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例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i te o t l ru ,h i eecs r g icn( nh n o op te f rne es nf at c r g d we i i P<00 ) o c s n T e nert e dc e s f ciewotyo ii l s. .5. nl i : h tgav in et , r f l c e C uo i i me i wa e v h cn a u [ y r s T ei ert e dcn ; e i r pao d l u rs rc rsC ii l f cs Kewod ] h tgav i e P da i s rcn ya h meu at e; l c et n i me i tc u r f u n ae
布 带 扎 好 ,再 将 长 布 带 放 在 患 者 肘尖 外侧 和下 面 并 捆 扎 成 8 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 资料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 次试验 选取 我院 2 0 0 9年 1 月~2 1 0 0年 1 月所 收治的 8 O q J 童肱 骨髁 上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患儿 5 ]  ̄b 7例 , 女性 患儿 2 3例 ,患儿年龄范围在 4 1 ~ 5岁不等 ,平均 年龄 为 82岁 。所有 患者经过检查 军确 诊为伸直性骨折 ,其 中伸直桡 . 偏患者 3 O例,伸直尺偏患者 5 O例,患者受伤后与手术 的时间 间隔在 7  ̄3 h d不等 。将患者平均分 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 分别进
[ b tat O jcie o aa s l ia e et o eitgaieme in n t aigp da i h mea cn yef cue A sr c] bet :T n l i c ncl f c ft nert dc e i r t eitc u rl o d l r tr. v ys i s h v i e n r a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1例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小儿肱 骨髁上 骨折 8 1 例
林 国 强
( 四川 省 会 理 县 中医 院 ,会 理 6 1 5 1 0 0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 与 探 讨 中 西 医 结合 对 于 小 儿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选取 本 院 2 0 0 8年 8月 至 2 0 1 2年 8月 期 间 收 治 的 肱
统 计 学 上 的意 义 。
2 结 果
牙周炎患者 ,其疼痛 消失 时间 为 ( 1 8±2 . 0 )h ,症状 消 失率 为 1 0 0 %,治愈 率为 9 8 % ,相 比对 照组单 独应用 派 丽奥治疗 ,临床效果有显著 的增强 。
综上所述 ,对慢性牙周炎 患者应用 六味地黄 汤冲剂 与派丽奥结合治疗 ,提高医治的效果 ,减轻患者 的痛苦 ,
骨髁上骨折患儿共 8 1 例 ,对其首先采 用切开复位联合 克氏针 交叉 内固定治疗 ,并 于术后配合 中药 口服 ,对肱骨髁上 骨折 患儿 的- l 盘床 疗效进 行 回顾性分析 ,并对是 否发 生伤 口感染、神 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探讨 。结果 本文8 1 例 患儿恢复优 秀共 6 9例, 良好共 1 0倒 ,
r - 2 ] 朱坚强 , 于晓萍.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氢 氧化钙糊 剂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 的疗 效[ J ] . 中国临床医学 , 2 0 1 1 , 1 2 ( 3 ) : 1 1 2 —1 1 3 .
