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深情
十字绣鞋垫花样大全50种

绣花鞋垫的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情郎,物轻人重奴情深,伴君稳步走四方。
七彩花线细又长,奴家日夜绣花忙,黄连怎知相思苦,万线千针寄鸳鸯。
七彩花线细又长,情人行商在他邦,莫踏野花勿重财,榴子红时还家乡。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妇女们,为了让自己的心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温暖的家的感觉,在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之余,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不辞辛苦,不怕烦琐,不惜千针万线,为自己或为亲人亲手纳制绣花鞋垫。
凭借着原始的古朴的丰富的想象力,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祝福、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及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地纳入了这鞋垫之中......相传这种用千针万线纳来的鞋垫为民间喜悦祥和之物,可以把美好祝福变成美好现实,谓之“心诚则灵”。
并伴随亲人们走向四方。
可谓是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
因而,这种鞋垫更是当时少女向情人敞开心扉,表达爱情的一种信物。
姑娘通过赠送鞋垫向心仪的小伙表达爱意,如果小伙接受了鞋垫就表示接受了姑娘的爱意,同样,小伙也可向喜欢的姑娘索要鞋垫表达对姑娘的爱慕。
可谓是“爱的试探品”!姑娘出嫁前都会准备几双鞋垫,出嫁当天作为嫁妆带到婆家,而男方的亲朋好友都会来观赏鞋垫,如果鞋垫的针脚细密、配色漂亮则说明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的巧媳妇。
有“哪家姑娘巧不巧,要看针线好不好”之说!今天,除了女孩向男孩主动表白或男孩索要外,男性完全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赠予女友或妻子或母亲半成品,她们帮您或为她们自己亲自绣制,一般总会欣然接受,充实了她们的业余,更增浓浓亲情……所以鞋垫成为“晒艺”、新婚喜庆、老人祝寿、馈赠亲友表达情谊的最佳礼品。
同时这些鞋垫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不失为旅游和馈赠佳品,是追求高品位人士或礼品赠与的不二选择,是一种特别的、怀旧而绝对时尚的礼物。
十字绣针孔印花鞋垫是玫瑰鞋垫在民间鞋垫的基础上,融汇十字绣理念,在传统棉布鞋垫的基础上打孔实现简单,美观,易绣的目的。
绣鞋垫的说说唯美句子

绣鞋垫的说说唯美句子
1. 那双绣花鞋垫,承载着岁月流转的温柔故事。
2. 绣花鞋垫仿佛在诉说流年梦境,微微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3. 细密的针线穿透鞋垫,如同一段段纯净的回忆缝合心间。
4. 绣花鞋垫是时光的见证,记录着爱恋与美好。
5. 鞋垫上的绣花,如诗如画,衬托出女子柔情似水的婉约姿态。
6. 绣鞋垫,是静静沉淀的心语,绽放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步。
7. 细致的绣花编织成的鞋垫,像一朵朵绽放的花蕾,点缀着生活的小确幸。
8. 鞋垫上的绣花,如落英缤纷,恰似情绪在岁月中舞动。
9. 细腻织就的鞋垫,像一曲低吟的旋律,温暖着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10. 绣鞋垫,被时光岁月打磨得更加柔软,彰显着深深的情意缠绵。
绣鞋垫送情郎的好思句

绣鞋垫送情郎的好思句(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绣鞋垫的背景和意义2.绣鞋垫的历史和传统3.绣鞋垫的制作工艺和材料4.绣鞋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5.绣鞋垫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6.结论:对绣鞋垫的评价和期待正文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其中,绣鞋垫就是一项充满民间智慧和情感的手工艺品。
绣鞋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鞋垫是用草、树叶等材料制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鞋垫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鞋垫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制作工艺更加精细,而且材料也更加丰富,有用布、绸、缎等制成的,也有用毛线、毛皮等制成的。
绣鞋垫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都非常讲究,制作一双绣鞋垫需要经过设计、选料、剪裁、缝制、绣花等多个环节。
其中,绣花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能体现制作者技艺和心意的部分。
制作鞋垫的绣花通常使用彩色的绣线,绣出各种图案和花纹,如花草、鸟兽、人物等,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绣鞋垫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寄托着深情厚意的礼物。
在古代,女子们常常用绣鞋垫来表达对情郎的思念和祝福,鞋垫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她们的爱意和期待。
因此,绣鞋垫也被誉为“送情郎的好思句”。
在现代社会,虽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品都已经逐渐被机器制品所取代,但绣鞋垫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绣鞋垫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总的来说,绣鞋垫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关于记忆中的绣花鞋垫的作文

