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讨(2021新版)

合集下载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的产出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成为了一个热点议题。

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讨论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一)技术与装备水平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农田土壤修复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仍然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无论是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还是现代的生物修复技术,都面临着一定的技术瓶颈,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修复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相对滞后,导致了修复工作的进度较慢。

(二)政策支持不足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中,对于农田土壤修复产业的支持还不够充分。

政府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导致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意愿不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市场需求不确定由于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尚不明确。

现有的修复项目主要由政府出资或者是环保企业自发开展,而市场主体的需求性投资很少,导致了市场需求不明确的情况。

(四)资金渠道紧张农田土壤修复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我国的资金渠道相对紧张。

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对于这类项目来说比较难以获得,而其他的投融资渠道相对少,限制了项目的融资能力。

二、建议(一)加大科研力度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加速技术的成熟化和产业化进程。

(二)健全政策扶持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农田土壤修复产业中。

土地政策也需要有所调整,为修复项目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支持。

(三)拓展市场需求政府可以加大对农田土壤修复产品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于农田土壤修复产品的认知和认可度,促进市场的需求。

鼓励企业多样化发展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四)完善资金渠道政府可以积极引导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土壤修复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12 期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房晓宇,卢滇楠,刘铮(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污染物的不当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重金属污染物价态或者降低其生物可利用度而降低其危害。

伴随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污染耕地和污染工业场地的修复。

本文从污染物质的转化与利用角度,概述了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其所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进展。

重点综述了生物修复菌株的筛选、土壤微生态分析、生物修复过程强化三方面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加油站、废弃化工厂的生物修复及秸秆还田中的工程实施案例,分析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和降解菌剂性能强化等,讨论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污染土壤;土壤生物修复;废弃秸秆中图分类号:TQ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12-6498-09Recent advanc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FANG Xiaoyu ,LU Diannan ,LIU Zhe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Soil contamination is often caused by the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andmunicipal sewage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environment, food and ecology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ety. Bioremediation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to dissociate organic compounds, detoxifying heavy metal ions or reducing their bioavailability. The advancement of biotechnology has empowered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bioremedi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contaminated farmland and wasted plant site. This review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oremediation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hree major types of soil contaminan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aminates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technical advancement in the selection and screening of 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s,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for assessing microbiological ecology as well as novel bioaugmentation principles were detailed. The applications of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 stations, abandoned plants and straw mulching were describ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the assessment of soil remediation outcome, form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ereoutlined, as well as the prospects of soil remediation techniques.Keywords: contaminated soil; soil bioremediation; straw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046收稿日期:2023-01-10;修改稿日期:2023-02-20。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土壤修复行业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实现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土壤修复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6.9亿元快速提高到2021年的156.8亿元,从业机构从3000余家提高到上万家。

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若干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各级环境管理决策者和产业研究者参考借鉴。

01主要问题分析(一)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行业发展“杂音”和争论较多研究认为当前土壤修复行业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和认识跟不上土壤污染防治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认识不到位、不全面。

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企业领导人、各级环保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和要求、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等尚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尤其是面临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建设和土壤环境管理制度要求产生时间矛盾的时候,人们往往在惯性思维下急功近利,简化要求、压缩时间,为土地开发建设让路。

一些部门和人员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要求不熟悉,没有对法律敬畏之心,依法办事能力不足,目标任务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污染地块责任人学法不主动,责任义务不清。

公众对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知晓率不高。

作为少数关键人的修复工程业主和市县基层土壤环境管理者专业知识和工作力不足。

对调查评估的重要性和全过程复杂性、艰巨性、不确定性没有足够的科学客观认识。

根据统计全国土壤修复咨询服务类项目平均单价从2018年最高的180万元/个降低到2021年的113万元/个,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项目平均合同金额从2018年、2019年的2700万元/个下降至当前的1700万元/个左右。

不合理的缩减工程费用和工作周期直接导致调查评估精细化程度不足,造成粗放式的工程实施与管理。

市县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有土壤和地下水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非常匮乏,认识不到位、管理不专业、缺少学习提高机会等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意见

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意见

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意见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修复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其中重度污染约占总面积的1%,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当前,土壤修复技术逐渐成熟,已经有多种修复方法被广泛应用。

由于土壤修复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如修复效果不达标、修复成本高昂、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等问题,导致土壤修复工程的风险管控难度较大,评估效果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深入研究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成为当前环境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修复工程的风险管控策略、修复方法及效果评估方法,为土壤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

结合实际案例对土壤修复效果评估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关键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土壤修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土壤修复工程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对土壤修复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研究土壤修复工程的流程与方法,可以为实际工程操作提供指导,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风险管控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修复效果。

评估土壤修复效果的方法和指标则可以为工程效果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修复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土壤修复风险管控活修复效果评估的相关内容,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遭受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活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交通、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土壤资源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了大量的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应运而生。

然而,这个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问题1.技术不成熟。

农田土壤修复技术虽然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但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修复技术多是单一治理方法,不能全面解决农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2.成本过高。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增加了种植成本。

