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生产工艺的探索和实践
有机肥生产工艺

有机肥生产工艺
有机肥生产工艺
1、调查和实地考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肥料原料所处
地区的气候环境及水质土壤污染,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情况,同时参观当地相关有机肥料厂家,以及进行参考。
2、采购原料:根据需求采购家庭农场粪便、稻秆、玉米茎叶等有机肥料原料,然后将它们进行巧妙的混合,以满足不同土壤类型需求和植物生长提高效果。
3、原料筛清:将原料筛出灰尘、石块、有毒物质等,确保原料质量符合有机
肥料生产要求。
4、原料粉碎:将原料进行机械粉碎或其他加工方法,使原料大小均匀,便于
均匀混合。
5、原料混合:将按配比筛选过的原料进行混合,调整出合理的丰产、氮含量
和营养物质的要求,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6、包装:在符合有机肥料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将混合后的有机肥料进行人工
分装,并将其标签上的质量指标完善,最后将其装入壳体中,准备出厂。
7、检验:在有机肥料装入壳体后,将有机肥料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增
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口碑度。
产品出厂后,要对有机肥料在市场传播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宣传,及时追踪和反馈有机肥料销售情况,以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和一流的服务。
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研究报告

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有机肥料是一种以天然有机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对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高效、可持续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以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和产量。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回顾了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2. 实地调查:对多个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其生产工艺和经验。
3. 实验室实验: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不同有机物质和工艺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研究结果1. 生产工艺优化:通过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结果,优化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有机肥料的质量和产量。
2. 关键因素分析:确定了影响有机肥料生产的关键因素,包括原料选择、环境条件和工艺参数等。
3. 质量控制方案: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有机肥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研究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并得出以下结论:1. 优化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2. 选择合适的原料、环境条件和工艺参数是保证有机肥料质量的关键。
3. 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可以确保有机肥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研究建议为进一步改进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建议进行以下研究:1. 探索新的有机物质的利用方式,提高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
2.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有机肥料生产的适应性。
3. 深入研究工艺参数对有机肥料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 20xx, xx(xx): xx-xx.[2] 王五, 赵六. 有机肥料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J]. 农业技术管理, 20xx, xx(xx): xx-xx.。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有机肥是一种由有机废弃物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加工而成的肥料,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厌氧发酵、堆肥、熟化和包装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是各种有机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弃食材等。
