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第十课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课第1课时《让梦想照进现实》教案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课第1课时《让梦想照进现实》教案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课第1课时《让梦想照进现实》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主要讲述了如何将个人的梦想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梦想,并学会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向往,但又面临诸多困惑。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并渴望实现梦想。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实现梦想感到迷茫,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明确梦想的意义,教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努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确梦想的含义,学会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坚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的意义,学会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梦想计划,并进行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梦想卡片、计划表格等教具,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3.布置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实现梦想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梦想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梦想的计划。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课件教案学案及同步练习-1.doc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课件教案学案及同步练习-1.doc

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班级:学生姓名:时间: 2012 年 12 月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懂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学习重点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难点理想的作用,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自学预习预习提纲1、什么是理想?2、理想的作用是什么?(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3、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4、如何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预习检测一、给未来插上翅膀1、什么是理想?理想是我们在、、甚至方面追求的,代表着我们对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的积极态度。

2、理想的作用①理想总是指向,表现为,对人的行为有、和的作用。

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甚至会迷失方向。

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让我们充满了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

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二、通向理想之路1、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我们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和的局限,理想和之间总会有些。

2、如何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

这个规划要尽可能,尽可能。

②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

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的,而是的。

有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

③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

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提高;还需要、坚持不懈……我的疑问检测反馈单项选择题1.人在世上生活,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

失去了航标,船就会迷失方向。

这里的“航标”是指( D )A.良好的心里素质 B.高尚的道德情操C.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崇高的理想2.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件 苏教

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件 苏教

想 阅读课本P124知识讨论交流:

想 议 一
1、什么是集体经济?他和国有经济有何
不同?
含义、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作用(意义):a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
收社会分散资金;b缓解就业压力;c增加公共
积累和国家税收;d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积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最终确立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 此观点是错误的。
• (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私 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充 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 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 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们生活。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

浏览课本P124-125的内容,搜寻圈点,并激情回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试举例说明。

2、我国现阶段有哪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们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理发店、小吃铺、小商店、小卖铺等。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a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 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b有 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c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的生活。
自读课本 思考讨论问题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制度?
• 2、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 哪些领域?有何作用?
• 3、什么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有何作用? •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

最新2014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节教学设计

最新2014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节教学设计

最新2014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节教学设计此篇教学设计由河海教研室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成员设计,本站小编收集整理,教无定法,仅供参考。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义。

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教学重点:给未来插上翅膀;从容面对考试;学会选择,学会承担;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通向理想之路;学习压力新思维;生活岔路口。

教学方法:以学生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拔指导为主。

第一节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导入新课: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1、给未来插上翅膀(1)理想是指向未来的奋斗目标,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活动一:绘制自己的理想树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

(2)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活动二:“小张报考研究生”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

九年级思品 第十课第一站

九年级思品 第十课第一站
九年级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上课时间月日
课题
第十课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
(二)合作学习
(1)民族精神的作用
(2)P116页各抒己见,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的精神?
(3)体现民族精神的典故?成语?格言?
三、讲
(一)学生回答思考题,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举手回答,当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再有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重难点
理解与掌握民Hale Waihona Puke 精神的意义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学习内容及过程
批注栏
一、导:
阅读P114页的思想驿站,想一想:
鲁迅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族脊梁”,并用具体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并借此导入本站教学内容
二、学
(一)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P114__P117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关答案。时间8分钟。
(1)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民族精神的含义?
(3)民族精神的作用?
(4)民族精神的核心?重要内容?
2、学生读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适当点拨。
(二)教师点拨
1、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人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了,爱国主义在平时不能很好地体现了,过时了。也有人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请写出你的观点。
四、练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P59----60页
2、反馈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与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
2、理解与掌握民族精神的意义
3、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1课时《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课件 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1课时《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课件 人教新课标

有______作用。( A )
A.导向
B.激励
C.驱动
D.调控
2.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自身条件不足及外在困难而
无法实现时,我们可以( D )
A.放弃自己的理想
B.接受现实,把现实生活作为自己心中的理想
C.坚持不懈,继续坚持既定目标
D.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3.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
2.理想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 程中,推动着社会___向__前__发__展___。
实现理想的途径
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_____规__划___。这个规划要尽 可能________长__远_______,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 为______找__不__到__目__标_________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要尽可能 _______具__体_______,可以按时间远近、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 _____阶__段__性__目__标____。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努力,理想就不 会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 A) A.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B.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C.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D.不断寻找实现理想的捷径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的这一劝导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
必须通过( A )
A.艰苦奋斗 C.修炼精神
B.锻炼身体 D.寻找机会
二、多项选择题 5.“欲娥一号”实现了中国人古老的梦想。这说明了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第 1 课时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共23张PPT)
九年级下学期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理想与人生
美好的人生理想
• 如何规划理想(先立其大) – 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如何面对学业(主要矛盾) – 第二框:抓住现阶段人生的主要任务 • 如何选择人生(岔路选择) – 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 永远向未来敞开(更远目光) – 第四框:如何不断迎接社会新的挑战
(2)为达到目标所需采取的行 动步骤
• • • • • • 制定可操作的目标; 把它写下来; 每天早晚把自己的目标读几遍; 把目标定得远大一些; 为你的远大目标制定阶段性的分目标; 定期检查分目标的完成情况;
(3)目标阶段设定及检测法
• 在你的起居室贴上一张纸,上面画四个大圆圈, 分别代表
– – – – 你一生的目标, 今年的目标,划与执行
分析李静P125
• 思考:李静的事例中具体 有哪些成功经验? • 树立目标; • 不能立刻实现时要积极做 好准备; • 学会创造和抓住机遇; • ……
回顾初一的设想《自我新形象》
3年以后 6年以后 10年以后 18年以后 (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三十而立)
活动二:我的自传
• 假设自己现在已经退休,正在写自己的自 传;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 • 代替活动:我的墓志铭:我的一生是怎样 度过的;我对后人有何忠告(经验或教训)
设计人生的六个关键词
• 愿景——建立個人「願景」(Vision)或事業目標。 • 策略——規劃正確的策略,並提出訂定明確的方 案。 • 资源盘点——做好「資源盤點」、找出「策略缺 口」,並有效的整合及創造資源與條件。 • 时间表——擬具可行的執行步驟及時間表。 • 执行——全力以赴的執行。 • 调整——謙卑儆醒的檢視與修正。

