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

合集下载

衣服干洗你不知道的事

衣服干洗你不知道的事

炎和湿疹。4.由于在洗涤、晾挂过程中 会有四氯乙烯逸出到空气中,当空气 中四氯乙烯的浓度达到50ppm及以上 时,会伤害人体健康。而四氯乙烯相 对密度1.63比空气略重,长期暴露
在高温或明火下易发生燃烧。另外,挥 发到空气中的大部分四氯乙烯,由于阳 光作用而分解,形成像氯化氢、三氯乙 酸和二氧化碳之类的产物。地表水中的 四氯乙烯迅速蒸发,在水中几乎不发生
90以上的干洗店都用四氯乙烯作为干洗 剂,干洗后衣物的四氯乙烯残留物约为 3~5。其气味小,无色,市民难以察觉。 在这些干洗店的从业人员中,技术力量 是比较薄弱的。“几乎没有取得
资格的专业技师。”市纤维检验局总工 程师何勇说,他们当中只有三分之一的 人知道四氯乙烯,但对其属性以及对人 体的伤害几乎都不知道,另外三分之二 的人从未听说过四氯乙烯。四氯乙烯过
的采购、使用、报关过程中,建立相关 制度。比如采购应该确保有主管部门批 准生产、销售、使用的证明;药品的标签 上也该附有成分、毒性、使用剂量、注 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干洗企业在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配备四氯乙烯浓度 计,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四氯乙烯浓度 实时监控;干洗企业的地址也应该选在跟 居民聚集区有一定距离、阴凉通风的地 方,并避免选址周围长期使用明火。
摘要:现在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年轻人 都喜欢把衣服往干洗店送,觉得一来方 便省事,而且又可以洗的干净,可以减 少很多麻烦。或许,你不知道,干洗剂 中含有四氯乙烯,如果残留在衣服上的
含量过多可能对人体肝肾功能有损害。 据有关调查报道,干洗后的衣物四氯乙 烯残留约为3~5什么是四氯乙烯呢?它是 目前干洗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干洗剂。 来自我市纤维检验局的调查,我市
量残留在衣服上到底有哪些危害:可致皮 炎、湿疹,也可能损害肝肾功能1.四氯 乙对人体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者 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 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可能会出现头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四氯乙烯是广泛应用于干洗业的有机溶剂,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职业危害。

当工人长时间接触或暴露于四氯乙烯时,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干洗业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的职业危害。

下面将介绍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

职业危害:1. 呼吸系统伤害:四氯乙烯蒸气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在长时间暴露下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气道敏感性增加等问题。

2. 神经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可通过吸入、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

3. 肝脏损害:四氯乙烯最常被肝脏代谢,长期接触会导致肝脏损伤,包括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等。

4. 生殖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降低精子质量、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等。

5. 致癌作用:四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为可能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防护措施范本:1.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雇主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防护器具、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等。

工人应正确佩戴并妥善保管这些装备。

2. 确保通风良好:干洗店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或排风系统,将四氯乙烯蒸气排出室外,从而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3. 有效的工作时间控制:应限制暴露于四氯乙烯的时间和频率,将工作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潜在的危害。

4. 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向工人提供有关四氯乙烯的危害、防护措施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充分培训和教育。

工人应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 定期健康检查:雇主应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四氯乙烯相关的健康问题。

6. 应急预案:干洗店应制定四氯乙烯泄漏和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工人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总结:在干洗业中,四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它也带来一些健康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免受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干洗业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二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二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四氯乙烯作为一种干洗溶剂,具有去油污性强等特性,在干洗业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然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来越重视,因此,四氯乙烯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四氯乙烯是一种不易燃烧的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长期过度暴露会产生乏力、眩晕、恶心、记忆力差、手脚顫抖、视力不良及手指麻痺等症状;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皮肤脱落和湿疹等症状;过度接触可造成肝损害。

