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xis
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义探析

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义探析作者:李忠美陈海庆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有“我们”和“咱们”两种表达形式。
本文在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咱们”的由来、地域差异、语体差异、语用差别及其特殊语用含义等进行了分析对照,并对它们在具体应用中的特点进行了基本归纳。
关键词:“我们” “咱们” 人称指示语语用含义一、引言指示语(deixis)是指在口语语篇或书面语篇中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或事物进行指称的用语。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Fillmore就已经对指示语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其分为人称、时间及地点指示语(何自然,1988)。
随后,Levinson(1983)对指示语做了更为全面而详细的阐述,按照指示功能将其划分为五大类,即人称、时间、地点、语篇和社交指示语,并且指出人称指示语是指谈话双方用话语来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人称指示语的体系由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构成。
目前,我国学者对人称指示语的研究基本参照国外的相关理论,但对汉语语料中人称指示语的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指示语进行了探讨。
陈令君、马坤(2006),潘福刚(2007),赖彦(2007)等从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及交际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古伟霞(2005)从礼貌功能角度进行了探讨;李永(2003)对汉语人称代词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郭启平(2008)对汉语的个别人称代词做了专门讨论。
然而,我国学者对汉语人称指示语“我们”和“咱们”在实际使用中语用含义的异同研究还不够全面。
本文在分析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我们”和“咱们”进行语义、语用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及这些异同点的语用特征及规律。
二、“我们”和“咱们”的由来(一)“我们”的由来表示第一人称的“我”最早见于甲骨刻辞中,表达的都是复数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们”。
指示语_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
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O图1,Buhler :117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 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
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是在这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
只有当“我”确定后,才能确定“你”和“他”;只有当“现在”确定之后,才能确定“过去”和“将来”;只有当“这里”确定后,才能确定“那里”。
后来研究指示语的学者们大多沿袭了Buhler 的“我—这里—现在”的系统,普遍承认指示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
罗素(Russell B.)对指示语也有专门的研究。
罗素把指示语称作自我中心词(egocentric particulars ),并认为“自我中心词的意义会随着说话人及其所在时空位置这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类词中最基本的四个词是‘我’、‘这个’、‘这里’和‘现在’”。
(转引自孙蕾,2002)在指示语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位学者是莱昂斯(Lyons J.),他在专著《语义学》(1977)中对指示语的具体问题作了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
他指出,指示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态和其他一些语法及词汇手段的功能,这些语法及词汇的手段将话语与言语行为的时空坐标联系在一起。
典型的语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是说,说话人给自己安排了ego (自我)的角色,叙述每一事物都以他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他处在语境时空的零点位置。
(孙蕾,2002)Levinson (2001:63—64)认为,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指示词语的中心或指示中枢(deictic centre )是:(i )中枢人物是说话人,(ii )中枢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iii )中枢地点是说话人在说话时间所处的位置,(iv )话语中枢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位,(v )社会中枢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从心理生活空间的角度谈指示映射现象

从心理生活空间的角度谈指示映射现象本文从拓扑心理学的心理生活空间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马上就来”和“我马上就去”中的指示映射现象,揭示了个体当时的心理生活空间对个体选择某一具体言语有决定性的影响。
指示映射现象体现了“语言、人和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标签:指示语心理生活空间指示映射一、引言指示语(deixis)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对人们正常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示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通过语言指示(point)。
如果语言中缺少指示语,人们将无法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所处的社会将是一片混乱:人们将不知“去年”为何时,“一会儿”是多久,“这里”在哪里,“那里”有多远。
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切失去了坐标,一切失去了参照。
所有语言中都存在指示语,所有社会都在使用指示语,没有指示语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存在的。
尽管世界上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指示语还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的。
指示语概括起来,大概有五种: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地点指示语(place deixis)、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社会指示语(social deixis)和篇章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
指示语体现了人与语境的互动,指示语的理解需要语境。
人们在使用指示语时不是随意随机地使用参照点的,往往是以“I-here-now”为指示中心。
以正在说话的人,即“我”(I)作为理解和使用指示语的中心者,以“我”正在说话的时间为中心时间,以“我”正在说话的地点为中心地点。
但有的时候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会把指示中心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听众身上,从而发生了指示语映射现象。
二、心理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由勒温提出,表示确定某一时刻个体行为的事实总体。
勒温提出B=f(PE)的行为公式。
“在心理学中,通过大致地区分个体(P)和他的环境(E),人们能够开始描述整个情境。
Deixis