关于记忆中的绣花鞋垫的作文关于记忆中的绣花鞋垫的作文本文简介:记忆中的绣花鞋垫——冯越我与祖母身居两地,她不常来。
若来,便会把我们好好宠上一阵再走。
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做针线活儿了。
一针一线,那一根根丝线在祖母手中不一会儿便有了鲜活的生命,跃然于布上。
祖母的青春就在那一针一线中流走,却又在那一朵朵绣花中被定格。
祖母每年都会为我和妹妹纳一副鞋垫。
有时,刚好赶上她关于记忆中的绣花鞋垫的作文本文内容:记忆中的绣花鞋垫——冯越我与祖母身居两地,她不常来。
若来,便会把我们好好宠上一阵再走。
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做针线活儿了。
一针一线,那一根根丝线在祖母手中不一会儿便有了鲜活的生命,跃然于布上。
祖母的青春就在那一针一线中流走,却又在那一朵朵绣花中被定格。
祖母每年都会为我和妹妹纳一副鞋垫。
有时,刚好赶上她来我家,我便有幸在她身旁看她做鞋垫。
祖母会在早晨,当阳光刚好透过窗格,刚好在地面投出一方光亮时,搬一把小凳,坐在这一窗暖阳里。
缓缓的从红布包里掏出一盒针线。
这时,我和妹妹都已起床了,倚在祖母身旁。
她也不烦不恼,任这两个顽皮小孩挤在身边。
祖母捏起线,将线头捻得细些,眉梢微皱,眼睛眯起,找到银针上那小小的一个孔。
她却总也不能把线穿过那个孔,眼睛是愈来愈花了。
这时,她会将脸微侧,轻声唤我来帮她,但她似乎还未放弃,目光仍在那针线上,直到我拿走了针线,她才恍然,原来自己真的看不清细小的针孔了。
我稍费周折,很快将线穿好,递给祖母。
她露出了一种坦然,又携一缕忧伤的微笑,说:“眼神真好啊,你们要保护好眼睛,眼睛可重要着哩。
”我们都喊知道了。
她点头不语。
现在,祖母开始绣花了。
针与线的交错中,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娇艳的花,一只只翩飞的蝴蝶与她因干活而浮肿的手背。
她目光炯炯,仿佛又找寻到了逝去的芳华岁月……而这一双双绣花鞋垫如今正躺在我的宝贝箱子中,舍不得丢弃。
尽管那些绣花上已被磨得不再泛出丝线的光亮。
可我依旧眷念它冬日里为我带来的温度,是早晨的太阳还是祖母手上的余温?它们就那样静静地躺着,从小到大的,都和我亲得很!祖母已不再为我纳鞋垫了,不是她不想,是她真的,再也看不清细针细线了,我也不忍心再让她眯着眼穿线。
山西岚县手工绣花鞋垫的美学意蕴

山西岚县手工绣花鞋垫的美学意蕴摘要:手工绣花鞋垫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内容,是富有山西特色的服饰文化代表,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寄托着民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散发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光芒,其内容与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文将以山西岚县为例,试图从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来挖掘手工绣花鞋垫的美学意蕴,以弘扬并推广山西民间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关键词:岚县绣花鞋垫美学意蕴山西民俗是黄河区域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黄河流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代表性意义。
绣花鞋垫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内容,是富有山西特色的服饰文化代表,其内容与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文将以山西岚县为例,试图从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来挖掘手工绣花鞋垫的美学意蕴,以弘扬并推广山西民间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一、山西岚县手工绣花鞋垫概述鞋垫的起源时代至今已无从考证,关于鞋垫的最早记录是《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中的“得兔而忘蹄”,这里“蹄”字表示捕兔的“屉”字,而“屉”在《说文解字》中写作“”,义为“,履中荐也”。
荐即麦荐、草荐,履中荐即鞋垫的意思。
后来人们将我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引入鞋垫的制作过程中而产生了绣花鞋垫。
绣花鞋垫是人们为了保障脚底卫生与舒适,采用绣花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
它是表现山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极为重要的载体和形式,是富有山西特色的服饰文化代表。
制作绣花鞋垫的群体主要是农村妇女,她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从没接受过色彩搭配、图案造型原则的系统教育,更不懂哲学与美学,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淳朴的理解来感知美、表现美。
绣花鞋垫是劳动人民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倾注了他们的深情,寄托了他们的愿望。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而处于晋西北地区的岚县是多民族融合具有地域特色的宝地。
“岚”义为“山间的雾气”,岚县因风景秀丽清新而得名,属山西省吕梁市辖县,为吕梁山北端重要的区域城市,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号称“天上人间”。
山西民间绣花鞋垫图案及文化表现

