动作方式。
3.刘易斯运动学分析刘易斯运动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动作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动作进行分解和重组,研究动作的时序和时长,分析动作中的不必要的和重复的动作,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通过刘易斯运动学分析,可以优化操作流程,简化操作步骤,并提高生产效率。
4.动作分析软件的应用现代工业工程中有许多专用的动作分析软件,如REBA软件、RULA 软件等,它们可以自动化地对动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化的数据支持。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动作分析,并有效地提出改进方案。
动作分析的价值和意义动作分析作为工业工程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深入了解和优化工人的动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降低人力成本合理设计工作站和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运动,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工业工程动作研究(精)

IE概述
自居。 运用IE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我们可以通过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研究的具体事例来初 识IE和它所起的作用。 运用IE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二、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的研究事例 1.铁锹研究 1898年,泰勒在匹斯连钢公司发现以下现象: 当时,不管铲取铁石还是搬运煤炭,都使用铁锹进行人工搬运,雇佣的搬运工动不动达五六百名。 优秀的搬运工一般不愿使用公司发放的铁锹,宁愿使用个人拥有的铁锹。同时一个是基层干部要管 理五六十名搬运工,且所涉及的作业范围又相当广泛。 在一次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3又1/2磅(约1.6公斤)的煤粉,而铁矿石则可铲起38磅 (约17公斤)。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开始着手研究每一锹最合理的铲取量。 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实验,每次都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锹 铲取量为21又1/2镑(约10公斤)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
问题的发生/发现
现 状 分 析的发生/ 发现 找出问题的真因 拟定改善方案 实施改善方案
改善效果确认
标 准 化 2019/4/21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urpassing customer’s expectation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prohibited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prohibited 2019/4/21
Amperex Amperex Technology TechnologyLimited Limited
工业工程实验四 动作研究

实验四动作研究一、实验任务利用影片分析技术对195A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寻求最佳作业动作。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1)掌握影片分析方法。
2)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3)学会用动作经济原理改善动作。
三、实验原理1、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动作分析在方法研究中属于第三层次,他是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发现作业者无效的和不经济的动作,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影片分析方法影片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者用摄影机以较高的速度将研究内容拍摄下来,再以正常的速度来放映,从慢动作图像中对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作业动作重复程度高以及操作速度快的场合。