C 3 ] 张林静 , 钟学 文.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牙周 炎 1 1 2例临床 观察 [ J ] . 首都 医药 ,
第 1 1卷 第 2 O期 ・总 第 1 7 2期 2 0 l 3年 1 0月 ・下 半 月 刊
◎《 f
舒适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

I 关键词 】 肱骨髁上骨折
舒适护理
方 式 同对 照 组 。 5 中药 熏 蒸 的舒 适 护 理 。 蒸 时取 舒 适 体 位 , () 熏 避
内 固定 是 治 疗肱 骨髁 上 骨 折 的 良好 方 法 .但 术 后 容 易 产 生 肘 内翻 、 经 损 伤 麻 痹 及 严 重 的 前 臂 缺 血 坏 死 等 各 种 并 发 症 。 神 笔
的旋 前 、 后 运 动 。 旋
者 近 年 采 用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患 儿 10例 ,效 果 满 0 意 。 现 将 有关 护 理 内容 报 告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10例均 为浙 江省 杭 州 市 余 杭 区第 五 人 民 医 院 . 0
失< 5 , 曲> 3 。 1 。屈 1 0 。良: 轻度 功能 障碍及 轻 微疼 痛 , 伸直 丢失< 0。 3 , 屈 曲> 2 。可 : 10。 中度 功 能 障 碍及 活动 时 疼 痛 , 直 丢 失 <0。屈 伸 4 , 曲> 0 。差 : 重功 能 障碍及 经常 疼痛 , 9。 严 伸直 丢失< 0 , 曲> 0 。 4 。屈 9 o
风寒 , 夏季 应 避 风 , 季 注 意 保 暖 , 蒸 完 毕 协 助 患 儿 擦 干 , 冬 熏 防止 受 凉 。 蒸 过 程 中询 问 患 儿感 觉 , 察 生 命 体 征 和 熏 蒸部 位 皮 肤 熏 观 颜 色 、 节 活动 度 、 痛 等 情 况 , 出现 头 晕 、 悸 可 适 当缩 短 熏 关 疼 如 心 蒸 时 间 。熏 蒸 后 行 肘 部 主 、 动 功 能 锻 炼 , 被 主要 锻 炼 屈 伸 及 前 臂
收 治 的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患 儿 , 照 Mil 的 A 按 ie lr O分 型 标 准 均 为 C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7例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肱骨 髁上 骨折 8 7例
刘砥 彬 付 玉
( 吉林省长 白县 医院外科 ,长 白 1 3 4 4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 骨折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选取 2 0 1 0年 1 0月至 2 0 1 2年 1 1月我 院收治 的 1 7 4 治疗组显效 5 2例 ( 5 9 . 7 7 %) ,总有效率 8 9 . 6 6 %;对照组 显效 3 5例 ( 4 0 . 2 2 %) ,总有效率 7 0 . 1 1 %。治疗组 的l 临床疗 采 用 中西医结合方 法治疗肱 骨髁上骨折 临床疗效 显著 ,并
表 1 中、 西 医 治 疗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疗 效 比较 表 ( / ' / , %)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1 0月至 2 0 1 2年 1 1 月我院收 治的 1 7 4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各 8 7 例。其 中,治疗组 ,男 5 0例 ,女 3 7例;年龄 3 5 5 岁 ,其 中 4 ~1 1 岁5 9例 ;对照组男 4 9例 ,女 3 8例 ; 年龄 5 ~5 6 岁 ,其 中 4 ~1 1 岁5 8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 别 、g O , 睛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 1 . 2 洽疗方法 1 . z 1 治疗组 治疗组在采取手术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 。 1 . 2 . 1 。 1 手术 治疗 对患者麻 醉后 ,在肱骨下方 、距肘
1 资料 与 方法
和应用 S P S S 1 1 . 0软 件 完 成 数 据 的 统 计 处 理 ,得 P < 0 . 0 5 ,即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 1 疗效 判 定标 准[ 4 显效 :骨折 完全 愈合 , 患肢功能完全或基本 恢复 ,肘关 节屈伸 受限在 2 0 。 以内 。 有效 :骨折对 位 良好 ,骨折也基本 愈合 ,肘 关节屈 伸受 限2 0  ̄3 0 。 。无效 :骨折未愈合或 愈合 至畸形 ,肘关节屈 伸受限大于 3 0 。 ,肢体功能障碍 。 2 . 2 疗效 见表 1 。
128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分析

20 年 1 08 月第 4 卷第 1 6 期
——
・
临床 研 究 ・
18 2例肱骨髁上 骨折的 治疗分 析
吕 斌
( 河南 省淮滨县人 民医院骨科 , 河南淮滨 4 40 ) 640 [ l ]目的 探讨肱骨髁 上骨折的治疗 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 采用手法 复位外 固定 , t ! i1 l 牵引复位外 固定 , 手术复位外 固
定共 18 。 2 例 结果 随访时间 2 ~6个月 ,2 中出现 V lman缺血性 肌挛缩 5 , 内翻 3 , 18例 o n k 例 肘 0例 骨化性肌炎 1 关节僵 例,
硬 6例。结论 及 时、 准确的复位 , 有效 的固定是治疗 成功 的关键 。
【 关键词】肱骨髁 上骨折 ;固定 ;并发症
殊的体位 , 患儿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而致牵 引效果不满意 , 甚至 中途不得 不改为其他 治疗 方法 ,所 以在行骨牵 引前应 评估 患儿
