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山岳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4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4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把以下山岳分类。

①阿尔卑斯山②华山③喜马拉雅山④庐山⑤泰山⑥富士山⑦乞力马扎罗山[属于褶皱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断块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火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局部,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岳有多种类型。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华山、庐山、泰山是由断层发育而成的断块山。

富士山为活火山,乞力马扎罗山为死火山。

答案:①③ ②④⑤ ⑥⑦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搬运作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内力作用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褶皱的两种根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地貌,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故成为山岭。

我们常把这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现象。

答案:B3.以下概念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和断层B.背斜和高地C.向斜和低地D.谷地和低地思路解析: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的两个根本类型,其中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根本形态;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称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那么形成谷地或低地。

此题应选A。

答案:A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思路解析: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假设核部岩层年代较老而两翼岩层年代较新,那么为背斜;反之,核部岩层年代较新,而两翼岩层年代较老,那么为向斜。

答案:D图4-2-1为典型褶皱剖面,读图完成2—3题。

图4-2-12.图示褶皱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向斜和背斜以及地形倒置的根本知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2节山岳的形成同步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2节山岳的形成同步试题

第4章第2节山岳的形成同步试题1.图 1 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火山B.背斜C.断层D.向斜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2~3题。

2.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3.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D.④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读图回答4~5题。

4.读图判断庐山属于上图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 B.② C.③D.④5.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 B.② C.③D.④6.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黄河壶口瀑布B. 华山西峰绝壁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7.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面小题。

8. 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A. 阿尔卑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华山D. 安第斯山脉9. 图中③处的山地成因为A. 向斜成山B. 背斜成山C. 褶皱隆起成山D. 断层上升成山10.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如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泰山C. 华山D. 喜马拉雅山11.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C. 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D. 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A. 华山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安第斯山13. 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A. 渭河平原B. 汾河谷地C. 东非大裂谷D. 长江三峡14. 图中⑥处山地的成因为A. 背斜成山B. 向斜成山C. 褶皱隆起成山D. 断层上升成山15. 造成⑦处易成谷地的内因为A. 岩石坚硬B. 挤压力大C. 张力影响D. 侵蚀作用16.读图23,问答问题。

高中地理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试题

高中地理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试题

高中地理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试题 2019.091,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2,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3,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4,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5,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 BC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7,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③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大的影响④耀斑爆发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9,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10,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1.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2.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7题。

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高山流石滩(下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

完成下列各题。

(1)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 风力堆积B. 风化作用C. 流水搬运D. 冰川侵蚀(2)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地形D. 光照4.图为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八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④⑤C. ①③⑤⑧D. ②④⑥5.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 河口三角洲B. 沙丘C. 渭河平原D. 裸岩荒漠6.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7.青居镇位于嘉陵江畔,其形态的发展深受河流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牛肚滩耕地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B. 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C.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D. 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2)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未来青居镇城镇最不可能()A. 被河流划分成两部分B. 根本不受洪水威胁C. 部分搬迁到大中坝D. 因河流而发展壮大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岳的形成2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36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岳的形成2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36

第四章第二节李仕才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处向斜成谷B.乙处背斜成山C.从1~4,岩层年龄渐新D.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 B )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D.岩层不连续的沉积【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地貌可以看出甲为谷地,乙为山岭,从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所以甲处为背斜成谷,乙处为向斜成山。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第2题,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马里亚纳海沟(11°21′N,142°12′E)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大约形成于6 000万年前。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位置的地形为( B )A.平原 B.大陆架 C.大陆坡 D.洋盆4.下列地形与马里亚纳海沟成因相同的是( B )A.地中海 B.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 D.喜马拉雅山【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所示,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应该为大陆架。

第4题,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大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隆起的部分在海洋上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是海岸山脉,与海沟形成类似,都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

读下图回答5~7题。

5.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B )A.背斜B.向斜C.断层D.山岭6.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C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7.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C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解析】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向斜构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1.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2.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7题。

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高山流石滩(下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

