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法宝(1)
教育好孩子必备的十四大家教法宝

四 、 理 的 管 束 合
衣( 父母可 问 :是我 帮你选 , “ 还 是你 自己选? 做选择 并让孩 子负责任 都是 日常的行 为 . ) 对于 发
展 孩子的 自我价值观 是至 关重要 的。 九、 游戏 是儿童 的主要活 动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 的、 仿真 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 习。 需要与 同
l 育 谈I-【 点】 教 论 . 焦 -
教育好孩子必备 的
父母是孩子 生 中最重要 的不可代 替的教育 者 0 —6岁是 孩子 品臻 及 良好习惯形成 的关键 时期 。儿童 生命 的
一
、
最初两年. 是与父母建立l 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 , 牢 是儿童未来心理
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 事 j的暮系的 } 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 5 %。 0 是在生龟的第一年学 咏 生命的第二年。 学习2%。 5 这里的
论。 这样 做 。 也可 以树立 起父母 双方的权威 性。 不要 惩罚得太 多 : 不 准在 沙发 上吃东 西” 等 , 种负面 的 口气只会将 注意 力引 向并集 等 这
五、 用积极 鼓励的 方法 , 孩子建立 良好 的自我价值观 使
父母需 要主动 地将 基本 的价值观 和行 为方 式教 给孩 子 ,以便
于孩 子在社会 上成长 。当然 . 在这 方面 , 教胜于言 传 , 身 我们可 以做 事情 每个 孩子都 需要 从父母 那里得 到足 够的重视 。在每 天 工作之 孩子 的好榜 样。创建 良好的家 庭氛围是很 重要 的。因此 。 我们 不可
以让 孩子去 做我 们不愿 意的事 , 不可 以自 己做 一套 . 也 让孩 子去 做 另一 套 。只有我们 以身 作则 , 重孩 子价值 观 与礼貌 的培 养 , 能 注 才 教育 出 品德 高尚的 下一 代 。 高 自我 价值观 的人 具有三 个 “ 能力 : 有 能力 ; 我 我能 与周 围的 余 , 们要腾 出一些 时问参加 孩子的游 戏。要 为孩 子提供各 种各样 我
宝妈育儿心得(精品4篇)

宝妈育儿心得(精品4篇)宝妈育儿心得篇1宝妈育儿心得:爱、耐心与成长自从升级成为宝妈,我就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育儿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惊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耐心与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爱是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
作为母亲,我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种爱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满足上,更在于对他们的精神引领。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让他们知道妈妈一直在身边。
其次,耐心是我育儿过程中的一大法宝。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他们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我要学会等待,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
有时,孩子的进步可能微小,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
此外,成长是我在育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他们的天真、热情和好奇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最后,我要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固定的育儿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也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和更好的人。
育儿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是爱、耐心和成长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育儿,用心去成长。
宝妈育儿心得篇3作为一名宝妈,我一直努力做最好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充满爱的环境。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尝试、失败、学习,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
因此,我需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
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我会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做手工,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
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
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2、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
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
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4、自制甚于控制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三件小事看中国与德国教育孩子的差别(一)“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
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
”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在跟一个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在说话。
只见那个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但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试想,这一幕若是发生在中国,大多情况下是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的。
而这对母女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责骂与哭闹,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
教育孩子的十个关键词

关键词1:耐心好奇心越旺盛的宝宝,他的淘气指数也就越高。
对待这样调皮的宝宝,妈妈们可要有耐心,特别是看到床单被弄脏了、衣柜被弄乱了、墙壁被画花了……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可“火山爆发”。
一定要记得,有创造力的宝宝绝对不是“吼”出来的。
关键词2:放纵所谓放纵,是指对待好奇心旺盛的宝宝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
比如,宝宝对空调的遥控器感兴趣,不要怕他弄坏,与其把遥控器没收,不如趁宝宝有兴趣教他如何使用,让他玩个够。
关键词3:引导很多时候,宝宝的好奇仅限于好奇而已,很难上升到“探索”的层面,这就要妈妈们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
例如,宝宝对外面的电闪雷鸣感兴趣,你就可以借此机会,给宝宝讲讲“为什么可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样的常识问题。