这些废弃物需要经过收集、分类和粉碎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接下来是厌氧发酵,将处理好的废弃物送入发酵池中。
发酵池中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的分解。
在发酵的过程中,废弃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气体。
然后是堆肥,将经过发酵的废弃物送入堆肥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堆肥场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水和通风,以控制温度和湿度,促进堆肥物中的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的降解。
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稳定的有机质和有机养分,便于植物有效吸收和利用。
接着是熟化,将堆肥物送入熟化池中进行熟化处理。
熟化池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湿熟、半湿熟或干熟等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质量和养分含量。
熟化过程中,废弃物中的有机酸和氨气等会进一步分解和挥发,降低有机肥的酸碱性和刺激性,增加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
最后是包装,将熟化好的有机肥进行包装和储存。
有机肥可以以散装或包装的形式出售,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袋、编织袋和纸盒等。
包装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标注和质检,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原料准备、厌氧发酵、堆肥、熟化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有机肥加工关键技术与基本工艺路线调研

2沼渣加工有机肥工艺及技术路线2.1 沼渣成分沼渣是有机物经厌氧发酵产生有机产物,不但具有30%~50%有机质、10%~20%腐殖酸、0.8%~2.0%全氮(N)、0.4%~1.2%全磷(P)、0~2.0%全钾(K)元素,还具有Zn、Se、Mg、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和各种活性酶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丰富,易被植物吸取,也具有吲哚乙酸、乳酸菌、芽孢杆菌、赤霉素等,可增进植物生长、杀死病菌和虫卵,因而沼渣既是肥料又是生物农药。
2.2 工艺技术路线2.2.1 工艺概述从当前调研资料来看,大某些公司采用有机肥核心工艺是堆肥发酵技术路线,总体工艺路线思路可概述如下图1:图1 有机肥加工技术路线工艺简介:依照需要加工有机肥原则规定,测定加工原料营养等状况,再依照需求加入相应比例菌种、营养物质。
如原料粒径不不大于10-15mm,还需要先破碎,再混合。
通过混合后物料,通过皮带机进入堆肥单元,堆肥后物料实现了无害化和稳定化解决,达到了作为有机肥资源化运用基本条件,但还没有达到进入市场商品化销售限度。
因而,有必要将堆肥物料通过后续制肥工艺进一步加工成为具备商品性质粉状或颗粒状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产品。
堆肥后,物料通过破碎筛分,满足有机肥规定尺度规定,再进入造粒、烘干、冷却单元,称重包装,完毕成品生产。
其中,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在有机肥料基本上添加了相应化肥营养原料,如尿素(碳酰二胺、碳酰胺、脲)、氯化钾等成分。
2.2.2 工艺控制条件:在这种堆肥化过程中,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腐殖质物质,对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不构成危害,堆肥化产物称为堆肥。
调节堆肥物料碳与氨,控制恰当水分、温度、氧气与酸碱度和选取高效发酵微生物始终被以为是堆肥核心。
采用堆肥办法解决后物料臭气较少,容易干燥,容易包装、撤施。
影响堆肥条件有:①水量:原料含水量普通保持在55%左右,含水量过大,物料间隙含氧不能满足微生物菌对氧需求;含水量过小,可溶有机质流动性变差,制止养分对微生物供应。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有机肥是指通过生物质颗粒物质和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农用肥料。
相比于化肥,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持久释放、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逆性等优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机肥的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过程、破碎粉碎、均质化以及包装储存五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
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垃圾等,为了提高有机肥的品质和利用率,在原料处理环节需要对原料进行分类、堆放和预处理等工作。
对于畜禽粪便,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将固体部分进行粉碎,液体部分进行处理后作为发酵调节剂使用。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
