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氯乙烯作为四氯化碳替代试剂以及保存的研究
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够稳定持续处于碱、
六氯四氟丁烷能够作为萃取剂对废水以及水中所含石油进行测定。
但此材料因产品保护等一系列原因,并未公开其实际化学成分,因此我国相关人士无法对此材料进行自行生产。
与此同时,六氯四氟丁烷的生产
但就目前我国形势分析,需要使用四氯化碳的产品标
项,同时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数量也
个,因此寻找四氯化碳替代品已经相比较四氯化碳溶剂,四氯乙烯具有较强特点,。
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油类萃取剂的研究

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油类萃取剂的研究
黄文青;俞沪明;边铭
【期刊名称】《上海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3(022)001
【摘要】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对人体毒性较大,且对大气臭氧层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实验尝试用低毒的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油测定的萃取剂.经两者在检出限,线性、精密度、质控样品测定,以及萃取效率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代替标准方法基本可行.四氯乙烯较之其他替代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总页数】4页(P49-51,56)
【作者】黄文青;俞沪明;边铭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20;上海市卢湾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20;上海市卢湾区环境保护局,上海,2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8
【相关文献】
1.氯化四氟乙烯聚合物替代四氯化碳为萃取剂分析水中石油类 [J], 于悦;邓宇杰
2.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研究 [J], 刘雅
3.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石油类测定萃取剂研究 [J], 张保华;王亮;雷岗星;
4.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石油类测定萃取剂研究 [J], 张保华;王亮;雷岗星
5.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J], 王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STM D7678-11标准方法验证实验研究 杨利娴

ASTM D7678-11标准方法验证实验研究杨利娴摘要:2011年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颁布了ASTM D7678-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in Water and Wastewater with Solvent Extraction using Mid-IR Laser Spectroscopy,即水和废水中总石油烃的测定—溶剂萃取和中红外激光光谱法。
该方法采用了环己烷为石油类标准物质的萃取剂,替换现有的萃取剂如四氯化碳、氟利昂、含氟三聚体(S-316)和卤代溶剂等,具有环境友好性,符合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石油类测定方法的发展要求。
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通过空白实验、检出限、精密度等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法及仪器满足较高浓度石油类样品的测定要求。
关键词:总石油烃;中红外激光光谱法;验证试验1.前言我国现行的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标准为《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8)[1],采用四氯乙烯替代原旧标准HJ637-2012的四氯化碳萃取剂,满足蒙特利尔公约关于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要求。
在国外,红外光谱(IR)应用于测量油类物质已有很多年,ASTM D7678-11方法[2]使用环己烷作为溶剂,替换现有的萃取溶剂如氟利昂、含氟三聚体(S-316)和卤代溶剂等,也具有环境友好性,该方法的原理是用环己烷萃取酸化的样品水或废水的油类物质。
将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硅酸镁吸附处理,除去水和极性物质,处理后产生的溶液含有的非极性物质被称为石油类,经中红外激光光谱仪测定。
本文采用美国培安公司生产的Eracheck 中红外激光光谱仪对水中石油类污染物进行测定,开展方法验证试验研究。
2.实验部分2.1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Eracheck 中红外激光光谱仪(美国培安公司):在1370-1380 cm-1(7.25 - 7.30微米)波长段测定吸光度;实验试剂:环己烷(优级纯,纯度99.5%);浓盐酸(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分析纯);硅酸镁吸附剂(分析纯);正十四烷(标准物质)。
关于四氯乙烯作为四氯化碳替代品试剂的研究

种不 同水质 的污水使用 P A C除磷后 ,体系 中的 p H改变量较小 。
2 . 4 P AC对 固体 悬 浮 物 的影 响
由于混凝剂 的除磷效果 与体系 p H有关 ,因此 在除磷过程 中 p H 从污水处理的生产运行上看 , 出水水质 中磷 的含量与 出水 s s 的稳定使 P A C的除磷效果也稳定 。另外长期来看 , 在原水水质的 有着密切 的关 系 , 如果要使 出水 中磷的含量小于 1 . 0 m g / L , 那么就 正常波动下 , P A C的除磷后污水 中 T P浓度的波动性更小 。
