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根底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根底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根本概念等化学根底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根底知识严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平安性的根底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那么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根底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根底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别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那么是在化学根本概念的根底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根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根本方法和根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根底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到达,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平安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才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理论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平安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平安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平安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平安意识教学过程:[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终究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4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1.教材引言 2.化学实验安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科学(教材引言部分)2.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3.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
2.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法学法创设情景→复习回顾→引导自学导学案式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安排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引言观看光盘情景材料1、2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教学过程引言: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更高层次的飞跃和延续,初中化学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和跳板。
请同学们回顾思考: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看法:老师解说: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过渡:化学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科学大会上全世界的科学家发表共同宣言说:化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由此可见,化学如此重要,如此神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拉开学习高中化学的序幕吧!请同学们自学引言。
(如果已经自学引言,可进入下一阶段)教师点拨:引言的第一自然段:介绍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哪些问题?2、3自然段介绍化学的实用价值和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4自然段说明化学抽象而不神秘、神奇而又平凡。
第5自然段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
最后6、7自然段介绍化学课程的结构和特征。
播放录像(用媒体让学生观看情景材料一,进一步认识化学的特征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已经观看,可以省去)过渡:通过自学引言,观看录像我们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让我们“从实验学化学”开始吧!展示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引导:为了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保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回顾初中化学知识,请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的一些具体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完整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明确学习目标】1、复习掌握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关知识点回顾】说说实验室下列做法的目的是什么?(1)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或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4)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移去导气管,再移去酒精灯。
(5)禁止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化学实验安全2、了解安全措施。
(1)实验室中常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⑤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
为防止中毒,应注意几点:①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
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和有烟雾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外加尾气处理装置。
②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存放食品,餐具不准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用水把手洗干净。
③皮肤上有伤口时,不能接触有毒物质,否则会经伤口进入人体而造成中毒。
④不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实验过程若不慎发生意外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如下紧急处理:①玻璃割伤等其他“机械类”创伤,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最后敷药包扎。
②烫伤应找医生处理。
③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子盖灭。
④大量浓酸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NaHCO3溶液,严重的须就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docx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含答案)1.1.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含答案)1.1.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含答案)1.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含答案)1.2.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含答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课2.1.1物质的分类(含答案)2.2.1离子反应⑴(含答案)2.2.2离子反应(2)(含答案)2.3.1氧化还原反应⑴(含答案)2.3.2氧化还原反应⑵(含答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3.1.1金属的化学性质(含答案)3.2.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含答案)3.3.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含答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1)(含答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2)(含答案)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含答案)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1)(含答案)4.2.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2)(含答案)4.3.1硫和氮的氧化物(1)(含答案)4.3.2硫和氮的氧化物(2)(含答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含答案)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试剂的存放易挥发类:见光易分解类: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2.试剂的取用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1O3, Zn为例进行分析)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反应类仪器:量器类:其他常用仪器: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自学内容】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课堂互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高中化学必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提炼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迁移至物质分类,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他们之间的反应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了解胶体的提纯方法,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应用分类法建立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模型。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难点: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课前预测试】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他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元素和元素;化合物可分为、、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按得失氧分为、。
2、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分子或原子,则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今年端午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栏目报道了用硫酸铜处理过的“返青粽叶”,食用其包裹的粽子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4、溶液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水是,该溶液的特点是、、。
【知识结构导图】【考点精讲】☞考点1、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探究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 1、氧化物的分类:①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②成盐氧化物: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氧化物属于成盐氧化物。
③过氧化物: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如:22O H 22O Na 2、酸的分类方式:按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数: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按酸性强弱;按有无挥发性。
3、碱的分类方式: 按水溶性;按碱性强弱 4、盐的分类方式:①正盐:既不含可以电离的氢原子,又不含氢氧根(OH )的盐。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导学案新人教版选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导学案新人教版选1-1-1焓变反应热[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够使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反应热的含义和应用学习重点:△h的“+”与“―”【自主预习】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发生变化,即形成;第二,能量发生了变化,即能量或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反应和反应。
下列图中,图1表示反应,图2表示反应。
3.有以下反应:① 氧化钙与水反应② 碳酸氢钠通过加热分解③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④ 煤燃烧取暖⑤ 钠与水反应⑥ 明矾通过加热失去结晶水,其中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焓变(1)定义:(2)符号:(3)单位:(4)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h是“+”或△ H>0为反应;△h为“一”或△h<0时为反应。
一(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预览测试]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C.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需要冷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合作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化学反应有两大变化,即变化和能量变化。
由于分解不同化学键并形成不同化学键的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总是会发生变化,最终的反应结果是能量或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导学案:高一化学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自主学习】1、②对着人 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石棉网③浓硫酸 水④将导管从水中撤出 熄灭酒精灯 防止倒吸⑤通风厨 点燃、吸收、收集 检验气体纯度 燃烧掉2、(1)药品的取用(2)气体的收集排气法收集向下排气法 密度 小于 空气 向上排气法 密度 大于 空气 排水法收集 难溶于水 的气体(3)①玻璃器皿②称量物 砝码③大 小(4)第一步时装置形成一个密闭体系,第二步想办法使密闭体系内产生压强变化,第三步观察现象,第四步得出结论。
3、①碳酸氢钠 用干抹布拭去 用水冲洗②稀醋酸 用水冲 硼酸 药品的取用 使用仪器固体 药品 粉末 药匙(纸槽) 块状固体 镊子 一定量 托盘天平 液 体 药 品 少量 胶头滴管 多量 用试剂瓶倾倒 一定量 量筒、滴定管等③湿抹布④沙土4.(1)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⑵①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②搅拌③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三层出,漏斗颈下端靠在烧杯内壁引流思考:①再次过滤直至澄清②滤纸破损,过滤时液体漫过滤纸5、(1)①蒸发时,当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发至干②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2)①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局部过热液体飞溅。
②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达标检测】一、基础达标1、A2、D3、B4、CD二、能力提升1、B2、D3、AE4、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烧杯的位置放反了) 27.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混合物将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物理化学1、过滤和蒸发【思考与交流】(1).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2).(3).溶解,加速固体的溶解过滤,出去不溶性的泥沙杂质蒸发,使盐析出(4).3次,搅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外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小结:1、(1)将不容物与水分开(2)蒸发将含有非挥发性的稀溶液加热沸腾,时部分容积气化,从而时溶液得到浓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
(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
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颜色的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用___________,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
5.仪器的安装与连接以及气密性检验:
(1)安装顺序:一般从热源开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2)连接顺序:洗气时,“___进___出”,如a;量气装置“___进___出”,如b;干燥管除杂时“大进小出”,如c。
(3)检验气密性。
①微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
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___________;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有水柱回升。
②注水法:关闭所有出口,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注水,如果水不能顺利注入,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试剂的存放
1.试剂瓶选用的四个要素:
(1)瓶口: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
(2)瓶质:与玻璃强烈反应的试剂(如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
(3)瓶塞:强碱性溶液不可用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来盛装。
(4)瓶色: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特殊试剂存放的“九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