原料经过处理后,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是有机肥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发酵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机肥的品质和利用率。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湿度、通气量等参数,通过调节菌群组成和发酵时间,可使有机肥中的有机质迅速降解,并转化为植物营养需要的元素,从而形成高效的有机肥。
破碎粉碎是将发酵好的物料进行研磨,以便更好地利用。
破碎可以将有机肥物料打碎成所需的颗粒度,使其具备更好的施用性和溶解性。
破碎粉碎过程还可以使有机肥的成分更加均匀,提高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
均质化是将破碎好的物料进行混合和搅拌,使其组分更加均一,达到更好的施用效果。
均质化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辅助物质,如微生物菌剂、水溶性肥料等,以增加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改良植物的生长环境。
最后是包装储存。
有机肥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通常采用塑料袋、编织袋等不透气材料进行包装,以免水分和氧气对有机肥产生损害。
储存过程中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确保有机肥的质量。
综上所述,有机肥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过程、破碎粉碎、均质化以及包装储存五个主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

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1.原料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有机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果皮等。
原料的选择应考虑原料的含水率、营养成分和容易进行发酵的特性。
2.杂质去除:将收集到的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如金属和塑料等。
这可以通过人工筛选、磁选和水洗等方式完成。
3.发酵:将处理后的原料放入发酵场进行发酵。
发酵是有机肥生产的核心过程,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并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有机营养成分。
发酵场需要搭建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适当的温度、通风和湿度等。
常用的发酵方式有静态堆肥、动态堆肥和沼气池等。
4.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原料会逐渐分解腐熟,此时需要进行腐熟处理。
腐熟是将未完全分解的原料进行二次发酵,使其更好地分解和转化为有机物质。
腐熟的时间一般在20-30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原料的种类和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而定。
5.包装:腐熟完成后,将有机肥进行包装。
包装方式有袋装、散装、装运车辆等多种形式。
在包装过程中,需确保有机肥的质量和卫生,同时保持其含水率适宜。
包装后的有机肥可以进行销售或储存,以备后续使用。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辅助处理措施,如添加发酵菌剂来促进发酵,调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肥的质量,还可以进行有机肥的复混、造粒或配方调配等处理。
这些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可根据具体的生产要求和技术水平来确定。
总之,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包括原料收集、杂质去除、发酵、腐熟和包装等,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和产量。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有机肥是一种通过利用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资源来生产的肥料,具有环保、无毒、无害、无残留等优点。
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肥的生产和加工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新型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工艺。
首先,有机肥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准备,有机肥的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兽粪、废弃物、菌渣等。
其中,农作物秸秆是最常见的原料,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肥料特性。
兽粪和废弃物可以通过发酵处理来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通过将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提高有机肥的肥料效果。