因为在上诉场合一般用目视分析的方法很难看清动作完成的详细过程,更难发现其中的优秀动作活着多余和笨拙的动作。
而用影片分析的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多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输入电脑以后,再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播放,可以根据需要用任意速度慢放,甚至能够做到一帧一帧放映,满足动作分析的要求。
3、18种基本动素人的动作虽有千变万化,但构成这些动作的基本动作是很有限的,这些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
按照有关国际标准,这18种动素的符号、名称、缩写、颜色如表2-4所示。
动素表符号名称缩写颜色符号名称缩写颜色伸手TE 草绿握取G 红移物TL 绿计划Pn 棕装配 A 紫定位P 蓝使用U 紫红预定位PP 淡蓝拆卸DA 淡红持住H 金赤者放手RL 洋红休息R 桔黄UD 黄检查I 深褐不可避免延迟AD 柠檬黄寻找Sh 黑可避免延迟选择St 浅灰发现 F4、动素的分类以上18种动素根据起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大类:1)有效动素。
有效动素是指对操作有直接贡献的那些动素,包括伸手、握取、移物、放手、装配、拆卸、使用、发现。
2)辅助动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 (1)因工人無法改善此類遲延,欲加改善只有變制造程序,改變生產計劃。 (2)調整工人工作量,利用人機程序圖及操作人程序圖分析工人之閒餘,並善加利用。 (3)訓練工人,使其熟練。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6.故延(Avoidable Delay-AD) 定義:在操作程序中,因工人之事故(故意或疏忽)而使工作中斷。 起點:對於製造程序無益之工作開始之瞬間。 終點:無益之工作停止之瞬間。
改善: (1)檢討品質要求之規格。
(2)減少檢驗次數 。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2.計劃(Plan-PN) 定義: 操作進行中,為決定下一步驟所做的考慮。它是一種心理活動,表現在外則為猶豫之 時間耽擱。
起點:開始考慮之瞬間。 終點:決定行動之瞬間。 特性: (1) 在操作中,其[計劃]甚難正確地觀測出來。 (2) 常與其他動素復合發生。 改善: (1)訓練工人。
講師:程 輝
1
動作分析
1.動作分析的意義 2.動作分析的方法 3.動素 4.動素檢核表 5.動作經濟的意義 6.動作經濟原則 7.動作經濟原則之檢討 8.動作改善的原則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1.動作分析的意義
動作分析的意義:
是在縝密分析工作中的各細微身體動作(Motions), 刪除其無效之動作,
(3)[卸拆]常在[握取]之后,而在[移物]或[放手]之前發生。
改善:盡量使用工具。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7.應用(Use-U) 定義:為操作之目的而使用工具或設備。
起點:開始控制工具進行工作之瞬間。
終點:工具使用完畢之瞬間。 特性: (1)可能與其他動素同時復合發生。 (2)當以手或手指代替工具使用時,亦以[應用]視之,如以手指割裂紙或以手指沾漿糊 塗擦於紙上等。
終點:物體已被發現之瞬間。 特性: (1) 著重於心理活動之動素。 (2)復雜之操作頇費力記憶及操作不穩定時,尋找費時最多。 (3) 物體愈小,尋找費時愈多。
改善: (1)零件,工具預放於固定位置,並限於正常作業領域之內。 (2)零件裝於特殊設計之盒內 。 (3)訓練工人熟悉工作方法,使運動方向自然而習慣。
改善: (1)盡量使用工具。
(2)檢討制品之容差(Tolerances)是否可以改變 。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5.裝配(Assemble-A) 定義:兩個物體配合在一起。
起點:兩個物體開始接觸之瞬間。
終點:兩個物體完全會合之瞬間。 特性: (1)較簡單之[裝配]幾乎與[對準]無甚區別時,應以[對準]視之。 (2)可能與其他動素復合發生。 (3)[裝配]常在[對準]或[移物]之後,而在[放手]之前發生。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4.對準(Position-P) 定義:將物體擺置於特定之方位。 起點:當操縱之手開始擺動,扭轉或滑動物體至一定方位之瞬間。 終點:物體已被安置於正確方向之瞬間。 特性: (1)對準有下列之各處情形:
A按照一定對之方向對準。
B.數種方向均可。 C.任何方向均可。 (2)[對準]常在[移物]之后。
(3)物體愈小,選擇愈費時。
改善: (1)與[尋找]動素之改善著眼點同改善:
(a)零件,工具預放於固定位置,並限於正常作業領域之內。 (b)零件裝於特殊設計之盒內 。 (c)訓練工人熟悉工作方法,使運動方向自然而習慣。
(2)統一零件規格,使彼此可相互代替。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0.選擇(Select-ST) 定義:從兩個以上相類似的物體中選取其一。 起點:[尋找]之終點即為[選擇]之起點。(此瞬間即使運用細微動作研究亦難以決定) 終點:物體被選出。 特性: (1)一般在[伸手]與[握取]之間發生。
