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3分)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小于3的是()A.B.C.D.2.(3分)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0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2=2a2B.a2+a2=a4C.(﹣a2)2=a4D.(a+1)2=a2+14.(3分)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5.(3分)如图,AB平分∠DAC,要用SAS条件确定△ABC≌△ABD,还需要有条件()A.DB=CB B.AB=AB C.AD=AC D.∠D=∠C 6.(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A.30°B.45°C.50°D.75°7.(3分)多项式12ab3c+8a3b的各项公因式是()A.4ab2B.4abc C.2ab2D.4ab8.(3分)化简的结果是()A.x﹣2B.C.D.x+29.(3分)若4x2+axy+25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A.20B.﹣20C.±20D.±1010.(3分)小红同学误将点A的横纵坐标次序颠倒,写成A(a,b),另一学生误将点B的坐标写成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写成B(﹣b,﹣a);则A,B两点原来的位置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A和B重合D.以上都不对11.(3分)如图(1),是一个长为2a宽为2b(a>b)的矩形,用剪刀沿矩形的两条对角轴剪开,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矩形,然后按图(2)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则中间空白部分的面积是()A.ab B.(a+b)2C.(a﹣b)2D.a2﹣b212.(3分)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够畅销市场,就用10000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厦又用220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求这两批衬衫的购进单价,若设第一批衬衫购进单价为x元,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B.C.D.13.(3分)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AB′与DC相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DAB′=∠CAB′B.∠ACD=∠B′CDC.AD=AE D.AE=CE14.(3分)如图,已知点A(2,3)和点B(4,1),在x轴或y轴上有一点P,且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A.(1,0)或(0,﹣1)B.(﹣1,0)或(0,1)C.(0,3)或(4,0)D.(2,0)或(0,1)二.填空题(共5小题)15.(3分)计算:()﹣1+(1﹣)0=.16.(3分)分式的计算结果是.17.(3分)小刚在解分式方程﹣2=时,处被污染看不清,小明告诉他这里是一个与x无关的常数,且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此方程无解,请你帮小刚猜测一下处的数应是.18.(3分)如图,△ABC中,∠ACB=90°,∠B=30°,AC=4cm,P为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上一个动点,则△ACP的周长最小值为cm.19.(3分)如图,点B是线段AC的中点,过点C的射线CE与AC成60°的角,点P为射线CE上一动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当AP⊥CE,垂足为P时,∠APB=30°;②当CP=AC时,∠APB=30°;③在射线CE上,使△A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只有1个;④在射线CE上,使△APC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只有1个;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三.计算题(共3小题)20.计算:(1)a(a+b)﹣b(a﹣b);(2)(x﹣2y)2﹣(x﹣y)(x+y)﹣2y221.分解因式:(1)9ax2﹣ay2;(2)2x3y+4x2y2+2xy3.2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三.解答题(共4小题)23.如图.(1)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顶点坐标;(3)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P A+PB最短.(只需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4.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 =CQ.(1)求证:△ABP≌△CAQ;(2)请判断△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2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我市某中学配备了两个多媒体教室,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共120台,购买笔记本电脑用了7.2万元,购买台式电脑用了24万元,已知笔记本电脑单价是台式电脑单价的1.5倍,那么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单价各是多少?26.如图1,在△ABC中,AE⊥BC于E,AE=BE,D是AE上的一点,且DE=CE,连接BD,CD.(1)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将△DCE绕点E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将(2)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①试猜想BD与AC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②你能求出BD与AC的夹角度数吗?如果能,请直接写出夹角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3分)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小于3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确定出各选项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然后选择即可.【解答】解:A、有4条对称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有6条对称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有4条对称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有2条对称轴,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3分)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0【分析】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2=2a2B.a2+a2=a4C.(﹣a2)2=a4D.(a+1)2=a2+1【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判断A,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判断B,根据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判断C,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判断D.【解答】解:A、a2•a2=a4,故此选项错误;B、a2+a2=2a2,故此选项错误;C、(﹣a2)2=a4,故此选项正确;D、(a+1)2=a2+2a+1,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其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3分)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CD,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即可.【解答】解:∵∠A=60°,∠B=40°,∴∠ACD=∠A+∠B=100°,∵CE平分∠ACD,∴∠ECD=∠ACD=5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能熟记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5.(3分)如图,AB平分∠DAC,要用SAS条件确定△ABC≌△ABD,还需要有条件()A.DB=CB B.AB=AB C.AD=AC D.∠D=∠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得出∠CAB=∠DAB,隐含条件AB=A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AB平分∠DAC,∴∠CAB=∠DAB,A、根据DB=CB,BA=BA,∠CAB=∠DAB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BA=BA,∠CAB=∠DAB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在△CAB和△DAB中,∴△CAB≌△DAB(SAS),故本选项正确;D、根据BA=BA,∠CAB=∠DAB,∠D=∠C,根据AAS可证△CAB≌△DAB,根据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6.(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A.30°B.45°C.50°D.7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推得∠A =∠ABD=30°,由外角的性质求出∠BDC的度数,从而得出∠CBD=45°.【解答】解:∵AB=AC,∠A=30°,∴∠ABC=∠ACB=7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D=BD,∴∠A=∠ABD=30°,∴∠BDC=60°,∴∠CBD=180°﹣75°﹣60°=4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求得∠BDC=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解法很多,用底角75°﹣30°更简单些.7.