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推动生产力发展—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荣获“中国好技术”、“生产力促进奖”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一院民用产业发展迅速,截止 2005年底,一批在行业领域内具有较 强竞争优势的公司已经形成。全院 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13家。销售收入
民 用 产 业
超1000万元的民用产品15项。民用产
品正在由小规模、分散化逐渐向大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一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CZ-1 CZ-1D
CZ-2
CZ-2C
CZ-2E
CZ-2F
CZ-3
CZ-3A
CZ-3B
CZ-3C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模、集中化过渡。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民 用 业领域不断拓展。风力发电已成功实现与 产 西班牙公司的合作,稀土电机、秸秆发电、 业
以集团公司五大板块为主导的民用产
海水淡化、新材料及应用等项目,具有良
好发展前景。万源工业公司和万源实业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研究院的使命
=引领航天,追求卓越
企 业 文 化
研究院的战略目标
=国际一流宇航公司
研究院的发展方略
=归核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
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质取胜、 = 以诚取信、携手合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航天领域比较好的单位

航天领域比较好的单位

航天领域比较好的单位这段日子工作找的让人崩溃,搜集的资料整理下先顺便也攒一下RP(以下转载自西祠胡同)一院:一部、12所、14所二院:二部、23所、25所三院:三部、33所、31所五院:501、502、503排名如下,供大家参考:第一:一部,501第二:三部,502第三:12所,33所,14所,25所第四:二部,23所,31所,503现在过去能排队分房子的有501,502,33所工资最高的应该是1部、3部、33所,好点的室硕士8万问题不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应该是501、1部车最多的是3部,33所综合地理位置以及实力来看12所最好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上海八院,还有航天测控我都面试过,都基本拿到了OFFER,其他的院所也有所了解,据我打听待遇都差不了太多,二院二部主要是在市区,而且不提供住宿,这样要自己租房,待遇一算就低了。

至于奖金和发展前途,总体发展前途一院一部和五院几个所好一些,属于科技集团,卫星火箭发展火,宣传也好。

二院三院属于科工集团,搞导弹相对低调一些,这几年没有科技火,投入也少,它们总体部招的人也少,二院搞防空导弹,属于防御武器,三院搞岸舰导弹,主要属于进攻武器,国家这几年投入三院多点,所以奖金可能比二院多点。

另外,本人签二院二部了,希望以上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不过其实这些真的很难说,要综合自己情况考虑。

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大整理*****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分家之前的设置******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下属13个所,6个厂一部导弹、火箭总体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12所导航,控制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102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4所航天跟踪,测量200厂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211厂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各种试验,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总部位于西安市东郊田王41所,42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襄樊市春园路1号43所,复合材料,西安市44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47所,401所,7414厂,7416厂,7422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市中关村南31号,下设12个研究所、2个工厂501,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82号50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16号503,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1号504,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508,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10,兰州物理研究所51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51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514,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513,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513,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515,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529,北京卫星制造厂539,上海科学仪器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漕溪路222号航天大厦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八部,509所,800所,801所,802所,803所,804所,805所,807所,808所,809所,812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四营门北路2号院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专用计算机及计算机测控系统九院的下属单位共有四个,分别座落在北京、西安、杭州、桂林等四个风景名胜地区。

2019完美告捷,2020精彩可期——《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

2019完美告捷,2020精彩可期——《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

2020年1月17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间瞭望智库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超
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领跑世界
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纷纷推进相关战略部署,世界航天发射活动持续保持高度活跃。

据《蓝皮书》统计,全年全球实施102次发射任务,居1991年以来第二高位;发射航天器共计492个,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共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082020年第2期
卫星应用。

阐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绩的经济意义

阐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绩的经济意义

1.阐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绩的经济意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力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空间科学实验的发展,能开发新的产品,有利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交会对接表明我国发射技术的准确性,会使中国商用卫星发射市场扩大,从而带来巨大的商机。

