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理解教师的十大痛苦
中国教师的十大悲哀

中国教师的十大悲哀教师,这个尊贵的名字,曾几何时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德高为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教师最为让人敬仰的高贵品格。
可审视当下中国教师的状况,让人忧虑不安。
一、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相去甚远。
如果问,在中国是什么人、哪个职业付出最多而又获得最少,那无疑就是教师了。
对此在网上不少人发帖不同意这个观点,可见部分国人的心态。
从小学到大学,哪位教师不是五更起,三更睡,两头不见日头,可提高教师待遇就成了老大难。
有的网友如此比喻,教师“起的比鸡早,睡的比小姐晚,责任比主席大,吃的比猪还糟,催作业比黄世仁还很,名声比汉奸还差,赚的比民工还少”,虽有那么一点过分,但基本上是目前教师状况的真实描述。
可怜!二、称谓与评价失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4月28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职业操守“倒数第三”,听起来太可悲了,中国的教师都该回家抱孩子了。
教师的信誉真的有那么差吗?是谁参与了问卷?其价值取向是什么?尽管一纸问卷说明不了所有问题,但毕竟调查对象也是民众的一部分,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值得深思。
可叹!三、教师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是优秀分子,品德、学问、事业堪称世人楷模,但却因少数不良分子毁坏了教师的清誉。
从以学生为手段实现个人目的,到无视教师尊严而道德沦丧,从浑浑噩噩混日到违反育人准则,从践踏学生人格到个人自绝生命,等等。
教师需要一片圣洁的土地,是谁让教师这片净土变得如此浑浊?可恶!四、丢失职业本色,贪染声色世俗之气。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需要淡泊名利的情怀,诲人不倦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否则是不可以做教师的。
可眼下教师中,重利益而轻职责的人多了,贪声色而守清道的人少了。
如果贪婪声色世俗之气,做教师干什么?只能成为一块臭肉,弄糟了一个书香氛围,还搞馊了自己。
可憎!五、重权势而轻学问,颠倒了学道与官道的秩序。
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衙门,但可悲的是,在一些教师眼中,把做学问放之脑后,拉关系走后门,媚权附势,丧失气节,沦为乞摇使者,致使学校衙门之风盛行。
谁能解读教师的辛酸

谁能解读教师的辛酸:
如果你是教师请你读一读,你有何感想?
“上告教委整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是教师的就发吧,看看教师的力量!。
形容教师的苦的感言

一、时光的苦教师的苦,首先体现在时光的流逝。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照亮了教室的一角,老师们早已开始了新的一天。
他们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青春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流逝,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我曾经看到一位年迈的教师,头发花白,背微微佝偻,却依然坚守在讲台上,用那沙哑的声音传授着知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执着。
这位老师告诉我,时光虽然无情,但他对教育的热爱却让他在时光的苦涩中找到了一丝甜蜜。
二、身体的苦教师的工作强度之大,身体之苦,难以言表。
他们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要时刻保持耐心和热情。
课堂上,他们要站上几个小时,喉咙嘶哑,双腿酸痛。
课下,他们要批改作业,常常加班到深夜。
我曾经遇到一位语文老师,因为长时间批改作业,手指关节变形,握笔的力度也越来越小。
但她从未抱怨,总是笑着对学生说:“没关系,为了你们,我愿意付出一切。
”这位老师的身体之苦,让我深感敬意。
三、心灵的苦教师的心灵之苦,源于对学生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他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茁壮成长,但现实往往让他们失望。
有的学生成绩优秀,却缺乏道德修养;有的学生品行端正,却学业不佳。
面对这些现象,教师们既心疼又无奈。
我曾经遇到一位班主任,她为了帮助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陪伴他一起学习。
然而,这个学生在中考中依然失利。
这位老师含泪对学生说:“孩子,不是我不努力,而是你太不争气了。
”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心灵的苦痛。
四、责任的苦教师的责任之苦,源于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
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成长的道路上,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需要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我曾经遇到一位物理老师,他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学生补课。
然而,在他看来,这还不够,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予关爱和鼓励。
谁能理解教师的十大痛苦?