发酵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初级发酵和二次发酵。
初级发酵是将原料和一定比例的有机氮源放入堆肥池中,在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下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质逐渐分解,产生一系列有机酸和微生物。
初级发酵时间通常为7天左右。
然后是二次发酵,将初级发酵的堆肥转移到二次发酵器中,进行进一步的发酵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提高堆肥的稳定性和肥料效果。
在二次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水分和通风等条件,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二次发酵的时间通常为15-20天。
最后是混合和包装,将二次发酵后的有机肥和其它辅助添加剂进行混合,以调整肥料的营养成分和肥效。
混合过程需要注意控制各种添加剂的比例和添加量,以确保有机肥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混合完毕后,将有机肥进行包装,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机肥包装材料有纸袋、编织袋等。
总结起来,新型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准备、发酵过程、混合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操作,可以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和肥料效果,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此外,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肥的生产和加工工艺还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生物有机肥项目生产工艺介绍

生物有机肥项目生产工艺介绍生物有机肥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植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复合酶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天然肥料。
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物养分吸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田种植、果园种植及花草栽培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生物有机肥项目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阶段:1.原料采集:收集农作物秸秆、果皮、废弃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2.废弃物处理:将原料进行粉碎、除杂等处理,去除大块废弃物和其他杂质,以提高发酵效果。
二、发酵前处理:1.原料调配:按一定比例将粉碎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混合,以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和养分配比。
2.调节水分:根据原料的含水率,适量添加水分,保持原料的湿度在50%-60%左右,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过程。
三、发酵阶段:1.堆肥装填:将处理好的原料装填到发酵堆肥堆中,一般采用长条形或宽低状的堆肥方式,保证堆肥体内的通风性和湿度。
2.发酵调控:通过翻堆、覆盖薄膜等方式,控制堆肥堆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促进有机废弃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促使养分的释放。
四、发酵后处理:1.发酵期控制:一般情况下,堆肥发酵周期为30-45天,根据堆肥的温度、湿度和臭气等指标来控制发酵的过程,确保堆肥达到合理的发酵程度。
2.粉碎和筛分:将已经发酵完成的堆肥进行粉碎和筛分处理,去除大块和不利于肥料均匀施用的杂质,保证肥料的质量和均匀性。
3.错峰入库: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堆肥和成品肥料的入库,避免存储期过长造成营养损失。
五、包装与销售:1.包装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一般采用编织袋、塑料袋等方式进行包装,并进行标注、防潮和防虫处理。
2.销售渠道:生物有机肥可以通过农资经销商、农田直销、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同时也可以与农产品和果蔬一起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上介绍了生物有机肥项目的主要生产工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产品,为农田种植提供高效、环保的肥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肥生产工艺的探索和实践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0-17 8:27:38 阅读:199次【字体:大中小】有机肥生产工艺的探索和实践——石家庄沃特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鸣捷一、沃特威公司基本情况石家庄沃特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城乡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在有机肥生产领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微生物发酵剂、有机肥成套设备、肥料生产工艺等生产要素技术自2002年陆续投放市场,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三年综合治理鸡粪污染专项活动》中得到政府财政补贴推广,并被纳入《河北省2010年前治理畜禽粪污整体规划》中技术依托方案。
