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一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
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
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1.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分析:健康慈爱乐观坚毅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快活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文本。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解读;
2.词语解释;
3.阅读理解;
4.写作展示。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文解读
1)导入:以课文《背影》为例,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展示课文,学生跟读。
3)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课文内容。
2.第二阶段:词语解释
1)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读音,并简单解释词义。
2)进行句子填空,巩固所学词汇。
3.第三阶段:阅读理解
1)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
4.第四阶段:写作展示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课,学生在课文解读、词语解释、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示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中,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能够: 1. 复习并掌握《诗经·采薇》这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程内容,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复习《诗经·采薇》(20分钟)1.回顾《诗经·采薇》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于诗中的一些概念和意象的理解。
2.分析古诗的构成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通过句式、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出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理解古代文化(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了解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2.分析古代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四步:写作训练(30分钟)1.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根据《诗经·采薇》的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复述、续写、翻译等方式。
2.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
第五步:回顾复习(10分钟)1.提问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和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本次复习所学知识,强化关键概念和表达方式。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
2.阅读课本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诗经·采薇》这首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于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下节课要对本单元进行一个小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三维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1、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2、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解题指导法,启发式。
师提问与总结相结合。
课时划分:(3课时)1、积累与运用,文学常识。
(1课时)。
2、文言文重点默写及字词积累(1课时)。
3、作文(1课时)。
教学重难点:重点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作文的选材立意。
主备人:陈彩玲参备人:欧阳宏静、叶红、焦燕、田亚琳、刘丽、龙淑梅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诗人。
诗歌名篇《老马》《有的人》深受读者喜爱。
3.《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
著有《第二次考试》等文集。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的朋友》,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5.《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资治通鉴》是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费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为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所定。
“资治通鉴”意为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
二、字音字形3.多音字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掌握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古诗词、汉字、诗歌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琢磨古人情感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诗句、句型、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对汉字和诗句的书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师以字词、句型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记忆、演练、分析和应用。
3.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朗读、诗歌创作、阅读策略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词欣赏1.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句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比喻手法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墓碑文》的意义和主旨。
4.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时空背景,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课时:汉字教学1.教师将汉字进行分类,从形、音、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做题和互改。
3.教师讲解汉字的命名和演变,及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4.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注重结合意义和用法。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绝、七绝、唐诗、宋词等。
2.学生进行创作,可采用出题人提示、指定写作主题等方式进行。
3.学生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4.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诗歌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书面作业表现。
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4.教学效果评价。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16d7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2.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既有古代诗词,也有现代散文。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于语文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还不够广泛,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和阅读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第 1 课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
文言文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 课字词46 个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积累与运用”16 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 课时配题检测)2、形式字——3---4 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