(3分)多项式12ab3c+8a3b的各项公因式是()A.4ab2B.4abc C.2ab2D.4ab【分析】根据公因式定义,对各选项整理然后即可选出有公因式的项.【解答】解:12ab3c+8a3b=4ab(3b2c+2a2),4ab是公因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因式的定义,找公因式的要点是:(1)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3)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在提公因式时千万别忘了“﹣1”.8.(3分)化简的结果是()A.x﹣2B.C.D.x+2【分析】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x+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9.(3分)若4x2+axy+25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A.20B.﹣20C.±20D.±10【分析】根据这里首末两项是2x和5y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x 和5y乘积的2倍,即可得出a的值.【解答】解:∵4x2+axy+25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2x±5y)2=4x2±20xy+25y2,∴a=±2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10.(3分)小红同学误将点A的横纵坐标次序颠倒,写成A(a,b),另一学生误将点B的坐标写成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写成B(﹣b,﹣a);则A,B两点原来的位置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A和B重合D.以上都不对【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A、B的正确坐标,再根据坐标的关系确定A,B两点原来的位置关系.【解答】解:∵小红同学误将点A的横纵坐标次序颠倒,写成A(a,b),∴A点的正确坐标为(b,a),∵另一学生误将点B的坐标写成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写成B(﹣b,﹣a),∴B点的正确坐标为(b,﹣a),∴A,B两点原来的位置关系是关于x轴对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11.(3分)如图(1),是一个长为2a宽为2b(a>b)的矩形,用剪刀沿矩形的两条对角轴剪开,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矩形,然后按图(2)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则中间空白部分的面积是()A.ab B.(a+b)2C.(a﹣b)2D.a2﹣b2【分析】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继而得出面积,然后根据空白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矩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正方形的边长为(a+b),故正方形的面积为(a+b)2,又∵原矩形的面积为4ab,∴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a+b)2﹣4ab=(a﹣b)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12.(3分)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够畅销市场,就用10000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厦又用220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求这两批衬衫的购进单价,若设第一批衬衫购进单价为x 元,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B.C.D.【分析】设第一批衬衫购进单价为x元,则购进第二批这种衬衫是(x+4)元,根据第二批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设第一批衬衫购进单价为x元,则购进第二批这种衬衫是(x+4)元,依题意有: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3分)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AB′与DC相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DAB′=∠CAB′B.∠ACD=∠B′CDC.AD=AE D.AE=CE【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AC=∠C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AC=∠ACD,从而得到∠ACD=∠CAB′,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E=CE,从而得解.【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BAC=∠CAB′,∵AB∥CD,∴∠BAC=∠ACD,∴∠ACD=∠CAB′,∴AE=CE,所以,结论正确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3分)如图,已知点A(2,3)和点B(4,1),在x轴或y轴上有一点P,且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A.(1,0)或(0,﹣1)B.(﹣1,0)或(0,1)C.(0,3)或(4,0)D.(2,0)或(0,1)【分析】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结果.【解答】解:设在x轴有一点P(x,0),则有(x﹣2)2+32=(x﹣4)2+1,解得,x=1,∴P(1,0);设在y轴有一点P(0,y),则有22+(y﹣3)2=42+(y﹣1)2解得,y=﹣1,∴P(0,﹣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记公式和坐标轴上点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5小题)15.(3分)计算:()﹣1+(1﹣)0=3.【分析】本题涉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考点,在计算时,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计算.【解答】解:原式=2+1=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考点,负整数指数幂:a﹣p=(a≠0,p 为正整数);零指数幂:a0=1(a≠0).16.(3分)分式的计算结果是.【分析】先通分,再把分子相加减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加减法,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通分及约分的灵活应用.17.(3分)小刚在解分式方程﹣2=时,处被污染看不清,小明告诉他这里是一个与x无关的常数,且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此方程无解,请你帮小刚猜测一下处的数应是1.【分析】先设=y,得出﹣2=,再去分母x﹣2﹣2(x﹣3)=y,最后根据此方程无解时x=3,再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设=y,则原方程可变形为:﹣2=,去分母得:x﹣2﹣2(x﹣3)=y,∵此方程无解,∴x=3,∴3﹣2﹣2×(3﹣3)=y,∴y=1;∴处的数应是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关键是求出分式方程无解时x的值,用到的知识点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是一道基础题.18.(3分)如图,△ABC中,∠ACB=90°,∠B=30°,AC=4cm,P为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上一个动点,则△ACP的周长最小值为12cm.【分析】因为BC的垂直平分线为DE,所以点C和点B关于直线DE对称,所以当点动点P和E重合时则△ACP的周长最小值,再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P为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上一个动点,∴点C和点B关于直线DE对称,∴当点动点P和E重合时则△ACP的周长最小值,∵∠ACB=90°,∠B=30°,AC=4cm,∴AB=2AC=8cm,∵AP+CP=AP+BP=AB=8cm,∴△ACP的周长最小值=AC+AB=12cm,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的问题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确定P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确定点P的位置这类题在课本中有原题,因此加强课本题目的训练至关重要.19.(3分)如图,点B是线段AC的中点,过点C的射线CE与AC成60°的角,点P为射线CE上一动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当AP⊥CE,垂足为P时,∠APB=30°;②当CP=AC时,∠APB=30°;③在射线CE上,使△A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只有1个;④在射线CE上,使△APC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只有1个;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④.【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解答】解:∵当AP⊥CE,∠C=60°,∴∠P AC=30°,∵B是线段AC的中点,∴AB=PB,∴∠APB=∠P AC=30°,故①正确;当CP=AC时,∠C=60°,∴三角形APC为等边三角形,∵B是线段AC的中点,∴∠APB=∠CPB=30°,故②正确;在射线CE上,使△A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有2个,一个是∠APC=90°,另一个是∠P AC=90°时;故③错误;在射线CE上,使△APC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1个,使AC=PC=AP,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它们的性质.三.计算题(共3小题)20.