( 上接 第 6 0页)
表 3 精 密 度 和 萃取 效 率 测 定 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g / L )
编号
2 . 0 l 2 2 . 1 8 2 . 1 5
由 以上 实 验结 果可 以得 出结 论 : 采 用 精致 处 理 后 的 四氯 乙烯
四氯乙 烯
2 0 . 0 l 9 . 9 7 1 9 . 8 5 4 0 . O 3 9 . 4 1 3 9 . 7 1 2 . 0 1 . 7 9 2 . 0 1
子表面 电荷的同时能使粒子结合得更牢 固,形成更加稳定的絮凝 0 . 5 mg / L以下 , 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污水处 理排放标准。 体, 从 而提高 s s的去除率。 在P A C投药率为 1 1 . 1 8 mg / L时 , s s的去 参考文献 除率可 以达 到 8 5 %。P A C混凝絮体形成团 , 沉降速度高 , 因而反应 [ 1 ] 马经安, 李红清. 浅谈 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 化状 况『 J 1 . 长江 沉淀时间可缩短 , 在相应条件下可提高处理能力 1 . 5 ~ 3 . 0 倍; 此外 , 流域资源与环境, 2 0 0 2 , 1 1 f 6 1 . P A C能够明显改善沉降过滤及污泥脱水 陛能 , 絮体颗粒大而紧密 。 [ 2 ] 毛 志 刚, 谷孝 鸿 , 曾庆 飞 , 周露 洪 , 孙 明波 . 太 湖 渔 业 资 源 现 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严格控制新(扩)建四氯化碳生产项目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严格控制新(扩)建四氯化碳生产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4.07•【文号】环办[2003]28号•【施行日期】2003.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严格控制新(扩)建四氯化碳生产项目的通知(环办[2003]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我国于1991年6月加入了《议定书》(伦敦修正案)。
四氯化碳是《议定书》所列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缔约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控制并淘汰其生产和消费。
为切实履行国际公约,我国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并与保护臭氧层多边基金执委会签订了《关于四氯化碳和化工助剂淘汰协定》。
承诺通过实施生产配额许可证制度,逐步削减并淘汰作为生产氯氟烃类物质(CFCs)主要原料及作为助剂、清洗剂的四氯化碳。
为实现该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四氯化碳生产建设项目,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各地不得新建、扩建或改建四氯化碳单产装置。
二、已有的副产四氯化碳生产建设项目,必须由项目所属单位向国家环保总局书面承诺,自行采取措施对四氯化碳进行无害化处置(包括销毁),确保四氯化碳产量为零。
附件列出了生产过程中产生四氯化碳的产品。
三、自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四氯化碳单产装置(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副产四氯化碳装置(线)建设项目需由项目所属单位向国家环保总局书面承诺其处置方式后,方可由各级环保部门批准。
四、违反上述规定建设的生产装置(线),由地方环保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拆除。
五、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违反上述规定批准建设(扩建、改建)四氯化碳生产建设项目的,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支持、包庇、纵容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方法概况

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方法概况作者:王璐许岩来源:《河北渔业》2021年第09期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多种测定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方法,归纳了各方法多方面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技术前景作出展望,建议尽快推广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
关键词:油类;检测方法;水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环境水体油类检测中,重量法由于不受油品限制,設备简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后随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以及红外分光光度法逐渐应用其中。
但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性差,气相色谱法操作繁琐耗时,上世纪九十年代,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其灵敏度高、分析物质全面的优势占据水中油检测方法的主要地位。
但该法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明确禁用,面临被淘汰的处境。
从1996年开始,主要国家以及国际组织陆续颁布了气相色谱法、更换了萃取剂的红外光度法等标准方法。
目前,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为我国测定石油类的常用方法,此外还有浊度法、电阻法、热接法、光反射法等,但环保行业的检测方法仅有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及重量法[1-3]。
