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学肱骨髁上骨折

• (二)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16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其复位。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其复位。
4
二、病因病机xxxx
• 1、伸直型:
–(1)跌倒时肘关节伸直、手掌撑地所致。 –(2)骨折近端向前方、远端向后方移位。 –(3)容易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5
• 2、屈曲型:
–(1)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所致。 –(2)骨折远端向前上
方移位。 –(3)血管、神经损伤
机会较少。
6
• 3、粉碎型
• 3、桡神经损伤。
13
–4、肘内翻畸形。 图(8)
• 年令越小发生率越高,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 为:
• (1)远端尺偏移位未纠正。 • (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 • (3)内侧皮质塌陷,失去支撑,愈合过程中自动
尺偏。
14
–5、肘外翻畸形。(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少见)
15
五、治疗 xx xx
9
• 4、肱骨髁上压痛,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 5、X片显示骨折。图(6)
xx xx
10
四、并发症
• 1、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 又称Volkmann氏肌挛缩。原因:骨折块 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管受 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麻 痹(肌肉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障碍, 8~12小时即不可逆坏死。神经缺血30分钟即 感觉异常,12~24小时造成不可逆损害)最后 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疼痛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止痛药,缓解术后疼痛。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
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 肉力量。
心理支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 僵硬和肌肉萎缩。
3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运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预 防血栓形成。
THANKS
感谢观看
骨扫描
X线检查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 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 和移位程度。
骨扫描可以检测到骨折后骨骼内部的 代谢变化,对于一些X线检查难以发 现的骨折有辅助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需要进一步了 解软组织损伤情况时,MRI是一个很 好的补充诊断工具。
诊断标准
病史
。
后遗症处理
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可能是常见的后遗症,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来恢复关节活动度。
肌肉萎缩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要通过锻炼来恢复肌肉力量 。
疼痛
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仍会感到疼痛,可能需要采取物理治疗、药 物治疗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 2
定期换药
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换药以预防感 染。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 划。
0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 症
肱骨髁上骨折病症PPT演示课件

外固定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外固定是否松动。如出现松动或骨折再移位,应及时调整外固定,确 保骨折的稳定愈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可给予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钙剂等药物,以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训练
在外固定拆除后,患者应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促 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 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促进身心康复
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 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功能评估
在随访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关 节功能、肌肉力量等进行评估 ,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生活指导
医生应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如 避免过度使用患侧手臂、注意 保护患侧手臂等,以减少再次 受伤的风险。
X线检查方法及意义
X线检查方法通常采用正位和侧位 Nhomakorabea线片,必要 时加照斜位片。
X线检查意义
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 位方向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CT和MRI在诊断中的应用
CT检查
对于复杂或疑似关节内骨折的病例, 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 ,如碎骨片的大小、位置和移位情况 等。
MRI检查
04
手术治疗策略与技巧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伴有 血管、神经损伤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
VS
手术禁忌症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 疗获得良好效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 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上端髁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
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首先,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确定骨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以确定手术方案和复位标准。
其次,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复位。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外固定和开放性复位等。
其中,内固定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可以通过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促进愈合。
2. 确定复位方向:在进行复位时,需要确定复位方向。
一般来说,应将肱骨髁部向外旋转,以使其与肱骨干保持一致。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复位力度,避免过度拉伸或挤压,导致神经血管损伤。
3. 确定复位质量:在进行复位后,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定复位质量。
一般来说,复位后应该达到以下标准:①肱骨髁部与肱骨干成一条直线;②肱骨头与肩胛骨成一定角度;③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的关节面应该平整。
4. 术后护理:在进行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包括固定、止痛、抗感染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总之,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步骤,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和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名词解释

肱骨髁上骨折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肱骨髁上骨折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伤小病啊!肱骨髁
上骨折,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重要“零件”出了问题。
比如说,
咱家里的椅子吧,那椅子腿要是断了,椅子不就不稳当了嘛,这肱骨
髁上骨折就类似这样。
肱骨,那可是上肢的大骨头啊,而髁上呢,就是在肱骨靠近肘关节
的那个部位。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一条坚固的桥梁,突然有一处断了,那得多严重啊!这要是不小心发生了骨折,那可不得了。
你想想看,
平时我们的胳膊能做那么多事情,拿东西、写字、打球,要是肱骨髁
上骨折了,这些事情不都没法好好干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邻居家的小孩调皮,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就肱
骨髁上骨折了。
那小孩疼得哇哇大哭,他爸妈心疼得不行。
这就像是
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轮子出问题了,车还怎么跑呀?医生说这
种骨折要是处理不好,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呢,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肱骨髁上骨折呢?一般会有肘部疼痛、肿胀,胳膊活动受限这些表现。
哎呀,这就像是一个机器出故障了,会发出
各种警报信号一样。
而且有时候还可能会出现畸形呢,多吓人呀!
