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下的隐忧——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性研究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问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关系到咱们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下面,我给大家分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些问题和对策。

一、房地产市场波动大,风险难控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房价飙升,一会儿又跌得惨不忍睹。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赚得盆满钵满,一会儿又赔得血本无归。

这种波动性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那么,面对这种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办呢?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二、房地产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把握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项目质量却参差不齐。

有的项目地段好、品质高,吸引了大量的购房者;有的项目则地段一般、品质堪忧,让购房者望而却步。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像是在挑选苹果和橘子一样,有时候很难把握。

那么,面对这种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办呢?对策:严格把关,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一定要严格把关,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对于那些地段好、品质高的优质项目,要积极给予支持;对于那些地段一般、品质堪忧的项目,要慎重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三、房地产信贷政策调控频繁,影响业务开展咱们国家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一直在加大,有时候一天之内就能出台好几项政策。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这个政策出来支持你,一会儿那个政策出来限制你。

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面对这种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办呢?对策: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中面临着诸多风险,这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其特点。

针对这些风险,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措施和监管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完善监管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措施,以提升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风险特点、风险防范对策、风险管理措施、监管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各类客户提供信贷支持的重要职能。

房地产信贷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火爆态势,吸引着大量资金涌入其中。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面临着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的信贷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特点、防范对策及风险管理措施,为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业务,对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也逐渐凸显。

研究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意义在于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和识别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在引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的挑战;其次阐述了研究意义,强调了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来源和特征,针对这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建议,同时总结了监管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归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强调该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风险源头、风险特征、防范对策、监管政策、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引言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

商业银行作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面临着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信贷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正逐渐凸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过度依赖信贷资金、房地产泡沫风险加剧、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风险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领域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风险的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风险的质的问题,即信贷风险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

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特征,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房地产信贷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信贷扩张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

信贷扩张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自2008年底就进入了下行趋势。

在保证就业率的政策约束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积极政策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4万亿投资。

最近的央行货币政策信号更是表明,除定向宽松外,还将创新金融调控工具,实施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

种种迹象表明,一定程度的放松信贷管制是极有可能的。

事实上,自2009年开始,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各商业银行拥有大量过剩的超额储备金,流动性严重过剩,从而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

信贷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经济下行速度,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毋庸置疑,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全,风控水平的低下都将在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背景下,推动信贷风险的累积。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内在动力机制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银行信贷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出口拉动和投资推动,高储蓄率,低消费率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来维持。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就波及了全球,世界经济大幅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外出口大幅下滑,在丧失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央政府不得不将目标对准了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由此导致信贷规模不断飞增。

尽管这样做,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宏观经济发展,但也成为今后进行结构转型,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

2.政治压力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我国银行不仅要以盈利为目标,为国家扩大税源,但也要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完成一定的政治目标,特别是国有银行。

在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失业率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要配合政府,增加信贷投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金融业务同质化造成了较大的银行业同业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业务创新方面做的很不够,利润来源较为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压力较大,特别是中小银行在面对金融资源日益流向大中型银行的情况下,开展信贷业务就显得更为被动,加之利率尚未完全自由化,无法通过市场行为,获取竞争优势,为保证稳定的业务利润来源,信贷规模扩张就成为银行不得不选择的经营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研究
贯 穿于房地 产信贷 业务 的全过程 , 关键词 : 商业银 行 ; 地产信 贷 ; 贷风 险 ; 房 信 风险控 制意 识
中图分 类号 : 80 5 2 F3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4 9 2 0 ) 6— 0 0— 7 10 6 3 ( 0 8 0 0 8 0
la y d p n ig o o o n b e e d n n c mme a b n si o xse t o a c r i ec a g n rk t n i n n ,t ee p n i gr a sael a mi a k sn t i n .T c o d w t t h n i g ma e vr me t h x a d n l e tt o n l e t hh e o e b sn s fc mmeca a k n u u i e so o r ilb n si p—c c e mu tso o n y l s lw d w .T e r k c n rlc n co s e ss o l e er t h h l r c s fr a h i o to o s iu n s h u d p n t e t e w oe p o e s o e l s a
信贷 扩张轨迹 和背 景 进行 实 证分 析 , 求 用数 据 来 力
高 速增长 , 为之提供 相应 金融 服 务 的房 地 产 贷款 也 随之 持续快 速增长 , 已成 为商 业 银行 扩 张 最快 速 的 业务 ( 详见表 1 。商业银 行房地 产贷 款项下 包括 法 )
人 客户房 地 产 商 开 发贷 款 和 自然 人 客 户 个 人 住 房
t rms r up rn pdgo t fe s t i gau l i p er g h betebs f ai el gm n o a ett h pe i f p o igr i rwho a ete s rdal ds pai ,t ojc v ai o p na e et fel s e e e os t a rl a y a n e i s r d r r a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问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关乎到银行的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所以我们得认真对待。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波动大,风险难控咱们都知道,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波动性很大的市场,房价涨跌不定,这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时候房价涨了,银行的资产价值就上去了;可是房价一跌,银行的资产价值也就跟着下跌。