目前,沃特威公司利用城乡有机废弃物做堆肥工程实用技术水平站到了国内同行业的第一方队,成为为数不多用自己的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承担“交钥匙”工程的企业。
公司可承揽国内外以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畜禽粪便、糖厂滤泥、农作物秸秆、食品医药业糟粕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建设堆肥厂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成套设备供应和安装;有机肥发酵剂和生物肥添加剂的供应。
还能够提供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抗旱保水肥以及蘑菇基土生产技术培训服务。
近几年,公司承担了国内外一大批堆肥工程项目的服务,许多项目成为一些省、市乃至国家的示范工程。
如:北京香山公园植物垃圾处理示范项目、浙江金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济南鲁青四万亩玉米秸秆利用项目、南京三润养猪基地堆肥项目、四川米易糖厂滤泥堆肥项目、北京昌平污水厂滤泥堆肥项目、新疆博乐大型养鸡场堆肥项目、广西宜州蚕粪堆肥项目、大连(日本)玛露易奶牛场粪便处理、唐山恒天然(新西兰)奶牛场粪便处理、马来西亚棕榈果柄堆肥项目、莱姆纳(美国)胡志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利比亚的黎波里牛羊粪处理和沙漠化治理项目、哥伦比亚植物垃圾堆肥项目等。
目前,“沃特威”业务覆盖国内20多个省区,已成为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的知名品牌。
下面是沃特威作有机肥项目的技术要点简介,供参考。
二、沃特威“复式堆肥法”的技术原理所谓“复式堆肥法”是低温、中温、高温菌种,好氧、厌氧、兼氧发酵,动态、静态堆肥技术优势的集合。
1 科学整合好氧、厌氧、兼氧发酵工艺的快速成肥技术好的堆肥工艺应把有益微生物菌对物料进行分解、腐熟、稳定的功能争取发挥到极致。
好氧、厌氧、兼氧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酶都参与堆肥发酵。
但好氧微生物能量大,环境温度提高快,在堆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以葡萄糖在同等条件下经好氧、厌氧微生物分解为例:好氧状态:葡萄糖+氧→二氧化碳↑+水+686大卡能量厌氧状态:葡萄糖+氧→中间产物+水+22﹒5大卡能量。
因此,我们观察发酵物料堆时会发现,由于外层保温、保水条件不好,内层氧气难以补充,好氧菌会在堆表内约15-40厘米厚的区域形成一个菌丝密布、温度最高的”海绵层” ,这一区域成肥最快,其他部分,尤其核心部分无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堆肥应以好氧微生物发酵为主,通过翻堆形式让物料都能在好氧微生物活跃的“海绵层”堆积必要的时段。
随环境温度升高氧气减少,高温微生物受到抑制,温度下降。
通过翻堆,温度暂时下降到最低值,中温微生物又开始活跃,并引起高温微生物再次活跃。
翻堆为好氧微生物创造了生长条件,好氧微生物耗氧也为厌氧、兼氧微生物生长创造了条件。
此时,物料堆除海绵层以外区域, 厌氧、兼氧微生物也在进行着人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活动,而正是这种缓慢的活动, 厌氧、兼氧微生物使得一些必须在较低温度下才能分解稳定的物质转变成了肥料(类似于乳酸菌不能在高温条件下把牛奶转变成更易消化吸收的酸奶)。
所以,只有让物料处在好氧→厌氧→好氧交替并存状态,不同呼吸类型、不同温度类型的微生物都能产酶, 促使物料向肥料转化,这就是堆肥微生态的复杂生化反应。
综上所述,好氧堆肥初始阶段不是起温越快越好,发酵中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
起温太快、太高,一些在中、低温活跃的有益菌来不及作功就已失活,特别是未添加发酵剂的情况下快速起高温,在耐高温霉菌作用下,其他野生有益菌群形不成优势,易“起温霉变”,称为“高烧”,原料呈灰白色,将使养分消耗殆尽。
2 科学整合动态、静态堆肥发酵工艺的快速成肥技术一般认为,通过翻堆不断创造新的好氧发酵条件被称作动态堆肥。
而各种厌氧发酵形式,或以暴气形式向堆置不动的原料堆供氧,创造好氧发酵条件的堆肥工艺称作静态堆肥。
好氧动态堆肥成肥周期最短,厌氧静态堆肥周期最长,兼氧堆肥处于两者之间。
有的生产厂家选择生产工艺和设备,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好这三者关系,不了解粘稠物料特性,硬上槽式发酵,使通透性极差的物料处在封闭状态,暴气装置形同虚设,基本处于厌氧静态堆肥状态,从而违背了有机肥以好氧发酵为主的要求。
原料长时间不起温, 反应慢,产生了硫化氢等大量有害气体, 臭气氨气浓重。
氮素向胺态氮、硝态氮转化中脱胺,造成养分大量流失,这种堆肥正如老话讲的“陈粪如土”。
某省一个地区指令性上马四百多个槽式发酵鸡粪处理厂,短短时间相继倒闭,严重挫伤了人们参与环境治理,发展有机肥业的积极性。
沃特威目睹了这一惨痛现实,并从中汲取教训,潜心研究出地面堆置发酵的翻堆机专利产品和有机肥工艺专利技术。
沃特威的做法,先期依靠翻堆机作业,由于供氧充足,一般一天起温(45℃以上),两天除臭,三天杀灭毒害,5-7天物料黏度下降趋于松散,10天左右停止翻堆作业,由动态堆肥转入静态堆肥模式。