所以啊,我们平时可得小心点,别做那些危险的动作,保护好我们
的胳膊。
要是真不小心受伤了,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可不能耽误了
治疗啊!总之,肱骨髁上骨折可不是小事,我们都得重视起来呀!。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骨折护理知识,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教育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方式调整等。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护理的重要性
科学的护理能有效促进骨折恢复,降低并发症发 护 理服务。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肘部活动 能力。
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恢 复。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常见并发症
包括血肿、骨不愈合、关节僵硬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能显著改善预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跌倒,定期进行 骨密度检测。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与原因 2.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3. 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措施 4.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5. 总结与展望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与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与原因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下端的关节面与髁部发生 的骨折,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肘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
有时伴随瘀伤和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体检发现
肘部触痛明显,肱骨髁部可能可见凹陷或畸 形。
需进行神经和血管检查以排除并发症。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X光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CT或MRI可评估骨 折的复杂程度。
多因跌倒、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等引起。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与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直接外力损伤、间接外力导致的骨 折。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
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
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
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
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
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
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医学教育|网。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
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将
重
肱
力
骨
髁
上
推
向
前
方
肘部先着地
屈曲型移位机理
第17页
3.粉碎型骨折
因肱骨下端受到压缩性暴力所致。尺骨半月切迹向肱骨下端劈 裂而分为内、外髁两片骨,故又称为肱骨髁间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第18页
病理分型(3)
肱骨髁上骨折
粉碎型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垂
直
压
肱
缩
骨
性 暴
髁
力
间
T
型
骨
折
第19页
• 肘内翻:发生率高占60%~70%, 研究表明与前臂重力、骨骺损伤、 尺偏移位、再移位、固定相关
• 肘内翻畸形纠正手术宜在骨骺闭合后进行
肱骨髁上骨折
第51页
思索题
1.整复肱骨内上髁三度骨折中,能使前臂屈肌担心将骨块拉出
做法是(多项选择)CE
A.内旋前臂 B.内翻肘关节 C.极度背伸手指及腕关节
D.极度屈曲腕关节 E.将前臂旋后外展
肱骨髁上骨折
第10页
骨折近端易损伤AV
肱骨髁上骨折
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肌腱膜下经过,桡神经经过肘 窝前外方并分成深、浅两支进入前臂,故肱骨髁上骨折易受
挤压或被刺伤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第11页
病因病机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如爬高墙、攀树跌下等。
分型
1.伸直型骨折(90%) 2.屈曲型骨折 3.粉碎型骨折
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
其上臂和前臂,做顺势拔伸牵引
,纠正重合移位。若远段旋前(
或旋后),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 症,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部位在前 臂掌侧进行性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 减弱,感觉麻木或消退,末梢循环不良, 肢端肿胀、苍白、发凉发绀,被动伸直 屈曲手指时引起疼痛加剧,手指呈半屈 曲状态,屈指无力;受累前臂掌侧皮肤 红肿,张力大且有严重压痛;全身可有 体温升高,脉快。晚期:肢体出现典型 的福尔克曼缺血性挛缩畸形,呈爪形手, 即前臂肌肉萎缩、旋前、腕及手指屈曲、 拇内收、掌指关节过伸。这种畸形被动 活动不能纠正,桡动脉搏动消失。