计算:(1)a(a+b)﹣b(a﹣b);(2)(x﹣2y)2﹣(x﹣y)(x+y)﹣2y2【分析】(1)首先计算乘法,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2)先算完全平方和乘法,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解:(1)原式=a2+ab﹣ab+b2=a2+b2;(2)原式=x2﹣4xy+4y2﹣(x2﹣y2)﹣2y2,=x2﹣4xy+4y2﹣x2+y2﹣2y2,=﹣4xy+3y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和计算顺序.21.分解因式:(1)9ax2﹣ay2;(2)2x3y+4x2y2+2xy3.【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点的方法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a(9x2﹣y2)=a(3x+y)(3x﹣y)(2)原式=2xy(x2+2xy+y2)=2xy(x+y)2【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当x=﹣2时,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三.解答题(共4小题)23.如图.(1)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顶点坐标;(3)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P A+PB最短.(只需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对称的性质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顶点坐标;(2)作出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AC1,与y轴的交点即为点P.【解答】解:(1)如图所示:(2)A2(﹣3,﹣2),B2(﹣4,3),C2(﹣1,1);(3)连结AB1或BA1交y轴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图形的作法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 =CQ.(1)求证:△ABP≌△CAQ;(2)请判断△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再根据SAS证明△ABP≌△ACQ;(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AQ,再证∠P AQ=60°,从而得出△APQ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1)∵△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AC=60°,在△ABP和△ACQ中,,∴△ABP≌△ACQ(SAS),(2)∵△ABP≌△ACQ,∴∠BAP=∠CAQ,AP=AQ,∵∠BAP+∠CAP=60°,∴∠P AQ=∠CAQ+∠CAP=60°,∴△APQ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正三角形的判定,本题中求证△ABP≌△ACQ是解题的关键.2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我市某中学配备了两个多媒体教室,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共120台,购买笔记本电脑用了7.2万元,购买台式电脑用了24万元,已知笔记本电脑单价是台式电脑单价的1.5倍,那么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单价各是多少?【分析】设台式电脑的单价是x元,则笔记本电脑的单价为1.5x元,利用购买笔记本电脑和购买台式电脑的台数和列方程+=120,然后解分式方程即可.【解答】解:设台式电脑的单价是x元,则笔记本电脑的单价为1.5x元,根据题意得+=120,解得x=2400,经检验x=2400是原方程的解,当x=2400时,1.5x=3600.答: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单价分别为3600元和24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26.如图1,在△ABC中,AE⊥BC于E,AE=BE,D是AE上的一点,且DE=CE,连接BD,CD.(1)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将△DCE绕点E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将(2)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①试猜想BD与AC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②你能求出BD与AC的夹角度数吗?如果能,请直接写出夹角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延长BD交AC于F,求出∠AEB=∠AEC=90°,证出△BED≌△AEC,推出BD=AC,∠DBE=∠CAE,根据∠EBD+∠BDE=90°推出∠ADF+∠CAE=90°,求出∠AFD=90°即可;(2)求出∠BED=∠AEC,证出△BED≌△AEC,推出BD=AC,∠BDE=∠ACE,根据∠ACE+∠EOC=90°求出∠BDE+∠DOF=90°,求出∠DFO=90°即可;(3))①如图3中,结论:BD=AC,只要证明△BED≌△AEC即可;②求出∠BED=∠AEC,证出△BED≌△AEC,推出∠BDE=∠AC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FC即可.【解答】解:(1)BD=AC,BD⊥AC,理由是:延长BD交AC于F.∵AE⊥BC,∴∠AEB=∠AEC=90°,在△BED和△AEC中,,∴△BED≌△AEC,∴BD=AC,∠DBE=∠CAE,∵∠BED=90°,∴∠EBD+∠BDE=90°,∵∠BDE=∠ADF,∴∠ADF+∠CAE=90°,∴∠AFD=180°﹣90°=90°,∴BD⊥AC;(2)不发生变化.理由:∵∠BEA=∠DEC=90°,∴∠BEA+∠AED=∠DEC+∠AED,∴∠BED=∠AEC,在△BED和△AEC中,,∴△BED≌△AEC,∴BD=AC,∠BDE=∠ACE,∵∠DEC=90°,∴∠ACE+∠EOC=90°,∵∠EOC=∠DOF,∴∠BDE+∠DOF=90°,∴∠DFO=180°﹣90°=90°,∴BD⊥AC;(3)①如图3中,结论:BD=AC,理由是:∵△ABE和△DEC是等边三角形,∴AE=BE,DE=EC,∠EDC=∠DCE=60°,∠BEA=∠DEC=60°,∴∠BEA+∠AED=∠DEC+∠AED,∴∠BED=∠AEC,在△BED和△AEC中,,∴△BED≌△AEC,∴BD=AC.②能.∵△ABE和△DEC是等边三角形,∴AE=BE,DE=EC,∠EDC=∠DCE=60°,∠BEA=∠DEC=60°,∴∠BEA+∠AED=∠DEC+∠AED,∴∠BED=∠AEC,在△BED和△AEC中,,∴△BED≌△AEC,∴∠BDE=∠ACE,∴∠DFC=180°﹣(∠BDE+∠EDC+∠DCF)=180°﹣(∠ACE+∠EDC+∠DCF)=180°﹣(60°+60°)=60°,即BD与AC所成的角的度数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天津市东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东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A、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2.在△ABC中,AB=5,AC=8,则第三边BC的长可能是()A. 2B. 3C. 6D. 1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则第三边的长度应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详解】∵AB=5,AC=8,∴3<BC<13.观察选项,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BC 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据科学测算,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为0.00071米,数据0.0007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71×10﹣4 B. 0.71×10﹣5 C. 7.1×10﹣4 D. 71×10﹣3 【答案】C【解析】【分析】把一个数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0a ≤<1∣∣,n 是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当原数大于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小于1时,n 是负整数,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要求即可解答.【详解】0.00071=7.1×10﹣4, 故选:C .【点睛】此题考察科学记数法,注意n 的值的确定方法,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 等于原数第一个非零数字前0的个数,按此方法即可正确求解.4.计算(-32)2018×(23)2019的结果为( ) A. 23 B. 32 C. 23- D. 32- 【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32)2018×(23)2019 =[(-32)×(23)]2018×23=(-1)2018×23=2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5.解分式方程2x 23x 11x ++=--时,去分母后变形为A. ()()2x 23x 1++=-B. ()2x 23x 1-+=-C. ()()2x 231?x -+=-D. ()()2x 23x 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方程22311x x x ++=--,两边都乘以x-1去分母后得:2-(x+2)=3(x-1),故选D.考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6.如图,已知∠ACD 是△ABC 的外角,若∠ACD =135°,∠A =75°,则∠B 的大小为( )A. 60°B. 140°C. 120°D. 9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得到∠B =∠ACD ﹣∠A ,代数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 =135°,∠A =75°,∴∠B =∠ACD ﹣∠A =135°﹣75°=60°.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7.如图,在△ABC 中,AB=AC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BCD 的周长为24,BC=10,则AC 等于( )A. 11B. 12C. 14D. 16 【答案】C【解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又∵C△BCD=BC+BD+CD=24,BC=10,∴AD+BD=AB=24-10=14,又∵AB=AC,∴AC=14.