的承受 能力 , 以减少不必要 的麻烦 。多数肱骨髁上骨折经正确 的 手 法复位 , 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 , 都 手法复位 失败者 , 施行开 放复 位 内固定 , 术采用 内侧 和外侧 切 口1]可以充分 的显露 骨折 手 2, , 3 端 , 于骨折的整复和内固定 。 利
切 口, 先从肘外 侧切 口, 暴露骨 折端并将其 复位 , 应用克 氏针贯 穿骨折远侧骨折端 , 内侧做一切 口并 贯穿一枚克 氏针 , 二枚克 氏
针呈交叉状 , 针尾埋 于皮下或裸 于皮外 , 术后 石膏 固定肘关节功
松, 失去固定作用 , 需重新更换石膏 。小夹板 固定 利于骨折局部 的观察 , 捆扎布带的松 紧度可 以随时进行调整。由于固定范 围较 小, 利于伤肢 的功能锻炼 , 但其 牢 固性较差 , 不适 用于严重 肿胀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

1214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杨建全安阳市林州人民医院(456550)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手法复位后再用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结果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现象;结论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不失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骨伤科学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损伤,治疗不当常导致严重后遗症。
自2003~2007年1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收到优良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30例,女28例。
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平均10岁。
均跌打损伤。
伸直尺偏型40例,伸直桡偏型10例,屈曲型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伤后至来诊时间最长2天,最短1小时。
2治疗方法2.1整复方法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为例。
患者仰卧位,一助手握住患者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者腕部,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患肢为右侧且远端有旋前畸形者,在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段,右手握住骨折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矫正旋转和侧方移位后,术者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动尺骨鹰嘴向前,同时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让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端复位的骨擦感。
然后术者双手环抱骨折断端稳定着,嘱远端助手再次轻柔屈伸肘关节3~5次,以进一步整复前后残余移位。
注意勿将骨折近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离广泛而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当复位后,术者一手将骨折部固定,另一手将肘关节略伸直,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预防发生肘内翻畸形。
整复屈曲型骨折,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下,将远折端向后推,并徐徐伸直肘关节。
2.2固定方法在助手维持牵引下,铺一层薄棉垫,选用适合的肱骨髁上骨折专用夹板4块,布带3条(长1条,短2条),梯形垫2个(屈曲型1个),塔形垫1个,小平垫1个(屈曲型2个),钢托1付。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0例

气 、呃逆等症状 。胃痛疾 病 的主要 发病 机制是 由于感 受
外邪 、饮食内伤 、情 志不遂 等 ,从 而导致 肠道 和脾 胃发 生病变 。胃痛疾病 的临床表 现有较强 的特异 性 ,在治疗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儿童肱 骨髁上 骨折 1 2 0例
于 强 侯连 东
( 辽 宁省 大 连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院 ,大连 1 1 6 0 1 1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手 法 整 复 结 合 我 院 自制 小 夹板 固 定 及 中药 外 用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笔者 对 2 0 0 4  ̄2 0 1 1年 问收
第 1 1 卷 第 5期 ・ 总第 1 5 7 期 2 0 1 3年 3月 ・ 上 半 月 刊
◎《 『 黛 囊 叠
对脾 胃升降进行调理 ,根据 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纠_ 正_ 。
最后 ,调节机体 ,确保 阴 阳平 衡 ,并攻 实补 虚 ,同时还 应当指导患者注 意调整饮 食 ,并进 行适 当的锻炼 ,保 持
晕 目眩 、浑身乏力 、不善言语、因为长期腹 泻导致脱肛 ;
脾 主统血 ,如果 统血 功能障碍 ,人体 就会 出现便 血 、尿 血 、崩漏等症 状 ;脾 主肌 肉 四肢 ,如 果脾 不健康 ,患者
就可能有肌 肉消瘦 、四肢无 力等症状 。胃主要 是受纳 腐
察 组 ,难 以对 患者起 到帮助作 用 。由此 可见 ,临床 上采
治的1 2 0例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折 采 用 手 法 复 位 , 自制 小 夹板 固 定及 中药 制 剂 治 疗 。结 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分析

