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城市绿地规划政策法规比较研究
中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比较

中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比较班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11125931 姓名:李晓贝【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城市规划简史、以及规划法规、行政、运作体系,总结日本综合规划的优点与中国规划工作的不足,从而得到日本规划对于中国规划的启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规划法规行政运作优点不足启示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rief history of Japanese urban planning,and planning regulations,administrative, operational systems,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planning in Japan and China's lack of planning,planning for the Chinese to the Japanese plan of revelation,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Planning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advantage Inadequate revelation一.日本城市规划体系概述1. 规划立法简史在日本近现代城市规划立法的历史上,曾经有3次重要的立法活动.1。
1 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背景:在历史上,日本曾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7~10世纪的日本京城依照了中国都城的方格网和里坊制。
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引入了资本主义制度。
与西方国家一样,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激增,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疾病蔓延和火灾频繁).内容:重点是保障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桥梁、公园、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意义:它的颁布是日本城市规划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日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从此走上法制化道路.1。
日本城市农业·绿地建设与环境—中日比较与借鉴

作者: 赵桂芳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现代日本经济
页码: 41-44页
主题词: 日本 城市农业 绿地建设 环境保护 中国 城市化
摘要:日本从1889年起实行市町村制,战后,1947年实行《地方自治法》,此后陆续颁布实施了《促进町村合并法》(1953年10月至1956年9月),《促进新市町村建设法》(1956年6月),《合并特例法》(1965年3月颁布实施,1975年3月,1985年4月,1993年3月三度修订),《城市规划法》(1968年)等,促使城市大发展,町相对稳定,村大量减少,据统计,1947年8月至1956年4月,市町村数分别由210个,1784个,8511个变为495个,1870个,2303个,到1997年4月又分别变为669个,1993个,570个。
根据日本总务厅统计局的《国势调查报告》推算,1995年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为78%,高于美国(76%)。
有关中日城市公园绿地系统防灾功能的比较研究

有关 中 日城市公 园绿地 系统 防灾功能的比较研究
祝 丹 ’ 白 阳 。 (. 大连 民族 学 院 设 计 学 院 辽 宁 大连 160 ) 12 16 0
摘要 :随着城 市化进 程的加快 ,地球温 暖化 等环境 问题 日益深 刻,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美化城 市景观和为城 市居 民提供休憩游乐 场所等方面 ,公园绿地不 可或缺 ;与此 同时 ,在 防震 、防火、防洪、 减 灾避 难 等 方 面 ,公 园绿 地 也 无 可 替 代 。 本 文通 过 比较 中 日两 国公 园 绿 地 系统 的 相 关政 策与 具 体 案 例 ,从 公 园 绿 地 的 实 用性 、修 景 性 及娱 乐性的相互关 系来分析我 国当前及 未来在该方面应作的工作 。 关 键词 : 防 灾 ;减 灾 ;防 灾公 园 ;公 园绿 地 ; 系统 ;景 观 基金 项 目: 2 1 年 大连 民族 学 院 “太阳 鸟 项 目”立 项 课题 O 0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 防灾公 园绿地系 统的建 设及 发展
1 中国防灾 公 园绿 地系 统建设 的背景 . 我 国大陆地 域 辽阔 ,地理 条件 和 气候条 件 十分 复杂 ,因此 自 古 以来各 种灾 害也 是频 发不 绝 。早在 氏族社 会 ,防 灾思 想就 有所 体现 ,根 据 古资料 记载 , 中国古 时就 有火 道 、望火 楼 、铜缸 等防 灾措 施 。虽然 防灾 思想 早在 中 国古代就 有所 体 现 ,但 是真 正把 公 园绿 地作 为城市 防灾避 险设施 来应用 ,也 是近些 年才 被重视 。 19 年 国务 院发布 了 《 坏性 地震 应 急条例 》 ,体现 了 国家 95 破 相关 的政 策法规 方 面对 防灾减 灾方 面 的重视 ; 19 年我 国颁布 了 97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防震减 灾法 》 ;2 0 年 1 月 1 日颁 布 《 01 0 6 北京 市 实施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防灾减 震法 )办 法》 ;2 0 年 1 月1 日通 02 O 7 过的 《 北京 市公 园条 例 》提 出 了城 市公 园具 有避 难 的理念 ,并 可 以用 作避难 场所 ;2 0 年 7 日第 1 次建设 部 常务会 议讨 论通 过 0 3 月1 1 l月 1 1 日起施 行 的 《 市抗 震 防灾 规 划管 理规 定 》 ,在 抗震 防 灾 城 二 、 日本 防灾公 园绿地 系统 的建 设与发展 1日本防 灾公 园绿地 系统建 立的 背景 . 