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之令狐文艳创作
诚信的典故之令狐文艳创作

立木为信令狐文艳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季札挂剑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
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
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之令狐文艳创作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令狐文艳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
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
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
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国学经典内容之令狐文艳创作

国学经典内容令狐文艳《道德经》篇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7、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9、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6、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7、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18、去甚,去奢,去泰19、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22、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净为天下之正。
2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增广贤文》原文及解释(节选)之令狐文艳创作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原文及解释(节选)令狐文艳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
2、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3、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4、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7、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8、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9、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10、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11、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12、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13、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14、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15、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16、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17、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18、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在家不会接待客人,出去后才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十大著名教育理论之令狐文艳创作

十大著名的教育原理令狐文艳一、赏识法则——根雕原理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
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
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
”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二、多元法则——过河原理一次专家乘船到河对岸去,在船上和船夫攀谈起来,竟然发现船夫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话的人,于是非常鄙夷他。
快到河对岸了,船夫惊呼:“你会游泳吗?”“不会。
”“这条船马上要翻了,那你马上就会死的。
”专家听了愕然。
是呀!社会上流行的“专家是人才,船夫只不过是一小人物而已,当然谈不上是人才”观念。
在生命危急的关头,船夫居然救了知识渊博的专家一命。
谁是人才,令人思考。
其实人真是各有其长,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都可以说是人才,在人才的认识上我们要有多元的观念。
教育者千万别总是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叫人才。
只有运用多元法则育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三、全面法则——图钉原理图钉分为钉尖和钉帽两部分,若将二者分开,图钉便不好使,钉帽无用,顶尖也无用,只有二者不分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只重视文化课,不重视艺体课,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只重视优等学生,忽略差等学生,只重视近期利益,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都会使教育走入误区。
四、鼓励原则——蛙跳原理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
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
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
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
阅读的重要性之令狐文艳创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获取信息。
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有85%来源于图书文献。
这足以表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
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
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令狐文艳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
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意义。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
学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

学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在工作实践中和读经的体会总结的几点读经典的好处:一、塑造人格,修身养性。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二、凝神聚力,提高效率。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三、轻松阅读,提引日己忆。
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四、增加兴趣,增强能力。
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 字左右。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 6 岁一10 岁时,能主动找书读。
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五、锻炼思维,事半功倍。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
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在工作实践中和读经的体会总结的几点读经典的好处:一、塑造人格,修身养性。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二、凝神聚力,提高效率。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三、轻松阅读,提升记忆。
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四、增加兴趣,增强能力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
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五、锻炼思维,事半功倍。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
令狐文艳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在工作实践中和读经的体会总结的几点读经典的好处:
一、塑造人格,修身养性。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二、凝神聚力,提高效率。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三、轻松阅读,提升记忆。
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四、增加兴趣,增强能力
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
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五、锻炼思维,事半功倍。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
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六、养成习惯,增进感情。
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天天坚持读经,慢慢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总之,读经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单项技能的教育学习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强了,记忆能力强了,识字多了,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说,读经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是不矛盾的。
表面看,读经会占用一点孩子的时间,好象是增加了负担,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随着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读经根本不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因为学习能力的增强,会减轻其他方面的学习负担。
幼儿经典诵读教育,其实简单的说,对全脑发展都有帮助。
幼儿诵读经典这个好处,要从大的方面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经典的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我们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好的时间是有限的, 0-13岁这个年龄段,记忆力特别好,背诵过的东西一般终生不忘的,或者说,成年以后,稍微提醒立刻就能想起来,
我们自己都会有这个体会的,所以说,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经典的书”,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