Eg. We can illustrate the distinction by taking the word “there”. It has all three uses. Its gestural use can be seen in a sentence like,’ I want you to put it there’. You have to know where the speaker is pointing in order to know what place he is indicating. The symbolic use is exemplified in the telephoner’s utterance, “ Is Johny there?” This time we understand the word “there” as meaning “ in the place where you are.” An example of the anaphoric use of “ there” is a sentence like “ I drove the car to the parking lot and left it there.” In that case the word refers to a place which had been identified earlier in the discourse, namely the parking plot(C.Fillmore,1997).
There is the speaker of the utterance, the sender of the message,what grammarians call the “first person”; there is, secondly, the addressee of the message or utterance, the message’s intended recipient, what we usually refer to as the “second person”; there is a third category of person deixis which plays a role of the intended audience. Other individuals referred to in sentences can be identified negatively with respect to these categories as being, for example, somebody who is neither speaker nor addressee, or somebody who is neither speaker nor addressee nor audience(C.Fillmore,1997).
语用学之指示语

4
指示 词 语 包 括 : 指 示 代 词 、 人 称 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 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 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 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精选版课件ppt
5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 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 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语的指示中心: ①中心人物一般是说话人; 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 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 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 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
“You will not have to fear the rule of Saddam Hussein ever again, ” he said. “All Iraqis who take the side of freedom have taken the winning side.”
(“‘Dark and Painful Era’Over for Iraq , says Bush ”,VOA, 15 Dec.2003)
精选版课件ppt
2
一、什么叫指示词语
1、英语“deixis“的汉译
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 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 (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 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译为“指示 词语及其功能”比较确切。
精选版课件ppt
第二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什么叫指示词语?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词语的功能?思考与分析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二章 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精选版课件ppt
指称、指别、指谓

标题:【讨论】指称、指别、指谓作者:杨翠日期:2004-10-28 20:38在语义学中我们常遇到“指称”(reference)是这个概念,在语用学中遇到的则是“指别”(deixis)这个概念,姜望琪教授在《当代语言学》中简单地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是否就是这样简单呢?“指称”本身就不是一个意义单一的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就指出这个术语有语义学和语法分析的区别,那姜望琪教授的“指称”是哪一种意义上的呢。
“指谓词组”(denoting phrase)见于《语言哲学名著选辑》(涂纪亮)中罗素的一篇文章《论指谓》,“指谓”这个概念与指称、指别的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关于这几个概念请张版主谈谈,也请有兴趣的朋友发表高见。
作者:金奉民日期:2004-10-29 12:15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是否正确。
1、指谓>指称>指示2、指谓:有其内涵义,不论现实世界有无所指。
如:“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法国国王”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即无指;“美国总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即有指。
但“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同样都有指谓。
3、指称: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
4、指示: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但只能在具体语境中确定所指。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29 15:16我看了《当代语用学》,上面谈到的指别都是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代词本身没有指称,只有从语境中获得指称。
如果本身有指称,但在语境中获得了与原指称不同的指称,比如“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这种现象就表明指别本身还是一种使意义发生变化的行为。
指别与指称不仅仅是不同的现象、不同的意义类型,而且存在指别对指称的作用。
[ 本帖由张万禾于 2004-10-29 15:58 最后编辑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30 09:38先秦汉语中代词、指示代词兼类虚词的情况真不少,代词失去指称,变为介词、语气词等:1)“夫”、“伊”等代词如果出现在句首(这个位置一般属于主语)而没有所指代的对象那就是作语气词;“焉”出现在句尾作语气词。
deixis语言学定义