故选C.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3•a4=a12B. (﹣2ab2)2=4a2b4C. (a3)2=a5D. 3a3b2÷a3b2=3ab【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乘法、积乘方、幂的乘方、整式除法依次计算即可判断正误.【详解】A、a3•a4=a7,故本选项错误;B、(﹣2ab2)2=4a2b4,故本选项正确;C、(a3)2=a6,故本选项错误;D、3a3b2÷a3b2=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计算,熟记整式的乘法公式、整式除法法则,即可正确解答.9.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BF=CE,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后,仍不能使得△ABC≌△DEF()A. AC=DFB. AC∥DFC. ∠A=∠DD. AB=DE【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AB∥DE证得∠B=∠E,又已知BF=CE证得BC=EF,即已具备两个条件:一边一角,再依次添加选项中的条件即可判断. 【详解】∵AB∥DE,∴∠B=∠E,∵BF=CE,∴BF+FC=CE+FC,∴BC=EF,若添加AC=DF,则不能判定△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若添加AC∥DF,则∠ACB=∠DFE,可以判断△ABC≌△DEF(ASA),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D,可以判断△ABC≌△DEF(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B=DE,可以判断△ABC≌△DEF(SAS),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并能通过定理去判断条件是否符合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35°,∠ C=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的定义得到∠ABD=∠EBD=12∠ABC=352︒,∠AFB=∠EFB=90°,推出AB=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EF,求得AD=ED,得到∠DAF=∠DEF,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ABD=∠EBD=12∠ABC=352︒,∠AFB=∠EFB=90°,∴∠BAF=∠BEF=90°-17.5°,∴AB=BE,∴AF=EF,∴AD=ED,∴∠DAF=∠DEF,∵∠BAC=180°-∠ABC-∠C=95°,∴∠BED=∠BAD=95°,∴∠CDE=95°-50°=4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B=2∠C,把三角形纸片沿直线AD折叠,点B落在AC边上的E处,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 AC=AD+BDB. AC=AB+BDC. AC=AD+CDD. AC=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证得AB=AE,BD=DE,DE=EC.据此可对以下选项进行一一判定.【详解】∵△ADE是由△ADB沿直线AD折叠而成,∴AB=AE,BD=DE,∠B=∠AED.又∵∠B=2∠C,∠AED=∠C+∠EDC(三角形外角定理),∠EDC=∠C(等量代换),∴DE=EC(等角对等边).A、根据图示知:AC=AE+EC=AE+BD,则当AD≠AE时,AC≠AD+BD,A项错误;B、根据图示知,AC=AE+EC,因为AE+EC=AB+BD,所以AC=AB+BD,B项正确;C、在△ADC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AC<AD+CD,C项错误;D、根据图示知,AC=AE+EC,因为AE+EC=AB+BD,所以当EC≠CD时,AC≠AB+CD,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2.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已经完成5G基站布设,“孔夫子家”自此有了5G 网络.5G网络峰值速率为4G 网络峰值速率的10倍,在峰值速率下传输500兆数据,5G 网络比4G 网络快45秒,求这两种网络的峰值速率.设4G网络的峰值速率为每秒传输x兆数据,依题意,可列方程是()A.5005004510x x-= B. 5005004510x x-=C. 500050045x x-= D. 500500045x x-=【答案】A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在峰值速率下传输500兆数据,5G网络比4G网络快45秒得出等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4G网络的峰值速率为每秒传输x兆数据,依题意,可列方程是:5005004510x x-=.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正确等量关系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3)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_____象限.【答案】三【解析】【分析】先根据对称性得到点P对称点的坐标为(﹣5,﹣3),再根据坐标特点确定在第三象限【详解】点P(5,﹣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5,﹣3)故(﹣5,﹣3)在第三象限.故答案为:三.【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点的对称点特点,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确定点所在的象限需牢记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14.分式547x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x≠﹣7 4【解析】【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时分母不等于0,得到4x+7≠0,即可求得x的取值范围.【详解】∵分式547xx-+有意义,∴4x+7≠0,解得:x≠﹣74,∴x的取值范围是:x≠﹣74.故答案为:x≠﹣74.【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分母不等于0,.15.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为_____边形.【答案】八【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外角和等于360°,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n﹣2)•180°=3×360°,解得n=8,∴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故答案为:八.【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八”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写.16.若x+y=4,x2+y2=6,则xy=_____.【答案】5【解析】【分析】先将x+y=4两边平方,再将x2+y2=6整体代入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将x+y=4两边平方得:(x+y)2=x2+y2+2xy=16,把x2+y2=6代入得:6+2xy=16,解得:xy=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牢记公式并会运用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若BE交AD于点F,则∠AFE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60【解析】【分析】根据△ABC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 =BC ,∠ABD =∠BCE =60°,再利用BD =CE 证得△ABD ≌△BCE ,得到∠BAD =∠CBE ,再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到∠AFE=60°.【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BD =CE ,∴AB =BC ,∠ABD =∠BCE =60°,在△ABD 和△BCE 中,AB BC ABD BCE BD CE =⎧⎪∠∠⎨⎪=⎩=, ∴△ABD ≌△BCE (SAS ),∴∠BAD =∠CBE ,∵∠ABF +∠CBE =∠ABC =60°,∴∠ABF +∠BAD =60°,∵∠AFE =∠ABF +∠BAD ,∴∠AFE =60°,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题中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得到∠BAD =∠CBE ,再利用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AFE 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第一个△A 1BC 中,∠B =30°,A 1B =CB ,在边A 1B 上任取一D ,延长CA 2到A 2,使A 1A 2=A 1D ,得到第2个△A 1A 2D ,在边A 2B 上任取一点E ,延长A 1A 2到A 3,使A 2A 3=A 2E ,得到第三个△A 2A 3E ,…按此做法继续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度.【答案】1752n - 【解析】【分析】先根据∠B =30°,AB =A 1B 求出∠BA 1C 的度数,在由A 1A 2=A 1D 根据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出∠DA 2A 1的度数,同理求出∠EA 3A 2=754°,∠F A 4A 3=758°,即可得到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1752n -°. 【详解】∵△ABA 1中,∠B =30°,AB =A 1B , ∴∠BA 1C =1802B ︒-∠=75°, ∵A 1A 2=A 1D ,∠BA 1C 是△A 1A 2D 的外角, ∴∠DA 2A 1=12∠BA 1C =12×75°=37.5°; 同理可得,∠EA 3A 2=754°,∠F A 4A 3=758°, ∴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1752n -°. 故答案为1752n -.