文章将对部分测定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方法作简要介绍。
1 检测方法1.1 重量法重量法是测定水中油类的经典方法。
方法使用萃取剂提取已酸化样品中油类,萃取液通过氧化铝柱除去动植物油类后蒸发称重,计算油类含量。
一般以石油醚或正己烷为萃取剂,方法结果比较稳定,不受油品影响,但沸点低于萃取剂的挥发性物质在蒸发中易损失,且检出限较其他方法高,检出限最低1.4 mg/L,一般用来测定含油量较高的污水,不能准确测量低浓度(1.2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石油类在215~260 nm紫外区的特征吸收来测定其含量。
测定范围为0.05~50 mg/L。
以正己烷为萃取剂,灵敏度虽高,检出限为0.003 5 mg/L,但对于组分复杂的废水和环境水体,紫外吸收强度存差异较大,标准油寻求困难,影响数据可比性和准确性,不被国内外推荐[9-10]。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新旧方法比较研究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新旧方法比较研究王俭李永锋赵晶(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摘要:餐饮业油烟排放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油烟扰民也成为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加强油烟监测和监管显得十分重要"为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油烟和雾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1077-2019),该标准于2020年6月30日实施0根据该标准规定的主要,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附录A的共同之处,并从方法的适用范、萃取溶剂的、标准油的制备和采样滤筒的选择4个监测方法的主要差异,同时对新标准方法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关键词:餐饮;油烟;四氯乙烯;油雾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迅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2018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了42716亿元⑴,同比增长9.5%,餐饮业在给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便捷服务的同时,其产生的油烟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近年来市民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餐饮油烟是指食物烹饪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物以及热氧化和裂解的产物"餐饮业油烟的组分十分复杂,并且随着油的种类、操作规模和烹饪温度等条件的不同有很大,从状态来看,包括固态颗粒物、液态油滴以及气态污染物;从成分来看,主要包括脂肪酸、烯怪、烷怪、醛类、醇类、环发性有机物叫其中不饱多环芳怪等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此外,餐饮油烟不仅含有烹饪油烟,还包含灶头燃烧产生的废气"餐饮油烟排放总体数量多,时为集中,在环境中通常以气态或气溶胶的状态存在,是大气污染物PM2.5和0+的来源之一,油烟中的VOCs不仅能与S02# NO^等发生成烟雾,也能与大气中0+黑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大气环成污染叽餐饮业油烟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成为继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又一重要大气污染源0为控制餐饮业油烟对大气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污染,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共同发布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叫其附录A规定饮食业油烟的测定方法,年来一直在我国环监测工作中起着重要用"但是红外分法测定油烟使用的萃取溶四氯碳是《关于消耗臭层物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B 第二类受控物,为推进国际履约进程,必须寻找四氯碳的替代试剂"201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油烟和雾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1077-2019)25>,该标准于2020年6月30日实施°本文结合日监测工作开展标准内容的理解,探讨了新旧两个监测方法的差异性,以期对新标准的执行和运用有所帮助°1两种方法的相同点1.1油烟样品采集HJ1077-2019和GB18483-2001两种油烟监测方法的采样均是按照《固定污染排气中颗粒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中的颗粒物进行等速采样,连续采样10min,将烟道内的油烟吸附在滤筒内,样品需及时分,若不能在24h 内测定,可在4弋以下冷藏保7氏1.2实验室样品分析样品交接到实验室后,采用有机溶剂超声萃取,萃取液装入4cm带盖石英比色皿,用红外测油仪测定油烟的"滤筒萃取液油烟含量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标准状态下干烟气采样,实测油烟的"2两种方法的不同点2.1适用范围不同GB18483-2001的附录A适用于饮食业油烟的测定,而HJ 