这样一来,银行的风险就很大了。

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必须要注意风险控制,不能盲目跟风。

二、房地产信贷业务利率高,利润空间小咱们再来看看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利率。

一般来说,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利率都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需求量大,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只能提高利率。

可是这样的利率对于银行来说,利润空间是很小的。

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也要注意利润空间的问题。

三、房地产信贷业务监管压力大咱们还要说说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监管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对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比如说,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审查,防止过度放贷;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购房者的资格审查,防止虚假购房等。

这些要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来操作,不能盲目跟风。

要加强对客户的审查,确保借款人有还款能力。

还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内部人员违法违规操作。

二、优化贷款结构,降低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降低利率风险。

在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合理配置贷款额度和期限。

要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适时调整贷款利率,降低利率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稳定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波动,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一、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现状1.1 贷款余额及增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0%。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1.3万亿元,增速为8.6%;商业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2.6万亿元,增速为6.4%。

可以看出,尽管疫情影响了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和房价涨幅,但总体来说,房地产市场仍是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并且该板块的增长速度也较为稳定。

1.2 不良贷款率截至2021年末,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1.25%,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30%,商业房地产贷款不良贷款率为2.35%。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的贷款风险较低,但在商业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风险较高。

这是因为商业房地产贷款涉及到较大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1.3 风险点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点:(1)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随着市场波动,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按揭贷款被拖欠,或者抵押物价值下降而无法偿还贷款等风险。

(2)担保物价值风险。

担保物价值下降会导致商业银行无法通过抵押物来偿还贷款。

(3)实施能力风险。

商业房地产贷款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考虑借款方的实施能力。

(4)政策风险。

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

例如,调整房地产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2.1 完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在面对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时,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包括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和监管,建立完备的资信评估体系等。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要 : 着 我 国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居 民 收 入 水 平 的提 高 , 房 地 产 的 需 求 激 增 , 动 了我 国 房 地 产 业 的 高 速 增 长 , 别是 随 对 带 特
在 国 家住 房 制 度 改 革 和 持 续 扩 大 内 需 政 策 的 引 导 下 , 地 产 业 呈 现 了 良 好 的 发 展 前 景 , 资 增 长 迅 猛 , 为 国 民 经 济 新 的 房 投 成 增 长 点 。 最近 几年 , 地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也 引起 了一 系列 问 题 , 发 展 资 金 过 分 依 赖 银 行 , 行 房 地 产 信 贷 门槛 放 松 和 房 地 房 如 银
中 图 分 类 号 : 8 F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1 —1 70 1 7—1 8 2 1 )60 8 —1
1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房 地 产 贷 款 信 用 风 险 的 概 况
( ) 地 产 贷 款 的 贷 款 品 种 集 中 。 目前 房 地 产 贷 款 在 2房
( ) 房 者 依 赖 于 银 行 个 人 按 揭 贷 款 ;9 8年 住 房 体 制 2购 19
资 者 和 存 款 人 往 往 会 低 估 银 行 冒 进 贷 款 政 策 的 风 险 , 任 而
1 1 我 国房 地 产 业 的 发 展 严 重 依 赖 于 银 行 贷 款 .
. 主 要 部 分 。我 国 实 行 土 地 配 给 制 度 , 用 “ 高 者 获 得 土 2 1 政 府 性 担 保 引 发 的道 德 风 险 采 价
地” 的招 拍 模 式 , 性 的土 地 成 本 不 仅 导 致 了 房 价 的 居 高 不 刚
就 不得不依靠银 行的融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扩张下的隐忧——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性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 何 勇一、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概要描述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福利性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应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而为之提供相适应金融服务的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