鉴于四氯乙烯对干洗业工人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从事干洗业的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业工艺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台与洗毕衣物的发送台应分开设置。

产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机、烘干机和清渍台应尽量置于单独的房间或加以隔离,并设置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将有害气体收集、净化后排放。

放散有害气体和热的干洗车间,宜布置在多层建筑物的上层,如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盛放干洗剂的容器表面应有醒目的标签,标明干洗剂的名称、干洗剂的特殊危险性、干洗剂的化学成分、有害物质警示标志。

2、作业防护: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发给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并教育和督促职工按规定使用。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处理污染衣物时,必须戴口罩。

进行清渍及维修干洗机及填充洗涤溶剂时,必须佩带个体防护用品。

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损坏或失效,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防毒口罩、面具应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吸附剂。

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3、作业场所检测评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应委托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4、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进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相关的作业。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干洗业中使用的四氯乙烯,也被称为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常用于清洗衣物和纺织品。

然而,四氯乙烯具有一定的职业危害,需要相关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健康。

首先,四氯乙烯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

在干洗业中,四氯乙烯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使得工作人员容易接触到它。

四氯乙烯的挥发性会导致室内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气体,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中,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同时,由于四氯乙烯具有刺激性,接触到皮肤上会导致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其次,四氯乙烯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中,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据研究发现,四氯乙烯与肝癌、肾癌、淋巴瘤等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干洗业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四氯乙烯的防护意识,减少暴露时间,降低致癌风险。

另外,四氯乙烯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这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防护四氯乙烯造成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加强通风换气:在干洗房间内安装好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四氯乙烯气体,降低暴露风险。

2. 戴防护用品:使用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四氯乙烯接触到皮肤和呼吸道。

3. 接触限制:减少接触四氯乙烯的时间和频率,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接触。

4.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总而言之,四氯乙烯在干洗业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包括挥发性和刺激性、致癌性以及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换气、戴防护用品、限制接触时间并进行健康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四氯乙烯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四氯乙烯是干洗业中常用的溶剂,它具有良好的脱油、脱脂能力,能够有效地清洁各种织物。

干洗是怎么洗衣服

干洗是怎么洗衣服

干洗是怎么洗衣服
目前常用的干洗溶剂油两种:一种是四氯乙烯,这是一种具有强力溶解油脂能力的干洗剂加一种是碳氢溶剂也就是俗称的石油溶剂。

这两种干洗溶剂不具备专门的消毒灭菌作用,他们不是杀菌剂或灭菌剂。

但是四氯乙烯具有杀灭蛀虫和虫卵的能力,在干洗剂四氯乙烯的性能和安全使用中有讲到经过四氯乙烯干洗后的衣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防蛀虫。

而且干洗过的衣物对于细菌的繁殖可有一些抑制作用。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很多人或是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洗衣服,或是衣服品牌好,担心自己手洗会破坏原有的`风格。

所以就把脏衣服送到干洗店去进行干洗。

碳氢溶剂(石油溶剂)和四氯乙烯干洗[宝典]

碳氢溶剂(石油溶剂)和四氯乙烯干洗[宝典]

一、干洗技术发展的概况:干洗技术源于19世纪初的一次偶然发现,尽管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传说,但大都是说无意中将脏的衣物落入溶剂中,竟然发现变得很洁净了。

于是,在1840年法国巴黎第一次出现了在洗衣厂正式使用干洗衣物的方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

当时所用的干洗溶剂正是石油类的碳氢溶剂,所以干洗技术是从碳氢溶剂即石油溶剂开始的。

到了1926年,出现了一种叫做Stoddard(斯托达德)的石油干洗溶剂,这是专门为干洗而设计,而且配备了使用这种溶剂的干洗机,这种干洗机已经具备了洗涤、脱液的功能,尽管机型尚且比较简陋,但是干洗机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