(教材中)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 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 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 课。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翻译课文——对课文的理解现代文阅读——课外 2 篇20 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概括中心——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概括情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情境和形象——自己的感悟体会现力的语言——品味文中富有表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50 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写作知识四、复习一单元基础、文学常识整理1—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要求:(1心得2)、写(6、敛、攒5、机关、确凿2、长吟3、轻捷42、解释词语22 个:第1 课16 个17、、同窗12、消释13、宿儒14、秕谷鉴赏8、人迹罕至910、书塾11、方正15、人声鼎沸、拗1618、木屐3 2 第课17、骊歌第课20、沮丧21、来势汹汹22、简陋、46目标册第页个:19讪笑3、形似字归纳缝逢)蓬瓣辨(1)辩辫(2篷组)惧(冲种钟仲)肿(34狙俱沮阻1.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31个1、词语积累日宾客利异书奇个2、词类活用6扳 1 个3、通假字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之”的用法、“4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他)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也久(代词,指这件事)余闻之5、翻译6、理解(目标)1文言文练习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
1、石榴
一、作者:郭沫若,诗集《女神》
二、主题:抓住石榴火红、热烈、充满活力(夏天的心脏)的特征,歌颂了石榴质朴镌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
三、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形象,更富有动感
例如: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作用:采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动感地说明了石榴成熟时的情状。
四、懂得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
五、字词:奇崛枯瘠柔媚犀利忍俊不禁丰腴争妍斗艳束缚
2、海燕郑振铎
一、主题:通过对故乡的燕子(春景图)及海上的燕子(海天图)的对比描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如轻烟似的)乡愁,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眷念不舍。
(睹物生情,寓情于景)
二、记叙顺序:倒叙
三、字词:镌妙憩息融融泄泄忧戚蹇劣
四、背诵第一段、第八段
3、白鹅丰子恺
一、主要内容:先通过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示白鹅高傲的特征,而后从叫声、步态、吃饭等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
二、字词:左顾右盼猥鄙冥顽叫嚣局促净角窥伺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胜馔分娩三眼一板岑寂奢侈
4、鹤群
一、中心:课文通过对空中飞过的一群鹤作细致而生动的描写,热情
讴歌了鹤群翱翔空中的美姿和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
二、特点:1、分别从群体、个体两个角度对鹤群进行描写
2、把鹤放在群体中进行描写,突出表现鹤的“团队精神”
3、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
4、三个场面:鹤群翔空、鹤鹰大战、救助伤鹤
三、字词:煦煦络绎不绝翌日蜿蜒无可言喻飓风绮丽
剽悍束手无策无济于事伫立凝眸优哉游哉
5、鲁迅自传
一、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人生转折,(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艺救国),反映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二、鲁迅先生的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诗《自题小像》:“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字词:筹办侮蔑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一、文体:传记分为两类 1、自传 2、传(评传),本文属于评传
二、文中毛泽东的形象:志向远大,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坚强,有反抗意识
三、语言幽默、生动,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四、字词:克勤克俭慷慨引经据典指摘恫吓驯服晓谕
危言耸听怒不可遏居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第一千个球
一、作者:贝利,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有“球王”之称
二、字词:生涯滂沱堕落相提并论无地自容轻举妄动
8、少年爱因斯坦
一、少年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二、字词:孤僻涓涓腼腆遏止跃跃欲试流连忘返怡然自得井
然有序
写作――写传记
借用传记体的形式来作文。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作简要的评述,也可以侧重记述几个典型事例,如《第一千个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
一、主题: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揭示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需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的勇气的道理,歌颂了“为大家谋福利”的崇高精神。
二、写作手法:1、对比:如,各种动物的半途而废与骆驼的坚持到底进行对比,突出骆驼坚定的信念,及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的勇气。
)
2、反衬:如,用狮子等的强反衬骆驼(跛脚)的弱,突出骆驼的精神
3、善于抓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三、骆驼的宝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你所寻求的“宝”是什么?
四、字词:携手嫉妒嬉戏饶舌对峙温馨淙淙潺潺鄙夷
高瞻远瞩踽踽独行花团锦簇养尊处优水泄不通
10、地毯下的尘土
一、作者作品:莫德.林赛(美国)《美德书》
二、题目的含义:文章的关节点,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米妮的形象:勤劳、诚实
四、修辞手法:“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米妮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表现了米妮诚实的品质。
五、字词: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英)
一、主题:这则童话故事讲述了巨人和孩子的故事,给我们以“爱心
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人生启迪。
二、字词:栖息肆意聆听咆哮翩翩起舞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一、主要内容:蟋蟀切斯特从乡下来到城里,在老鼠塔克和小男孩马里奥的帮助下,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
二、字词:霓虹灯喧闹孤苦伶仃家喻户晓忧郁弥漫涟漪萦回陶醉
三、续写:切斯特功成名就后回到乡下,会是一反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以《蟋蟀还乡》为题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13、我爱这土地艾青
一、主旨: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承受苦难的愤慨,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对光明和希望的憧憬和信心。
二、象征手法
14、乡愁
一、作者:余光中(台湾)
二、主旨:思念家乡,热爱祖国,渴盼和平统一
三、特色:1、以时间为序构思全篇,2、借助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情感。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一、主旨:赞美少男少女的年轻、美好、梦想、渴望
16、纸船
一、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品《新月集》歌颂儿童的童真、雅趣
17、苏州园林叶圣陶
一、事物说明文
二、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结构:
1、总说地位(标本)
概括共同点(一个务必)
2、分说特征整体(四个讲究)主
局部(角落、门窗、色彩)次
3、总结照应开头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
五、准确生动的语言:举例分析
六、字词:丘壑嶙峋镂空别具匠心轩榭因地制宜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一、事物说明文
二、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引资料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
四、字词: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
19、洲际导弹的自述
一、采用拟人手法,自述的方式,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亲切“可感,文章通俗易懂。
二、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下定义
三、字词:贻误威慑首屈一指措手不及鞭长莫及我行我素先发制人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一、课文从哪三方面对针鼹进行具体说明,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1、外形和(善于掘土)特点
2、生活习性
3、繁殖方式――从主到次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比较摹状貌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
三、字词:招摇过市蛰伏吮吸
附录一
名著引读(二)
冰心:《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美
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罗漫.罗兰(法)《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附录二
语法知识(一)
1、词和词类(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