谁能理解教师的十大痛苦?都说教师这个职业好,但谁又能理解当教师的痛苦与辛酸?1、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
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
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远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的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有如此的工作着。
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不用那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我们,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的点燃吗?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虽然名称不断翻新,但是否符合实际,有多大效果,只有鬼知道。
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看作业外,还要填够多少张听课卡,发够多少篇教研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
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就盖不了,那评模、进职称等,只能是妄想!3、工作调动——实在太难不管是从人性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讲,教师都应该做适当地调动交流。
尤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必然会产生一种惰性,会失去进取心。
然而,当前教师的调动仍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来制约和监督,仍然是一块没有阳光的领域,甚至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教师的人事调动完全由个别主要领导说了算。
领导的亲朋好友们只凭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没有做领导的亲戚,那就得花钱托熟人打理关系。
教师们的十个难处

教师们的十个难处记得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如此定义教师:“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学生走向崇高。
”是的,教师难,难于上青天!虽然,我们仍然深爱着教育,并爱到至死!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十难,希望大家喜欢!教师十难处境难教师,在学校和家庭的社会角色中左右为难,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里上下求索。
虽说你只是凡胎一枚,可谁都在拷问你的神圣。
学校讲质量,家长喊减负,学生盼自由,家庭要担当……可谓忠孝贤良一个也不能少!恋爱难在这个动不动就虐死单身狗的年代,谁不恨嫁?谁不盼娶?话说青年教师恋爱难,不是不帅不靓不优秀,只是没空没闲没雅兴。
做老师,天天围着孩子转,好不容易盼到双休,睡个懒觉刚刚够。
就别提那什么寒假和暑假了,看似很悠闲,你闲别人忙。
如果碰巧带个毕业班,一场战役下来,只顾休养生息,何以谈婚论嫁?成长难教师是一抔沃土,桃李芬芳了,可土还是那抔土。
有多少教师,在讲台上将青葱岁月站成满头银发!时间都去哪儿了?平时备课上课改作业,翘首盼来的长假短假,一半弥补孩子,一半孝敬父母。
等你把九寨沟八达岭都逛完了,假期也玩完了,哪里还有闲暇读书充电?爱美难在猫也爱美的年代,教师扮靓扮帅却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当然,最煎熬,还数女老师。
头发不可盘得太花哨;裙子不可穿得太清凉;假期里做的指甲油,再美也只能美到开学前夜,眼看着纤纤十指被卸妆,伤不起啊!教子难寻常人家就养一个孩子,老师却要养一群孩子。
每日闻鸡起舞,连将自己的孩子目送一程,也是一种奢侈!你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像绣花一样细致点评,轮到自己孩子了,却夜静人安昏昏欲睡,连小小地愧疚一下,也力有不逮。
其中的无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尊严难在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师者的尊严比纸薄,教师不过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君不见,有少不更事的学生可以像追赶弱羊一样,追打老师,罢了还能面不改色地继续上课。
教师的苦恼与无奈

教师的苦恼都说,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作为教师,我深知这一职业真的有许多让人伤心之事,但实在又无法解决,所以,只能挥泪倾诉,希望能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也让我们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为,憋在心里似乎更难受,到不如一吐为快!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教师工作悲哀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然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也经历了许多的悲哀。
以下是我对教师工作悲哀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
一、学生成绩压力在教育行业中,学生成绩是衡量教师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悲哀。
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备课、批改作业;另一方面,学生成绩的压力让我时常焦虑,担心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这种压力让我深感悲哀,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二、家长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很高,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有时,家长对教师的要求甚至超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
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我不得不在教学中更加努力,甚至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
这种过高的期望让我感到悲哀,因为我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也无法满足每一个家长的需求。
三、教育环境复杂在教育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
有的学生性格叛逆,难以管理;有的家长对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家校沟通困难;还有的教师之间竞争激烈,互相攀比。
这些复杂的环境让我深感悲哀,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我时常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改变现状。
四、教师职业尊严受损近年来,教师职业尊严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不良事件导致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误解和偏见,使得教师在公众形象上受到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我时常感到悲哀,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五、个人成长受限教师工作虽然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个人的成长空间却相对较小。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提升自己。
这种成长受限让我感到悲哀,因为我无法在职业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经历了许多悲哀。
然而,正是这些悲哀让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尊严和幸福。
教师的十大辛酸