片 引流 , 石膏 后 托 固 定 于 屈 肘 9  ̄ 2天 后 拆 除 引 流 0,
211 材 料及药 物 准 备 : 据病 人 年龄及 肢 体情 况 . 依
是医 院 目前便 民 的重 要 措 施 , 深受 患者 及 家 属 的好 评 。 以病人 为中心 , 以健康 为 中心 , 为患 者提供 优质
护理科普必须适应 医学模式 的
19 ;28 : 97 1 (J9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人
2 灵爰珍 , 编 . 主 门诊 护 理工 作 手 册
社 ,97 1 18 :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儿 童 肱 骨髁 上 骨 折 6 分 析 o例
广西 容 县 中 西 医结 合 骨 科 医院 (350 黎 品 基 570 ) 田胜 吉 韦 家 良
肱骨髁 上 骨 折是 儿 童常 见 的骨折 之 一 , 19 自 96 年以来 , 院采 用 中西 医结 台治 疗该 病 6 我 0例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 报告 如下 。 _ 现
1 一般 资料 本组 6 例 中 , 3 o 男 8例 , 2 女 2例 ; 龄 最 大 1 年 4 岁 , 小 2岁 , 均 1 最 平 O岁 ; 诊 时 间 为 伤 后 1 时 ~ 就 小
2 13 用 准备好 的药 膏敷 料 绕肘关 节 包 绕患 部 , .. 然
后用 绷带缠 绕一 层 , 用 肱 骨髁 上 夹板 固定 于屈 肘 再 9 , 前 臂 中立 位 , 肘 吊带 悬 吊于 胸 前 。复查 x O 0 置 颈
胶片, 逐渐 进行五指 伸 屈功能锻 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例
王青朴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 绵阳 621900)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2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稳定型在氯氨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闭合复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克氏交叉针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
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骨折患儿均在6周后愈合良好,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交叉针内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交叉针;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11;R6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0668(2006)032022202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以小儿发生率最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
多发年龄为5岁~12岁[1]。
若处理不当常可导致VoIK 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等并发症。
因此,治疗也颇有争议。
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位置与固定方法也十分重要。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并辅以中药。
治疗中要着重预防神经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我们总结了本院1993年至2004年共收治的128例患儿,均被随访。
方法较易掌握,治疗效果肯定。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患儿中,男性85例,女性43例;左侧52例,右侧76例;伸直型89例,其中尺偏型51例,桡偏型38例,屈曲型39例;年龄为315~1117岁,平均年龄7岁8个月。
根据G anland分型,本组患儿均为完全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平均住院6天。
手术均在伤后2~5h内完成。
112 手术方法
在氯氨酮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消毒铺无菌治疗巾。
在C2臂2X2ray透视下采用三维手法,依次整复短缩、侧方移位、成角、旋转、前后移位畸型,达到满意的整复位后,屈肘于90°~130°之间;然后仍在C2臂2X2ray透视下由肱骨外髁经皮穿入第1枚克氏针,方向与肱骨纵轴成45°角;第2枚克氏针由内上髁顶点前方进入,与骨折线成40°~50°角;两枚克氏交叉针之交叉角尽量控制在40°~50°角内。
再分别进行正侧位透视,伸屈肘关节活动。
若复位满意,固定的稳定性满意,伸屈肘活动度也满意。
在皮外剪断针尾,末端弯曲;大棉垫长石膏托屈肘90°固定。
手术台拍正侧位X2ray片。
术后2~3周再行X2ray片复查。
如有骨痂生长,位置满意,与手术台上所拍片比较应无移位变化;去除石膏外固定,主要功能锻炼;一般4~6周拔除克氏针。
113 术后处理
术后卧床休息垫高患肢,抗炎、脱水、消肿处理,密切观察手指血液循环、感觉、活动等变化。
全麻清醒后开始手指曲伸锻炼,3~4周后拆除内外固定,定期拍片检查骨断端修复情况,逐步加强功能锻炼。
中医首先无论肿胀与否,均投以足量的凉血活血之品,以减轻创伤的反应。
方药的运用:选择凉血活血化瘀之品,如生地、赤芍、丹皮、地鳖虫、大黄、银花、连翘、虎杖等,祛瘀而不破血,止血
・22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 C M
2006年9月第29卷第3期
Sep12006,V ol129,N o13
作者简介:王青朴,男,1954年7月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四肢闭合性骨折。
