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年(卷),期】2019(011)004【总页数】5页(P327-331)【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者】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作者单位】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较长、病因不明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抗生素、中药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手术后容易复发,形成脓肿、瘘管、窦道等,往往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非哺期乳腺炎由于缺乏典型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性反应,且在声像图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常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3-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两者差异,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6例,其中B超正确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7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非哺乳期乳腺炎45例(误诊组),再随机抽取1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作对照(浸润性导管癌组)。

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未接受药物、手术、放疗、激素或靶向等治疗,影像学与病理资料完整。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 PHILIPS EPIQ7、IU22、西门子 S2000、百胜Mylab Twice200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频率5~12 MHz。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作者:曹力王晓红周华徐秀红蒋春兰全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

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

结论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约为4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反映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近年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0年至2010年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1 仪器设备采用GE login 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

1.3 方法患者双臂上举,平卧位或半侧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超声扫查之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大致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等,然后用直接扫查法,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

扫查肿物时,重点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情况,然后扫查腋窝,了解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24)2【摘要】目的比较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MPBC 患者(MPBC组)及66例IDC-NOS患者(IDC-NOS组)的资料,比较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

结果 MPBC组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囊实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48.5%、42.4%、18.2%、45.5%)均明显高于IDC-NOS组(10.6%、13.6%、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MPBC组5例(15.2%)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IDC-NOS组26例(39.4%)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MPBC组多表现为三阴型(20/33,60.6%),IDC-NOS组多表现为Luminal型(48/66,72.7%),其中Luminal B型居多(34/66,51.5%)。

MPBC组、IDC-NOS组Ki-67表达水平分别为(59.4±21.9)%、(37.5±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P=0.000)。

结论 MPBC与IDC-NOS临床表现类似,超声医师可从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囊实性回声等方面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资料。

【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化生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病理【作者】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7.9【相关文献】1.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特征分析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5.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评价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评价

相 的扫描 ,每个 时相扫描6 0 s ,在每 1 个时相扫描 后 ,经手背静 脉 ,以
2 . 5 m L / s 的注射 速率 ,给予患者对 比剂钆 喷酸葡胺注射 ,1 2 s 内注射完 成 ,然后再 以相同的速率静脉推注生理 盐水2 0 mL 。 MR I 图像 处理 :使用S i e me n s 3 . 0 T MR 工 作站对 扫描数据 进行处 理 ,并使用Me a n C u r e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速 小 角度 激 发三 维 动态 成像 序 列 T WI 进 行 抑 脂轴 位 扫描 ,参数 选 择为 T R 选择4 . 2 3 ms 、T E 选择 1 . 5 7 ms 、层厚 选择0 . 9 am、层间距 选择 r
O . 2 mm、视野选择3 4 0 X 3 4 0 mm、矩 阵选 择4 4 8 ×3 3 2 ,重复进 行6 个时
6 0 ・l l 6 i 床研 究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8
M R I 诊 断乳腺浸 润性导 管癌 的临床评价
祝 丽敏
( 河南省安阳地 区医院放射科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MI u诊 断乳 腺 浸润 性导 管癌 的 临床价 值 。方法 我 院 采 用手 术 治疗 ,并 经过 病理 证 实为乳 腺浸 润性 导 管癌 的患者 5 5例 ,
1 . 3方法
乳 腺 浸润 性 导 管癌 的 MR I 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钼 靶 x线检 出 率 ( P
< 0 . 0 5 ,见表 1 )。 3讨 论
乳 腺浸 润性 导管 癌是 临床 上 的多 发病 ,准 确的诊 断在 治疗 中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钼靶 x 线 检查 以及 MR I 检查 是 目前 临床上 最 为 常用 的两 组检 查 方法 。钼 靶x线检 查是 诊断 乳腺 浸 润性 导管 癌 的传 统方 法 ,具有 良好 的对 比度 ,一直 作为 乳腺 浸润 性导管 癌 的首 选检 查方 法 ,但 在临 床应 用 中 ,仍 存在 着 一定 的局 限性 :钼 靶x线 的穿 透力 有 限 ,对 致密 的乳腺 穿透 力 不佳 , 由于 致密 的乳腺 对 乳腺 癌病 灶 的掩盖 ,易 导致漏 诊 的发 生 ,同时 ,对于 微小 的钙 化灶 的检 出率 不高 ;对 于近胸 壁 处 的小癌 灶也 易发生 漏诊 ,钼 靶 的放射性 对 乳腺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