deixis语言学定义在语言学中,deixis是指用于指示特定人、物、地点、时间等的语言现象。
它是通过语言中的指示词或词组来实现的,例如代词、副词等。
deixis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它帮助我们在交流中理解和表达具体的参照点。
本文将介绍deixis的定义、分类以及在语言中的应用。
我们来介绍deixis的定义。
deixis是源于希腊语的一个词,意为“指示”。
在语言学中,deixis指的是通过上下文和特定的语言标记来指示特定的人、物、地点、时间等。
通过deixis,人们能够在交流中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特定的参照点。
deixis可以根据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指示内容的不同,deixis可以分为人称deixis、空间deixis和时间deixis。
人称deixis是指用于指示与交流参与者相关的人物。
在人称deixis中,我们常用的代词如“我”、“你”、“他”等可以帮助我们指示特定的人。
空间deixis是指用于指示特定的地点或位置的语言现象。
例如,我们常用的副词如“这里”、“那里”等可以帮助我们指示特定的地点。
时间deixis是指用于指示特定的时间的语言现象。
例如,我们常用的时间状语词如“现在”、“昨天”、“明天”等可以帮助我们指示特定的时间。
除了以上分类,deixis还可以根据指示的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指示方式的不同,deixis可以分为直接deixis和间接deixis。
直接deixis是指通过具体的语言标记来直接指示特定的参照点。
例如,代词“我”、“你”等直接指示特定的人。
间接deixis是指通过上下文信息来间接指示特定的参照点。
例如,当我们说“昨天我去了那里”,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那里”的位置,但通过上下文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那里”是指昨天我们去过的地方。
在实际的交流中,deixi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deixis,我们可以使交流更加具体和准确。
然而,deixis也存在一些挑战,因为它的理解和表达都依赖于上下文和语境。
指示词“this、that”与“这、那”的差异