并且出现了应用这种技术服务于社会的专业洗衣店。

人所共知,碳氢溶剂(石油溶剂)确实能将油性污垢中的大部分洗掉,但是由于其溶解范围相对较窄,所以洗净度仍然不能尽如人意,而更为重要的是碳氢溶剂的易燃易爆的缺点给洗衣业带来层出不穷的灾害和隐患。

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洗衣店的干洗业者。

由此,人们开始寻求既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又具有一定安全性的新型干洗溶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三氯乙烯作为干洗剂,此后也有使用四氯化碳和三氯三氟乙烷(CFC—113即氟里昂)等作为干洗溶剂的。

但是这些溶剂中有的脱脂力太强,对纤维伤害明显;有的毒性较大,对从业员工及洗衣顾客带来健康影响;有的则对一些染料造成损伤,使衣物明显退色等等。

最后都被淘汰出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四氯乙烯以其所具备的较为均衡的条件脱颖而出,成为新型的干洗溶剂。

它具有脱脂去污力适中,化学稳定性好、不燃、不爆、无闪点,毒性较小,容易回收等优点。

从而迅速成为干洗溶剂的首选。

同时机械行业和电子元器件业作为清洗剂、皮革行业作为原皮脱脂剂也得到广泛应用。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作为干洗溶剂已经安全使用了六十余年,其他行业也使用了六、七十年。

然而四氯乙烯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干洗溶剂,它仍然属于具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

各种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也在不断的提高认识。

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

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

比较高 、 易燃 易爆 、 蚀性 较 弱 的优 良性 能 , 下 不 腐 时 还 没有 哪种 干洗 剂可 替代 。因此 , 目前 在 干洗 业 中 , 世 界各 国仍 以 四氯 乙烯 干洗 剂 为 主 。在西 方 国家 , 大 多 数 国家 的 洗 衣 店 8 以上 都 在 使 用 四 氯 乙烯 5
干 洗剂 , 的 国家这 一 比例更 高 达 9 以上 。我 国 有 5/ 9 6 自 18 9 5年各 大城 市全 面 引进 四氯 乙烯 干洗 剂 , 至今
已二十余 年 。在 我 国 , 大约 9 的 干洗 机 在 使用 四 9
氯 乙烯 溶剂 。
表 l 石 油 类溶 剂 、 三氯 乙烯 和 四 氯 乙烯 干 洗 剂 的 比较


1 9世 纪 去油污 效果 好 不缩 水 , 变形 , 不 三氯 乙烯 ( C 为 主的 3 T E) O年 代 至2 O世 不 串色 , 褪 色. 净度 较高 , 不 洁 不 干洗剂 纪 4 O年 易燃易爆 , 脱脂性极强 , 易损 坏 容 代 纤维 , 毒性较强。 腐蚀性较强

成 1 2二 氯 乙 烷 , 通 C。的 条 件 下 , 加 热 到 ,一 在 l 当
4 0 时就产 生 了 P E, 化 学反应 如 下 : 0℃ C 其
图 l 干洗 剂 发 展 的 3个 阶 段 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烯 是 乙烯 的 4个 氢 原 子 全 部 被氯 取 代 而 得 , 因而 又 名为全 氯 乙烯 或过 氯 乙烯 。 P E是无 色 透 明 液 体 , 味似 乙醚 ; 对 分 子 C 气 相 质量 15 8 点 一2 . 5 i 点 11 2 ℃ ; 6 .3 熔 i 2 3℃ 沸 2. 0 蒸气 压 2 1 P (5 8mmHg 2 ℃) 每 份 体 积 溶 于 约 . 1k a 1. ,2 ; 100份 体 积 水 中 i 净 度 9 ; 与 乙 醇 、 00 洁 0能 乙醚 、 氯 仿 、 等混溶 ; 苯 非可 燃性 液体 。四氯 乙烯 遇水 可 缓慢 分解成 三氯 乙酸 和盐 酸 ; 潮 湿 条 件 下 , 铁 、 等 在 对 铝 金属有 腐蚀性 。 四氯 乙烯 在 高 温 时会 分解 , 物 主 产