而不留瘀。
114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78年天津医院骨折治疗标准草案,及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携带角改变2项指标制定[1]。
优:肘曲伸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良:肘曲伸受限11°-20°肘内翻6°~10°以内;可:肘曲伸受限21°~30°。
以内,肘内翻11°~15°以内;差:肘曲伸受限30°。
以内,肘内翻15°以上。
本组例经3~12月随访优85例,良30例,可13例。
肘内翻0例。
2 讨论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交叉针内固定能更好的控制骨折远端,提高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又由于术后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因此可防止前臂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并且创伤小,属微创手术;此法可避免单纯石膏或夹板固定而发生的迟发移位,这是需要多次整复的,患儿即痛苦、愈合时间亦延长,又增加了畸形愈合发生率。
而切开复位内固定,需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切口必然留下疤痕,同时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因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容易掌握,需要条件不高(必须C臂透视机),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无再手术之苦。
儿童伤后只要局部情况允许,此手术应为首选。
肘内翻畸形是常见并发症,可达30%~57%。
主要发生于尺偏型患者,具体原因不很明确。
但是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或倾斜是导致肘内翻畸形的主要原因[1]。
本观察无1例肘内翻发生,提示本观察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前臂VoIK 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髁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本组病例均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减轻对神经及软组织的损伤,且术后大棉垫包扎石膏托制动对早期肿胀反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有利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脱水剂的交替应用和早期足量使用中药,即有效减轻软组织的水肿,也保护了患者的肾功能。
本组无1例前臂VoIK mann 缺血性肌挛缩发生。
尺神经损伤是穿针内固定较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没有出现尺神经损伤,是由于病人就诊早,在局部肿胀尚不严重时即形内固定,对长斜或稳定性骨折均采用经外髁平行2枚克氏针内固定,需经内踝固定时,先确定内踝骨性标志后,在内踝偏前方穿针内固定。
针孔感染是穿针内固定的另一常见并发症,由于术前或术中静脉输入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消毒棉垫包扎石膏制动,减少针孔处皮肤活动,术后3周~4周内拔除内固定针。
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5天。
我们的经验是:(1)采用“C”形臂X线机整复经皮内固定不仅保持首次整复即能良好复位,且术后穿针可避免肿胀消退后发生迟发移位,早期足量选用中药,十分明显地减轻了局部组织的肿胀反应,也可避免过度肿胀消退后发生的迟发性移位。
同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面对基层优点更多: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节约国家有限的医药资源等。
(2)在穿入内侧克氏针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尺神经;可尽量外旋肩关节以清晰显示内上髁便于进针。
(3)如果为尺偏型而携带角又较小者,应矫枉过正,维持固定在轻度桡偏;而携带角较大者达到解剖复位即可。
(4)伸直型髁上骨折可采用屈肘30°-50°位逐渐牵引,可使骨折断端向后移位并退出软组织的束缚而有利于骨折断端复位。
(5)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不能完全抵抗前臂应力[2],而患儿亦不可能较好的配合治疗。
因此,石膏托外固定是必要的;而且尽量不要过早地去掉石膏托固定,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及后遗畸形。
为避免肘关节功能受限,可嘱患家每周来院随访1~2次,由医师暂去石膏托后为患儿进行数次被动伸屈肘功能锻炼。
总之,对于不伴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的各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C”形臂X线机下整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术加中药,是一种即经济、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
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8
[2]唐古平.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J].
中医正骨,1996,8(4):10
(收稿日期:2006201228)
第3期王青朴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例・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