1077-2019不仅适用于固定污染源中油烟的测定,还适用于固定污染源中油雾的测定"根据HJ1077-2019的解释,油雾指工业生产过程(如机械加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艺)中挥发产生的矿物油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目前,仅有2012年颁布的《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5-2012),对新建企业轧制机组的油雾限值30mg/m3,特别排放限值为20mg/m3,并规定油雾待国家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HJ1077-2019方法的出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相关行业的油雾的排放标准制定和执行奠定了基础"2.2萃取溶剂不同HJ1077-2019规定采用四氯乙烯进行萃取,而GB18483-2001的附录A规定采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这也是新老标准的本质不同之处°为寻找四氯化碳的替代物,HJ1077-2019的标准编制组主要研究了六氯四氟丁烷(S-316)、H-997、二硫化碳以及四氯乙烯的可使用性"根据该标准编制,其中六氯四氟丁烷(S-316'和H-997是均是日本研发的四氯化碳替代品,可作为红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提取剂,但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二硫化碳臭味较大,精制困难,不易保存,在2930cm-1油烟特征吸收峰处也有吸收,为替代;通过综合比较和系统实验,最终确定四氯乙烯可以作为四氯化碳替代试剂用于石油类分°2.3标准油有所不同测定油烟时,HJ1077-2019和GB18483-2001的附录A均规定使用采用高温回流油,但GB18483-2001的附录A规定可55用花生油、菜籽油和调和油作为油烟标准油,HJ1077-2019直接规定采用花生油#其制作方法是在500ml双颈瓶中加入300ml 的花生油,先在120!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回流2h$测定油雾时,根据HJ1077-2019规定,则是采用标准物质配制方法,正十六烷、异辛烷、苯的体积比为65:25:10$因自制高温回流油操作程序复杂,实验室主要购买市售有证四氯乙烯中食用油标准物质使用$2.4采样滤筒有区别采集油烟时,HJ1077-2019和GB18483-2001的附录A均规定使用采样,其材质为316不锈钢,内部充填毛面玻璃微珠或316$采集油雾时,采样管玻采管,要玻0.5!*的子捕集效率不低于99.98$3监测的注意事项3.1仪器设备校准检查采样前,采样仪器连接系统的气密性,确保采样体积的准确性$对于每批次购买的四氯乙烯,应当进行性能指标检查,使用4c*比色皿,以空气池做参比"在波数29309*(1、29609*(1和3030cm-1处测量其吸光度应分别不超过0.34、0.07和0$定期使用四氯乙烯清洗金属滤筒、比色管和比色皿等试验设备,确保采样及分析设备未受油烟的污染。
正确认识干洗溶剂——四氯乙烯

正确认识干洗溶剂——四氯乙烯四氯乙烯作为干洗溶剂,由于其相对毒性低、热稳定性好、去油污能力强及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显著特性,在干洗业已安全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对四氯乙烯的低毒性也自然开始关注。
199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洗涤博览会上,石油类干洗机和溶剂(如DF2000)一时成为热点。
在博览会期间的洗涤刊物上,还刊登了一条麻萨诸赛州政府将于2002年禁用四氯乙烯的信息。
这些信息迟后一年于1998年传到了中国,于是我国国内掀起了一股使用石油溶剂为“绿色洗衣”的狂风,极力抨击四氯乙烯。
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在美国和西欧,这股风已逐渐减弱,而更趋于实事求是,但在中国这股风却久刮不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如何正确看待作为干洗溶剂的四氯乙烯问题有必要提到日程上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氯乙烯的被采用所谓干洗,是指用化学溶剂对衣物进行洗涤以去除污渍的一种干进干出洗涤方式。
通常使用的是有机溶剂,例如四氯乙烯、石油溶剂等。
同时辅助填加剂(如枧油)对水溶剂污垢通过机械力的磨擦、翻滚、冲洗干净。
业内人士都知道,干洗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
有两种传说,一是在一次偶然将灯油碰洒在一块脏桌布上,发现去除了脏桌布上的污渍。
二是一件浸泡在苯(C6H6)里的衣服上的油渍消除了。
从而发现了碳氢化合物去除油性污渍的作用,认识到了其清洁能力。
1840年巴黎乔利·贝林 (JOLLY—BELIN)开办的工厂开始使用干洗方法,避免了传统水洗的缩水和脱色问题。
干洗就是从使用石油类溶剂开始的。
石油类溶剂,如苯、煤油和汽油等都是可燃性溶剂,干洗业也就成为一种危险行业。
最原始的干洗方法是手工用汽油溶剂将衣物浸泡、刷洗、拧干、晾晒、自然挥发,即浪费溶剂,也不安全。
1926年,试制生产出了一种专用于干洗的石油溶剂“Stoddard” (斯托达德),并且开始使用干洗机,在机内清洗、脱液,浪费少了,但易燃、易爆的不安全隐患依然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 文静
( 大连市环境 监测 中心 , 辽宁大连 1 1 6 0 2 1 )
摘 要: 目前在我 国石油类监测分析方法中, 普遍 采用的是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的红 外分光光度法 , 但是根据我 国在 1 9 8 7 年 签订的《 关于消耗 臭氧物质的蒙特 利 尔议 定书》 , 四氯化碳被确定为全球 禁止使 用的试 剂 , 至2 0 1 4年我 国必须全部停用。 实验组 通过大量实验确 定精制后 的四氯 乙烯可 以为四氯化碳 替代 试剂, 并且确定 了其保存 方法。 关键词 : 四氯化碳 ; 四氯 乙烯 ; 替代试剂 ; 保存方法
Ab s t r a c t : At p r e s e n t 。 t h e d o me s t i c o i l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s 。 c o mmo n l y u s e d a r e : c a r b 0 n t e t r a e h l o r i d e a s
o f e x pe r i me n t s , a n d d e t e r mi ne i t s s t o r a g e me t h o d.