措施 中 明确 指 出 了制 定城 市 防灾规 划 时,应 当包 括市 、 区级避 难 通道及 避难 场地 ( 绿地 、广 场等 )和 避难 中心 的设 置与 人员 疏 如 . 日本 是一 个位 于 环太 平洋 地震 带上 四面 临海 的 岛国 。由于所 散的措 施 ; 2 0年9 国务 院下 发 的 《 于加 强防 震减灾 工作 的 处 的地 理位 置 的特 殊 性 ,地震 、 台风 、火 山等 引起的 自然 灾害经 04 月 关 通知 》 ( 国发 [ 0 4 2 号 ) 2 0 ) 5 明确 指 出 “ 结合 城市 广场 、绿 地 、公 常 发生 。而 频繁 得如 家常 便饭似 的地震 却让 日本 人 民痛而 再痛 : 要 93 95 04 园等建 设 ,规划 设 置必需 的应 急疏 散通 道和避 险场 所 ,配 置必 要 1 2 年 的关 东大 地震 、 19 年 的 阪神大 地震 、2 0 年 的新泻 大地
中日城市化质量比较研究

2023-10-30•研究背景和意义•中日城市化发展历程•中日城市化质量评价•中日城市化质量比较分析•中日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0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质量的提升02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中日两国的对比03作为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城市化质量,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理论意义通过对中日城市化质量的比较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城市化理论,为城市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实践意义通过对中日城市化质量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两国城市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02中日城市化发展历程快速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
高度城市化阶段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城市化阶段。
起步阶段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早期城市化主要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沿海城市开始逐渐发展。
起步阶段日本城市化起步较早,明治维新后开始逐渐发展,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
快速发展阶段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高度城市化阶段目前,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非常高,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城市中。
01030203中日城市化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率等,用于反映城市人口的增长情况。
经济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等,用于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社会指标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医生数等,用于反映城市社会的进步程度。
环境指标包括人均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用于反映城市环境的质量状况。
控规对比、——精选推荐

德国、日本与中国的控规对比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衔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控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控制性详细规划源于美国区划。
经过百年的发展,区划法规从消极控规发展到积极引导。
为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推动了中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控规对比AbstractIn Chinese urban planning system,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plays the very importanr role.It links up the master plan and the detailed plan to construct.In china,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just for a short period.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s derived from zoning regulations in USA.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lmost a century,the zoning regulations arrives at the active leading from developling inactive control,and has made major contribution in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world.Alos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China.Key Words: Regulatory Contrast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详细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及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及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回顾1. 历史背景及政策制定过程日本的城市绿地政策源于20世纪初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当时城市环境脏乱差,空气浑浊,这种环境不仅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还给市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从此,日本开始将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城市绿地建设。
