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大学化学双语课程建设初探

大学化学双语课程建设初探

教改教法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史延慧(1970—),女,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曾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多年,主要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和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双语教学建设项目”,双语分别讲授本科生“有机合成与设计”和研究生的“现代有机合成”。

大学化学双语课程建设初探史延慧刘翠曹昌盛赵文峰(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4)04-0058-02摘要高校推行大学化学双语课程,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

化学双语教师和学生、双语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关注。

关键词化学双语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模式Toward an Expended Understanding of Bilingual Educa 原tion of College Chemistry //Shi Yanhui,Liu Cui,Cao Chang-sheng,Zhao Wenfeng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bilin-gual education of chemistiy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colleges.The quality of lecturer,ability of students,text books,teaching models,and evaluation method etc.have big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which are worthy of being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of chemistry;construction of course;teaching model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迫切需要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增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在本科生中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对开展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针对双语教学在当前发展的可行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探索;教学实践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Learning)实践,把在本科生中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1](P。

24-26)。

我校在升格为高等师范院校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原有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增设了许多新的专业,作为无机化学老师,我有幸赴香港参加了黑龙江省双语教学研讨班的学习,使我对双语教学,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内涵、发展趋势和对教师、学科的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积极地加入双语教学的探索之中,在双语班实行化学双语教学研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开展化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化学双语教学具备一定的专业条件。

双语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类似,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扎实,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比较强,并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文词汇和相应的语法知识,能熟练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继续学习英语课程,这些都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2](P。

19-21)。

另外,在新版化学教材里提供了大量的化学名词中英文也为化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开展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一)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由于我们在化学学科中进行双语教学还处在初步尝试的阶段,教学内容是由教师在注意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参考外国原版教材和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而成。

教学模式的选择则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内容采用简单渗透模式,仍然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只在简单的化学用语和学生熟悉的情景对话时使用英语,同时注重对专业词汇的渗透。

如何适应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浅析

如何适应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浅析

如何适应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浅析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英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适应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中,一部分知识点和教学材料是以英文呈现的,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理解和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提前预习英文教材和课程内容,扩充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

其次,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用英文进行解释、提问和互动,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可以通过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复习和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学习。

在双语教学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英文表达较难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

此时,可以通过相关的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教材或者观看英文教学视频等来加深理解。

同时,还可以参加英语角、参与英语论坛等提高英文交流和表达能力。

最后,学生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如果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或者理解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找同学讨论。

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总之,适应有机化学双语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文基础,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学习,并及时请教和交流。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和英文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双语教学初探

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双语教学初探

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双语教学初探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成为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但允许学生使用汉语,而且要继续加强汉语的学习,并且反对把英语作为化学学科的教学语言。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自己母语的基础上,熟悉掌握英语。

针对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我们要正视它的复杂性、现实性,从中找出难点、焦点,有针对性地创建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这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调查表明,中学英语教材很少涉及化学专业词汇。

如何使双语教学“乐”到实处,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学生对英语普遍存在着一种排斥、害怕的心理。

所以我们必须在实施双语教学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使用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述,以免学生产生惧怕和逆反心理。

教师如让学生对双语教学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学生的潜在兴趣能进一步地被激发出来,被动性学习将转化为主动性寻求。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呢?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笔者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以下语言加以赞扬和鼓励:“That’s great!”(太好了!“)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你做得很棒!)“Your answer is perfect!”(你的回答太完美了!)“That’s amazing!”(你太令人吃惊了!)“I’m proud of you!”(我为你感到骄傲!)这些鼓励和赞扬,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自信心也倍增。

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乐于开口讲英语,使他们乐于接受双语教学。

简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简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简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展的角度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改变学生学习外语而不用外语的弊病,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及与国际交流奠定了坚实的专业英语基础。

鉴于此,我校于06年始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对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优势1.1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同步走,或者理论课教学进度稍快于实验课。

只有这样,通过整个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方法、技术和技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之中,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又能使他们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加深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避免盲目性。

因此,学生在进行有机实验时应该已具备一定的有机实验理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只需对于操作技能及操作过程重点学习,从而降低了双语教学的难度,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专业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1.2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有利于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巡视工作。