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出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分解因式(1)8a 3b 2+12ab 3c(2)a 3﹣2a 2+a(3)(2x +y )2﹣(x +2y )2【答案】(1)4ab 2(2a 2+3bc );(2)a (a ﹣1)2;(3)3(x +y )(x ﹣y )【解析】【分析】(1)提公因式4ab 2即可分解因式;(2)先提公因式a ,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3)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在合并同类项整理即可.【详解】(1)原式=4ab 2(2a 2+3bc );(2)原式=a (a 2﹣2a +1)=a (a ﹣1)2;(3)原式=(2x +y +x +2y )(2x +y ﹣x ﹣2y )=3(x +y )(x ﹣y ).【点睛】此题考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有时几种方法综合应用.20.计算(1)(43xy 2﹣2xy )•12xy (2)[(x +y )•(x ﹣y )﹣(x +y )2]÷(﹣2y )【答案】(1)23x 2y 3﹣x 2y 2;(2)x+y 【解析】【分析】(1)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以单项式,再把结果相加即可;(2)先将括号内的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合并同类项,再用每一项去除以(﹣2y ).【详解】(1)原式=23222411223223xy xy xy xy x y x y ??﹣; (2)原式=[x 2﹣y 2﹣(x 2+2xy +y 2)]÷(﹣2y ),=(x 2﹣y 2﹣x 2﹣2xy ﹣y 2)÷(﹣2y ),=(﹣2y 2﹣2xy )÷(﹣2y ),=y +x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按照整式乘除法的法则、乘法公式计算乘法,再把结果相加.21. 如图,已知BE=CF ,AB=CD ,∠B=∠C,求证:AF=DE .【答案】证明见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条件BE=CF,推出BF=CE,然后证明△ABF≌△CDE即可. 试题解析:∵BE=CF∴BE+EF=CF+EF即BF=CE在△ABF和△CDE中∴△ABF≌△CDE(SAS)∴A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计算(1)2441 32a bb a a⎛⎫⋅÷ ⎪⎝⎭(2)221111 a a aa a a-÷----【答案】(1)23a;(2)1aa-【解析】【分析】(1)先将除法写成乘法,再计算乘法,分子、分母约分化为最简分式;(2)先将除法写成乘法,计算乘法得到最简分式,再与后一项相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原式=24432a b a b a 鬃=23a; (2)原式=(1)(1)1111(1)1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先将除法化为乘法,再约分结果,再计算加减法.23.解分式方程(1)11322x x x-=--- (2)211622312x x x x -=---- 【答案】(1)无解;(2)x =﹣67 【解析】【分析】(1)两边同时乘以x-2化为整式方程,解得x=2后检验即可;(2)先去分母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到x=-67,再检验即可. 【详解】(1)去分母得:1=x ﹣1﹣3x +6,解得:x =2,经检验x =2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2)去分母得:﹣3(x +2)=3(x +2)﹣6+x ,去括号得:﹣3x ﹣6=3x +6﹣6+x ,移项合并得:7x =﹣6, 解得:x =﹣67, 经检验x =﹣67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睛】此题考查解分式方程,按照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得到解后必须代入最简公分母中检验,当未知数的值使分母为0,则该解不是分式方程的解,如果不等于0,则该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24.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8.0级地震,某市派出两个抢险救灾工程队赶到汶川支援,甲工程队承担了2400米道路抢修任务,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多承担了600米的道路抢修任务,甲工程队施工速度比乙工程队每小时少修40米,结果两工程队同时完成任务.问甲、乙两工程队每小时各抢修道路多少米.(1)设乙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x米,则用含x的式子表示:甲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米,甲工程队完成承担的抢修任务所需时间为小时,乙工程队完成承担的抢修任务所需时间为小时.(2)列出方程,完成本题解答.【答案】(1)(x﹣40);240040x-;3000x;(2)甲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160米,乙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200米【解析】【分析】(1)甲队每小时比乙少40米,得到甲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x﹣40)米,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得到甲的时间为240040x-,乙的时间为2400600x+;(2)根据(1)即可列得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详解】(1)设乙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x米,则甲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x﹣40)米,甲工程队完成承担的抢修任务所需时间为240040x-小时,乙工程队完成承担的抢修任务所需时间为2400600x+=3000x小时.故答案为:(x﹣40);240040x-;3000x.(2)依题意,得:240040x-=3000x,解得:x=200,经检验,x=2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40=160.答:甲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160米,乙工程队每小时抢修道路200米.【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实际应用,正确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1,△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ADC;(2)若∠ACD=15°,求∠AEB的度数;(3)如图2,当△ABD与△ACE的位置发生变化,使C、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C∥BE.【答案】(1)见解析(2) ∠AEB=15°(3) 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D,AE=AC,∠DAB=∠EAC=60°,即可得∠DAC=∠BAE,利用SAS即可判定△ABE≌△ADC;(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3)由(1)的方法可证得△ABE≌△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B=∠ACD =60°,即可得∠AEB=∠EAC,从而得AC∥BE.试题解析:(1)证明:∵△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D,AE=AC,∠DAB=∠EAC=60°,∴∠DAC=∠BAE,在△ABE和△ADC中,∴,∴△ABE≌△ADC;(2)由(1)知△ABE≌△ADC,∴∠AEB=∠ACD,∵∠ACD=15°,∴∠AEB=15°;(3)同上可证:△ABE≌△ADC,∴∠AEB=∠ACD,又∵∠ACD=60°,∴∠AEB=60°,∵∠EAC=60°,∴∠AEB=∠EAC,∴AC∥B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得△ABE≌△AD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的方程组的解满足,则的值为()A.8B.6C.4D.22 .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C为弦,OD⊥AC于D,过点O作OE∥AC交半圆O于点E,若AC=12,则OF的长为()A.8B.7C.6D.43 .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十部书的名称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其中在《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屈绳量之,不足一尺,问木长几何?”大致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绳子剩余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条,木条剩余尺,问绳子、木条长多少尺?”,设绳子长为尺,木条长为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B.C.D.4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 . 下列命题中,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的个数是()①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成互相垂直平分;④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A.4B.3C.2D.16 . 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B.-0.3C.D.7 . 若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增大,则()A.B.C.D.8 . 小明发现下列几组数据能作为三角形的边:①3,4,5;②5,12,13;③12,15,20;④8,24,25;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有()组A.1B.2C.3D.49 . 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下。