2. 发展趋势及政策影响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绿地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更加注重市民的参与和合作。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日本的城市绿地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绿地的面积和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为吸引外国游客和促进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1. 城市绿地面积的提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面积较小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绿地的面积和品质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验中发现,在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政府、市民和企业三者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绿地建设。
2. 绿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城市绿地管理是城市绿地政策的关键。
日本的城市绿地管理制度严谨完善,其中包括相关领域的法规监管、环保组织的协调配合、市民的参与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加强绿地管理制度建设,形成多方协作的机制,为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系统性保障。
3. 教育和宣传的加强日本城市绿地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市民的积极作用。
政府部门不断开展城市绿地的宣传教育和活动策划,引导市民了解城市绿地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意义。
随着市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绿地的管护和管理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们可以把这一点引入到我国的城市绿地政策中,充分发挥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市绿地建设贡献力量。
4. 绿色技术的推广城市绿地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还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
比较中日两国乡村地方政府进行社会建设的政策异同

第二单元东亚社会政策的地域特征比较中日两国乡村地方政府进行社会建设的政策异同曹启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一、前言在最近的年代里,乡村地方的发展暨城乡协调已经成为各国非常关心的话题。
由于乡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在人力资源、财力储备、社会团体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劣势,所以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施政,实际上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动力,也就需要在政策上对地方政府进行社会建设的行政权限进行清晰的规定。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在民政福利、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土木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提振等五个方面的行政权限,来比较中日两国的政策异同,并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二、日本地方政府进行社会建设的行政权限日本的地方政府包括都道府县(高级地方政府)和市町村(基础地方政府)两大部分。
截止2007年7月,有1都1道2府43县以及782市、827町、195村。
在地方行政上,市又分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以及一般市4类。
基础地方政府的类别基本上是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划分,人口多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施政权,而其它地方的同等事务则由高级地方政府举办。
目前日本法律的规定是5000人以上的村可以升格为町,50000万人以上的町村可以升格为市,20万人以上的市可以升格为特例市,30万人以上的市可以升格为中核市,70万人以上的市可以升格为政令指定市。
所以,日本的一般市、町、村其实都相当于中国一般意义上的乡镇,而一般市的建设,更是可与目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号召下的加强中心镇建设进行比较分析。