一方面保证了实验开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发生的错误。

在双语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巡视过程对部分基础较差,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辅导,保证教学效果,确保双语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1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进行双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专业词汇较为陌生。

进行双语教学之初,曾有部分学生明确反对,理由是外语水平太差,教材内容看不懂,课堂根本听不懂。

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导,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双语学习对于今后自身的发展大有益处;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改进教学方法。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双语教学初探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双语教学初探
Ab t a t r s n a e t a e r q i d t a e b t o i r f s in l s i a d e c l n n l h e e.Biig a e c i g i s d i x e me t f s r c :P e e t t ln s r e u r o h v oh s l p o e so a k l n x el t E g i lv 1 e d l e s l u l a hn s e n e p r ns n t u i o c mp e e sv n e in b e c e sr o h rtt .An ic s i n wa o u e n t e f l wig a p cs c mp l g t e txb o ,d v l p n ft e o r h n i e a d d s a l h mit f r t e f s i g y i me d d s u so s f c s d o h o l n o s e t : o i n h e t o k e eo me to i h ta h r ’ e m, h ieo t eta hn t o s s mma iai no t et a h n fe t ec T d a t g fBi n u l e c ig i p r n so e c e s ta c o c f h c ig meh d , u e rz t f h e c i g e c, t hea v na e o o l g a a h n Ex e me t fCo r h n i ea d i T n i mp e e sv n De in b eCh mi r si u tae eal M e n i , o u si n u n et a h n f u ha c u s r lo p e e t d s a l e s ywa l srt di d ti. a wh l s meq e t sd r gt c ig o c o r ewe eas r s n e g t l n e o i h e s Ke wo d : x e me t f o r h n ie a d d sg a l h mit ;b l g a a h n y r s e p r n so c mp e e sv n e i n bec e s i y r i n u l e c ig;t a h n t o s i t e c i gmeh d

关于新升本科院校开设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word精品文档5页

关于新升本科院校开设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word精品文档5页

关于新升本科院校开设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决定了知识的创新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

鉴于此,双语有机化学教学正是新升本科院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开之课程,它重在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双重提高,并在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双浯有机化学教学与普通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由于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以前没有接触过双语有机化学,因此在教学准备中要力求以易懂为主,也可为学生准备一些国外教材的资源,熟悉一些专业词汇,等等。

衢州学院原为专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工科为主的生产一线人才,强调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2010年升本,2011年已开设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两个本科专业。

其中化工专业已有两届学生,很快进入大三。

由于本科院校已普遍开设双语课程,其中有机化学因其逻辑性、重要性强,成为化学化工类首选的双语课程之一。

我院拟在大三开设双语有机化学,以下是笔者对开设此课程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开设双语有机化学的必要性首先,新升本科院校开设双语有机化学顺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教育的全球化,[1]新升本科院校双语有机化学教学也可以视为顺应时代的需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对于化学专业研究人员来说,用于国际交流的绝大部分科研论文、著作、学术会议都使用英语。

而双语有机化学教学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英语,可以为学生获取更多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为从事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英文写作科学内容日益普遍。

按照课程的目标,开展锻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和专业能力。

[2]同时让学生检索国外专利中的目标产物合成路线和目标反应,锻炼实际的双语有机化学能力。

再则,新升本科院校采用双语有机化学教学是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部分高校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

部分高校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

第21卷 第2期大学化学2006年4月部分高校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李艳梅 许丽(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100084) 摘要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2所已开展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从师资、课程、教学、教材和评估考核5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双语教学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在更深层次向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8月8日至11日,在吉林大学召开了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共同承办。

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50余名已开展双语教学或拟开展双语教学的化学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一些出版公司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期间,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课题研究组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在双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明了高校化学双语教学现状,探询近几年来双语教学进步的轨迹,同时发现现阶段双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师资现状1.1 双语教师教育情况 师资力量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由于双语授课教师在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等环节的实际需要,通常学校会优先安排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由于这些教师有在海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比较适合双语教学工作。

但对大多数高校而言,这类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实施了双语教学骨干教师派出计划,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双语教师开拓了新渠道。