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期末质量检查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期末质量检查数学试卷及答案数 学 试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B .3C .3-D .3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23a a a =+B .632a a a =⋅ C .65332)(b a b a = D .632)(a a =3.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如图;AOC ∆≌BOD ∆;∠C 与∠D 是对应角;AC 与BD 是对应边;AC=8㎝; AD=10㎝;OD=OC=2㎝;那么OB 的长是( )A .8㎝B .10㎝C .2㎝D .无法确定5.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B .对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边相等6.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 ∆;若∠A=110;∠D=∙40;则∠AOD 的度数是( )A . 30B . 40C . 50D .6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7。
(填“>”;“<”或 “=”号)8.一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64㎝3;则它的棱长是 ㎝。
ODA CBADC9.若3=mx;2=n x ;则=+n m x 。
10.若=-++32y x 0;则=xy 。
11.在菱形ABCD 中;AC=4cm ;BD=3cm ;则菱形的面积是 ㎝2。
12.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广场;扩建后的正方形广场的边长比原来大10米;则扩建后的广场面积增大了 米2.13.如图;一次强风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高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远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米.AEDCAB14.如图;ABC Rt ∆中;∠B=90;AB=3㎝;AC=5㎝;将ABC ∆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 ;则CE = ㎝.15.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8㎝;AB=6㎝;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则BE=㎝。
洛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洛阳市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24 分)1.计算( a2)3的结果是 ( )A . a 5B. a6C. a8D. 3a22.把 x 3﹣ 2x2y+xy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 . x(x+y )( x﹣ y) B. x( x 2﹣ 2xy+y2)C. x( x+y)2D. x( x﹣ y)23.解分式方程+ =3 时,去分母后变形为 ( )A . 2+( x+2) =3( x﹣ 1)B. 2﹣ x+2=3 ( x﹣ 1) C. 2﹣( x+2) =3(1﹣ x)D. 2﹣( x+2 )=3( x﹣ 1)4.如图,△ ABC 和△DEF 中, AC=DE ,∠ B= ∠ DEF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 ≌△ DEF( )A . AC ∥DF B.∠ A= ∠ D C. AB=DE D.∠ ACB= ∠ F5.如图,在△ ABC 中,∠ A=50 °,∠ ABC=70 °, BD 平分∠ ABC ,则∠ BDC 的度数是 ( )A . 85°B . 80°C. 75°D. 70°6.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 ,其中 AB=AD , BC=DC .将仪器上的点 A 与∠PRQ 的顶点 R 重合,调整AB 和 AD ,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 A ,C 画一条射线 AE , AE 就是∠ PRQ 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 ADC ,这样就有∠ QAE= ∠ 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 SAS B. ASA C. AAS D. SSSxy x﹣2y的值为 ( )7.若 3 =4 ,9 =7,则 3A .B.C.﹣ 3 D .8.如图,在方格纸中,以 AB 为一边作 △ABP ,使之与 △ ABC 全等,从 P 1, P 2,P 3, P 4 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 ,则点 P 有( )A . 1 个B . 2 个C . 3 个D . 4 个二、填空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1 分) 9.计算:+ =__________ .10.若 ab=2,a ﹣ b=﹣1,则代数式a 2b ﹣ ab 2的值等于 __________ .11.如图,点 D 在 △ ABC 边 BC 的延长线上, CE 平分∠ ACD ,∠ A=80 °,∠ B=40 °,则 ∠ACE 的大小是 __________度.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 4,一边长 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__________ .13.如图: △ ABC 中, 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 AE=3cm , △ ABD 的周长为 13cm ,则 △ABC 的周长为 __________.14.如图,∠ AOE= ∠ BOE=15 °,EF ∥OB ,EC ⊥ OB ,若 EC=2 ,则 EF=__________ .15.将一张宽为 6cm 的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cm 2.三、解答题(共8 小题,满分75 分)16.利用图形面积可以证明乘法公式,也可以解释代数中恒等式的正确性.(1)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用硬纸片拼成的图形(如图 1),根据图形的面积,写出它能说明的乘法公式 __________ ;(2)请同学们观察用硬纸片拼成的图形(如图 2),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2 017.先化简,再求值:( x+y )( x﹣ y) +( x﹣ y) +2xy ,其中 x= ( 3﹣π). y=2.18.先化简:÷(﹣),再从﹣2<x<3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值代入,求值.19.如图, AD , AE 分别是△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1)已知∠ B=40 °,∠ C=60°,求∠ DAE 的度数;(2)设∠ B= α,∠ C=β(α<β).请直接写出用α、β表示∠ DAE的关系式__________.20.如图,点 B 、D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BC=FD ,AB=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 ABC≌△ EFD,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 EFD.21.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 D ,E 分别在边 BC, AC 上,且 DE∥ AB ,过点 E 作EF⊥ DE,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1)求∠ F 的度数;(2)若 CD=3,求 DF 的长.22.随着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从甲市经丙市到乙市的高铁里程比普快里程缩短了90km ,运行时间减少了 8h,已知甲市到乙市的普快列车里程为1220km .高铁平均时速是普快平均时速的 2.5 倍.(1 )求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2 )某日王先生要从甲市去距离大约780km 的丙市参加14: 00 召开的会议,如果他买到当日 9: 20 从甲市到丙市的高铁票,而且从丙市火车站到会议地点最多需要 1 小时.试问在高铁列车准点到达的情况下,它能否在开会之前20 分钟赶到会议地点?23.如图,等腰 Rt△ABC 中,∠ ABC=90 °, AB=BC ,点 A 、 B 分别在坐标轴上.(1 )如图①,若点 C 的横坐标为 5,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 __________ ;(提示:过 C 作CD⊥ y 轴于点 D,利用全等三角形求出OB 即可)(2 )如图②,若点 A 的坐标为(﹣6, 0),点 B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OB、 AB 为边在第一、第二象限作等腰Rt△ OBF,等腰 Rt△ ABE ,连接 EF 交 y 轴于点P,当点 B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时,PB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B 的值.若变化,求 PB 的取值范围.-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4 分)231.计算( a ) 的结果是 (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计算后直接选取答案.236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把 x 3﹣ 2x 2y+xy 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2 222C . x ( x+y ) A . x (x+y )( x ﹣ y ) B . x ( x ﹣ 2xy+y )D . x ( x ﹣ y ) 【考点】 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 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对余下的多项式进行观察,有 3 项,可采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 解: x 3﹣ 2x 2 y+xy 2,22=x ( x ﹣ 2xy+y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分解.3.解分式方程+ =3 时,去分母后变形为 ( )A . 2+( x+2) =3( x ﹣ 1)B . 2﹣ x+2=3 ( x ﹣ 1)C . 2﹣( x+2) =3(1﹣ x )D . 2﹣( x+2 )=3( x ﹣ 1)【考点】 解分式方程.【分析】 本题考查对一个分式确定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得能力.观察式子 x ﹣ 1 和 1﹣ x 互 为相反数,可得 1﹣x= ﹣( x ﹣ 1),所以可得最简公分母为 x ﹣ 1,因为去分母时式子不能漏乘,所以方程中式子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 【解答】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 x ﹣ 1, 得: 2﹣( x+2) =3 ( x ﹣ 1). 