教师的十大辛酸社会上说教师这个职业好,教书育人无上荣光,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一顶顶有名无实的“桂冠”如紧箍咒一样戴在教师头上,似乎真的是“人人羡慕的职业”了,但现状又是如何,有谁能真正理解当教师,了解教师的无奈、痛苦与辛酸?一、职称评定——教师一生的痛。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所以大多数人看的相当重。
每到职称评定季节,人人自危,为了几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斯文的脸皮。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两个“优秀”,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些人低三下四地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
有的还要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有用的考试,花钱参加形式主义的培训……职称评定应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让教师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难言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之间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二、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
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虽然名称不断翻新,但是否符合实际,有多大效果,只有鬼知道。
教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之外,还要填够多少张听课记录卡,发够多少篇教研论文,记够多少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就盖不了,那评模、晋职称等,只能是妄想!三、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德能勤绩不相上下,可是占据领导位子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平淡与寂寞中度过自己的工作生涯,虽然也有少数几个成功的(成功的内幕就不是你我之辈所能了解的了),但成功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备的,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岁月之后,就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选择了走出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灿烂,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叹息中度过了。
四、应试教育——令人窒息的机械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理解教师的十大痛苦
本文是关于人生感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谁理解教师的十大痛苦
都说教师这个职业好,但谁又能理解当教师的痛苦与辛酸?
1、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
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
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远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的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有如此的工作着。
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不用那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我们,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的点燃吗?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
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虽然名称不断翻新,但是否符合实际,有多大效果,只有鬼知道。
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看作业外,还要填够多少张听课卡,发够多少篇教研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
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就盖不了,那评模、进职称等,只能是妄想!
3、工作调动——实在太难。
不管是从人性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讲,教师都应该做适当地调动交流。
尤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必然会产生一种惰性,会失去进取心。
然而,当前教师的调动仍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来制约和监督,仍然是一块没有阳光的领域,甚至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教师的人事调动完全由个别主要领导说了算。
领导的亲朋好友们只凭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没有做领导的亲戚,那就得花钱托熟人打理关系。
如果同等条件下的几个人都想去同一个地方较好的学校,那就得看谁花的钱多了,谁的托的关系硬了,谁就能如愿以偿了。
而一些没权也没钱的教师,则只能在山区一呆就是十年八年,甚至是一辈子。
4、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丝的春蚕,泪干的蜡烛等等,在这些高高的帽子下生活的教师状况是不是真的其乐融融呢?当然事情并不是那回事。
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现,我们只要严格处罚就是了,但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类人,媒体却要大书特写,大棒猛砸,很有杀鸡给猴看的味道。
“辛勤的园丁”多么好的称谓,老师做着社会上最基础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却不好说。
无怪乎,人们不愿意做老师,谁愿意做付出辛苦,而报酬很少的工作啊。
暂且摘下这些美丽的高帽子吧,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请不要拿少数人的理想任务去衡量大多数人,因为任何一个事业不是少数几个人支撑起来的,他还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撑。
否则,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泪。
5、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
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
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去跟人家打持久战。
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6、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现实中常听有人说,老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
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批改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具体说,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还要批改作业;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很忙很累;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
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
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
农民会说,你比我们修理地球还辛苦吗?下岗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出门打工辛苦吗?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冒着风险奔波辛苦吗?
7、绩效工资——希望公正。
虽然《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许多地方也实现了,但究竟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发放绩效工资,怎样才能做到公
平、公正,有待于探讨。
8、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不相上下,占据领导位子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平淡与寂寞中度过自己的工作生涯,虽然也有少数几个成功的,但成功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备的,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之后,就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选择走出了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灿烂,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叹息中度过了。
9、职称评定——教师一生的痛。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所以大多数人看的相当重。
每到职称评定季节,人人自危,为了几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老师斯文的脸皮。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两个“优秀”,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些人低三下四地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
有的还要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有用的考试;花钱参加形式主义的培训。
职称评定应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让教师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之间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10、应试教育——令人窒息的机械游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但学生是受害者,而且老师也深受其害:
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
学习成绩高了,一好遮百丑;学习成绩低了,老师被说的狗屎不如。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不得不做如此窒息的游戏。
一是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在题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师必然在题海里筋疲力尽的笔耕。
二是采取考试战术,现在的考试不仅是法宝,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考试战术里,老师出题、看题,头昏脑涨,那里还研究什么创新教法,在考试面前老师没有精力创新。
三是采取重点战术,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重点学生,这些是教师将来得高分的基础。
然而,老师的成长主要是在教育后进生中成长的,没有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有所创造的教师必然是不全面的教师。
四是采取时间战术,教师被逼迫着在时间上大打疲劳战,双休日、寒暑假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