目前,我国的农田土壤修复成本相当高,一些贫困农村的农民无力承受这种成本,导致土壤污染治理难以实施。

3.农民的不配合。

农民缺少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了解修复的必要性,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实施。

在土壤修复的工作中,农民往往缺乏基础知识,对于采取的措施和修复方法存在疑虑和不信任,作为工作的主体,农民的不配合会极大地阻碍农田土壤污染治理进程。

二、建议1.加强技术研究。

加强科研力度,提高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的成熟度,扩大修复范围、提高修复效率和降低修复成本。

同时,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技术改进,逐步完善治理技术。

2.实施政策补贴。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田土壤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参与其中。

政策措施可以包括税收减免、土地流转和安置、贷款优惠,农民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享受到农田土壤治理成果。

3.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土壤污染和修复工作的关注度和认识度,激发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

开展农民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向农民传授农田不同污染程度的修复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农民参与到土地保护中来。

4.推动新型农业发展。

将多种修复措施与新型农业发展相结合,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环保农业模式,减轻污染治理压力。

通过新型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基于风险防控的土壤氟污染特征及修复目标探讨

基于风险防控的土壤氟污染特征及修复目标探讨

基于风险防控的土壤氟污染特征及修复目标探讨韩 伟,黄少辰,叶 渊,李彦希,申屠雷吉,王子剑(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摘 要: 在资料调研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氟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实际,综述了国内外已有报道的土壤氟污染特征,梳理了已发布的不同国家与地区污染场地土壤氟含量限值标准,并就适用于不同情境下的土壤氟修复目标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氟污染土壤修复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氟化物;土壤氟污染;场地修复;修复标准中图分类号: X53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0.06.027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Fluorine Pollution and Its RemediationBased 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HAN Wei ,HUANG Shaochen ,YE Yuan ,LI Yanxi ,SHENTU Leiji ,WANG Zijian(Center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ctual remediation projects of fluorine polluted sit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fluoride pollution reported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reviewed the published limit standards of the fluoride cont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nvestigated the remediation objectives of soil fluoride polluti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mediation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fluorine polluted soil.Keywords : Fluorine Compound ;Soil Fluorine Pollution ;Site Remediation ;Remediation Standard CLC number : X53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卤族元素,属周期系ⅦA 族。

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摘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调查的起步较晚,这使得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很容易出现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常见问题,并深入探讨土壤污染初步调查问题解决方案,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土壤污染;初步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前言:作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很容易出现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环节,为尽可能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本文围绕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常见问题1.1资料收集问题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资料收集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如资料的年份及具体来源未明确、资料的适用性和权威性无法判断、已收集资料的内容不全面、关键年份资料缺失、缺失资料说明缺乏、未收集周边地块资料、未甄别地块资料、调查报告与收集资料关联性不强、报告内容描述无法快速核验等。

1.2现场踏勘问题现场踏勘环节同样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忽视重点关注区历史现状、忽视长时间闲置地块植被不生长区情况、忽视地势低洼和地下沟渠处污染残留情况、忽视地表扰动及建筑物拆迁影响等。

1.3人员访谈问题人员访谈属于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同样很容易出现问题,如访谈对象代表性不足、未能覆盖整个历史时期、访谈问题针对性不足,涉及重点行业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地块未能对环保管理部门人员和周边居民进行访谈也属于常见问题[1]。

1.4第一阶段结论与分析问题未能做出明确结论、未能识别出应关注的具体污染物类型和名称、未能分析调查过程遇到的资料缺失和限制条件等问题同样较为常见,这类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1.5初步采样分析计划问题初步采样分析计划问题也较为常见,典型问题包括过度检测或检测因子缺失、钻探路线不科学、布点无代表性、部分点位钻探深度不足、检测方法选择不合理等。

我国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修复管控现状、挑战及对策

我国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修复管控现状、挑战及对策

我国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修复管控现状、挑战及对策
郑红光;史怡;丁爱中;赵威光;姚珏君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24(52)6
【摘要】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是目前修复管控的难点,也是居民投诉的焦点之一。

本文以农药行业为例,通过收集与分析55个农药污染地块的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管控等方面的数据,明确我国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修复管控工作开展现状。

结果
表明,我国污染地块土壤恶臭异味问题突出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相应的修复
管控工作仍未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面临基础数据缺失、评估体系不完善、有效修复管控措施缺乏等挑战。

基于此,本文从开展嗅阈值和气味特征测定研
究工作、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估方法体系、强化技术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应急响应机制等角度提出了对策,为有效开展土壤恶臭异味修复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郑红光;史怡;丁爱中;赵威光;姚珏君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
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重金属污染地块现状及土壤污染修复建议
——以原江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区域为例2.我国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发达国家土壤污染修复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广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现状、问题与对策4.污染土壤修复项目施工阶段环境管控研究——以泰州市某化肥厂地块为例5.污染土壤修复项目施工阶段环境管控研究--以泰州市某化肥厂地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
讨(2021新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讨(2021新
版)
氟广泛存在于地表、水体及大气中,水和食物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土壤。