Ke y w o r d s : Ca r b 0 n t e t r a c h l o r i d e ; t e t r a c h l o r e t h v l e n e : r e p l a c e r e a g e n t ;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me t h o d s
然会造成不 良影响 , 不符合《 蒙特利尔公约》 的规定 ; ( 2 ) H o r i b a厂家 出于对产 品的保 护 , 化学成 分不公 开 ,
e x t r a c t i o n a g e n t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e t r y .Bu t ,a c c o r d i ng t o o ur c o un t r y s i g n e d i n 1 98 7 “ o n t he 0DS Mo n t r e a l
四氯化碳 的本底值与萃取效率 , 结果表 明, s 一 3 1 6 可 作 为 红外 法测 定水 中石油 类 的提 取剂 。但 它 的 缺 点是 : ( 1 ) 该 萃取液 是 以氟利 昂为基础 的 卤化 物 , 化学成分本质类似全氯乙烯 , 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 只 不 过相 对 降低 了传 统 试剂 挥发 性 而 已 ,对 大 气层 仍
中 图分 类 号 : X 8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1 0 2 1 ( 2 0 1 5 ) 0 7 — 0 0 5 5 — 0 3
1 引言
目前 在 我 国石油 类监 测 分析 方法 中 ,普 遍采 用
长处没有吸收, 可不做处理直接使用 ; ( 2 ) 毒性小 、 萃 取率高 、 准确度和精密度好 ; ( 3 ) 熔点高( 1 3 4 ℃) , 凝 固点低 ( 一 1 4 3 q c ) ,此 溶剂适 用 于宽 范 围温度 测 量 ; ( 4 ) 在酸 、 碱、 油和水 的环境 中非常稳定 ; ( 5 ) 蒸气压 低, 不易挥发 , 不可燃。 郑健 、 谢争等学者在这方面做 了很多研究l 3 。 ] 。 尤其谢争等采用 s 一 3 1 6 作为红外分
光 光度 法测定水 中石 油类 的提 取剂 , 比较 了S 一 3 1 6和
的是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 的红外分光光度法 ,但是 根据 我 国在 1 9 8 7年签 订 的《 关 于 消耗 臭氧 物 质 的蒙 特利尔议定书》 中规定 : 四氯化碳被确定为全球禁止 使用的试剂 , 至2 0 1 4 年底我国必须全部停用。 所以 , 寻找 四氯化碳 的替代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寻找四氯化碳替代试剂 ,实验组查阅了大 量关于四氯化碳替代试剂方面的资料 , 并结合原 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国家标准 《 空气和废气监测 分 析 方法 》 『 1 ] 以及 《 水 和废 水 监 测 分 析方 法 》 E 2 ] 确 定 实验 过程 , 通 过 大量 实验 数据 , 认 为 可 以作 为 四氯化 碳的替代品来使用 的有六氯 四氟丁烷 ( S - 3 1 6 ) 、 H 一 9 9 7 、 二硫 化 碳 和 四氯 乙烯 。本文 对 各备 选替 代试 剂 进行 了分 析 比较 。
P r o t o c o l ”C T C i S d e t e r mi n e d t o b e a g l o b a l b a n n i n g u s e o f r e a g e n t s . t o y e a r o f 2 0 1 4 . i t mu s t b e f u l l y d e a c t i v a t e d . P CE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d e t e r mi n e d t h a t t h e r e i f n e d r e a g e n t c a n b e u s e d a s a n a l t e r n a t i v e CT C t h r o u g h a l 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