故选 D .【点评】 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对一个分式方程而言,确定最简公分母后要注意不要漏乘, 这正是本题考查点所在.切忌避免出现去分母后: 2﹣( x+2) =3 形式的出现. 4.如图, △ ABC 和 △DEF 中, AC=DE ,∠ B= ∠ DEF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 △ABC ≌△ DEF( )A . AC ∥DF B.∠ A= ∠ D C. AB=DE D.∠ ACB= ∠ 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 AC=DF ,∠ B= ∠DEF ,∴添加 AC ∥DF,得出∠ ACB= ∠ F,即可证明△ ABC ≌△ DEF,故 A 、 D 都正确;当添加∠ A= ∠ D 时,根据 AAS ,也可证明△ ABC ≌△ DEF ,故 B 正确;但添加 AB=DE 时,没有 SSA 定理,不能证明△ ABC ≌△ DEF,故 C 不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SAS,ASA , AAS ,还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定理.5.如图,在△ ABC 中,∠ A=50 °,∠ ABC=70 °, BD 平分∠ ABC ,则∠ BDC 的度数是 ( )A. 85°B . 80°C. 75°D. 7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 A=50 °,∠ ABC=70 °得出∠ C 的度数,再由 BD 平分∠ ABC 求出∠ ABD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解答.【解答】解:∵∠ ABC=70 °, BD 平分∠ ABC ,∴∠ ABD=70 °× =35°,∴∠ BDC=50 °+35 °=85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 ,其中 AB=AD , BC=DC .将仪器上的点 A 与∠PRQ 的顶点 R 重合,调整AB 和 AD ,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 A ,C 画一条射线 AE , AE 就是∠ PRQ 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 ADC ,这样就有∠ QAE= ∠ 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 SAS B. ASA C. AAS D. SS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在△ ADC 和△ ABC 中,由于 AC 为公共边, AB=AD , BC=DC ,利用 SSS定理可判定△ ADC ≌△ ABC ,进而得到∠ DAC= ∠BAC ,即∠ QAE= ∠ PAE.【解答】解:在△ ADC 和△ ABC 中,,∴△ ADC ≌△ ABC ( SSS ), ∴∠ DAC= ∠ BAC , 即∠ QAE= ∠ PAE .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 SSS 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x y x ﹣2y的值为 ()7.若 3 =4 ,9 =7,则 3A .B .C .﹣ 3D .【考点】 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 由 3 x yx ﹣2yx 2y x 2 y,代入即可求得答案.=4 , 9 =7 与3=3÷3 =3 ÷( 3 )【解答】 解:∵3x =4, 9y =7,∴3 x ﹣ 2yx 2yx2 y.=3 ÷3 =3 ÷( 3 ) =4÷7=故选 A .3x ﹣2y 变【点评】 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与幂的乘方的应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将形为 3x ÷( 32) y是解此题的关键.8.如图,在方格纸中,以 AB 为一边作 △ABP ,使之与 △ ABC 全等,从 P 1, P 2,P 3, P 4 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 ,则点 P 有( )A . 1 个B . 2 个C . 3 个D . 4 个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点P 的位置即可.【解答】 解:要使 △ABP 与 △ ABC 全等,点 P 到 AB 的距离应该等于点 C 到 AB 的距离,即 3 个单位长度,故点 P 的位置可以是 P 1, P 3, P 4 三个,故选 C【点评】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点 P 的位置.二、填空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1 分)9.计算:+ =2 .【考点】 分式的加减法. 【专题】 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 == =2,故答案为: 2【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 210.若 ab=2,a﹣ b=﹣1,则代数式 a b﹣ ab 的值等于﹣ 2.【专题】因式分解.【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ab,进而将已知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 ab=2,a﹣ b= ﹣ 1,∴a 2b﹣ ab2=ab(a﹣ b) =2×(﹣ 1) =﹣ 2.故答案为:﹣ 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提取公因式是解题关键.11.如图,点 D 在△ ABC 边 BC 的延长线上, CE 平分∠ ACD ,∠ A=80 °,∠ B=40 °,则∠ACE 的大小是60 度.【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由∠ A=80 °,∠ B=40 °,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得到∠ ACD= ∠ B+∠ A ,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 ACD= ∠ B+∠ A ,而∠ A=80 °,∠ B=40 °,∴∠ ACD=80 °+40 °=120 °.∵CE 平分∠ ACD ,∴∠ ACE=60 °,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4,一边长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3 或 1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分 4 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讨论,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答】解:①若4 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 4、 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4+4+5=13 ,②若 4 是底边,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5、 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4+5+5=14 ,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周长为13 或 14.故答案为: 13 或 14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3.如图:△ ABC 中, 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E=3cm ,△ ABD 的周长为13cm,则△ABC 的周长为19.【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CD , AC=2AE ,结合周长,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可得答案.【解答】解:∵ 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D=CD , AC=2AE=6cm ,又∵△ ABD 的周长 =AB+BD+AD=13cm,∴A B+BD+CD=13cm ,即 AB+BC=13cm ,∴△ ABC 的周长 =AB+BC+AC=13+6=19cm .故答案为 1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 AOE= ∠ BOE=15 °,EF∥OB ,EC⊥ OB,若 EC=2 ,则 EF=4 .【考点】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 EG⊥ OA 于 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G 的长度,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OEF=∠ COE=15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出∠ EFG=30 °,利用 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解题.【解答】解:作 EG⊥ OA 于 G,如图所示:∵EF ∥OB,∠ AOE= ∠ BOE=15 °∴∠ OEF=∠ COE=15 °, EG=CE=2 ,∵∠ AOE=15 °,∴∠ EFG=15 °+15°=30 °,∴∴EF=2EG=4 .故答案为: 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证出∠ EFG=30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将一张宽为 6cm 的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18cm 2.【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 当 AC ⊥ AB 时,重叠三角形面积最小,此时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 解:如图,当 AC ⊥ AB 时,三角形面积最小, ∵∠ BAC=90 °∠ ACB=45 ° ∴ A B=AC=4cm ,∴S △ABC = ×6×6=18cm 2. 故答案是: 18.【点评】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发现当 AC ⊥ AB 时,重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75 分)16.利用图形面积可以证明乘法公式,也可以解释代数中恒等式的正确性.