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现场伤员抢救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灾害现场的医疗救护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受伤者提供有效的急救和抢救措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灾害现场医疗救护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受伤者的最佳救治效果。

一、基本原则1.人民至上: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确保受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和抢救。

2.救死扶伤:在灾害现场,医疗救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救助那些生命垂危的人员,并对伤员实施抢救措施。

3.迅速响应:在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人员应当迅速启动救援机制,并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响应。

4.协同合作:医疗救护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协同合作,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工作的高效率。

5.切实安全:在灾害现场医疗救护工作是危险的,医护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二、基本方法1.快速评估:医疗救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灾区进行快速评估,确定受伤者的数量和伤势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提供救治。

2.分级救护:根据伤势的轻重,将受伤者进行分级,优先处理那些生命垂危的伤员,确保救护资源的有效利用。

3.现场抢救:在灾害现场,医疗救护人员需要进行基本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等,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并稳定伤情。

4.运送救治:对于能够移动的伤者,及时将其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对于严重的伤员,可以使用直升机和救护车等专业的转送工具。

5.临时医疗服务:在灾害现场,需要建立临时医疗服务点,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护和抢救服务。

这些服务点需要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由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6.心理干预:灾害对伤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需要医疗救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伤者重新建立自信和重新面对生活。

7.数据收集和研究:在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人员需要收集数据并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以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在灾害现场医疗救护工作中,医疗救护人员的责任重大,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抢救伤员的基本原则

抢救伤员的基本原则

抢救伤员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医疗意外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甚至生命垂危。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抢救伤员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抢救伤员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现场在抢救伤员时,首先要保护好现场。

当我们看到伤员倒地无法自理时,不要慌张,要冷静分析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安全。

如果事故地点存在危险因素,如火源、毒气等,我们需要先保障自身安全,逃离现场并报警。

如果现场安全,我们需要立即考虑如何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二、评估伤情在保护好现场后,我们需要尽快评估伤员的伤情。

这需要观察伤员的意识、呼吸、心跳和出血情况等。

如果伤员的意识、呼吸和心跳正常,我们只需要做好伤员的保温工作,等待救援的到来。

如果伤员失去意识或呼吸不畅,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伤员有出血现象,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三、拨打紧急电话在抢救伤员时,我们需要及时拨打紧急电话。

这包括拨打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和专业救援队伍。

我们需要向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急救人员或专业救援队伍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例如事故地点、受伤人数和伤情等。

四、加强沟通在抢救伤员时,我们需要加强沟通。

这包括与伤员本人的沟通和与其他目击者或救援人员的沟通。

我们需要尽可能了解伤员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案。

此外,与其他目击者和救援人员的沟通也尤为重要,有助于协调救援行动,提高抢救的效率。

五、保持耐心和冷静在抢救伤员时,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

抢救工作往往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耐心地等待援助和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

此外,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冷静,以便应对意外情况和突发状况。

抢救伤员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抢救伤员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灾害现场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灾害现场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灾害现场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姚元章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4)6
【摘要】解答:包括6条原则:(1)先复后固:先进行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2)先止后包:大出血时先采取一切办法止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3)先
重后轻:优先抢救危重伤,后抢救轻伤员;(4)先救后送: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转运途中可能有危险,应先抢救再后送;(5)急救与呼救并重:批量伤员,紧急救治的同时,呼唤支援;(6)搬运与医护一致:医护和抢救应在任务要求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总页数】1页(P570-570)
【关键词】现场急救;灾害;心肺复苏;生命体征;转运途中;批量伤员;紧急救治;抢救【作者】姚元章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地震灾害现场急救与处理的原则 [J], 刘晓伟;刘志
2.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心室颤动和扑动的基本概念、现场快速判断和急救原则 [J], 冯庚
3.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急性心律失常的现场急救原则和主要手段 [J], 冯庚
4.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 [J], 岳茂兴;刘志国;蔺宏伟;李建忠;化楠
5.分析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抢救原则 [J], 李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现场急救是指及时利用医疗资源和急救知识,在事发现场疏散伤员、协助受害人、急救受伤者,和抢救伤员等活动。

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化,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未及时救助受害人而造成的伤亡,是非常重要的救援知识。

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现场急救工作中,对受害者进行急救的基本原则。

它包括:1、有效的事故预防。

防止和避免发生现场事故,预防受伤可以防止出现更多的伤员,避免恶劣的后果,因此具有重要性。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生伤害的机会,及早明确事故现场情况。

2、早期救治。

现场的受害者伤情的初步诊断,做出有效的,快速的救治措施是现场救治的核心原则。

要根据受害者病情和发生的事故情况,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因势利导,选择最佳的救治方案。

3、伤员安全运输。

现场伤员的安全运输,是抢救伤员难易的关键。

运输伤员要尽量缩短时间,但不应牺牲行为动作上的安全性;应当在正确的健康状况下把伤员妥善地运送到医院。

4、做好安全管理。

保证救援过程中的现场安全,保证救援队伍安全通路。

要做好事故现场管理,扩大受伤者离开现场的可能性,消除受伤者继续伤害的可能性。

5、遵照法律法规。

在现场急救时,必须遵守当地的社会公德、行政法规、政府法令等,保证现场的安全,救助受害者时尊重事故受害者的意志,不可以采取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6、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救护。

抢救急救行动中,依照医疗救助标准,彻底做好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救助效果。

7、及时登记及留存资料。

现场救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诊断和抢救程序,并及时登记和保留伤员病例,以便日后医疗机构查阅和使用。

以上是介绍的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它们可以在现场急救时起到很大的帮助,应当掌握规范的急救程序,以期给受害者及时得到救助。