从干洗的发展,正确认识干洗溶剂——四氯乙烯

从干洗的发展,正确认识干洗溶剂——四氯乙烯

从干洗的发展,正确认识干洗溶剂——四氯乙烯一、问题的提出四氯乙烯作为干洗溶剂,由于其相对毒性低、热稳定性好、去油污能力强及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显著特性,在干洗业已安全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对四氯乙烯的低毒性也自然开始关注。

199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洗涤博览会上,石油类干洗机和溶剂(如DF2000)一时成为热点。

在博览会期间的洗涤刊物上,还刊登了一条麻萨诸赛州政府将于2002年禁用四氯乙烯的信息。

这些信息迟后一年于1998年传到了中国,于是我国国内掀起了一股使用石油溶剂为“绿色洗衣”的狂风,极力抨击四氯乙烯。

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在美国和西欧,这股风已逐渐减弱,而更趋于实事求是,但在中国这股风却久刮不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如何正确看待作为干洗溶剂的四氯乙烯问题有必要提到日程上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干洗业的发展及四氯乙烯的被采用所谓干洗,是指用化学溶剂对衣物进行洗涤以去除污渍的一种干进干出洗涤方式。

通常使用的是有机溶剂,例如四氯乙烯、石油溶剂等。

同时辅助填加剂(如枧油)对水溶剂污垢通过机械力的磨擦、翻滚、冲洗干净。

业内人士都知道,干洗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

有两种传说,一是在一次偶然将灯油碰洒在一块脏桌布上,发现去除了脏桌布上的污渍。

二是一件浸泡在苯(C6H6)里的衣服上的油渍消除了。

从而发现了碳氢化合物去除油性污渍的作用,认识到了其清洁能力。

1840年巴黎乔利·贝林 (JOLLY—BELIN)开办的工厂开始使用干洗方法,避免了传统水洗的缩水和脱色问题。

干洗就是从使用石油类溶剂开始的。

石油类溶剂,如苯、煤油和汽油等都是可燃性溶剂,干洗业也就成为一种危险行业。

最原始的干洗方法是手工用汽油溶剂将衣物浸泡、刷洗、拧干、晾晒、自然挥发,即浪费溶剂,也不安全。

1926年,试制生产出了一种专用于干洗的石油溶剂“Stoddard” (斯托达德),并且开始使用干洗机,在机内清洗、脱液,浪费少了,但易燃、易爆的不安全隐患依然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摘要简要介绍了四氯乙烯作为干洗剂的背景、原理及其毒性等,阐述了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较合理的用四氯乙烯洗涤衣物的方法。

关键词四氯乙烯干洗剂原理毒性四氯乙烯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干洗业中已使用了六十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剂。

然而由于四氯乙烯干洗剂的毒性,对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经媒体披露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洗染行业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四氯乙烯能否作为干洗剂,广大消费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因而需要我们对四氯乙烯干洗剂有所了解。

1 四氯乙烯的性质、用途及合成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PCE或PERC)是一种含有双键的不饱和卤代烃,其结构简式为:Cl2C=CCl2,简写为C2Cl4。

从结构上来看,四氯乙烯是乙烯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氯取代而得,因而又名为全氯乙烯或过氯乙烯。

PCE是无色透明液体,气味似乙醚;相对分子质量165.83;熔点-22.35℃;沸点121.20℃;蒸气压2.11 kPa(15.8 mmHg,22℃);每份体积溶于约10000份体积水中;洁净度90;能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混溶;非可燃性液体。