并发症
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比较多见,发 生率为5%~19%。大多数损伤胃神经传导功能 障碍或轴索中断,数日或数月内可自然恢复, 神经断裂很少见,偶发生于桡神经。正中神 经损伤引起运动障碍常局限于掌侧骨间神经 支配的肌肉,主要表现为拇指与示指末节屈 曲无力,其他分支支配肌肉不受影响。
•处理方法:神经损伤的早期处理主要为支持疗法,被动活动
判断骨折断端旋转方向(侧位)
1、 肱骨下端旋转时,骨干宽度仍有变化,如骨折上下两断 端宽度不等亦说明有旋转移位。 • 2、近折端可根据肱骨两髁后侧皮质的不同厚度和不同轮 廓判断其旋转。正常肱骨的内 髁后侧皮质厚,侧位走行 较直。外髁后侧皮质薄,走行向后突隆呈弓形。肱骨侧 位两髁皮质是重叠的,近折端旋转时,那髁皮质在后即 向哪一侧旋转。如外髁皮质在后即外旋,内髁皮质在后 即内旋。 • 3、远折端可根据肱骨小头骨骺位置判断其旋转方向,外 髁骨骺在后方为外旋,在前方为内旋。
病因
运动伤 生活伤
交通事故
肱骨髁上骨折
间接暴力
骨折分型
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
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 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 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动, 远侧端向后移动。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 下方斜形经过。 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长损伤肱前肌并 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 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骨折时,肱 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 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肘关节不能活动 肘后三角骨性标志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是指经肱骨下端骨骺线水平,肱 骨小头和滑车骨骺一起与肱骨干分离。因其位置较低, 又称为低位肱骨髁上骨折,是髁上骨折发生在幼儿发 育阶段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常见。 • 全骺分离常见为伸展尺偏型,多为摔倒时,患臂伸展 位撑地导致 • 屈曲型全骺分离较为少见。在屈肘位外力撞击鹰嘴再 传向髁部造成
并发症
肘内翻
为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合并 症,尺偏型骨折发生率高达50%。 由于内侧皮质压缩和未断骨膜的 牵拉,闭合整复很难恢复正常对 线;其次,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均 不能防止远骨折段内倾和旋转移 位;再有是骨折愈合过程成骨能 力不平衡,内侧骨痂多,连接早, 外侧情况相反,内、外侧愈合速 度悬殊使远段内倾进一步加大。
影像学检查
•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 ①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位于肱骨 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 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 ②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 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 ③ 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多属肱骨髁间骨 折,骨折线形状可为T型和Y型。
关节保持功能位置。伤后2~月后临床与肌电检查皆无恢复迹象 时,应考虑手术松解。
并发症
3.肘外翻 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 位不良病例,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 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4.关节活动障碍 大多数患儿愈合肘关节功能不受影 响,或只有轻微屈伸受限,少数病人由于组织挛缩 近期可有20°~30°屈伸障碍,随着生长发育都会 有所改进。
概述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三点之连线,当肘屈90 度时,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当肘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 线上。此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肱骨下端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尺桡神经通过。骨折 后须注意有无伤及血管和神经。
X线测量判断髁上骨折对位情况的 相关指标
• 前倾角: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线与肱骨骨干 长轴线的夹角,正常为25-40° • 提携角:正位片上臂纵轴与前臂纵轴形成 的夹角,正常为5-15°。骨折移位可使此 角度改变而发生肘内、外翻畸形。 • 侧位片,沿肱骨干前缘划一条线,正常此 线远端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1/3与后1/3交 界部位。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X线特点
• 1、肱桡关节正常,肘关节正位及侧位片均 显示桡骨纵轴通过肱骨小头; • 2、尺桡关系不变,即上尺桡关系正常; • 3、肱骨与尺桡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桡骨 带干骺端骨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后上方。
髁上骨折报告书写规范要求
• 1、报告中应该表现出分型,如是伸直型还 是屈曲型,伸直型还应分出尺偏还是桡偏 等。 • 2、还应着重写出远断端的旋转移位方向。
判断骨折断端旋转方向(正位)
• 3、正常儿童肱骨鹰嘴窝两侧皮质投影在正位 X 线片上观察均不明显,只表现为一骨质 疏松区。 肱骨向那侧旋转,超过 20 度以上,则那侧鹰嘴 窝皮质白线变为清晰。如髁 上骨折后,远折端鹰 嘴窝内侧皮质清楚则为内旋,反之,鹰嘴窝外侧 皮质清楚,则臂旋前,反映了断端相应内旋。如 两骨分开 并列,为前臂处于旋后位,则远折端亦相应外旋