关键词4:自由给宝宝大脑足够的自由,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禁锢他。
比如,宝宝蹲在那里自言自语,但他却说是在和地上的小草说话。
这时,你没有必要去纠正他“小草是不会说话的。
”孩子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才是最佳“创意”。
关键词5:参与一个冷漠的妈妈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外向开朗、充满创造力的宝宝的。
如果你对宝宝的一切好奇的提问都漠不关心,宝宝很容易丧失对“探求”的兴趣。
所以可以把自己也当成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和宝宝一起,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关键词6:动手宝宝在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会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新奇创意”哦!比如吃香蕉,很多妈妈都会把香蕉皮剥好了,再把香蕉拿给宝宝吃。
你不妨试一下,把香蕉直接交给宝宝,让他自己拿着“研究”一番。
如果宝宝自己搞不定,妈妈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7:猎奇猎奇,是培养宝宝好奇心、创造力的又一个法宝。
妈妈们在陪宝宝玩时,不要有思维定势,有的时候逆向思维也是不错的选择呢!像是和宝宝一起搭积木时,开始可能是在考虑怎么能搭出个漂亮房子,可如果宝宝一次又一次地把你的杰作推倒时,你不妨干脆让宝宝自己发现一下——手推的方向和积木倒的方向有何关系呢?关键词8:回答不要回避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
最经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最经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引言
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的责任和使命,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和发
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
建立良好沟通
1.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需要做出良好的示范,比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听取孩子意见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温和表达
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温和,避免过于严厉或暴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奖励和惩罚
1. 奖励鼓励
奖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当孩子表现优秀时可以给予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付出会有回报。
2. 惩罚适度
在孩子犯错时,需要适度的惩罚,让他们明白错误的后果,但要避免严厉的惩罚方式,以免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培养独立性
1. 分担责任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整理房间、洗碗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孩子应对问题和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注重教育质量
1. 鼓励学习
父母要鼓励孩子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习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
2. 激发潜能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在所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语
以上是一些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耐心、细心,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爱和支持。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法宝——自学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搭设走向成功的云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以及技术应用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进行更新和变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被时代淘汰。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教育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仍然是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总是在老师或者父母的监督下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孩子由父母教、老师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旦孩子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依旧需要学习,没有父母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孩子能否学好?这就要看孩子的自学能力了。
所以说,未来的竞争是自学能力的竞争。
教育反映时代精神,在这个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去吸收知识已经不现实了。
那么,应该怎么教孩子?教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深思。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说,只有学会自我学习,才能够学得好、学得多。
我们看看身边那些能够进入名校的精英学生莫不如此,而那些精英名校也把自我学习能力当成本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自学能力越早培养越好,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学习者本身除了要去记忆知识外,还要用脑子去思考,动手去实践,用心去体会。
学习是一个发现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主体只能是孩子。
知识需要孩子去发现,让孩子学会自学,通过自学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老师或者父母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
形成了自学能力,即使离开学校,依然可以成才,我们见过很多自学成才的人,他们的自学能力一定很强。
孩子成长的三大法宝

孩子成长的三大法宝12-17借用托尔斯特的话来说,成功的家庭教育背后有着共同的因素,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则有各自的原因。
反之亦然,失败的家庭教育也会有共同原因,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则会有各自的闪光点。
而这恰恰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幸福——我们能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身上,发现成功背后的秘密与失败背后的原因。
接下来,芒果爸结合多年来的观察与思考,向大家揭秘娃们成长的三大法宝。
法宝一:习惯芒果爸曾在《刚上学的娃们,学校好玩吗?(二)》一文中,提出“始之习惯,终之习惯”的观点。
所以,习惯的重要性,在此不再重复。
这里讨论的是一个问题——习惯是怎样培养起来的。