四氯乙烯遇水可缓慢分解成三氯乙酸和盐酸;在潮湿条件下,对铁、铝等金属有腐蚀性。

四氯乙烯在高温时会分解,产物主要为盐酸、光气、一氧化碳;以活性炭作催化剂,加热至700℃可分解成六氯化苯和六氯乙烷;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在工业上,四氯乙烯主要用作有机溶剂、有机合成、金属去污剂、脱硫剂、动植物油抽提剂、橡胶涂层和灭火剂、烟幕剂、热传递介质等。

医疗上曾用作驱虫药。

目前,约有80%的四氯乙烯用作干洗剂。

1821年Michael Faraday第一次合成了四氯乙烯,其方法是加热六氯乙烷直到它分解生成四氯乙烯。

在工业上,四氯乙烯通常是由乙烯通过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在通Cl2的条件下,当加热到400℃时就产生了PCE,其化学反应如下:2 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背景和原理干洗是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水洗而言的,由于干洗溶剂不含水,所以又被称为干性溶剂。

2.1 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背景四氯乙烯作干洗剂不过六十来年的历史,但干洗业的发展却经历了近两百年,其间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干洗剂,这些干洗剂的性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四氯乙烯作干洗剂是干洗业发展的产物。

我们把干洗剂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如图1。

对这3类干洗剂进行比较(如表1)可知,四氯乙烯干洗剂具有去油污效果好、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无异味、不损伤衣料及有机玻璃钮扣、洁净度比较高、不易燃易爆、腐蚀性较弱的优良性能,时下还没有哪种干洗剂可替代。

因此,目前在干洗业中,世界各国仍以四氯乙烯干洗剂为主。

在西方国家,大多数国家的洗衣店85%以上都在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剂,有的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95%以上。

我国自1985年各大城市全面引进四氯乙烯干洗剂,至今已二十余年。

在我国,大约99%的干洗机在使用四氯乙烯溶剂。

2.2 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原理四氯乙烯干洗剂能溶解油脂等多种有机污垢,以溶解性洗涤为主,依靠洗涤剂四氯乙烯对衣物上的污垢进行浸润、溶解、稀释、冲洗,从而去除黏附在纤维上的油或油脂污垢和其他有机物质的溶剂溶性污垢。

四氯乙烯对于油或油脂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

溶解力实际上是一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四氯乙烯溶剂体系中的3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图2。

在干洗中,若用四氯乙烯干洗沾有油污的衣物,这个溶剂洗涤体系中存在着3种分子间作用力,即油污内的分子间的力A、溶剂内的分子间的力B、溶剂与油污分子间的力C。

当C大于A时,油污才能溶解并扩散到溶剂中去,当油污分子被足够数量的溶剂分子包围时,那么油污就被溶剂溶化,并脱离衣物溶于溶剂中,然后利用干洗机的滚筒甩干,从衣服中去除剩余的干洗剂,并进行烘干回收再用,从而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3 四氯乙烯干洗剂的毒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干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PCE在洗涤及衣物烘干、熨烫过程中能够通过挥发进入大气,还可随蒸馏残渣排入生活垃圾及下水道中,对地下水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地球的温暖化、土壤的污染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氯乙烯溶剂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并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3.1 四氯乙烯对人的毒副作用一般居民通过大气、食品及饮水可能接触低水平的四氯乙烯。

PCE进入人体后,在体内蓄积有限,约有98%由肺排出,其余2%转化为三氯乙酸和三氯乙醇随尿排出。

四氯乙烯排出体外十分缓慢,吸入浓度为2.7 mg/L的蒸气3.5小时后,经过2个星期尚可测出,肺中平均滞留本品62%;浓度为 1.3 mg/L 时,3小时后可达到平衡。

四氯乙烯的毒性主要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能引发体内免疫-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能扰乱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还可增加女性流产和不孕的可能性[1];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也已得到了证实。

临床报道对肝、肾有损害,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

PCE急性中毒事件已有报道[2],患者出现可逆性神志不清、头痛、眼灼痛等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严重者可致死。