下表一将反映日本的政策与法律,对地方政府在民政福利、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土木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提振等五个方面的行政权限的规定。
根据法令规定的日本各类型地方政府的权限委任表事务的区分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一般市町村◎民政与社会福利相关事务社会福祉法福祉事务所的设置○○○○任意生活保护法生活保护的实施○○○○○儿童福祉法儿童相谈所的设置、儿童自立支援施设的设置○民间儿童福祉设施的设置许可等○○身体障害者福祉法身体障害者更正相谈所的设置○对身体障害者的保护措置等○○知的障害者福祉法智力障害者更正相谈所的设置○对智力障害者的保护措置等○○母子及寡妇福祉法母子相谈员的设置、母子寡妇福祉资金的贷付○○针对母子家庭、孕产妇等的相谈与指导○○○○○老人福祉法针对养护老人之家的设置许可的相谈与指导○○看护保险法看护保险服务的提供○○○○○◎保健卫生行政相关事务食品卫生法实施食品等制品的规格检查○○设定餐饮店营业等设施标准、饮食店营业许可○○○墓地、埋葬等相关法律墓地等经营许可○○○○○针对墓地等的整备、改善命令等○○○○○化制场等化制场等设置许可等○○○○○化制场等検査、措置命令等○○○○○精神保健及精神障害者福祉精神障害者等入院措置、保险福祉手帐交付○精神保健福祉相谈员设置○○○结核预防法实施不定期结核预防接种等○○○结核传染家屋消毒等的措置命令○○○指定结核病预防医疗机构○○毒物取缔法有毒物品及销售业的备案等○○死体解剖保存法死体保存的许可○○温泉法发放公众浴场营业许可○○○◎地方规划、土木行政与环境保护等相关事务都市计划法都市计划的决定○开发审查会的设置○○○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的开发行为的许可○○○发放都市计划设施或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许可○○○都市再开发法发放旧城改造区域内建筑等的许可等○○○发放土地测量及调查许可○○○○宅地造成等规制法宅地造成工事规制区域的指定等○○○宅地造成规制区域内宅地造成工事的许可○○○土地区划整理法土地区划整理组合的设立许可○○○土地区划整理事业施行地区内的建筑行为等的许可等○○○住宅地区改良法住宅地区改良地区内建筑等的许可等○○○屋外广告物法屋外广告物的条例及设置制限○○针对违反的措置等○○○○驻车场法都市计划区域内路外驻车场管理者报告受理○○○被灾市街地复兴特别措置法被灾市街地复兴推进地域内建筑等的许可等○○○都市绿地保全法绿地保全地区内行为的许可等○○○○道路法市内指定区间以外的国道管理、市内县道管理○大气污染防止法大气污染防止相关事务○○噪音规制法噪音规制地域指定等○○○恶臭防止法恶臭原因物排出规制地域的指定等○○○振动规制法振动规制地域的指定等○○○水质污浊防止法水质防止法规定特定设施的设置通知等○○○◎文教行政相关事务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运营相关法律県费负担教职员的任免、给与的决定○県费负担教职员的研修○○文化财保护法文物埋藏区内工程的报告受理、发掘调查指示○名胜古迹、天然记念物的轻微形状变更等的许可、取消、停止命令○○○○◎产业相关事务计量法基于计量法的警告、定期检查等○○○特定商品专卖行为的警告、好评、命令等○○○○商店街振兴组合法商店街振兴组合等的设立许可等○○○○商工会议所法商工会议所的负担金的赋课许可等○○○○流通业务市街地的整备相关法律流通业务地区内的设施许可等○○○○土地改良法农业协同组合等行使土地改良事业场合认可等○○○○注:本表参考了“seahawk”于2003年3月25日在“都道府県市区町村”网的发贴(日文)从上表可以看到,日本的町村主要办理以下社会事务:设置福利事务所、实施生活保护、对孕产妇和家庭提供咨询与指导、实施老年人的看护保险制度、管理墓地、管理化制场等。
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及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刘畅石铁矛赤崎弘平姥浦道生提要:我国过热的城市开发对城市绿地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且尚无较为有效的对策。
通过回顾日本城市绿地政策的理论形成及应用实践,探讨日本《城市绿地法》等一系列法律中控制性绿地的保护法规的实行对城市绿地保护产生的效果,从中探求我国今后城市绿地政策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及教训。
关键词:绿地保护,城市绿地法,控制性绿地近年,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步伐较快,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相对缓慢。
同时,在学术上对城市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关注度不够。
尤其是在法律上对城市绿地的定义比较模糊,对城市绿地的分类也从土地使用内容同一个角度出发,视点较为单一。
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上的问题也造成了城市绿地保护上的困难。
特别是对在城市规划中已确定范围而未被征地的绿地,及城市近郊绿地至今没有强有力的保护法规。
相比其他国家,日本也经历了同样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并在经历了绿地保存危机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城市绿地保护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城市绿地规划及保护法律体系。
特别是受到欧美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的“控制性绿地”(日文为‘地域制绿地’,英译为‘urban green by the zoning system’,笔者定义为控制性绿地)制度,是针对私有绿地区域制定的各种控制建设开发的法律法规,使城市开发和扩张导致的绿地缺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这些经验对中国的绿地保护政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1 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纵观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历史,日本政府主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绿地的保护、绿地系统的方针及规划、绿地的使用及运营四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