山西民间绣花鞋垫图案及文化表现鞋垫文化作为山西悠久的刺绣文化中的一部分被很好的保留和传承下来,其不仅仅作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还融入了浓缩着厚重的民俗文化和艺术风格,本文对鞋垫的图案造型进行分析,给出融入民俗文化的鞋垫图案的特点及文化表现形式。
标签:民间艺术;鞋垫;吉祥图案《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就是描绘了唐朝时期山西中部地区的刺绣艺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山西民间刺绣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工艺技巧也日臻完善精美:“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灵莺下柳条。
” 就描述了当时民间刺绣水平。
鞋垫的作为民间刺绣的一种形式,在民间受到了很好的传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垫作为一种家的温暖象征,自古以来,中国的妇女们就为自己的亲人亲手纳制绣花鞋垫,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祝福、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及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地纳入了这鞋垫之中,并随着亲人的脚步走向四方。
而山西绣花鞋垫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其题材广泛,并具有浓烈的传统文化色彩其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其图案形式不受任何物象透视比例解剖、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自然形成民间艺术中的秩序化、律动化,进而产生出独特的节奏、平衡和充满动感与力度的图案形态。
本文对山西民间绣花鞋垫的图案及文化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现形式,为探索传承和宣传山西民间文化和艺术表现提供借鉴。
1、鞋垫的做法山西民间绣花鞋垫从工艺手法上主要分刺绣鞋垫,割绒鞋垫,十字绣鞋垫,圈绒绣鞋垫等。
无论是那种绣花鞋垫都要经过做模子、打面浆、打炔(音)子、描图、镶边和绣花等工序,而做模子、打面浆、打炔(音)子就是将生活中的破碎布裱糊在一起,做成约三五层厚的硬布片,描图和镶边就是将硬布片加上里子和面子两层底布做成鞋底样。
接下来的绣花部分就完全不同(图1),刺绣鞋垫是把刺绣的手法运用到鞋垫中;割绒鞋垫是运用纳的手法制成;十字绣鞋垫是把十字锈的手法运用到鞋垫中;圈绒绣鞋垫是用特制的针,一针一针刺出图案。
我的奶奶帮我绣鞋垫,写一段有深情的的结尾

我的奶奶帮我绣鞋垫,写一段有深情的的结尾
奶奶的眼睛后来不是很好,之前老绣鞋垫用来卖钱,由于过度用眼导致近视,她的眼睛是一天不如一天,之前穿线的速度还是很快,渐渐的比我还慢,我有时也也会笑道:“哈哈,你看我现在都快的!你看你连孔都找不到”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奶奶本来还是一脸认真的默默收回针线说道。
妈妈不让奶奶绣,可她总是偷偷地绣,每次被妈妈发现,她就像个犯错的小孩,直到现在眼底损坏,她只能看见一点光明,不能绣了,她就看之前自己绣的鞋垫,整整三大包,她会骄傲地说,这都是她绣的,但又遗憾自己现在绣不了了。
这是她一辈子唯一热爱的东西,也是她贴补家用的事业。
驼着背,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捧着手中的宝贝鞋垫,是她留给我最美的场景。
给姐姐当鞋垫的作文