氟的工业污染来源很多,像炼铝、磷肥、磷矿石加工、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焦炭、化肥、电镀等企业都会产生氟污染。

我国土壤氟污染问题日渐严峻,对生态环境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关于土壤氟污染修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而在实际工作中,土壤氟污染修复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注意。

例如,氟污染修复相关标准对比问题、氟化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的选择问题、氟化物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分析问题以及浸出液pH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问题等。

一、氟污染修复相关标准对比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饮用水适宜的氟(以氟离子计)质量浓度为0.5~1.0mg/L。

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mg/L 的水或过量吸入氟会使人骨质疏松易折,损害皮肤和呼吸系统。

所以在不同环境领域中,我国制定了关于氟标准限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此外,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氟离子质量浓度限值为4.0mg/L和
1.5mg/L[2]。

在实际土壤氟污染修复中,氟化物修复目标值一般要求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中规定的氟化物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L。

此外,在实际项目确定氟化物修复目标值情况下,氟化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表1氟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标准值(以浸出浓度计)
二、氟化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的选择
《土壤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873-2017)标准中规定了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标准中规定土壤中的水溶性氟化物用水提取,而不同浸出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氟的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包括《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GB5086.1-199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

实际土壤氟污染修复项目中,通常选择《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两种浸出方法对氟污染土壤样品进行浸出液提取,再将背景土样和修复后土样的浸出液进行氟含量测定,以判定氟化物是否满足项目修复目标需求。

图1为不同项目的氟污染土样在两种不同浸出毒性浸出方法下背景浸出液结果对比,针对不同项目类型的氟污染土样,分别在高、中、低污染程度下,使用硫酸硝酸法和水平振荡法两种浸出方法,氟离子背景浸出浓度相近,故可跟据实际项目需求或试验情况,硫酸硝酸法和水平振
荡法两种浸出方法选择其一进行氟化物浸出毒性分析。

实际土壤氟污染修复中,基于合适的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浸出液中氟化物含量的确定对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有较高的要求。

图1不同浸出毒性评价方法下氟污染背景土样测定结果对比
三、氟化物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分析
目前常用的氟化物测定方法包括《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84-2016)、《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HJ488-2009)、《土壤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873-2017)和《固体废物氟的测定碱熔-离子选择电极法》(HJ999-2018)等。

土壤氟污染修复中常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两种。

其中,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是测定氟含量的有效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宽等而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氟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中,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及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准确性及精确度好坏,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用标准物质做氟离子选择法的准确性及精确度分析,优先确定仪器本身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测定人员操作误差问题、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适用范围等。

如图2所示,针对不同项目-批次(如1-1:项目1-土样1)的土壤氟污染修复小试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氟标准物质做氟离子选择法的准确性及精确度分析。

图2a和图2b分别为两种不同型号氟离子选择电极(pF1和pF2)测定结果,最低检出限为0.05mg/L,当氟标准液浓度较低(<1mg/L)时,氟离子测定浓度分布于0.1~1mg/L之间,当氟标准液浓度为1mg/L、5mg/L、10mg/L、30mg/L时,氟离子测定结果在标准线附近离散分布。

图2c为离子色谱法(IC)测定结果,最低检出限为0.006mg/L,当氟标准液浓度较低(<1mg/L)时,氟离子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差,且0.1mg/L的氟标准液检测结果为0,当氟标准液浓度为
1mg/L、5mg/L、10mg/L、30mg/L时,氟离子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

所以,土壤氟污染修复中,需要根据实际项目需求选择
合适的测定方法。

实际项目时间比较紧急,氟修复目标较低(≤1mg/L)时,可优先考虑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氟化物的测定。

此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pH值、温度、响应时间及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等。

图2基于不同检测设备梯度浓度氟标准溶液测定结果对比
四、浸出液pH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在使用时,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中溶液pH值的大小对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大量文献研究了pH值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的影响探讨,并且得出,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最佳测定pH值范围为5~6,且pH值越接近5~6,测定值较为稳定。

当pH值偏高时,OH-对电极有影响,氟离子测定结果偏高,当pH<5时,氟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形成HF 或HF2-,氟离子测定结果偏低,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3]。

但是,在实际土壤修复试验中,考虑pH值对氟化物测定结果影响的时,还需注意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以南方某氟污染场地土为
例,不同养护方案下,修复后土样浸出液分别调节至近中性和碱性条件,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碱性条件下,P1-P6,P9和P11测定结果均偏低,说明实际应用中,测定结果可能受修复方案和修复材料类型及用量的影响。

因此,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在实际使用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修复材料的影响,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参考性。

图3不同养护方案下pH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土壤氟污染修复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氟污染修复相关标准、氟化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氟化物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以及浸出液pH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选择,不仅有利于氟污染土壤修复基础研究方向的发展,并且在工程案例应用方面有实用意义,十分有利于工程实践的合理设计和质量把控。

参考文献:
袁立竹,王加宁,马春阳,等.土壤氟形态与氟污染土壤修复[J].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01):10-20.
史先威,黄志达,邵建雷,等.氟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9,32(04):74-78.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