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8.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综合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综合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门边有个位置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
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
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
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
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
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
”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
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
”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
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
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
” 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
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
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 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
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
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
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
”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
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
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
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
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
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文学作品阅读父亲的长笛赵文静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地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语文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语文七下期末复习测试题(一)(含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羸.léi弱颤.抖 (chàn) 取缔.dì锲.而不舍(qiè)B.战栗.lì碾.niǎn谷愧.怍(kuì) 忧心忡忡.(zhōng)C.孱.càn头俯瞰.kàn 猥.wěi琐仙露琼.浆(qióng)D.滞.zhì笨负荷.(hè) 羸.弱(léi) 迥.乎不同(jǒ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聘疏懒大廷广众诲人不倦B.丰饶喧闹迥乎不同慷慨淋漓C.闲暇拖沓以身作责妇孺皆知D.斑澜枯槐姗姗来迟踉踉跄跄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早晚会自作自受....,得到制裁。
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
(2)故园东望路漫漫,。
(3),一览众山小。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可怜夜半虚前席,。
(6),青草池塘处处蛙。
(7)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
(8),雌兔眼迷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供全。
C.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收起全社会警惕。
D.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6.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4.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至6题各3分,7题4分,第8题8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秩.序井然(zhì)深邃. (suì) 觅.食(mì) 羁.绊(jī) 阴霾.(mái)B.肆无忌惮. (dàn) 哽咽. (yàn) 狭隘.(ài) 炽.热(zhì) 砭.(biān)骨C.叱咤.风云(zhà) 脑髓.(suǐ) 秕.谷(bǐ) 讪.笑(shàn) 羸.(léi)弱D.当之无愧.(ku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石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锋芒毕露妇儒皆知马革裹尸迫不急待尽态极艳B.慷慨淋漓一拍即合戛然而止力挽狂澜眼花缭乱C.鞠躬尽瘁铤而走险锲而不舍迥然不同怏怏不乐D.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罄竹难书精疲力竭姗姗来迟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亘古(远古);人迹罕至(罕:稀少);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B.余暇(暇:空闲);疲惫不堪(堪:能忍受);进退维谷(维:是)C.晦暗(昏暗);略胜一筹 ( 筹:档次);人声鼎沸(沸:开水)D. 蓦然(突然);面面相觑(觑:看);鲜为人知(鲜: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陈水扁公然宣布中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无疑是玩火自焚....。
B、“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C、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初一(3)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三门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6、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英子——台湾作家——《城南旧事》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周树人——当代作家——《朝花夕拾》C《伤仲永》——王安石——南宋文学家——《临川先生文集》D《口技》——林嗣环——清代进士——《虞初新志》7、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面各题。
(8分)(1)学校排练文艺节目,老师让同学们练《黄河大合唱》。
下面歌词中有两个字书写有误,请你帮忙改正。
(2分)“……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浦育/下发扬滋长!……”改为改为(2)请你仿照上面的画线句,也写一句赞美黄河的话。
(2分)啊!黄河! (3)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连贯的两句诗。
(2分)(4)材料探究题:你能从下面材料中提炼哪些信息?(2分)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50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
60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着花斑裸鲤、鲫鱼、赤眼鳟等40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
就连兰州人引以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①②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诗文积累9、背诵优美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尽你所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齐所缺的名篇佳句(10分)(1),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4),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5),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6),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表现军旅生活艰辛的语句是,。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的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世隶.耕②父利.其然也③或以钱币乞.之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不能称前时之闻B、忽啼求之C、余闻之也久D、借旁近与之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即书诗四句13、(3分)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14、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分)(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后完成第15-18题。
(18分)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5、请你摘抄:(6分,各2分)(1)从第一段摘抄能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一个的词语:(2)从第二段中摘抄写动物形状的一个形容词:(3)从第二段摘抄一个从听觉角度写景的拟人句子:。
16、请你概括:(4分,各2分)作者童年时在“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所做的趣事:一是遇蜈蚣,二是按斑蝥,三是,四是。
(各不超过5个字)17、请你揣摩:(4分,各2分)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似乎”、“确凿”两个词放在一起,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说它“似乎”是因为说它“确凿”是因为。
18、请你体会:(4分)第二段文字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
(二)阅读《宛如英雄》一文,完成19-23题(22分)宛如英雄上学时,有位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的灰败。
他沉默少语好脾气,上课时很多同学在他眼皮底下看小说、吃零食,可他从不呵斥。
我坐在前排,每次只好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在许多个午后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络。
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印象深刻。
每次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次,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著名的快板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请同学注意!请注意!”他的双手在空中骤然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A)。
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而明晰的休止①。
他说,这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多少屈辱、愤怒、忍耐、孤独,却又蕴育着无穷转机。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张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
休止符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
“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那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来,正如他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
”今天的我,远不能说我已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但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
而这一切是从那个休止符开始的,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堂的向导(B)。
我想,也许沉默是一种必然,无言并不代表无心。
小人物也许更能看到贝多芬音乐的大千气象。
多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了我那平凡的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中获取的悲壮美与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9、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4分)20、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词句回答)(2分)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21、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6分)原句: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含义:作用:22、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