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1-1)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9周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9周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学设计

3. 综合能力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工人运动的历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它的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D.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第一国际的成立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启发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PPT。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论坛。
3. 信息化资源:历史纪录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历史资料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此外,在课堂讨论和互动探究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表达能力较弱。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人民版(精品教案)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劝学:标准要求、知识能力目标—→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尽心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场景的神入,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自主阅读、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
因而为第一国际成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会的机会,进行会晤,因而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是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第一国际的成立。
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任务:一是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指导思想: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9 人民版必修1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课标要求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束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史实,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通过对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使学生逐步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重点和难点重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
难点:(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2)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活跃。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第一国际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讲授新课: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课外阅读:自主学习)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1857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3)直接因素: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在伦敦商谈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②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4)领导基础: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引言本教案主要介绍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发展,从中探究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和成就。
对于社会主义教育来说,深入了解和掌握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发展,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的精髓和意义意义至关重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起源国际工人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开始明显生成。
在这个时期,工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劳动强度很大,但是收入却微不足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们越来越有组织地发起了抗议和抵制活动。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起义,这些运动反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主张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制度。
其中一些革命领袖在国际上开始建立起工人组织,并于1864年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协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又称第一国际。
这个组织旨在为工人阶级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益。
三、第一国际的发展和分裂第一国际的成立,对于当时的工人运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后来,这个组织在欧洲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成为了一个广泛的国际劳工组织。
然而,由于组织内部存在的思想分歧和领袖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了组织的分裂。
第一次内部分裂是在1872年,当时亨利·梅苏密尔和彼得•卡庞的分歧导致了组织的分裂。
其后,在1889年,组织内部再度出现分歧,分裂成马克思主义倾向的第二国际和改良主义倾向的第二国际(国际劳工组织的两个竞争组织)。
四、第二国际及其分裂后的影响第二国际的产生,对于20世纪前半段的国际工人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自第二国际成立以来,国际工人运动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这个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支持本国政府参与战争,这一做法遭到了许多社会主义者的反对。
在一系列争论后,组织在1916年正式分裂,其中一部分组织成立了国际社会党。
[精品]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9周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学设计
![[精品]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9周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ef8334fad6195f312ba647.png)
重点
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
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及对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及政权建设的启示。
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
教学内容
前言
复习
教师综述
新课预习
课后反思
阅读教材P140-P144页,完成《点金训练》P88页课前预习,知识梳理部分。
学生自主完成
新课导入
空想科学
理论实践
教师导入
课程教授
1、解读课标
2、呈现框架结构
问题1:“工人们住的是又湿又矮的木屋,祖孙三代挤一起,最值钱的家具是两张破椅子,没有床,只有一堆旧稻草。”工人们开始以罢工作反抗,但是一个地方的工人不愿意干,另一个生活水平更低的地方的工人愿意干。这个国家的工人不愿干,另一个国家的工人可能有人肯干,怎么办?马克思提出了怎样的方案?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自主学习)
1、历史条件:
2、概况:
3、意义:
问题2:阅读教材P141-P142思考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2、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教案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的建立(一)成立条件1、经济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3、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讨建立国际工人组织4、理论条件:马、恩总结各国工人运动教训,深入理论研究5、直接促成:1863年,英法工人伦敦集会,抗议沙俄迫害波兰人民第一国际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
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
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
英国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以此来推广本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宣传新产品,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
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
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
这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高中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6人民版必修1.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史实,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对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使学生逐步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
2、难点:(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2)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活跃。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第一国际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略讲)1.第一国际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1)客观条件: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它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使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往往采用从国外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法来破坏本国工人的斗争。
工人们认识到只有加强各国工人的团结,才能阻止本国资本家对工人运动的破坏。
加强国际工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行动的愿望油然而生。
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趋向联合的形势成为第一国际的客观条件。
高中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7人民版必修1.

建设无产阶级政权尝试
作为重点处理。
第二国际的
斗争
由于指导意见认定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老师们都没有讲。
说基于
三维教
学目标
的课型
结构
(主
要教学
流程)。
知识、能力
都运用阅读思考的方式,尽力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希望实现“双基”。
过程、方法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说课情况点评
项目
特点
激情体验式
教学
和风细雨式
教学
模块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
说相对应课程标准的
理解;
四位说课老师都把握到位,准确无误。
说相应
教材内
容的取
舍及其
依据;
总评
突出重点努力突破难点。都把难点落实在学生的理解、运用上。说得最到位的是吴鸣蕾老师。
注重新教材的变化,把握新教材的新。姚一鸣老师能从新旧教材的变化来看,把握新课程的新内涵最好。
选择情景材料(图片、文字等),试图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情境。
注重历史思维方法的指导。本课内容看似简单,一目了
然,但如果深入地分析可能就会发现内在的思维上出现多元。既有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又有内容上的人们追求“公正”“民主”的层次递进,更有新教材新史观的充分蕴含。虽然涉及尚浅,但能有所涉及应是一大进步。
充分把握新课程的“新”。新课程不仅在理念上新、课程安排上新,而且教
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也有新的突破。但往往有一些教师对此有忽视的现象。如内容编写上的变化,并由此引出的编写思想上的变化。把握好新课程中的新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次说课过程中,教师们关注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变化,应是一个好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题
必修1-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的
课程标准: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2、通过巴黎公社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2、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2、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重点
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
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及对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及政权建设的启示。
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
教学内容
前言
复习
教师综述
新课预习
课后反思
8、经验教训:(1)两大经验:
(2)两大教训:
(三)第二国际(完成表格,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并结合ppt15-18材料归纳
学生根据教材归纳,教师引导反映的实质,并归纳性质
自主学习
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巴黎公社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
练习题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自主学习)
1、历史条件:
2、概况:
3、意义:
问题2:阅读教材P141-P142思考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导火线)
2、经过:
(1)爆发:
(2)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1)(2)(3)(4)(5)
4、性质:
5、结果:
6、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3)根本原因:
7、历史意义:
问题3:如何理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阅读教材P140-P144页,完成《点金训练》P88页课前预习,知识梳理部分。
学生自主完成
新课导入
空想科学
理论实践
教师导入
课程教授
1、解读课标
2、呈现框架结构
问题1:“工人们住的是又湿又矮的木屋,祖孙三代挤一起,最值钱的家具是两张破椅子,没有床,只有一堆旧稻草。”工人们开始以罢工作反抗,但是一个地方的工人不愿意干,另一个生活水平更低的地方的工人愿意干。这个国家的工人不愿干,另一个国家的工人可能有人肯干,怎么办?马克思提出了怎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