用小鼠做试验,小鼠经口240 g/kg,按RTECS标准为致癌物。

但在美国《干洗新闻》中,据有关专家称,四氯乙烯在啮齿动物身上引发的肿瘤可能是由对啮齿类动物独特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的。

这一过程不会在人类身上发生,这种实验室对动物所作的实验结果并不能适用于人类,因为四氯乙烯并不会导致基因损坏,而致癌物通常会导致基因损坏。

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PCE列为可能的致癌物,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癌症评估小组”把四氯乙烯列为致癌物B2级,即可能人类致癌物。

3.2 四氯乙烯对环境的污染PCE成为大气、土壤及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尚不知它的天然排放来源,但生产出的PCE约85%~90%被释放入大气(25万吨/年),其他通过废水进入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3]。

在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取5900个水样,经测试发现21.3%的样品中PCE未达到饮用水的标准(5 μg/L)[4]。

欧洲许多历史较长的工业城市,地下水中PCE即使侵入水层达20年后,其浓度仍高于欧共体饮用水指标(10 μg/L)[5]。

四氯乙烯在土壤和水中,会变异为毒性更强三氯乙烯、二氯乙烯和氯乙烯(VC)。

PCE的降解产物是有毒的,是致癌物质,特别是VC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又因为四氯乙烯含有氯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于降解,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源,若不加以彻底处理的话,几十年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由于PCE对人类的毒副作用,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的污染以及对臭氧层的破坏,所以,它很早就被联合国《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限制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ODS),要求妥善密封储存,不得因泄漏、散逸导致污染土壤、地面、水源、空气,避免废弃物随意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对四氯乙烯的车间空气卫生标准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允许范围在25~50 ppm之间。

我国规定为200 mg/m3[6]。

这一规定也符合国际标准。

我国规定四氯乙烯的包装标志为:毒害品。

我国已把四氯乙烯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卤有机溶剂之一[7]。

4 四氯乙烯干洗剂的正确使用国家就干洗业使用的四氯乙烯干洗剂制定了相关标准,要求干洗用的四氯乙烯达99.5%的浓度,干洗车间的最高浓度为200 mg/m3,不允许将用于工业清洗的四氯乙烯用于干洗衣服;同时禁止干洗店采用易漏气的开启式干洗机,要求采用全封闭的四氯乙烯干洗机,因为其加装有冷凝回收和安全密封装置,可在干洗过程中充分回收四氯乙烯,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由于干洗过程不能确保所洗衣物上的PCE全部蒸发干净,残留的PCE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而,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用四氯乙烯洗涤衣物外,还应注意洗涤衣物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以防止四氯乙烯对人的毒害。

由于四氯乙烯会被衣服纤维吸附,衣服送去干洗后,通常会有少量的四氯乙烯残留在衣服上。

因此,衣服干洗后既不要立即放入衣橱,否则会污染室内空气;更不能马上穿在身上,否则会腐蚀皮肤,更有甚者,四氯乙烯会进入体内。

正确做法是把干洗衣服挂在室外通风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后,让衣服上的四氯乙烯充分挥发后再放入衣橱或穿在身上。

干洗店往往会把洗好的衣服套在塑料袋里防尘。

切记衣服拿回家后一定要解套,让衣服上的四氯乙烯自由充分挥发。

为了防止残留的四氯乙烯腐蚀皮肤,应尽量避免将贴身衣物、床单、被套等进行干洗。

在政府法规、市场力量和公众压力综合作用下,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施绿色干洗是干洗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1]黄之瑜.环境中化学物质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生物学通报,2000,(9)[2]孟庆芬,李德津.急性PCE中毒2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4(6)[3]IPCS Environmental Criteria,Tetrachloroethylene,WHO Geneva,1985:1[4]王庚辰,温玉璞.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5]米生权,魏涛.四氯乙烯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海峡预防医学,2006,12(3)[6]戴日英,赵超英,张志皋等.职业医学,1994,21(6):25-27[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9-12“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