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表面肌电的特征
试论表面肌电技术在运动性肌肉疲劳中的应用

试论表面肌电技术在运动性肌肉疲劳中的应用摘要:表面肌电图是在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的生物电信号,随着肌肉运动时产生微小的生物电变化,表面肌电图的指标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机体疲劳的外在表现与神经内在电改变紧密相关,针灸推拿对运动疲劳具有缓解作用,可以促进肌肉疲劳的恢复,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表面肌电;运动疲劳;针灸;推拿【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41-01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sEMG))图,也称动态肌电图,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的生物电信号。
在目标肌肉表面放置电极,采集肌肉活动/动作(等张、等长、等速)时的肌电信号,定量和定性分析神经肌肉功能,并可推测神经肌肉的病变特性。
目前表面肌电图主要适用于康复医学中功能及疗效的评价与治疗和体育运动中疲劳相关的肌肉力学分析。
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运动疲劳的判定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1 运动疲劳运动疲劳是生理疲劳(physical fatigue)和精神疲劳(mental fatigue)的综合表现。
目前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具有多种学说解释,这些学说都多与神经系统有关。
人体的任何行为都是受神经系统所支配,疲劳的外在表现同神经内在电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中医并没有明确运动疲劳的定义,但是从古代就早有对疲劳的认识,并且认识到运动是引起疲劳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过度运动所导致的疲劳,极易于损伤人的气血。
《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五劳即有一为疲劳:“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对运动疲劳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在1982年美国波士顿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新的疲劳定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治分析

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治分析近年来由于创伤等或肩部劳损用力不当增加了肩关节不稳定的发病因素,肩关节创伤、劳损等都可以引起盂唇撕脱,关节囊撕裂、撕脱,甚至盂缘骨折,导致关节不稳定。
这类不稳定常为多向性。
肌电图检查冈上肌活动水平增加,而三角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活动水平下降。
此外,肱骨头后倾减小、肩盂发育过小等骨路因素,肩外展、外旋时,易向关节盂前侧脱出。
Bankart1923年最早使用肩关节不稳定(SI)一词,并首次描述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后盂唇或关节囊自盂缘撕脱,即Bankart损伤。
传统的肩关节不稳定只表示前方或后方脱位。
随着肩关节外科临床研究的进展,Cofield将SI定义为: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
近年来随着对肩关节不稳定的研究深入及关节镜外科的发展,肩关节不稳定的治疗出现了一些新进展。
标签:肩关节不稳定;关节囊;盂唇1 病理机制在肩关节不稳定(脱位)病理情况中,一般都把其关节囊—盂唇病损称为Bankart Lesion,并把它列为肩关节不稳定(脱位)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
实际上这个概念还太笼统。
它的损害根据受伤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大小,可发生在3个不同部分。
①与肩盂的附着处,②在关节囊本身,③肱骨颈附着处。
现详细介绍如下:①病损在肩盂处(占73%):?訩标准Bankart Lesion:前下盂肱韧带和盂唇复合体自肩盂前方附着扯撕脱,并伴有前肩胛骨颈处骨膜破裂。
这样肩胛盂与盂唇间有一个很明显的空隙。
?訪ALPSA Lesion前盂唇韧带袖套状撕裂病损:这种病损与Bankart Lesion相同,其唯一区别是Bankart在肩胛颈处骨膜是撕破的,而ALPSA是骨膜不破,而脱离骨骼。
在其他陈旧损伤中,纤维组织填充,成为一个翻折。
?訫骨性Bankart Lesion:如同Bankart,但撕脱时,带下肩盂前方或下方的一片骨质。
?訬Perthes Lesion:撕脱时,盂唇未撕离,而是剥离了肩胛颈部的关节囊。
详细讲解肩关节不稳

