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条高中地理经典知识总结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中常见地理知识积累及解释

高中常见地理知识积累及解释

高中常见地理知识积累及解释地理知识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现象和现象,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职业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并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大气层大气层是指地球上围绕地球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吸收地面传出的热量,并调节地球的温度。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天气系统、地形和高度等。

不同的因素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分为日地运动和年地运动。

日地运动是地球自转导致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年地运动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的四季更替。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可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组成。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和活动,包括构造地质作用和表生地质作用。

构造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表生地质作用则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生活和工业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一个地区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人口与城市化对于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止生态灾害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这些是高中常见的地理知识的简要介绍。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和现象,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高中地理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

下面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整理:一、地球及地图知识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组成,地壳分为板块。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地轴倾角引起的季节变化。

3.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纬度、经度、比例尺、地图符号、图例等基本概念。

4. 坐标及地理定位:通过经纬度进行地理定位。

二、自然地理知识1. 气候与气象:气候带、气象要素、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等。

2. 土地利用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种植方式、农业发展问题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的分布、水循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 植被与生态保护:植被类型、植被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5. 岩石与地貌: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地震、火山等地理现象。

三、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规划、城市化等。

2. 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布局、工业化过程等。

3.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交通设施、通信技术发展等。

4.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

5. 旅游与文化:旅游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等。

四、区域地理知识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研究,包括:1.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

2. 亚洲地理:亚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文化特点等。

3. 欧洲地理:欧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

4. 非洲地理:非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发展问题等。

5. 北美洲地理: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城市发展、经济关系等。

以上总结的是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还有更详细的相关内容和案例可以深入学习。

希望以上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地理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球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份高中地理知识点全归纳,仅供参考: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有关计算,如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等。

2. 地球的构造和地形:地球的构造、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及分类,如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3. 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如河流、冰川侵蚀、沉积、海岸地貌等。

4.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特点,如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等。

5.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特征和分类,如气候、土壤、植被等。

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如季节变化、昼夜变化等。

7. 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组成、特征和影响,如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8.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危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涝灾害等。

9.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规律及利用,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二、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特征和分类,如城市环境、农业环境等。

2.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城市规划等。

3.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不同生产活动的特点及地域联系,如农业、工业、商业等。

4.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开发利用,如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

5. 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原因,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6. 人文地理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地理差异及原因,如文化区位因素等。

7.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如东中西部地区差异等。

8. 世界区域地理: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如欧洲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原因等。

三、地球科学1.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形成过程、生物演化规律及分类,如恐龙时代等。

2.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地壳运动的形式及原因,如地震的类型及危害等。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一)
一、自然地理学
1.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态:近似于椭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5千米。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 岩石循环:岩石圈、海洋岩石形成、板块运动和地球内热流。

5. 大气环流:热带低压带、温带高压带和南北极地带等。

6. 大洋环流:热带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南极洲洲际洋和克鲁兹海洋等。

7. 气候变化:水汽、云、气压、风向、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

8. 生态系统:生态位、种群、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等。

10. 灾害与救援: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和地质灾害等。

二、人文地理学
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等。

2. 人口迁移: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历史迁移和国际迁移等。

3. 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农业、工业、城市和垃圾污染
等。

4. 经济地理学:产业结构、地域优势和世界经济格局等。

5.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地图、遥感技术和信息管理等。

6.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旅游区划和旅游环境保护等。

7. 文化地理学:文化景观、语言和宗教等。

8.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生态全球化等。

9. 发展地理学:人类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等。

10. 区域规划:区域分区、区域开发和区域协调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理解地球为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地图的解读与制作:掌握如何识别和解读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学会制作简单的地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运动: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等大气层特点,掌握风、气压、气温等基本概念。

- 气候类型与分布:学习柯本气候分类法,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在全球的分布。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与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掌握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

- 海洋地理特征:了解海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海洋与气候、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

- 河流与湖泊:学习河流的流域、水系结构,了解湖泊的类型和分布。

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理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的基本概念。

- 外力地质作用:掌握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地貌形态。

- 地貌类型与分布:学习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 城市化进程:探讨城市化的概念、历程和影响,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问题。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类型和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了解工业区位理论,掌握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和特点。

- 交通运输与贸易:探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布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3. 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 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学习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了解文化扩散的方式和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地构造与地理运动:- 大地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活动等。

- 地理运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貌发育以及河流、湖泊等形成与变化。

2. 气候与气象:-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期的天气状况。

- 气象:研究短期、小尺度的天气变化。

3. 水文和水资源:- 水文: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分布和变化。

- 水资源:指供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使用的水。

4. 土地利用与农业:- 土地利用:研究土地的分布、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 农业:主要涉及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等。

5. 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环境:涉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等。

- 城市: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结构以及城市化进程。

2. 经济与区域发展:- 经济:包括经济地理、产业地理等。

- 区域发展:研究区域的发展差异、区域规划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

3. 旅游与交通:- 旅游:研究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规划等。

- 交通: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交通网络以及交通规划等。

4. 文化与民族:- 文化:研究文化地理、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传承等。

- 民族:研究民族的分布、文化特征以及民族关系等。

5. 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 基础设施: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社会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以上是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三、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技术与应用的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球表面的不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条高中地理经典知识总结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 日5小时48分46秒)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4、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气温、气压、天气。

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

冷气团一侧阴雨。

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30-40西岸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季风。

40-60°大陆东岸。

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终年盛行西风。

40-60°大陆西岸。

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内陆121、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22、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123、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4、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6、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131、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33、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