即在发酵中的物料堆底部建立空气贮存室,连接智能暴气设备。
也可先行对正在发酵,但已除臭灭害, 尚含有较多水分(30﹪以上)的物料造粒,再在堆置的颗粒堆底建立空气贮存室, 连接智能暴气设备,进行暴气发酵。
组成周期短、产量大、工艺简练、投资较小,有利于环境达标的“动态-静态复式堆肥法”。
3 科学整合”除臭味、灭菌害、腐殖化”三个环节的快速成肥技术沃特威公司设计的整个堆肥过程,可描述为三个生产周期:一是消除臭味期,指堆置初期主要以氨化细菌、糖分解菌等无芽孢细菌为主,对粗有机质、糖份等水溶性有机物及蛋白质类进行分解。
由于这个阶段有效阻断了物料的腐败,严格讲虽不是消除臭味,但不再产生新的臭味,因此视作除臭的关键期。
二是杀灭病害期,指堆肥进入纤维素分解阶段,堆内温度升到55℃以上的高温阶段,高温性纤维素菌占优势,除继续分解易分解的有机物,主要在分解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原料处在持续高温下,开始了腐殖化过程。
经检验,堆肥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上三天,就能杀灭物料中绝大部分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的目的,这是杀灭原料中病原菌等有害物的关键期,对处理各种有机废弃物,尤其是在垃圾和畜禽粪便处理中杀灭对人畜有害物质的关键环节。
三是后熟期,即二次发酵期。
这时堆肥温度成持续下降趋势,至50 ℃以下时,高温分解菌受到抑制,中温微生物显著增加,主要分解残留下来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前期尚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这是生产高质量有机肥的重要阶段。
有些肥料施用后“烧苗”,往往是一次发酵时间短,不重视甚至不进行二次发酵,原料并未真正腐熟所致。
三、沃特威“复式堆肥法”的实际操作1.堆肥的相关条件①含水量:原料的含水量一般保持在55%左右,含水量过大,物料间隙含氧不能满足微生物菌对氧的需求;含水量过小,可溶有机质流动性变差,阻止养分对微生物的供应。
初期发酵可采用“充填干基质”结合“发酵后物料回流”调整水分,其中“发酵后物料回流”法还带回大量生物酶,有助于起温发酵。
如物料含水量过大,需在初始建堆场地设隔栅板地面,进行固液分离,渗漏液可作发酵中后期补水,也可视养分用于液态肥生产。
②氧量和温度:好氧堆肥的实际翻堆和暴气通风时间根据堆温实施控制。
初期起温后翻堆有利于菌种活跃,堆温升高。
当温度升高时翻堆,可造成温度下降并再次升温。
堆温不能超过70摄氏度。
否则大量微生物呈孢子状态或休眠、死亡,发酵剂中多数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几乎为零。
③pH值:原料pH值要求中性, 偏离此范围,要对物料进行酸碱度调节。
在堆肥过程中,物料的Ph值会随着发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对堆肥无大影响。
④C/N比: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一般每消耗 25 克有机碳要吸收1克氮素。
因此C/N一般控制在25左右,C/N过高,有机物起温后难维持,分解速度慢,发酵周期长。
C/N过低,温度上升缓慢,氮过量以至以氨气形式释放,不仅散发难闻气味,还造成养分流失。
因此,C/N不合适要调节。
⑤团粒度:用设备控制在15—30毫米为宜,物料发酵堆始终成一种富有弹性的蓬松状态。
团粒度过小、过大,透气性都差,易成厌氧发酵。
2.堆肥的工艺流程我公司堆肥工艺可描述为:①将物料用铲车等机械(产量小可用人工)建堆成条垛状,建堆尺寸视物料性状和处理量,选择条垛式翻堆机,物料堆一般掌握在高<1.2米、宽<3.5米。
如采用侧翻式翻堆机,堆高和堆宽较为灵活,一般以一天的物料为单元建堆,一般堆高0.6-2.5米,宽度和长度不受翻堆机设备的限制。
堆表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发酵剂(可用人工或翻堆机喷撒),按需要添加辅料调质;②翻堆机第一次作业,将原料一次性翻拌、破碎成3厘米左右的团块,堆置成蓬松富有弹性的条垛状。
为激活有益菌群,切忌重复翻堆作业,也不能用不透气的帘布(如塑料膜)覆盖;③从第二天起,根据智能发酵指标测试仪显示要求适时翻堆,控制好温度、含氧量、水分等要素,使中温和高温性微生物菌在不同阶段做功,快速消除臭气、杀灭病原菌。
④暴气发酵。
此时物料近于松透,移至暴气场地,物料堆底设气室若干,根据智能仪器显示要求,适时向空气贮存室供入空气,向料堆补充水分,以利最大限度的加厚海绵层厚度;⑤原料筛分。
及时把那些量少,但难腐熟的物料(如木块、骨头、羽毛)分离出来回流,是缩短原料整体发酵周期的重要环节。
⑥大宗物料进入后熟发酵或称二次发酵,此阶段仍依赖暴气系统,可设两条线,一是后熟干燥生产粉状有机肥,二是直接应用湿法造粒技术,经暴气发酵、干燥生产颗粒状有机肥。
无论粉状肥、颗粒肥都可加工成为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⑦抽样检验,计量包装。
每次翻堆后,堆料的体积都有明显的减缩,因此,越接近发酵结束,材料变得越少。
一般而言,发酵腐熟后期原料的体积约缩减为30﹪以上。
重量缩减50﹪以上。
二次发酵,即后陈化阶段是在专门车间内进行,即发酵后的物料堆入发酵床(我公司提供暴气发酵专有技术设备),经10天以上的时间进行暴气发酵,使木质素,纤维素等难分解的物质腐殖化。
一次发酵阶段,堆料中的水分蒸发很多,由于相当一部分干物质转变为发酵热而消耗掉,少部分转化为各种菌体生物量,干物质损失引起的含水量增加比蒸发得更多。
因而一次发酵结束时,堆料的含水量仍很大。
二次发酵期间,水分的损失是很大的,加之有暴气装置,堆料可接近干燥。
根据以上原理,如环境湿度不大,或产量不大,可不必使用烘干设备,否则二次发酵后的粉状、颗粒状肥料需要低温烘干、冷却设备,筛选、干燥后装袋.3.堆肥场的规划遵循环境优化、有利生产、节约用地、便于管理、方便生活和适度美化的原则,发酵场地可在距离原料地附近单独设立,亦可在目标场地将发酵场、深加工车间和办公区集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