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城市所面临的课题、社会思想潮流的变迁,各个历史阶段制定法规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从制定法规的侧重来分,日本城市绿地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公园及绿地思想的萌芽和绿地政策的摸索期、经济高度增长期对应城市问题的绿地保护及城市环境的创造期、市民参加型绿地创造及绿地利用的推进期三个时期(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城市绿地规划政策法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和藤泽市的绿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两城市在政策制定和对城市景观影响的优缺点,从中得到启示更好的设计我们的城市。
标签绿地;公园;防灾;避难
1 中日绿地基本计划制定宗旨
1.1 藤泽市绿地基本计划
1.1.1 制定宗旨
“藤泽市绿色的基本计划”的目标是在20年后的藤泽市的绿色保全、创造为综合、且最基本的计划。
确立绿色的未来发展方向
1.1.2 制定依据
“绿色的基本计划”是根据《地方自治法》制定的。
城市的基本构想是“藤川地综合计划2020”,“基础自治团体的城市计划的基本方针(城市总体规划,谋求适当”,大部分都是20年的中长期展望未来的计划。
绿色的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化推进计划的协调,城市绿地的综合保护,另外,环境的基本计划和地区防灾计划等各个别计划的制定。
市民、从业者等人的绿地保护和创造的理解和主体性的措施。
1.2 青岛市绿地系统规划
1.2.1 制定宗旨
加强大环境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大环境绿化以荒山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重点,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沿河道及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带为分隔,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城市绿地建设以城市公共绿地为核心,以海岸线绿化风景走廊为纽带。
到2020年,城市绿地面积75平方公里,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0%。
严格落实市政府划定的城市绿线,严格保护城市绿地,禁止各类建设侵占现有绿地。
记者7月19日从市规划局获悉,本市七区第二批绿线划定,共划定455处
绿地,面积为2202公顷。
此前,本市已有7990余公顷绿地纳入第一批绿线范围,至此,城区划线保护的绿地超一万公顷。
1.2.2 制定依据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2 具体比较
2.1 比较2010年两城市总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
青岛市划分依据为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藤泽市划分依据为《城市绿地养护法》和《地方自治法》。
城市2020年目标绿地面积2020年人口数人均绿地面积
青岛市 75平方公里500万15平方米
藤泽市 21.4平方公里42万23.1平方米
2.2 城市绿地基本计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生态环境目标,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藤泽市绿色的基本计划》
2.3 2010年7月19日青岛市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青岛市七区二批绿线公告》,第二批绿线划定了455处绿地,面积为2202公顷。
其中,市内四区第二批绿线共划定328处,共划定面积为785公顷。
崂山区划定面积188.09公顷、黄岛区划定面积1104.77 公顷、城阳区划定面积12
3.94公顷。
据介绍,市内四区第二批绿线划界范围为市内四区第一批绿线之外的所有山头绿地,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公路、河流绿地,市内主干道、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及社区公共游园绿地等。
此次市内四区二批绿线共划定一级绿线10处,二级绿线318处,共328处,划定绿线面积共785公顷,其中划定现状绿地面积406公顷。
分别为:公园绿线划定116处,绿线面积230.96公顷,其中现状绿地面积190.63公顷;生产、防护绿地绿线:划定11处,绿线面积119.15公顷,其中现状绿地面积45.51公顷;附属绿地绿线划定201处,绿线面积435.03公顷,其中现状绿地面积169.48公顷。
2.4绿地定义
3 比较结果。
3.1 藤泽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强调自然和谐,回收利用,尽可能对环境影响小,更加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
3.2 在城市的绿色框架方面,青岛市多为绿线、森林公园和山顶公园,较为单调。
藤泽市为城市整体范围,包括海岸线,讲求城市化控制。
3.3 风景旅游。
藤泽市明确在计划里提出公园、海岸系统的作用之一是要促进行人和自行车道网络的发展,这对中国城市目前的拥堵状况有一定启发。
3.4 对于绿地系统的认识,藤泽市更广泛一点,农业生产领域的绿地也作为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生产性景观,同样具有较好的生态、美学意义。
3.5 防灾避难。
藤泽市在防灾避难认识方面,要优于青岛市。
全市不仅有完整的防灾系统配置图,还有严谨的逃生路线规划,对河流洪水的预防,也被写进了该市的绿地基本规划。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西蒙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2]《城市设计》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
[3]《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