现场急救原则范文

现场急救原则范文

现场急救原则范文
一、确保自己的安全
在进行紧急救援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明火、有毒气体等,应及时远离现场,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自身的安全是急救工作的基础。

二、进行现场初步评估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快速进行现场初步评估。

这包括观察伤
者的呼吸、意识、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判断伤者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初步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四、进行基本救护处理
基本救护处理是指对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危急情况下的伤者进行急
救措施。

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处理骨折等,这些常见的基本急救措施应
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尽快进行。

在进行基本救护处理时,应尽量避免进一步伤害,比如改变伤者的位
置或姿势时要轻拿轻放,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姿势。

对于骨折患者,可以用
绑扎物进行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骨折部位的移位。

五、提供心理支持
在紧急情况下,伤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作为急救人员,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抚伤者的情绪,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和勇气。

六、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的职责是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而不代替专业医护人员的工作。

一旦基本救护措施完成,应及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并配合他们的工作。

七、记录和报告
在急救结束后,要尽快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并向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报告。

记录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医护人员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灾难救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灾难救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灾难救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灾难救治的基本原则1. 救灾工作的纲领性原则是"迅速、专业、有序、全面、高效"。

2. 人道主义原则:对灾区人民尽快提供医疗救护、生活救援和安置服务,为其提供必要的食品、医药、庇护所、水以及社会支持。

对待伤病员、老弱妇幼人员要有特殊关怀和照顾。

3. 协调原则:政府应当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依据城市实际情况,推动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确保救援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4. 救援优先原则:在灾难发生后,救援力量应当优先考虑救援伤病员、可救护的人员。

抢救无单搭救人员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能因救援而造成次生伤害。

5. 救治和预防结合原则:在灾后救治和健康保护的同时,要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预防疫情的蔓延。

二、灾难救治的组织机构1. 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站应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通讯、民政、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的协作,统一指挥、协调救援和医疗救护行动。

2. 救治先锋组:是以专业救治人员为核心的救护队伍,提前进入灾区对伤员进行救治。

3. 救援力量的组成:救援力量一般由政府专业部门、武警部队、医疗队、抢险队、机动车辆、救援器械、通讯设备等组成。

4. 捐赠物资管理:捐赠物资由民政部门负责统一接收、统一登记、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发放。

三、灾害救治和医疗救护1. 灾害救治:灾害救治是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恐怖袭击等为特征的救助活动。

灾害救治保护生命和健康,缓解痛苦,减轻影响,恢复秩序。

2. 救护现场伤员的救命原则:在灾难现场,要采取"伤员分类救治和救治优先原则"。

抢救无呼吸、无心音伤员,保护呼吸道通畅,急救心脏病、心脏骤停和中暑伤员。

3. 应急现场救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快速评估伤员伤情,进行伤员分类救治和伤员转运。

4. 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工作:要注意伤员的营救、抢救、转运和安置工作。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4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5、急救与呼救并重 在实施急救之前,应当拨打120,
并陈述清楚简要的情况,寻求救援, 启动EMSS;并现场进行止血、包扎、 固定等急救处置,抢救伤转送与监护相结合 运送途中,要继续给予生命体征等
严密监护,不停止救治措施,以期安 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
8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3、评估伤情 快速而简捷地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意识、气
道、呼吸、脉搏等,重点是评估有无威胁生命 的伤势或病情。首先应判断意识、开放气道、 维持呼吸和循环,继之才进行详细检查以及处 置其他诸如出血、骨折等伤情。
检伤分类:常应用在发生大灾难群体伤害时。 目的是以有限的人力与资源,在最短的时间 内,救治最多的伤病者。
11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6、及时转送 按国际惯例,重伤员(红色标志)第一
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志)其次优先、轻 伤员(绿色标志)延期处理的救治顺序,现 场及时安排转送医院;并接受急救中心的统 一调度指挥,避免伤病员过度集中或过度分 散在相关医疗机构。
12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7、途中监护 经过现场有效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急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1、先抢后救(先排险后施救) 评估现场,使伤员脱离险境,同时确保
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采取救治措施。遇有 成批伤员,多人在场时,应分工合作,抢中 有救,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 时机。
1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2、先救命后治伤(治病) 先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症状,
后处理一般伤病,如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 时,应先“心肺复苏”后固定;大出血又有 创口时,为防止伤员血液大量流失,应当先 采取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再按科学方法包 扎伤口。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一、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急救的目的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

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急救的原则: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治方法。

2、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轻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

3、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4、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二、怎样拨打急救(120)呼救应简单明了,语言精炼、准确,无关的话不要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病人或伤员**、性别、年龄。

2、病人或伤员致伤(病)原因及目前最危急的状况。

(如昏倒在地、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过去病史及与本次发病有关的因素)3、病人或伤员目前所处的详细地址、,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呼救后应派人在路口等候救护车)4、及时清除楼梯、过道上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

5、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要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等,同时要说明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身份。

三、现场急症之——中暑中暑的原因和表现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中暑症状-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除头晕、口渴外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事故现场伤员抢救的基本原则
意外伤害、突发事件,一般都发生在动荡不安全的现场,而专业人员到场需要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注意安全,对伤员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分清伤情、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致命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稳定;
——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无论是在作业场所、家庭或在马路等户外,还是在情况复杂、危险的现场,发现危重伤员时,“第一目击者”对伤员的救护要做到: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一)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110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
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运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救护人员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职责。

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

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尽可能减轻其精神上的创伤。

7.伤面的救护措施
为应对紧急情况,员工和公民都应学习和掌握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

8.正确处理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
存在窒息性气体的事故现场,引起危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高度致命性,救护人员应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并防止救护人员中毒。

9.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