(2)常與[握取]復合發生。
改善:檢討工具或設備是否可合並或改良。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8.放手(Release-RL)
定義:將所持之物放開。
起點:手指開始離開物體之瞬間。 終點:手指完全離開物體之瞬間。 特性: (1)為[握取] [持住]之相反動素,是所有動素中費時最少者。 (2)[放手]有下列諸形式。 A.拾取之手: 1.將物體放置後再鬆手。 2.在半空中讓物體自由落下。
(2)[伸手]途中常有[預對]伴生。
(3)[伸手]常在[放手]之後,而在[握取]之前發生。
改善: (1)縮短距離。 距離之測量應實際路徑為準,而非兩端之直線距離。 (2)減少[伸手]時之方向意識(sence of orientation)。 [伸手]依難易可分為下列數類: A.伸手至一固定位置。 B.伸手至每次位置略有變動之目的物。 C.伸手至一堆中之目的物。
第一類 :進行工作之要素。(1~8) 第二 類 阻礙第一類工作要素之進行(9~13) 第三類: 對工作無益之要素(14~17)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伸手(Reach-RE) 定義:空手移動,或稱[運空](Transport empty)。 起點:當手開始朝向目的物之瞬間。 終點:當手抵達目的物之瞬間。 特性: (1)當手朝向目的物或某一動素完成,手頇伸回時發生[伸析:(visual motion study)即以目視觀測方法而尋求改進。
(2)動素分析:細分動作之構成要素,得17種動素,將工作中所用之各動素 逐項分析,謀求改進。一般用在較具重復性且周期較短的手操作之研 究中。
(3)影片分析:(film Analysis)即以攝影機對各操作拍攝成影片,由影片放映 而加以分析。影片分析因其拍攝速度之不同,又可分為細微動作研究 (micro-motion study)及微速度動作研究(memo - motion study)兩種。
3.投放。
B.觸取之放手。 (3)廣義解釋,身體之某部位控制物體狀態之解除,亦可以視為[放手]。
改善: 檢討[放手]之終點是否為一次動素開始之最佳位置。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9.尋找(Search -SH) 定義:眼睛或手摸索物體之位置。
起點:眼睛開始致力於尋找之瞬間。
特性: (1)通常在操作周期與周期之間發生。
(2)休息時間之長短視工作之性質,工人工作之程度以及工人之體力而定。
改善: (1)檢討工人之工作域是否正常。 (2)使用較低級之動作(動作經濟原則)。 (3)注意工作環境(溫度,濕度,通風,音響,光線等)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從操作者手動作之研究,吉爾勃斯夫婦發現,所有操作是由一連貫之基本動作
(Fundamental motion)所組成,經研究結果,統計人體動作之基本要素(或基本動作)可
細分為十七種動素,為使讀者對這些動素之定義,範圍及其特性有所了解,故將此十七 種動素歸成三大類:
特性: (1)此種[故延]發生時,不必顧及更改整個製造程序。
(2)[故延]通常由於工人之工作方法錯誤,不注意或怠慢所致。
改善:加強工人之督導。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7.休息(Rest-RT) 定義:工人因過度疲勞而停止工作。 起點:停止工作之瞬間。 終點:恢復工作之瞬間。
11.檢驗(Inspect-I) 定義:檢驗物體是否合乎標準。 起點:開始檢查詴驗物體之瞬間。 終點:品質之優劣(或是否可接受)被決定之瞬間。 特性: (1)檢驗之標準,通常有大小,數量,品質,性能,色澤等。
(2)檢驗時,常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官能。
(3)檢驗費時之長短,視標準品質之要求規格是否嚴格與檢驗人員心理反應之快慢 而定。
用],因手套之目的在於保護手。 (3廣義解釋,除手外,身體之某一部分(如足)用以控制物體時,皆可稱為[握取]。 (4)[握取]常在[伸手]與[移物]之間發生。
改善: (1)減少握取之次數。 (2)盡量以[觸取]代替[拾取]。 A.拾取:物體確實被撿上而取之於手,並頇充分控制方能移動。 B.觸取:只以手指按住物體,即可以將物體移行(或滑行)。 (3)檢討有無工具可代替。
改善: (1)縮短移動距離。 (2)減少每次移動之重量 。 (3)分析移動之方法,檢討有無其他工具可代替。 (4)減少移物時之方向意識。[移物]依其困難程度可分類如下: A.移物至固定停靠處。 B.移物至大概位置。
C.移物至精確位置。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D.移物至不定位置。 2003/10/10
3.動素
改善:力求使用工具,設備等。
制技部工業工程課
2003/10/10
3.動素
15.遲延(Unavoidable Delay-UD) 定義:在操作程序中,因無法控制之因素而發生不可避免之遲延,使工作中斷。 起點:開始等候之瞬間。 終點:等候結束,繼續恢復工作之瞬間。
特性: (1)通常因現行製造程序所需,等候機器工作或等候身體之其他部位(如另一只手)工作
促進其有效之動作。
動作分析的目的:
簡列動作分析之主要目的有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