骨折分型
2.屈曲型 :较少见。多系肘关 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 上而下,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 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 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 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 斜向后下方,很少发生血管、 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发生率 损伤机制 远折端 近折端 并发症 多见 跌倒时手掌着地 向后向上 向前向下 易损伤神经、血管 屈曲型 少见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向前向上 向下向后 不易损伤神经、血管
X线测量判断髁上骨折对位情况的 相关指标
• Baumann角:经过外侧髁骺板的斜线与肱骨 干中轴线的夹角称为Baumann角,Baumann 角平均72°(64°-81°),不超过81°不可 能发生肘内翻, Baumann角增减5°,临床上 提携角将增减2° • 干骺端-骨干角:在正位X线上于干骺端最宽两 点画一线,其与肱骨纵轴线形成的外侧角度。 正常90°,大于90°有肘内翻,小于90°有 肘外翻。
判断骨折断端旋转方向(正位)
1、正常肱骨远端前后扁,两侧宽。如两骨折端不等宽, 或有侧方移位而两侧错位的距 离不等,均说明骨折端 之间有旋转畸形存在。 • 2、正常肱骨髁上部两侧骨皮质呈鱼尾状,弯曲度基本 对称。肱骨内旋,内侧皮质弧度 加大,外侧皮质弧度 逐渐变直;肱骨外旋时与上相反。如肱骨髁上骨折后, 近端内 旋,则近折端内缘皮质弯曲度加大,外缘变直。 反之亦然。
骨折分型
(1)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 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 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 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 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 完整。 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 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 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骨折分型
(2) 桡偏型:与尺偏型相反, 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挤而 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 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 移位。 此型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 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位或 矫正过度时,亦可形成肘内翻 畸形。
定义与相关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2cm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 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 为5-12岁。 肱骨髁上系指肱骨下端内外两髁 之上2厘米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该 处前后扁薄而内外宽,呈鱼尾状,这 是易在此处折断的原因之一。
概述
肱骨下端关节面向外 侧倾斜,当肘伸直时, 形成前臂较上臂向外偏 斜5-15度的携带角。携 带角过大称肘外翻,过 小而成负角者,则称肘 内翻。肘内、外翻畸形 是肱骨髁上骨折易发生 的晚期并发症。
骨折分型
3. 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此型骨折多属肱 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 型或粉碎型骨折。
临床表现
肘部肿胀(多较明显) 肘部剧痛、活动受限 髁上部位压痛明显
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临床表现
• ①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由手着地受伤时,肘 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部向后突出并 处于半屈位。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 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触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 关系正常。
• ②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 起,皮下淤斑。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骨折端 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检查可发现 肘上方压痛,后方可触到骨折端。
诊断
• 1.有明显外伤史,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 2.伤后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髁上部位压 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 3.肘关节骨性标志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时,关节正 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 同时应常规检查有无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桡神经 损伤。伤后或复位后应注意是否有肱动脉急性损 伤和前臂掌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否出现5P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