给姐姐当鞋垫的作文你们有没有过那种特别奇葩的经历呀?我可有,就是给姐姐当鞋垫。
这事儿啊,听着就很怪吧?嗯……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呢,姐姐总是爱漂亮,穿那些高跟鞋。
哇,她穿上高跟鞋就像电视里的女明星一样,可好看了。
可是呢,她老是说新鞋子磨脚,疼得厉害。
有一天,她就瞅着我,那眼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说:“哎,你脚小,来给我当鞋垫试试。
”我当时就懵了,啥?当鞋垫?这是啥操作呀?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哼!我又不是真的鞋垫。
可是姐姐就开始软磨硬泡,什么“好弟弟呀,就帮姐姐这一次”之类的话。
唉,我这人就是耳根子软,经不住她这么求我。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当时我就把脚伸进她的鞋子里,哇塞,那里面又窄又挤,还有一股新鞋子的那种皮革味儿,熏得我直想打喷嚏。
姐姐就穿着那双鞋在屋里走了几步,一边走还一边问我:“疼不疼呀?”我心里想,“姐姐呀,你看我这表情,能不疼吗?”但是嘴上却说:“嗯……还行吧。
”其实啊,这事儿还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新鞋子会这么磨脚。
就像我们写作这个行业啊,新手刚入行的时候,就像穿新鞋一样,处处都觉得别扭,处处都是挑战。
我刚写作的时候,那也是犯了不少错呢。
我写的东西就像我当时在姐姐鞋子里的脚一样,挤在一个小空间里,施展不开。
我那时候老是纠结于一些华丽的辞藻,觉得写得越花哨就越好,就像姐姐只看高跟鞋漂不漂亮,却没考虑合不合脚一样。
后来才明白,文字得自然,得让人读着舒服才行。
说到这儿,我得跟你们分享个行业里的趣闻。
我听说啊,有个作家,特别固执,就坚持自己那种晦涩难懂的写作风格,还觉得自己是个文学大师呢。
结果啊,没几个人愿意读他的作品,就像一双超级磨脚的鞋子,再好看也没人愿意穿。
哈哈,这是不是很有趣?再回到我给姐姐当鞋垫这事儿。
后来呀,姐姐看我实在难受,就把我从鞋子里“解放”出来了。
我那脚啊,都有点红红的了。
不过呢,从那以后,姐姐每次买新鞋子都会先在家里磨合一下,不会再让脚遭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超市鞋柜类,眼前的鞋垫琳琅满目,保健的,竹炭的,机器绣花的,或昂贵或典雅,让人止步留连,伫足观看。
穿梭其中,总让我想起旧日的手工绣花鞋垫。
记得以前,每逢婚嫁,大伙欲一睹为快的,莫过于那一双双压箱底的鞋垫了。
那鲜艳夺目的颜色,古朴细腻的针脚,灵气飞扬的图案,总是让众人啧啧称奇,爱不释手。
它们被一根红线串接在一起,精致绚丽而又天真拙朴。
不管你是纵着看也好,还是横着看也好,每一双鞋垫都象一幅画,一首诗,流出无穷的韵味。
仔细打量,那一摞摞的鞋垫,不仅花样独特,而且从小孩子的鞋垫开始,由小到大,应有尽有,人生各个阶段所需要各种鞋码尺寸全在其中。
那些和母亲的心思一样缜密细润针脚,让人温暖无限。
母亲把一腔真挚的爱纳进了女儿的鞋垫,把源源不断的祝福绣进了女儿的鞋垫。
我是一个有着大别山情结的人,摩挲鞋垫,眼前总是浮现这样的画面:一盏灯豆下,老人和妇女满怀热情的在家打草鞋、编斗篱、绣鞋垫,然后站在细雨梧桐中,十送红军的场景。
那些依依不舍的情怀,都融入了一双双的鞋垫中,它不仅寄托着老百姓对红军的爱戴,更承载着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
今天,硝烟远去。
午后的阳光,分外的温情,一根钢针,一枚顶针,一缕七色线,“鸳鸯戏水”、“喜鹊闹梅”“双鱼”、“莲年有余”、“双鹤踩莲”……一幅幅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的图案在家长里短的说笑间,慢慢的凸现眼前,将那些农闲的日子打扮得格外充实。
一双小小的鞋垫,并不简单。
里里外外,一层层的铺展,一层层粘合,足有九层之多。
所呈现的花色,并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绣花之前,先得用尺子在最上一层划好米粒大的方格,其次画上大家身边喜闻乐见的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喜鹊鸡鸭之类,才能一针一线的让花生香,蝶飞扬。
一双小小的鞋垫,谈不上点石成金,足说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
它的前身通常是各种花色的边角料,或家人穿剩的破衣烂衫,棉质衣裤。
庄稼人,往往是等到地里的庄稼活干完后的间隙,将它们拆散洗净,撕成条块,然后用自家熬制的面浆把它们拼粘,晒干,最后照着所需的尺码剪裁。
旧时人家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鞋垫正是将这些弃之不用的杂物归结一处,变废为宝,在废墟中开出一朵别致的花。
此后,这朵不屈的花,又在日复一日的磨损践踏中,耗干最后的经纬,默默的散发最后的余热。
鞋垫美,年近九旬老太田桂花一双寓意“清正廉洁”的英山绣花鞋垫温暖了两会;鞋垫亲,湖北红安刘寿仙的绣花鞋垫在中国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大展上,吸引着中外众多眼球。
今天,绣花鞋垫不再只是一个纯粹定情的信物,一个家的温馨回忆。
大别山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双手绣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大别山人正是踩着这大拙至美的鞋垫,用坚实的步伐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