分 良恶性两种 , 良性较 恶性 的钙化 大 , 呈短线状 或弧形 钙化 , 它 与乳腺导管等分泌性疾病有 关 , 性钙化为组 织异 常而产生 的 恶 钙盐沉积 , 营养不 良陛钙化 , 多个微小钙化点 , 可呈 簇状分布 ; 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可分 泌多种“ 肿瘤血 管
限性或患侧 呼吸音消失 者。对可 疑病 例应仔 细查体 , 时摄 X 及 线胸部 正侧位 片 , x线胸 片未发 现气胸征 象而有肺 受压表 现 对 者, 可考虑行胸部 C T检 查。尤其对局 限性气胸 C T诊 断价值 更
(0 1一 7—1 收稿) 白 21 O 1 ( 洁 编辑 )
[ ] 李 自平 , 4 黄
糖 皮质激素的应用须慎重 , 大量 的激素 治疗将 不利 于 自发 感抗生素 , 痉平喘并稀 化痰液 , 长期 解 避免剧烈 咳嗽 , 抬举重物 等 , 尽 性 气胸 的愈合。③ 防止和纠正皮下气肿 、 纵隔气肿 、 平衡紊 可能减少气胸 的发生 。 酸碱
乱、 消化道 出血 以及呼吸 、 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同时预防和及 时 发 现在治疗过程 中再度发生 的对侧或 同侧其他部位气胸 』 。 2 3 误诊原 因与预 防措 施 由于老年 人慢 性阻塞 性肺气 肿合 . 并 气胸 临床表现不典型 , 误诊率高 , 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高度警惕
・ 7 6 ・
外科治疗。若胸腔闭式引流无效 , 可采 用胸膜黏连术 , 或胸腔镜
高。对于病情重无法行胸部 x线检查 者 , 可在呼 吸音减低最 明
下修补术效果亦较好。②积极治疗原发病 :C P O D急性 发作 时 , 因此吸氧 , 卧床休息 , 补液 , 抗感 染 , 合理 使用 支气管 扩张剂 , 纠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161综上所述,经阴和经腹联合彩超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将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1]李娟,郑佳利.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0):1895-1896.[2]马旭涛.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4):53-54.[3]李胡兰,聂青平.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6,6(14):150-151.[4]陈少锋,梁明,熊斌,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子宫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24-6125.[5]王凤,金兰,张科勋,等.经阴道与腹部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2):3709-3711.[6]吴丽霞,罗友,魏春英,等.超声检查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3):374-375,378.[7]王凯英.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特征与误诊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7):119-120.[8]李培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5):314-315.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来我院行乳房健康体检。

超声所见:双侧乳腺结构层次清晰,腺体回声欠均匀,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层内可见范围约19mm×13mm×8mm 的低回声实性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血流信号。

右侧乳腺腺体未见占位病变。

双颈区、双锁骨下区、双腋下及双内乳淋巴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内不规则实性肿物—癌不除外。

外院乳腺钼靶检查所见:双乳腺体呈片状,左乳外上象限腺体结构紊乱、纠集,呈不规则团块状,边界不清,边缘浸润,有刺,范围约20mm×20mm,边缘可见数枚泥沙样钙化,形态不整。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结节,多伴后方回声衰减,钙化及液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且多表现为高阻动脉血流,部分可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普勒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9-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的乳腺癌患者约120万,约50万死亡。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首位。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约占45%。

笔者研究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1.2±10.3)岁。

45例浸润性导管癌均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乳房触及无痛性肿块或体检发现乳腺占位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百胜du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mhz。

患者取仰卧位,脱去上衣,双手上举,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首先对乳腺各象限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液性区等;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多普勒频谱分析肿瘤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阻力 指 数 ( I ≥07共 5 R) . 8个 (0 ) ≤06 6% ; . 9共 l 2
个 (3 ; 1 %) 0或不 满 意 2 6个 (7 。 2 %)
23 腋 窝淋 巴结 - 同侧 探 及 腋 窝淋 巴结 肿 大 2 4例 淋 巴结 大 小 、 目不 等 , 数 呈类 圆形 , 境界 清 楚 , 内部 回声欠 均 匀 , 巴 门结构 消失 , 可探及 彩 色血 流信 号 。 淋 均
低 。有 研 究 表 明 , 冲 多普 勒 显示 P V 以 1 c / 脉 S 2ms 为较 理想 的 良恶性 肿瘤 的鉴 别临 界值 ,当 P V≥ S 1c / 时 , 2 m s 提示 为恶性 可 能性 大 。但本 组病 例 中
P V≥1c / 者 ( 0个 ) P V 1c / 及 彩 色血 S 2m s 5 与 S < 2rs n
31 早 发性 导管 癌 、 管 内癌及 导 管原 位癌 . 导 分 析 本 组 资料 . 术前 超 声 诊 断 9 O例 , 断 符 诊
合率 9. 38 %。本 组 7 3例 患者 中 4 6例 分 布 于 4 ~ 5
6 5岁 年 龄段 ( 6 %)< 5岁 的早 发性 导管 癌 7 占 3 ,3 例 , 9 %, 国内报道 相 符【 本 组 患者 中 , 发 占 . 与 6 1 ] 。 早 导 管癌 纵横 I< z I的 5例 ,余 2例 小病 灶 纵横 比> L 1 有研 究[ 为这 可 能 由 于年 轻 患 者 乳腺 癌 的周 , 2 1 认

