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 文言文复习资料一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3基础知识复习

必修三第一单元 1.陈情表一、字义1.臣以.险衅因为 2.夙.遭闵凶早3.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4.舅夺.母志强行改变5.终鲜.兄弟少 6.门衰祚薄..福气浅薄7.晚有儿息.子女 8.茕茕孑...立孤单的样子;孤单9.形影相吊.安慰 10.逮.奉圣朝及,到11.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2.寻.蒙国恩不久1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14.猥以..微贱谦辞,表现自己的谦卑;凭借15.当.待东宫担当 1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掉落17.臣具以..表闻详尽;用 18.诏书切峻.严厉,严峻19.责臣逋慢..拖延,迟延;轻慢,怠慢 20.则刘病日笃.病重21. 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 22. 犹蒙矜.育怜悯23. 不矜.名节顾惜 24. 宠命优渥.厚25. 岂敢盘桓..非分的愿望..徘徊,逗留 26. 有所希冀27. 但.以刘日薄.西山只是;迫近 28.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29. 更.相为命交互 30.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明察31.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32. 庶.刘侥幸或许33. 保卒.余年终 34. 臣生当.陨首应当35. 谨拜表以.闻来二、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⑴夙遭闵.凶同“悯”,忧患,忧愁⑵零丁..孤苦同“伶仃”,孤独的样子⑶常在床蓐.通“褥”,草褥子,草席⑷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又”,连词,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⑴臣少多疾病疾病,名作动,得病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内。
⑶猥以微贱微贱,形作名,低微鄙贱的身份。
⑷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名词作状语,向上。
⑸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上闻,使……知道。
动词的使动用法⑹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延续,一天天⑺凡在故老故老,形作名,旧臣⑻历职郎署职,名作动,担任,任职⑼无以终余年终,使……过完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作动,远离⑾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一)

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复习一、拼音1.一觇.北2.遽.轻吾国3.诟.虏帅4.檄.文5.匕首6.愧怍7.蓼洲周公8.旌.旗9.詈.10.逡.巡11.猝.死12.投缳.13.缒.而出14.虑壅.蔽15.黜.恶16.垂拱.而治17.缪.贤18.睥睨.19.汤镬.20.渑.池21.飨.士卒22.美姬.23.鯫.生24.戮.力25.玉珏.26.彘.肩27.览揆.28.搴阰..二、通假字1.为巡徼所陵.迫死2.主辱,臣死有余僇.3.敛赀.财以送其行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6.肉袒伏斧质.请罪7.……可予不.?8.拜送书于庭.9.召有司安.图10.特以详.为予赵城11.设九宾.于廷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4.请奏盆缻.秦王15.距.关,毋内.诸侯16.张良出,要.项伯17.秋豪.不敢有所近1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0.令将军与臣有郤.21.因击沛公于坐.2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3.拔剑切而啗.之24.沛公不胜桮杓..25.泾.流之大,……不辩.牛马26.不仁兹.甚,罪益厚27.拖.其衣裘,取戈剑者28.肇锡.余以嘉名29.扈江离与辟.芷兮30.来吾道.夫先路三、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口舌动也..可以纾祸2.意北亦尚可以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追购又急..4.穷饿无聊5.颜色..不少变6.非常..也..之谋难于猝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缻,因跪请秦王...,行李之往来8.于是相如前进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0.约为婚姻11.将军战河北....12.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臣战河南1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四、词类活用1、名作动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道.海安、如皋3.去今之墓.而葬焉4.其疾病..而死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8.秦伯说,与郑人盟.9.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0.左右欲刃.相如11.舍.相如广成传12.沛公军.霸上1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14.籍.吏民,封府库15.范增数目.项王16.若入前.为寿17.刑.人如恐不胜18.道.芷阳间行2、动作名1.不敢复有株治..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此亡秦之续.耳3、形作动1.素善.留侯张良2.严.大国之威而修敬也3.大王必欲急.臣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4、形作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不能容于远近..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4.共其乏困..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此其志不在小.5、名作状1.北虽貌.敬2.草.行露.宿3.人皆得以隶.使之4.夜.,缒而出5.既东.封郑6.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常以身翼.蔽沛公11.道芷阳间.行12.秋水时.至6、使动1.抶而仆.之2.安能屈.豪杰之流3.既东封.郑4.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7.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8.从径道亡,归.璧于赵9.毕礼而归.之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3.亚父受玉斗……拔剑撞而破.之7、意动1.越国以鄙.远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吾羞.,不忍为之下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3.贤士大夫请于当道4.以其无礼于晋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6.以勇气闻于诸侯7.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8.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2、定语后置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求人可使报秦者3、宾语前置1.夫晋,何厌之有?2.何以知之?3.不然,籍何以至此?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被动句1.为巡船所物色2.予羁縻不得反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不能容于远近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赵王既归……使不辱于诸侯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吾属今为之虏矣5、六、固定句式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孰与君少长。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虚词1. “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 (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一.通假字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2、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通搢)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5、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僇通戮)二.重点字词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2、莫.知计所出。
(没有人)3、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执掌)4、使:会使.辙交驰(名词,使者)使.北营,留北关外(动词,出使)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介词,让)使.予委骨于草莽(连词,如果)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派遣)5、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6、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往……去)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困窘)三.重点虚词以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着……身份)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介词,用)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将以.有为也(介词,凭借)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连词,表结果,才)几以.捕系死(介词,因为)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表目的,用来、来)以.为前驱(介词,把)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介词,用来……的方法)生无以.救国难(介词,用来……的方法)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以便)而而.予不得归矣(表因果,因此)已而.得舟(复音虚词,后来)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表转折,却)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表顺承)(表转折,可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连词,那么)四.词类活用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动,轻视)2、北虽貌.敬(名→状语,表面上)3、草.行露.宿(名→状语,在荒草、露水间)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状语,每天)5、予分.当引决(名→状语,按本份)6、道.海安、如皋(名→动,取道)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动,走上前)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动,为……作序)9、名.曰《指南录》(名→动,命名)五.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走一趟,是)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鲁教版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答案一. 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解释1、同“悯”,怜悯2、“零丁“同“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通“又”4、“而“通“尔”5、“离”通“罹”,遭遇6、“反”通“返”,返回7、“见”通“现”,表现,表达8、“指”通“旨”9、“濯”通“浊”泥浆10、“泥”同“涅”,名作动,染黑 11、“绌”通“黜”,罢免官职12、“从”通“纵”,合纵13、“质”通“贽”,见面礼14、“反”通“返”,返回15、“内”同“纳”,接纳,收留 16、“被“通“披”,披17、“父”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18、“趣”通“趋”,进取19、“由”通“犹”,犹如20、“固”通“故”,所以,因此21、“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2、“说”通“脱”,解脱23、“泮”通“畔”,岸边。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1、古义:不能走路2、至于:古义,到了;古义:成人自立3、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4、古义:报答5、古义:赶快前往6、古义:申诉,诉说7、古义:尚书部的属官8、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9、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10、古义:一丈见方11、古义:到处12、古义:第二年13、古义:执政,掌权14、古义:骗人的话15、古义:脸色16、古义:形体容貌17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18、古义:政治清明的国家19、古义:嫉妒20、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21、古:这些文章22、古:胸怀抱负。
23、古义:把……作为。
24、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25、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26、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三、词类活用,找出活用的词,作出解释1.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必修三教材文言文复习重要知识一览