详细讲解肩关节不稳来源 | 六院运动医学文 | 赵金忠,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正常肩关节正常的肩关节不仅由盂肱关节(球窝关节)组成,而且包括了肩胛骨和胸壁的连接(“胸肩关节”),以及肩胛骨和锁骨间的连接(“肩锁关节”)和锁骨与胸骨的连接(图1)。
图1:肩关节周围复合结构正常肩关节的运动包括了胸肩关节和盂肱关节的活动(图2)。
运动时,盂肱关节通过肱骨头在关节盂中旋转而活动(图3)。
手臂在做高过头部的运动时,通过增加韧带的张力而保持关节稳定(球在窝内)。
正常的肱骨头(球)比肩胛盂(窝)大。
这种解剖结构类似于高尔夫球位于球座上,可以允许大幅度的运动,如投球和背伸手臂(图4)。
图2:正常的肩胸关节运动时,肩胛骨向上旋转,可以使肩胛盂(窝)保持在肱骨头的下方(第一行图),这和海豹在鼻子顶着球时移动身体类似。
如果肩胸关节活动不当,且滞后于盂肱关节的活动时,窝可能会进入肱骨头下不稳定的位置,这种不稳会导致球从窝中脱出(第二行图)图3:正常的肩关节旋转类似于球窝旋转。
肱骨头(球)在窝上旋转(箭头),但保持在窝的中心位置(红圈)图4:球比窝大,这允许肩关节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任何时候球与窝的关节面接触只有仅仅1/3。
窝周边具有弹性的软骨环(盂唇)使它加宽加深,这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图5)。
此外,肩关节运动时,盂唇还扮演了稳定肩关节韧带止点的角色。
图5:盂唇加大加深了关节窝,同时也是肩关节韧带的止点肩关节的主要韧带(盂肱下韧带)支撑着肱骨头,正如吊床支撑着人一样(图6)。
在手臂旋转时,韧带(吊床)向前后移动以保持球位于窝内(图7)。
图6. 盂肱下韧带像吊床一样支撑肱骨头图7. 吊床(盂肱下韧带)在肱骨头旋转时随之移动,维持球对准窝(肩胛盂)盂肱韧带是限制肩关节过度旋转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防止球从窝中脱出(图8)。
正常活动时,肩袖对球施加压力以基本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图9);韧带提供静态稳定性,被动的限制肩关节过度活动,而肩袖提供动态的稳定性,使球和窝紧靠在一起。
浅析柔道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浅析柔道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摘要】:柔道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是较常见的现象,对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多年运动实践,总结经验,以供教练员进行科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 肩关节损伤; 成因及防治一、前言现代柔道运动在七十年代末由日本传入我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省、市及企业体协队30多个,地、县队近50多个。
近年我国一些运动队,由于伤病防治工作较薄弱,致使伤病数量巨增,某些优秀的柔道队伍,甚至有被伤病拖跨的危险,特别是肩关节各类损伤,严重影响了队员们的正常训练,导致队员们运动成绩不断下滑。
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便队员及教练员参考,从而减少此项损伤的发病率。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2.1 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柔道专项班、安徽体工队、安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年限3--5年。
2.2 研究方法2.2.1 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75%,有效率100%。
其中肩袖损伤人、肱二头肌肌腱腱鞘炎人、肩锁关节挫伤及肩下脱位损伤人。
2.2.2 数据统计法:问卷回收后,逐一问题进行整理、统计。
2.2.3 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3.1 导致受伤的原因肩是人体活动最大的关节。
因为肩盂小、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又较松弛,加之肩胛骨的升降、旋转并沿胸壁绕动(内收与外展),因此活动的范围很大,极易造成肩关节的各类损伤(肩袖损伤、肩关节挫位、肱二头肌肌腱腱鞘炎、肩下脱位损伤等)。
与柔道动作的特点有关,柔道运动要求队员作动作突然、快速、致使对手失去重心,将其摔倒。
运动员双方在遭受暴力改变体位的瞬间及摔倒后着地,都易造成身体局部的急性损伤,同时在用动作的过程中会遭到对手强大的抵抗力,也易造成自身的损伤。
在柔道训练和比赛中,常由于运动一方被摔倒而使肩部着地或一肩着地,对侧肩又被用力向下膈时,发生肩锁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以肱二头肌肌腱拉伤为多,如在做”大外刈”动作时,被做一方遭受强大阻力致使肩关节突然外展,后伸体位致肱二头肌肌腱急性拉伤,常可合并为肩关节夹的撕裂伤,严重者可造成肩关节脱位,也就是所谓的肩下脱损伤。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胡兴旭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胡兴旭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在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1例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的后伸受限、前伸受限、剧烈活动肩部不适、肩关节恢复正常等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在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不同的是,康复治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关节恢复,而手术治疗可以更快的恢复关节功能。
关键词: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1]。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而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之中,因而,由此引发的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发病率逐渐升高[2]。
本文主要以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1例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在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3]。
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1例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3.26±3.69)岁;观察组36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4.21±3.78)岁。
不同运动中肩关节损伤类型的解剖学分析及预防手段

