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生物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七年级的生物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一、细胞和生命的起源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细胞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

2.生命的起源:原核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要早于真核生命。

古地球上的原始环境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物质的运输与代谢1.物质的运输:体内物质通过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器官进行运输。

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有扩散、渗透、运动、转运等。

2.代谢:是指有机体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反应转化的过程。

代谢包括两个部分:合成、分解。

常见的有机体代谢过程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发酵和分解作用等。

三、继承与变异1.基因:是生物中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条染色体上会有多个基因,基因一般包括基因型和表型两种形式。

2.遗传:是指生物遗传信息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

常见遗传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

3.变异:是指基因在繁殖中出现的突变和重组现象。

变异可以带来种类的繁多和物种的多样性。

四、生物间的关系1.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存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常见有共生现象的物种有蚂蚁和蜜蜂、草与牛羊等。

2.食物链:反映了不同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

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生物构成。

3.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一系列因素。

五、健康常识1.心血管健康: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学会控制体重和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2.口腔健康: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并避免烟和酒等有损口腔健康的物质。

3.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垃圾分类等都是我们需要具备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知识点下册的概述,也是我们在学习生物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每个知识点,同时也能将生物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细胞与生物体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包括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生物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2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依次经历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最终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而在减数分裂中,生殖细胞经历两次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的子细胞。

细胞的分裂保证了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1.3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将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如呼吸作用;而合成代谢是指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如光合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维持着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遗传是指父母生物向子代生物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遗传规律的主要内容,即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遵循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2.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含了大量基因。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重组和交换,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得生物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2.3 进化论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演化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是由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化论不仅揭示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也为我们认识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三、生物体内调节与保护3.1 神经系统生物体的内部平衡和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7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的营养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粪便。

4、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咀嚼,舌搅拌,牙齿咀嚼,唾液分泌,胃肠蠕动,胰腺分泌消化酶等。

5、不同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贮存能量的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第二章:人的呼吸1、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2、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调节体温。

3、肺的呼吸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的扩散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

4、呼吸运动的原理:胸膜腔内负压,肺的扩张与收缩,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

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收缩与舒张,血液的流动。

3、血管的种类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4、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系统的组成:肾、膀胱、尿道。

2、排泄的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3、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体、突起、神经递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激素的种类与作用: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第六章: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1、环境污染的种类与危害: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生物种类的减少、环境的破坏等。

3、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人的由来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2. 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生殖过程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胚胎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分娩: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3. 青春期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二、人体的营养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物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70%。

它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存在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

铁: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在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碘: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可通过食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补充。

有机物糖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

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主要来源于肉类、花生等食物。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鱼、奶、蛋等食物中。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发展出语言等特。

2. 胎儿发育的条件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胎儿
3. 青春期特点及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特点:身体外型改变、体内机能改变、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六大营养物质。

2. 消化和吸收
3. 关注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 呼吸废物的排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动周期→心房、心室交替收缩和舒张。

4. 输血与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2.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调节。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4篇)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4篇)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结构和生命的规律。

下面是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组成及类别- 生物由细胞构成,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 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别。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细胞的生物活动。

- 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每个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功能。

3. 植物的特点和结构- 植物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量来源。

-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 茎负责传输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的身体。

- 叶负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

4.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实现身体的生长。

-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是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 无性繁殖是通过植物器官的分离或无性细胞的分裂产生新个体。

5. 动物的特点和结构- 动物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以摄取有机物质为能量来源。

- 动物的结构包括头、躯干和四肢等。

- 头部包括感觉器官和口器。

- 躯干包括内脏器官和肌肉组织。

- 四肢用于运动和支撑。

6.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实现身体的生长。

-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 无性繁殖是通过动物器官的分离或细胞的分裂产生新个体。

7.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微生物是一类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生物体。

-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 细菌是最简单的微生物,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细胞与遗传
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分裂与生长: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3.遗传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

4.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录、翻译和修饰等。

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3.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变异等概念。

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物质运输和根系的吸收等。

3.植物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四、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脊索动物等的结构和功能。

2.动物的运动和感觉: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五、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1.人体的组成: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调节。

3.人体的呼吸与循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人体的营养与消化:消化系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适应和生态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角色。

2.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金字塔、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3.共生与竞争:共生和竞争的概念和例子。

以上是七年级下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随着对生物科学的深入学习,你将会更加了解生物的奥妙和精彩之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和卫生
1.细胞生命周期、组成及功能
2.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3.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4.保持身体健康的小窍门
5.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3.植物生长的条件
4.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5.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传播
第四章:动物调节和支持系统
1.动物的体内环境
2.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
3.人体的调节和支持系统
4.骨骼和关节
5.运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第五章:动物间的相互作用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类
3.群落内的相互关系
4.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
5.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种类分布的规律
第六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1.遗传及其规律
2.数学遗传学
3.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
4.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5.克隆技术和遗传咨询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
1.稀缺性和资源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4.经济活动和生态问题的关系
5.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
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图书9页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

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2、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里部分被消化成氨基酸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里由胆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肠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5、口腔是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
胃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
小肠里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书P43)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
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4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

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