调查显示,24%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16%的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派出培训,6%的教师在国内接受过培训,而54%的教师无特殊培训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大学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新尝试,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目的,介绍了《大学化学》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学生课业评价等探索。

【关键词】大学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

因此目前高校教育中的双语课程已经日趋流行。

各高校都力争把双语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但实际中广大教师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同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双语应该是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国际化教育,为学生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模式的最好途径之一。

1 英语教学现状与大学化学双语教学目的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开始于初中,到大学本科还要学两年。

八年学习,中间还要经过三次大的考试,即中考、高考和四级英语考试。

应该说学生和教师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气力。

但学生大部分的水平停留在应付考试的技巧上,而真正英语的使用能力较差。

通过了四级英语考试,听不懂正常语速的讲话(四级英语的听力材料低于正常语速),无法用口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笔者承担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中发现,材料专业三年级的学生80%无法用英语回答类似像什么是金属材料,其力学性能特点等专业问题,60%学生对一篇300词内的专业文献翻译不出来。

对外籍教授开设的专业知识讲座也兴趣不大。

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科技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大学化学基础知识是高等工科非化工类专业人才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础。

因此大学化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为: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和今后工作奠定较强的化学基础;2)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外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3)通过与西方教学模式相仿的授课形式,加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积极性,参与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今后学生能进入国际化教育打下基础。

2 教材的选择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两种形式:1)用国外出版的原版教材;2)国内自主编写出版的教材。

我们对国内出版的几套影印版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Theodore L.Brown等主编的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 (化学:中心科学)虽然比较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相对来讲内容对于大学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过于深奥,对化学基础较少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John Suchocki著的Conceptual Chemistry,3e(化学原理,了解原子和分
子的世界)以贴近学生为主,语言生动活泼,但它与现有普通化学教材的编排有些不同,这样给我们选择中文辅助教材带来了困难。

Nebergall等著General Chemistry(普通化学)有较完整的学术体系,是美、加两国通用教材,但内容较为庞杂,32学时不可能学完,我们从中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可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从教学体系上对西方教学有所了解。

综上,我们选择在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对象与培养目标,以一套优秀原版教材为主线,结合中文辅助教材,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基础,在实践中互动性强的特色英文教案。

3 课程建设
根据原版教材,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中把主要教学内容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类,同时列出了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特点为双语教学,即是用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用母语来辅助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讲授时,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存,根据本课程及授课对象的特点,设计和应用了如下的语言组合:在课件中采用中、英文并存,英文占70%以上,中文突出关键点的形式。

讲授以全部英文授课,但对一些专用术语和公式以中文讲授,其比例不超过20%。

而此比例将随双语教学的逐步推进而及时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与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核心内容方面:本课程涉及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几乎囊括了整个化学的基础知识,叙述简明,同时每节都给出要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教学中配以多媒体,学生提高专业英语和英语交流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使学生看到了自己英语应用能力的进步。

使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提高了国际交流能力,他们可以争取将来在多媒体帮助下,能听懂英语专业报告。

4 学生课业评价的探索
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评价功能的重要保证。

我校在参照国内、外优秀院校相关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三评判体系,即专家、同行评价,学生综合评教,学生成绩检验。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与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重在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

主要从三方面考察:
1)学生课堂交流能力:采用提问互动形式,整个教学环节保证每个学生有3-5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有2-3次交流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考查学生听、说能力。

此环节占30%。

2)学生课后作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形式,用英文完成3-5次小型论文形式的讨论性作业,完成6-7次习题型作业,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此环节占30%。

3)期末考核: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环节占40%。

5 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赢”,对学生和教师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应自身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进取精神与主动科学态度投身到双语教学实践中去。

在一般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都在32学时左右。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利用课堂教学,还要将课堂学习延至课外,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制备课程教学录像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完成课下的自我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徐志珍,穆劲.《现代基础化学》双语教学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80-181.
[2]黄晓华,杨静,李邨,等.大学化学双语教学设计初探[J].大学化学,2005(3).
[3]徐桦.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109-112.
[4]王广健,郭亚杰,张振新,等.大学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8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