1998—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从2680亿元猛增至4.8万亿元,10年间增加了17.78倍,远远高于各项贷款3.03倍的增张速度;同期,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3.12%增加到2007年的18.34%,年平均增幅高达36.69%,高于各项贷款年平均13.41%增幅23.28个百分点,增幅与比重两项指标均显示,10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已成为扩张最为快速的业务。

详情见表1和图1:表1:1998-2007年房地产贷款与各项贷款的增幅与比重图1:1998-2007年房地产贷款增幅与各项贷款增幅轨迹比较01020304050607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各项贷款增幅房地产贷款增幅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tjgb/)、中国人民银行历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披露的数据计算整理、绘制2008年伊始,尽管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商业银行整个房地产贷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而且增加幅度仍然不小。

如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幅仍高于全部贷款增幅8.4个百分点,表明今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扩张速度难以有放缓的迹象,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幅度仍将十分强劲。

为了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从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信贷资产和经营规模在我国金融业占居绝对比重且位居主导地位,先后成为上市公司的工商、中国、建设、交通4家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招商、民生、深发、浦发、华夏、兴业、中信等7家中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11行”)2007年年报披露的有关数据窥见一斑。

数据显示,2007年,11行房地产贷款狂飙式的急剧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迅速加大,平均比重达26.54%,高于同期整个商业银行18.34%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其中,除华夏和中信两行外,其他9行占比均为20%以上,深发和兴业两行甚至分别高达33.2%和41.5%,分别高于整个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4.86和23.16百分点。

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型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虽略有差异,但均遥居其各个行业贷款之首是其共同特点。

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商业银行某一行业的贷款在各项贷款总量中的规模应当适度,若过于集中超过一定比例,就容易引发潜在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一些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警戒线管制在25%-30%左右,我国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与总贷款余额不得超过30%的比例。

而2007年“11行”26.54%的比例已逼近30%的控制线,且深发和兴业两行已分别以33.2%和41.5%超过了控制线,另外,中行、建行、招商、民生和浦发等5行分别以27.9%、26.5%、25.9%、28.9%和25.9%高比例达到或超过其控制线,可以说已是一步之遥。

“11行”的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过度追求房地产贷款市场份额、带来当期利润和短期业绩提升的同时,却忽略了利益获取背后潜存的巨大风险。

对这一快速扩张下的隐忧,理所当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特别关注。

二、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测评业务结构反映风险结构,我国商业银行似乎偏离正常发展速度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快速扩张导致该行业贷款在短期内的过快和过于集中,所孕育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和叠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任其继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扩张下去,那么潜在风险的强烈释放就会为期不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所支撑的条件和依托的基础都有了不同与以往的变化,风险信号已经频频闪现。

(一)政策调整变数加大,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2003年以来,国家和央行连续出台土地、税收、金融、信贷等相关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行业发展过度持续过热,以及商业银行绵绵不绝的放贷冲动现象,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针对房地产行业持续的宏观调控会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这一周期性行业景气水平的变动频度和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将更加突出,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产生,继而波及和引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商业银行很可能又将面临不良贷款可能大规模产生的困境。

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房地产市场,银行贷款最多不超过房地产总投资40%。

而在目前的我国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近80%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则占到全部购房总数的90%,这其中又有80%的购房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加速聚集过度集中的趋势,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都系在银行身上。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风险在一个规则不甚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事实上被批量转嫁给了银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将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时期,一切矛盾和危机都被掩盖,一旦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市场就会出现剧烈波动,风险隐患就会得到强烈释放,银行无疑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风险承担者,房地产“挟持”、“绑架”银行就会成为现实,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存在着“银行先死开发商后死”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注释。