九年级思品上册 第十课第一目感悟幸福课件 人民版

九年级思品上册 第十课第一目感悟幸福课件 人民版
人民版《思想品德》 九年级 第四单元《从这里出发》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2.幸福的真较,只要我 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有学上】(1)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幸福得益 于国家对公民哪项权利的保障?这些孩子应怎样珍惜这份幸 福?
争议幸福——学习、金钱、 成功与幸福的关系
不学习是幸福
努力学习是幸福
有钱才幸福
简朴是幸福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成功才幸 福
平凡才幸福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品味幸福——幸福的真谛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平安】(4)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幸 福校园,请你从国家、学校、家庭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 议。 ①国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 大对侵害中小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②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定 期开展有关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等. ③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等。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感悟幸福》
导 学 课

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第一目
感悟幸福
1.懂得什么是幸福。 2.能分辨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才是幸福。 3.品味幸福的真谛。
话说幸福——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主观感受,人的需 求不一样,人生价值设定不同,幸福感也就完全不同。 ①科学家:幸福=个性+需求+生存状况。 ②社会学家:幸福=感恩+知足。 ③教师:幸福=桃李满天下。 ④农民:幸福=五谷丰登。 请写出你的幸福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总体上达小康水平。
比一比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本 地区或全国改革开放以来 重要统计数据的对比和体 现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等。
思考:通过观看影片和展
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 高,已总体上达小康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小康的蓝图
1.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1)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 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使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 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 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 (2)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 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小康的蓝图
1.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1)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 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使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 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 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 (2)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 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
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指标名称 单位 小康标准 指标名称 1.人均国内生产总 2500 元 9.恩格尔系数 值(年) 2.城镇人均可支配 2400 元 10.成人识字率 收入(年) 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 元 11.人均预期寿命 (年) 4.城镇住房人均使 12 平方米 12.婴儿死亡率 用面积 5.农村人均钢砖木 13.教育娱乐支出比 15 平方米 结构住房面积 重 6.人均蛋白质日摄 75 克 14.电视机普及率 入量 7.城市每万人拥有 8 平方米 15.森林覆盖率 铺路面积 16.农村初级卫生保 8.农村通公路行政 % 85 健基本合格县百分 村比重 比 单位 小康标准 % % 岁 % % 50 85 70 31 11
5.农村人均钢砖木结构住房面积 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城市每万人拥有铺路面积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克 平方米 %
15
75 8 85
45.6
82 15 93.7
指标名称
9.恩格尔系数 10.成人识字率
单位
% %
小康标准
50 85
浙江省2001年水平 农:41.6 城:36.3 /
11.人均预期寿命
阅读与讨论三
请阅读教材第107页第1自然段(浙江省2001人民生活水平的基 本数据),请对照“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 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指标名称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单位 元 元 元 平方米 小康标准 2500 2400 1200 12 浙江省2001年水平 14655 10465 4582 23.7
恩格尔系数
阅读与讨论二
材料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人民生活改革最显著的时期,人民生 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人 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 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 决,小康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项目 1978年 2000年 小康标准 人均GDP (元) 376.5 2500 2500 城市恩格 尔系数% 57.5 39.2 50 农村恩格 尔系数% 67.7 49.1 贫困人口占农村 总人口的比重% 30.7 3
阅读与讨论一
阅读课本第105页最后一段(见下),回答下面的问题 :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刚一恢复职务,就把改善人民 生活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 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 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 家”。1984年,他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 会”。他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 ”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 邓小平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材料二:到2000年,小康标准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 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 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测算,1990年全 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 %,2000年为96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000年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
%
%
100
15
%
100
恩格尔系数
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金额在家庭消费总支 出金额中所占生活水平 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高于60%: 贫困和绝对贫困 50%~60%: 温饱 40 %~ 50%: 小康 30 %~ 40%: 富裕 30%以下: 最富裕
12.婴儿死亡率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4.电视机普及率 15.森林覆盖率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 百分比

% % % %
70
31 11 100 15
74.7
15.4 12 >100 54.6
%
100
/
结论:浙江省所列指标皆高于全国基本标准,这说明浙江
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有些指标高出全国几倍之多,这 说明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快。但有些指标 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