必修三教材文言文复习重要知识一览文言知识梳理一、重点实词《蜀道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hú)兽类颔下的垂肉;匈奴、西北各民族的泛称什么,为什么【教材用法梳理】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②什么(代)见例句③为什么,怎么(代)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qiān)变换地方,迁移;调职,可升可降,降则说“左迁”。
【教材用法梳理】①迁移(动)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贾谊《过秦论》)②变更、变化(动)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陆机《塘上行》)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动)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④贬谪、放逐(动)见例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zēnɡ cénɡ)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同“增”,增加曾经、竟然【教材用法梳理】(1)读“zēng”:①通“增”,增加(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读“céng”:②曾经(副)见例句《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qǐnɡ)请,请求;请求给予【教材用法梳理】①请求(动)见例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示(动)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方苞《狱中杂记》)③谒见,拜见(动)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fù)靠着;依仗、凭借用背驮物败、失败;对不起人【教材用法梳理】①用背载物(动)见例句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魏禧《大铁椎传》)②载(动)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③担负,担当(动)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依仗、凭借(动)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违背(动)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资料一
一、补写出下面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陈情表》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但以刘日薄西山,▁▁▁▁▁▁▁,▁▁▁▁▁▁▁,▁▁▁▁▁▁▁▁。
4 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5 ▁▁▁▁▁▁▁▁▁▁▁,愿乞终养。
6 臣生当殒首,▁▁▁▁▁▁▁▁▁▁▁。
7 ▁▁▁▁▁▁▁▁▁▁▁▁,听臣微志,▁▁▁▁▁▁▁▁,保卒余年。
《项脊轩志》
8 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9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10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屈原列传》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故▁▁▁▁▁▁▁▁▁▁▁▁▁。
12 夫天者,人之始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13 ▁▁▁▁▁▁▁▁▁▁▁,▁▁▁▁▁▁▁▁▁▁▁,能无怨乎?
1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其文约,▁▁▁▁▁,▁▁▁▁▁▁,▁▁▁▁▁。
15 ▁▁▁▁▁▁▁▁▁▁▁,举类迩而见义远。
1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17自疏▁▁▁▁▁▁▁▁▁,▁▁▁▁▁▁▁▁▁▁▁,以浮游尘埃之外,▁▁▁▁▁▁▁▁▁▁▁,▁▁▁▁▁▁▁▁▁▁▁。
18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为了忘却的纪念》
19 真的猛士,▁▁▁▁▁▁▁▁▁▁▁,▁▁▁▁▁▁▁▁▁▁▁。
20 惨象,▁▁▁▁▁▁▁▁▁▁;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沉默呵,沉默呵!▁▁▁▁▁▁▁▁▁▁▁▁,▁▁▁▁▁▁▁▁▁▁▁。
《过零丁洋》
21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虞美人》
2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氓》
23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既见复关,▁▁▁▁▁▁。
24 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25 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26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不思其反。
《兰亭集序》
27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28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
29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30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