个 。导管 癌 肿块 纵横 比 ≥1为 4 9个 ,占 5 %; 1 余
4 7个 肿 块 纵 横 比< ( 5 见 封 三 ) 其 中07 ~ l图 , , . 1 5 为2 4个 , 2 % ;07 占 5 < .5为 2 3个 , 2 %。 占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加强对该病超声诊断的认识,以提高诊断价值。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肿块69个,发生在外上象限者占60%,内上象限占27%,其余为乳腺内外下象限,96%的肿块回声强度为低回声,82%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样生长。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 and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s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65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ID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Of the 65 patients, 39 cases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60%), 17 cases in the upper inner quadrant(27%). The inner echoes were hypoheterogeneus in 62 cases(96%), 53 cases were irregular shape with unclear boundary. 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has a highly value of diagnosis of IDC based on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Breast;Ductal carcinoma;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各国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是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也有发生,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中的绝大多数,本文就对我院近三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年龄28岁~75岁,平均45岁,病例中临床触及肿块者60例,肿块单发者占95.3%,其余5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1.2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2 MHz,嘱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下区,必要时采取向一侧倾斜体位,然后以乳头为中心,以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为基准,纵横切交叉扫查,首先发现肿块,确定位置,逐步观察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Cooper韧带的关系及肿块的血运情况,除此之外,肿块纵横比、是否有微小钙化灶等特征表现亦需详细观察。

2结果
2.1二维超声表现65例患者中,共发现肿块69个,其中肿块单发患者约占
95.3%,两个及以上者少见,其中肿块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者多见,有41个,内上象限其次,有19个,肿块大小在4~6 cm者7个,2~4 cm者44个,1~2 cm者18个,其余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及肿块后方回声等特征性表现见表1。

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69个肿块中只有两个肿块为探及血流信号,根据Aderler半定量法肿块内血流的多少与分布分级具体如表2。

3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为常见的基本类型,病理上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系癌细胞穿破导管基膜而浸入间质,超声检查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甚至有学者称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检出率高于钼靶成像,所以熟练掌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表现,必然会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表169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特征表现例数百分比(%)蟹足状或分叶状5681.1肿块纵横比>13246.3内部回声不均5782.6微小钙化灶4362.6浸润Cooper韧带284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5376.8表2
分级血流形态例数百分比(%)0级无血流22.8Ⅰ级点状、短棒状血流811.5Ⅱ级单断面1-2条血管3347.8Ⅲ级3条以上血管网状2637.6本组病例中癌肿以单发者多见,外上象限发病居多,其次
为内上象限,肿块大多呈不规则型,蟹足状或分叶状生长(图2),这与其病理基础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密切相关,另外在小乳腺癌(1~2 cm)时纵横比>1者多见,直径4~6 cm者纵横比无明显差异,癌肿内部多呈不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部分肿块边缘由于癌细胞穿破导管向间质浸润引起的结缔组织反应,炎症渗出或组织水肿及血管新生而形成边界模糊不清的浸润混合带[1]而显示为高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关于乳腺癌肿对Cooper韧带的的影响早有报道[2],Cooper韧带是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的一部分,Harper等提出乳腺超声中Cooper韧带增厚是原位癌的相关征象,在本组的69个肿块中,有此特征性表现的有28个,占40.5%,主要表现为Cooper韧带的变宽、回声减低、回声带模糊等征象。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微小钙化(也称砂砾样钙化)和乳腺癌的相关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病理上认为乳癌坏死的程度与癌肿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当癌细胞发生坏死时,易致钙盐沉着,所以癌肿的恶性程度越高,微钙化的发生率越高,另外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微小钙化检出率很高,可达93%[3-6],在本组病灶中有43个出现微小钙化(图1),约占62.6%,可见微小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超声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运多较丰富,在肿块的边缘和内部均可见多个血管分布,用Aderler半定量法分析,本组69个肿块中只有两个未见血流信号,8个为Ⅰ级,59个为Ⅱ~Ⅲ级。

综上所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除具有乳腺癌的各种直接征象外,肿块内的微小钙化灶、对Cooper韧带的浸润情况及肿块内的血流表现都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掌握了上述这些对于大部分的病变还是可以诊断明确的,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对于不典型的病灶以及其和各种乳腺良性肿块的鉴别,也将成为我们广大超声工作者得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Stavros AT, Thicknan D,Rapp CV,et al. 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 alignant le-sions. Radiology,1995,196(1):123-134.
[2]Birdwell RL, Ikedr DM, Jeffrey S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power Dopple imaging of solid breast masses. Am J Roentgenol,1997,69:703-707.
[3]许萍,华秀云,单洁玲,等.乳腺微小钙化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16(9):290-292.
[4]李安华.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5):301-303.
[5]许萍,华秀云,单洁玲,等.乳腺微小钙化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16(9):290-292.
[6]李银珍,黄道中,李进兵,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2):1816-1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