房地产信贷的潜在风险用自然界的“潮水效应”来比喻,就如同海边礁石一样,在房地产行业高涨时,它被暂时淹没看不见,在房地产行业退潮时,它就会暴露无疑。

目前我国GDP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形势虽仍处于基本良好状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潜在风险还没有得到充分暴露,但这恰恰是最应高度关注的时刻,因为当整个社会的房地产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时,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就会因政策的变动随之加大,贷款的某些不良基因会因一定的内外部因素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内顽强地表现出来或寻找新的承载基础。

(二)量价双双初显下跌,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开始显现自1998年以来,进入价格上行通道的房地产市场极大地刺激了潜在购买者的购买意愿,即购买者未必有居住需求,再加上当时宽松优惠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在银行贷款强力支撑下的大量购买力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使得2007年及以前的房地产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

然而,自2007年11月份以来,伴随“第二套房贷”政策及其细则出台,人们对房价走低的预期不断增强,持币待购的观望气氛日益浓厚,使一直涨声不断的房地产市场,终于传来降价的消息。

媒体披露,今年以来京、沪、穗、深等地房价出现多年上涨后的首次下跌,尤其是深圳房价已回到2007年年初的水平,下跌幅度最大,先前贷款购房者甚至出现断供情况,同期北京、上海还出现了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有趣现象。

与此同时,房价的下跌并没有带来交易量的上升,反而出现下滑的背离态势,北京今年前4个月期房住宅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跌45%,为近年来的历史低点,很多项目现在开始进入现房的状态,市场上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

另外,从全国整体来看,交易量的下滑从沿海和一线城市向内地和二线城市蔓延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对这一“量价”双双下跌的实质性变化,笔者认为,类似景象或将重复上演,现在房价没有调整的城市都将会调整,这个调整或许会发生在今年底明年初。

一方面,近几年调控房地产的新政策不断出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细化、强化、调整和落实,综合作用的结果压缩了投资和投机性购买者的虚假需求量,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被迫减缓提价幅度或进行价格下浮;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情况下,投机或投资性需求支撑起了相当大的销量。

这种虚假的繁荣由于远远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而显得非常脆弱,一旦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不再,购买力萎缩的真实一面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当不断飙升的房价实现价值回归,投资和投机性买家保本微利或无利可图时,过旺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就会被抑制,房地产市场就将迎来物极必反现象——降价“拐点”。

房屋交易量的下降和价格的下跌这两大问题的凸显,表明先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冷却”的步伐已渐行渐近,由此折射出商业银行过量的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开始显现。

(三)房地产持续高增长所依赖的基础正在不断的削弱和失去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自然要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住房作为市场中的一种商品,自然也要受制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呈周期性的波动。

据建设部统计,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22.8平方米增加到了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城镇居民住房私有率已达到83%。

此信息预示着1998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和持续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所依赖的基础正在不断的削弱和失去,其理由: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利性的实物住房分配渐进地改革演变为住房分配货币化,原先凡是城镇已就业的正式在编人员均从单位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了自住的福利房,此后又由于制度性安排变成产权房并允许上市交易后,为改善原有的住房条件,大都以高价卖出,再购买新的住房。

这种住房改善性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在10年时间里的持续集中释放后已基本处于衰竭状态,且这种低价买入公房,高价卖出的好事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这部分购买力一旦释放完毕,对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力就会突然消失。

2、基数庞大的七十年代出生的多子女一代消费人群在九十年代中期先后进入个人住房消费时期,这一住房刚性需求恰与持续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和持续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是彼此对称和相适应的,随着这一代消费人群的退潮,房地产市场又将失去一支重要的推动力。

至于正在进入或即将进入住房消费人群的八○后一代,虽是现实中推动房地产市场继续向前发展一支不可忽视重要力量,但基本是独生子女,其群体住房消费基数远远少于七十年代出生的多子女一代,且有相当一部分在住房价格预期心理下,由父母的资助和扶持,已提前购买了住房予以空置等待,未来的住房消费已提前得到释放,依靠这一群体可以说从根本上无法再支撑住房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或将从根本上予以改变。

“2003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显示30只至39岁之间的人口比例最大,数量大约有2.46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