不同运动中肩关节损伤类型的解剖学分析及预防手段作者:罗佳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源于它特殊的解剖学结构。
在运动过程中肩关节损伤有多种类型,如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多向不稳定等等。
本文对不同运动中的肩关节损伤原理进行探讨,并提出预防方法。
关键词肩关节损伤预防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肩关节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大而关节盂小,是所有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是体育运动中易受损伤的关节,且损伤类型也较多,在运动过程中较常见肩关节损伤有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前脱位、后脱位、肩关节多向不稳定等。
本文旨在揭示不同运动中肩关节运动特点并提出预防肩关节损伤的手段。
一、肩关节解剖学特性肩关节结构复杂,包括肩胛骨、盂肱关节、肩锁关节等,关节协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肱韧带、喙肩韧带与肩袖肌肉群共同完成肩关节的活动。
肩关节产生运动时,无论肱骨头处于任何一个旋转位置时都只有25%至30%的部位与肩盂相接触[1]。
这一骨性特征增加了骨关节灵活性,但难以稳定肱骨头,因此肩关节依赖于一系列静力学与动力性的约束装置,静力学约束装置主要包括关节囊、加深的盂唇、韧带以及关节负压等等,而动力学约束装置包括肩袖肌肉与跨过关节囊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Matsen提出,动力学约束装置在防止肩关节移位中起了40%左右的作用。
肩关节的解剖弱点不容忽视,前下方肌肉少,关节囊过于松弛,在运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伤。
二、不同项目的肩关节运动过程与损伤原理分析(一)投掷项目与肩关节损伤对投掷运动进行分析对提高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与预防肩关节的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赵双印等在研究健将级铁饼运动员肩关节运动时,将旋转掷铁饼技术动作划分为旋转开始阶段、腾空与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并针对最后用力阶段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身体积极将髋部向前推送,此时右侧投掷手臂依旧后留,屈肌群拉长至最大长度,出手瞬间,屈肌群肌肉用力曲肩,将铁饼掷出。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肩胛肌失衡的表面肌电特点

Th e s u r f a c e e l e c t r o my o g r a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l i t e t a b l e t e n n i s a t h l e t e s wi t h s c a p u l a r mu s c l e i mb a l a n c e /
胛 肌肉 s E MG测试。
结果 : 正手击球 时 , I A组运动员 的斜 方肌上柬 ( U T ) 和前锯肌 ( S A ) 的活动较 C O N 组和H A 组 增大 ( 显著性分别 为P =
0 . 0 0 2 ; P = 0 . 0 0 4 , P<0 . 0 0 1 ) , 而斜 方肌 中束 ( M T ) 的活动较后 两组 明显减/ J ' ( P<0 . 0 0 1 ) ; 反手 击球 时 , I A组运动 员 的
Me t h o d:T h e s E MG d a t a 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wh i l e t h e p a r t i c i p a n t s p e f r o r me d s t r i k i n g, t h e a t h l e t e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
u T的活动较 C O N和 H A组增大 ( P<0 . 0 0 1 ) , MT的活动较后 两组 明显减/ ] x ( P = O . 0 1 5 ) 。
【2017年整理】肩关节功能评分

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骨科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Bankart1923 年最早使用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一词,并首次描述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后盂唇或关节囊自盂缘撕脱现象,即Bankart 损伤。
传统的肩关节不稳定只表示前方或后方脱位。
随着肩关节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展,SI 内涵逐渐扩大。
Cofield 将SI 定义为: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 最早SI 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
之后又被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及前方、后方不稳定。
Thomas 将复发性SI 分两大类:(1)TUBS (Trauma、Unidirectional、Bankart、Surgery)此类肩关节有明确创伤史,为单向不稳定,Bankart 损伤存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2)AMBRI(Atrauma、Multidirectional、Bilateral、Rehabilitation、Inferior)此类无明显创伤史,具有双肩多向不稳定特点,康复治疗尤其增强肩袖力量锻炼效果可观,手术将松弛的关节囊前下部上移亦能获得良好效果. 现在人们倾向于将SI 按照原因、程度、方向、随意性及急慢性进行综合分类,Silliman 提出如下分类:随意性SI:多发生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无明确创伤史,不存在Bankart 及Hill-Sachs 损伤。
伴有情感、性格障碍,并常以脱位引起别人注意,心理治疗有效,康复及手术治疗效果差. 非随意性SI 中ASI 发生率为95%,PSI 发生率只有2%~4%,其中96%由创伤引起,4%由积累性劳损或关节囊过度松弛引起. 近年来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及MDI 引起人们广泛兴趣。
Rockwood 将前者分4 类:Ⅰ.无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Ⅱ.有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Ⅲa.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伴有心理障碍;Ⅲb.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不伴有心理障碍;Ⅳ.非随意性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