(4)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战略利益。

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振奋我国民族精神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极大的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力量,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和平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两大主题。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以及在开发外层空间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增强了爱好和平国家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3.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科学事物的发展。

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说明“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可以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

2024年高考语文各地模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卷区)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各地模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卷区)原卷版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月九省新题型精选优组卷四(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湖南A佳联考5月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汇,强调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需要通过新产业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有别干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

他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是新劳动对象。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

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

四是新型基础设施。

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于:首先,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

航天科技发展的意义

航天科技发展的意义

航天科技发展的意义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于探索宇宙、深化科学研究,还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航天科技发展的几个意义:一、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航天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发射火箭、设计战略导弹、建造航天器等需求的出现,催生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如材料科学、能源技术、无线通信和控制系统等。

这些科技创新对于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三、拓展人类的视野和认知航天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拓展视野和认知,深入了解和探索宇宙,揭示更多的宇宙奥秘。

通过航天科技,人类能够观测和研究遥远的星系和行星,了解宇宙起源、星系演化和地球的地质历史等。

航天探测还可以探索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决策依据。

四、应对全球性挑战航天科技的发展还能够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

例如,航天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气候变化,预警自然灾害,帮助人们及时采取行动,以保护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航天技术还可以用于跨国合作,解决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如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

通过国际合作,共享航天科技的成果,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五、培养人才和提高科学素养航天科技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科技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例如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等。

通过投入人力和物力资源,培养和吸引人才,可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航天科技的发展也能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科技创新的意识。

总之,航天科技的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拓展人类的视野和认知、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培养人才和提高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联系人:曲波联系电话:(010)88106213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丰路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94E-mail: qbpopo@单位网址:www.caaet.c n一、单位简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九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其成员单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分布于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浙江、河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航天九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拥有完整的研究、开发、研制资源和批产能力,拥有全面的测试、试验、可靠性分析验证手段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多年来从事微电子与计算机、惯性导航、遥测遥控等航天核心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研制和批产,为各类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提供了大量精度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的技术和产品;其核心技术和产品除满足航天应用外,还在航空、兵器、船舶等军工领域发挥作用,并在民用领域拓展出了独特而广阔的空间。

航天九院共有六家单位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分别是771所、13所、704所、16所、772所、539厂,博士、硕士生导师达70余人。

航天九院招收“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导航、制导与控制”、“精密仪器及机械”、“电机与电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航天九院还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培养航天科技精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一、单位简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是全国唯一的集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并相互配套的专业研究所。

我所于1965年创建于北京,现地处古都西安市内。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空间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航天航空领域的创新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国家的航天事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航天器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空间机构与控制技术、航天电力技术、火箭发动机技术等多个领域。

研究所拥有一支由资深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深厚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

此外,研究所还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网络。

在航天器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方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研制和组装航天器为核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航天器的制造需求。

研究所还积极开展航天器的关键部件研发,如导航电机、隔震器、码表等,为航天器的可靠性和性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空间机构与控制技术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另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研究所拥有一支专注于空间机构设计与优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航天器结构和控制系统。

他们设计并研制新型的航天器机构,提高航天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控制能力,为航天器的各种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在航天电力技术和火箭发动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航天电力技术是航天器能源供应的关键,研究所通过研发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先进的电池及供电系统,提升了航天器的电力供应能力。

火箭发动机技术是航天工程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研究所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型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已成为国内航天行业的重要力量。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优质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圈享有盛誉。

他们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卫星、火箭、航天器的研发与生产中,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航天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国际科研合作,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报道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8·8Conferences
62
航天推动生产力发展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荣获 “中国好技术”、“生产力促进奖”
Aerospac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代表领取“中国好技术”项目一等奖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领取特别贡献奖
“东营杯”2017年度中国好技术、生产力促进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生产力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对2017年度“中国好技术”、“生产力促进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全球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解读、对技术转移等创新活动进行专题研讨。

本届大会的出席嘉宾包括原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等,会议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耿战修主持。

张翔/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