有些“心灵鸡汤”上说,一个好习惯的培养只需要21天。
那可能仅限于有理想有决心有态度并有行动的“四有”成年人吧。
芒果爸就见证过不少经过N 个21天,仍无法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的熊娃们。
可见,养成好习惯是项任重道远的持久战!那么,习惯如何得来呢?习惯培养的最初阶段是在幼儿阶段,也就是两岁至幼儿园期间。
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的。
比如,这个阶段的娃总会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爸妈们不必焦虑,不必恼火,更不必次次替娃们来收拾。
不妨带着娃将收拾玩具当作一个游戏来进行呢?!小芒果现在还不到两岁,但已经开始喜欢把她玩的东西放进盒子里,甚至会帮大人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
这个阶段的娃们并没有是非的观念,只是纯粹觉得好玩。
因此,良好的或者说我们所期望的,高频率发生的行为,就可以通过条件与刺激的模式得以强化。
久而久之,行为习惯也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还需要爸妈时常用鼓励、表扬等多种方式进行强化和巩固。
这一时期,主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爱喝水,爱吃饭,规律地如厕等等。
另一种习惯培养的方式是爸妈的以身作则。
娃们稍大点,大概从两岁左右开始到上幼儿园阶段,很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
因此,爸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娃可能造成的影响。
比如,爸妈喜欢整天,至少是在陪伴娃的时候,低头玩手机,那么,娃们自然也会对手机而不是对其它东西如书本感兴趣了。
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古时的教育并非只会让孩子死读书,他们也讲求快乐教育,并且教子手段多样。
法宝一:家训《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法宝二:家书晚清名臣曾国藩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
而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曾国藩有大量的家书遗留给子孙,后人们在这些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可见,一个着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法宝三:格言格言,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
一般言简意赅,内容积极向上,同时耐人寻味。
《论语》《三字经》等古代作品中,就有许多名句广为流传的格言。
近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家书作品,如着名的《傅雷家书》等等。
法宝四:遗书遗言郑板桥临终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儿子。
他担心儿子没有经历过贫寒,不知世道艰难。
病床前,亲人悲痛难忍。
弥留时,郑板桥精神再现。
他的儿子问他,有何教诲?郑板桥对他说:“想尝尝你亲手蒸的馍。
”父命难为,平日读书之人在厨房里手忙脚乱,蒸个馍跟上阵打仗一样。
尝试好多次却没有一次成功过。
父亲奄奄一息却没有等到儿子功成。
郑板桥的儿子嚎啕大哭,痛悔平日没有一技之长,并深切感受到小事不易学。
亲手为父亲更寿衣时,发现父亲枕头下留有字条:“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
”顿时震撼,终生铭记。
才明白,老父临终难以瞑目,莫过于希望自己自强自立。
古训有言“对子女七不责”一、对众不责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二、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过,并表示不再犯,就不要再过多的指责,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人都需要空间,哪怕是 个孩子。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 就该在安全的情况下给他足够的 空间。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给 他的空间要越来越大。只有这样, 孩子的心胸才是宽阔的,发展才 是自由的。 某种程度上说,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只要不突破安全界限, 给孩子更大的自由探寻世界的空 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必要和 重要的。
对孩子来说,如何能尽量削弱或戒除 影响人一生的嗔念呢?那就是要给他一个 “紧箍咒”。通过设置一个“紧箍咒”, 来促使他提升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通过 提升其控制情绪的能力,来最终促使他心 性不断在成长中成熟。 人生道路上,没有这个“紧箍咒”, 总会走不少弯路。在这方面,大家在教育 孩子时各自都要心中有数。个人感觉,在0 岁到12岁之间,“紧箍咒”是该慢慢收紧 的;然后在12岁到15岁之间,有一个平衡 期;到了15岁左右,“紧箍咒”就要逐渐 松开;到18岁,就要松得差不多了。 如果没有“紧箍咒”,就容易形成娇 纵的心理,心态会不成熟。但是,如果到 了15岁左右还不开始松“紧箍咒”,那么 随着青春期独立意识的增强,他最终若非 崩断这个“紧箍咒”伤及父母与孩子的感 情,就是最终孩子的天性被父母压制,影 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父母、长辈、师长与孩子之间,爱 是最大法宝。有彼此之间的爱作为联 系纽带,一切矛盾均较易化解;反之, 即会徒增矛盾。只有当孩子体会到父 母、长辈和师长的爱时,孩子才会真 正信任他们,也才愿意听从他们的教 诲。如果没有爱,教育就缺少了最基 本的基础,也就很难教好孩子了! 所以,无论是父母、长辈、师长, 请给予您的孩子或学生足够的爱,当 你爱他们时,他们回报给你的一定会 让你吃惊。子曰:有教无类。这个世 界从来没有坏孩子,从来没有不能教 的孩子,只有被误导或荒废的孩子。 爱,是进行一切良好教育的基础。
所谓平等,是父母、长辈、师长 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即无论是父 母、长辈或师长,都应对孩子有足够 的尊重。这种尊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 仅是他的自尊心,更是引导他要对别 人充分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才能有 和睦的相处以及更和谐的世界。 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在给孩子作 榜样。而且,只有这种平等与尊重融 入到孩子们的血液中、精神中,他在 人生中才会足够尊重别人,那么这个 社会才能更加公平。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尊重、平等 就是要纵着、惯着。相反,在某些时 候,家长在某些方面还必须有强制性, 但这种强制性不应该以人格的压制为 基础,而应该是沟通与共识 的,就是榜样。人是高级动物,对人影响 最大的不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而是生活 中一点一滴的浸染。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绝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影 响往往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长辈或师长 等身边的人。所以,自幼他们身边的榜样 对他们来说就至关重要了。 幼年的孩子最善于模仿,客观上,父 母等最亲近的人就是他们最早的模仿对象, 就是他们的榜样。他们从出生睁开眼那一 刻起,就已经开始学习、模仿。所以,孩 子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基于此,父母、长辈和师长给孩子树 立什么样的榜样,那么孩子就会学成什么 样的人。著名作家刘墉曾在其著作中说, 为了教育他的孩子,在孩子出现的时候, 哪怕是装,他也要装作在读书,以此来培 养自己孩子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