指示词“this、that”与“这、那”的差异指示(deixis)是人类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英语中“this”和“that”的出现频率最多。
但根据分析研究,“this”和“that”并不一定能和“这”“那”互译。
标签:指示词这那指示(deixis)是人类语言中普遍性的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也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根据列文森(Levinson)的归纳,可分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交指示五类。
在英语中,这些词项和语法范畴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在这些指示词中,“this”和“that”的出现频率最多。
但人们往往因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对它们的理解和表达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在跨文化交流或翻译中出现种种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语用视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this”和“that”作为话语指示(指在说话或行文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或语法手段来传达话语中某部分或某方面的指示信息)时,“这”不一定是“this”,例如,汉语中用于总结即回指时,把刚刚过去的当做”近”,而“这”(this)是近指,因此在说了一段话之后常说“这就是我的意见。
”而英语则认为已经过去的就是“远”,所以用“that”,即应说成“That was my idea.”如果在翻译成汉语时按照英语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说成“那就是我的意见。
”会使中国人听起来很不地道。
当然这不是因为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引起的失误,而是因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而造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失误。
二“this”和“that”也可用于方位指示(指话语涉及的地点)。
方位指示信息来自话语中有关物体的方位或说话时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所处的位置。
我们通常认为靠近说话人的位置用“this”,离说话人远的位置用“that”。
但在某些交际语境中,这种空间距离上的差别显得不那么重要,“this”和“that”之间的这种差别就淡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叙述文中,指示中心从话语生产者(作者本人) 转移到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身上或者转移到隐藏在 幕后虚构的叙述者身上。
I was looking at this little puppy in a cage with such a sad look on its face. It was like, “Oh, I am so unhappy here, will you set me free?”
token-reflexive words indexical signs egocentric particulars deixis Reichenbach Peirce Russell Levinson
and others such as index, indicator, pronoun, shifter,etc.
(ⅲ )
(ⅳ )
the discourse center the point which the speaker is currently at in the production of his utterance. the social center the speaker’s social status and rank, to which the status or rank of addressees or referents is relative.
deictic center
(ⅰ ) (ⅱ )
the central person
the speaker
the central time the time at which speaker produces the utterance. the central place the speaker’s location at utterance time or CT.
• How to realize deitic projection?
1. 说话人把指示中心从“自我”转移到他人身上: addressee-centered, or non-addressed participant-centered, or home- based
• I am not here now. • (Some one knocks at the door) I’m coming. • I came over several times to your place, but you were out.
• Why does deitic projection appear in language use?
• Pragmatic empathy; for the empathy effect • Empathy : the power of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vely entering into another person's feelings.
e.g. you can all come with me if you like.
— symbolic usage
non-deictic usage — anaphoric usage
i.e. it is where term picks out as referent the same entity that some prior term in the discourse picked out.
•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虽然违背了指示语以说话人为中心 的属性,但说话人不以自身为指示中心,而把参照点转移 到听人或其他听众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以对方为指 示照,从对方的角度说话, 从而产生了语用移情。 • 移情在语用学上指交际双方情感相通, 能设想和理解方用 意, 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 表达意图, 听 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思。
•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features which relate utterances to the spatiotemporal coordinates of the act of utterance • The linguistic means used in this function are known as deictics, indexicals ( or indexical / deictic expressions). ----- J. Lyons: Semantics,1977 Examples : pronouns, demonstratives, time and place
— non-anaphoric usage
Deictic Projection
• What is deictic projection?
When it is not a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when the speaker and the addressee are not in the same place at the time of speaking, thenthe egocentricity may be violated. It means that sometimes deictic expressions are used in ways that shift the deictic center to other participants in narratives. Lyons called this deictic projection. Fillmore called it shifts in point of view.
DEIXIS
• Definition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in use, deictic and non-deictic distinction • Deictic Projection • Pre-emptiveness
Definition
• Deixis: (from Greek) anchori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inting • Various termiology
• Lyons called this phenomenon empathetic deixis (移情指示现象)(P677)
• For example: 1. First person pronouns may be used to refer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persons
Condition for empathetic deixis: • 移情是指示语映射现象这一非常规选择所 产生的最基本的语用效果。 • 移情的产生需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一是意识到或了解自己的感受, 二是将自己与别人等同起来 (王初明,P112)
context and deictic projection:
• 语境是会话含义产生的寓所,要研究指示语 映射现象所凸现的语用含义和效果,不能离 开其所依附的语境。 • 在不同的语境中, 指示语映射除了产生“移 情”的语用效果外, 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 间特殊的关系, 还能产生更为复杂的语用效 果,如幽默滑稽、羞辱贬斥、嘲讽和诱骗等 等。
Pre-emptiveness
adverbs, and some grammatical categories such as tense.
Deixis concerns: the ways in which languages encode or grammaticalize features of the context of utterance or speech event;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interpretation of utterances depends on the analysis of that context of utterance. ---- Levinson: Pragmatics, 1983
e.g. John came in and he sang a song.
i.e. context-free expressions which in general refer to people.
e.g. You can never predict what would happen next.
Characteristics in use
• The egocentricity of deixis Deictic expressions are anchored to specific points in the communicative event. the unmarked points, called the deictic center, are typically assumed to be as follows:
• Pre-emptive: adj. of / concerning doing sth./ acting in advance of others • Pre-emptiveness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by Levinson when he discussed Time Deixis. • In pragmatics, it refers to forestalling deixis in advance of non-deictic expressions in certain contexts.在具体的语境中指示词语先于
• Lyons (1977,637) describe DEIXIS as:
the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objects, processes and activities being talked about or referred to, in relation to the spatiotemporal context created and sustained by the act of utterance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