完成下列各题。

(1)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 风力堆积B. 风化作用C. 流水搬运D. 冰川侵蚀(2)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地形D. 光照4.图为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八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④⑤C. ①③⑤⑧D. ②④⑥5.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 河口三角洲B. 沙丘C. 渭河平原D. 裸岩荒漠6.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7.青居镇位于嘉陵江畔,其形态的发展深受河流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牛肚滩耕地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B. 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C.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D. 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2)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未来青居镇城镇最不可能()A. 被河流划分成两部分B. 根本不受洪水威胁C. 部分搬迁到大中坝D. 因河流而发展壮大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山岳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山岳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山岳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必修1 第4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Q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向斜构造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2010·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7.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10.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 5 000米以上11.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如右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4.2nbsp山岳的形成每课一练1

4.2nbsp山岳的形成每课一练1

4.2 山岳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确定向斜的最可靠的依据为A .岩层向下弯曲B .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新,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老C .在地形上往往成为谷地D .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老,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新读右下图,回答2 - 3 题:2 .图示构造是由A .岩浆活动引起的B . 地壳运动引起的C .变质作用引起的D . 流水作用引起的3 .下列不可能由图示所形成的地貌是A .天山山系B .泰山C .汾河谷地D .东非裂谷4 .以下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熔岩喷出地表,都能形成火山B .火山就是指火山锥C .火山爆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D .我国长白山大池是由干火山口积水而成读下图,回答5- 6 题:5 .图中所示意山岭的形成是由于A .背斜形成的山岭B .向斜形成的山岭C .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 . 断层形成的山岭6 .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不形成的是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唐古拉山7 .以下关于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B .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D .为提高运输量,山区应优先发展铁路8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叫褶皱B .背斜中心部分岩石较老,两翼岩层较新C .岩石首先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叫向斜D .水平运动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9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搬运作用B .侵蚀作用C .变质作用D .地壳运动10 .关于地貌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浆的喷发只会形成高大的火山B .东非大裂谷属于向斜形成的谷地C .在地貌上,只有褶皱才能形成块状山地和高大山脉D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形成,都与断层构造有关二、综合题11 .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 2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3) A 、B 、C 三处最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12 .读下页“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 A 、B 、C 、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 ( 2)此时,向斜在地形上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_13 .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l )请在图中画出A 、B 两处岩块的运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4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Q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D.向斜构造
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
(2010·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4.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D.背斜山岭
7.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
10.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5 000米以上
11.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如右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12.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1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若地层为含水层,其余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甲、乙)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所示地区是某重点建设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20分)
(1)据图分析此区域发展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________
(2)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

(3)在选择乙丙之间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可知,该处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中的向斜。

第2题,Q地为向斜,可能贮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Q地的地下存在着岩浆活动,它可能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因此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处为背斜,④岩层所含资源已被风化侵蚀掉。

【答案】 1.D 2.B
3-4【解析】第3题,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第4题,图中P处是向斜成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

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 处新。

②岩石所属类型是变质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3.D 4.D
5-7【解析】第5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①处位于峡谷口,内为一盆地,利于蓄水。

第6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处是中部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属背斜谷地。

第7题,甲地区石灰岩广布,且
属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故多喀斯特地貌,图片中④是溶洞属此种地貌。

【答案】 5.A 6.B7.D
8-9【解析】第8题,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第9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
理岩③,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砂岩,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8.D9.A
10【解析】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或喷涌出来的岩浆堆积而成的;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如乞力马扎罗山,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答案】 B
11【解析】高速公路通过部位位于两山之间,属于鞍部,地势较低,工程量较小。

【答案】 C
12-13【解析】第12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
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13题,结合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

【答案】12.C13.A
14-15【解析】第14题,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第15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

【答案】14.D15.B
16【解析】第(1)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乙处打井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

第(2)题,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

【答案】(1)乙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2)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较容易受到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
形成山谷
17【解析】第(1)题,从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注意是自然条件。

第(2)题,甲地地处平原,丙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

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线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答案】(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便利的水运。

(2)小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3)乙丙间的直线路线需经过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