( 1)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用硬纸片拼成的图形(如图 1),根据图形的面积,写出它能说明的乘法公式( a+b ) 2=a 2+2ab+b 2;( 2)请同学们观察用硬纸片拼成的图形(如图 2),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考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a+b ,大正方形的面积就为( a+b ) 2,2 【分析】 (1)图中可以得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个矩形的边长相同,且长为 a ,宽为 b ,则 2 个矩形的面积为 2ab ,空白的是两个正方形,较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 ,面积等于 a 2,小的正方形边长为b ,面积等于 b 2,大正方形面 积减去 2 个阴影矩形的面积就等于空白部分的面积.(2)图中可以得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 ,大正方形的面积就为( a+b ) 2,4 个矩形的 边长相同,且长为 a ,宽为 b ,则 4 个矩形的面积为 4ab ,中间空心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面积等于( a ﹣ b )2,大正方形面积减去 4 个阴影矩形的面积就等于中间空白部分的面 积. 【解答】 解:( 1)∵阴影部分都是全等的矩形,且长为 a ,宽为 b ,∴ 2 个矩形的面积为 2ab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b ,∴大正方形面积为( a+b ) 2,∴空白正方形的面积为a 2 和b 2,∴( a+b ) 2=a 2 +2ab+b 2.222.故答案为( a+b ) =a +2ab+b (2)∵四周阴影部分都是全等的矩形,且长为 a ,宽为 b , ∴四个矩形的面积为 4ab ,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b ,∴大正方形面积为( a+b ) 2,∴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b )2﹣ 4ab ,∵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a ﹣ b ) 2,∴( a ﹣ b )2=( a+b ) 2﹣4a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相应的面积是解题的关 键.17.先化简,再求值:( x+y )( x ﹣ y ) +( x ﹣ y ) 2+2xy ,其中 x= ( 3﹣ π) 0. y=2.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 —化简求值;零指数幂. 【专题】 计算题;整式.【分析】 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 与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 解:原式 =x 2﹣ y 2+x 2﹣ 2xy+y 2+2xy=2x 2,当 x= ( 3﹣π) 0=1 时,原式 =2. 【点评】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以及零指数幂,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先化简: ÷( ﹣ ),再从﹣ 2< x < 3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值代入,求值.【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 计算题.【分析】 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 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 解:原式 =÷ = ? = ,当 x=2 时,原式 =4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9.如图, AD , 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1)已知∠ B=40 °,∠ C=60°,求∠ DAE 的度数;( 2)设∠ B= α,∠ C=β( α< β).请直接写出用 α、 β表示∠ DAE 的关系式 ( β﹣ α).【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E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 ,然后求解即可.(2)同( 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 1)∵∠ B=40 °,∠ C=60°,∴∠ BAC=180 °﹣∠ B﹣∠ C=180°﹣ 40°﹣ 60°=80 °,∵AE 是角平分线,∴∠ BAE=∠ BAC=×80°=40°,∵AD 是高,∴∠ BAD=90 °﹣∠ B=90 °﹣ 40°=50 °,∴∠ DAE= ∠ BAD ﹣∠ BAE=50 °﹣ 40°=10°;(2)∵∠ B= α,∠ C=β(α<β),∴∠ BAC=180 °﹣(α+β),∵AE 是角平分线,∴∠ BAE=∠ BAC=90°﹣(α+β),∵AD 是高,∴∠ BAD=90 °﹣∠ B=90 °﹣α,∴∠ DAE= ∠ BAD ﹣∠ BAE=90 °﹣α﹣ [90°﹣(α+β)]=(β﹣α);故答案为:(β﹣α).【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点 B 、D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BC=FD ,AB=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 ABC≌△ EFD,你添加的条件是∠B= ∠ F 或 AB ∥ EF 或 AC=ED ;(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 EF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开放型.【分析】(1)本题要判定△ABC ≌△ EFD ,已知 BC=DF , AB=EF ,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 B= ∠ F 或 AB ∥EF 或 AC=ED 后可分别根据 SAS、 AAS 、 SSS 来判定其全等;(2)因为 AB=EF ,∠ B=∠ F,BC=FD ,可根据 SAS 判定△ ABC ≌△ EFD .【解答】解:( 1)∠ B= ∠F 或 AB ∥ EF 或 AC=ED ;(2)证明:当∠ B=∠ F 时在△ ABC 和△ EFD 中∴△ ABC ≌△ EFD ( SAS).【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1.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 D ,E 分别在边 BC, AC 上,且 DE∥ AB ,过点 E 作EF⊥ DE,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1)求∠ F 的度数;(2)若 CD=3,求 DF 的长.【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EDC= ∠B=60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 EDC 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60 °,∵DE ∥ AB ,∴∠ EDC= ∠B=60 °,∵EF ⊥DE,∴∠ DEF=90 °,∴∠ F=90°﹣∠ EDC=30 °;(2)∵∠ ACB=60 °,∠ EDC=60 °,∴△ EDC 是等边三角形.∴ED=DC=3 ,∵∠ DEF=90 °,∠ F=30 °,∴DF=2DE=6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 度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2.随着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从甲市经丙市到乙市的高铁里程比普快里程缩短了90km ,运行时间减少了 8h,已知甲市到乙市的普快列车里程为 1220km .高铁平均时速是普快平均时速的 2.5 倍.(1)求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2)某日王先生要从甲市去距离大约780km 的丙市参加 14: 00 召开的会议,如果他买到当日 9: 20 从甲市到丙市的高铁票,而且从丙市火车站到会议地点最多需要 1 小时.试问在高铁列车准点到达的情况下,它能否在开会之前20 分钟赶到会议地点?【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普快的平均时速为x 千米 / 小时,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为 2.5x 千米 /小时,根据题意可得,高铁走(1220﹣ 90)千米比普快走1220 千米时间减少了8 小时,据此列方程求解;(2)求出王先生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判断.【解答】解:( 1)设普快的平均时速为x 千米 /小时,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为 2.5x 千米 /小时,由题意得,﹣=8 ,解得: x=96,经检验, x=96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则2.5x=240 ,答: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为240 千米 /小时;(2) 780÷240=3.25 ,则坐车共需要 3.25+1=4.25 (小时),从 9: 20 到下午 1: 40,共计 4小时>4.25小时,故王先生能在开会之前到达.【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23.如图,等腰Rt△ABC 中,∠ ABC=90 °, AB=BC ,点 A 、 B 分别在坐标轴上.(1)如图①,若点 C 的横坐标为5,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 0, 2);(提示:过 C 作CD⊥ y 轴于点 D,利用全等三角形求出OB 即可)(2)如图②,若点 A 的坐标为(﹣6, 0),点 B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OB、 AB 为边在第一、第二象限作等腰Rt△ OBF,等腰 Rt△ ABE ,连接 EF 交 y 轴于点P,当点 B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时,PB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B 的值.若变化,求PB 的取值范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作 CD ⊥BO ,易证△ABO ≌△ BCD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即可解题;(2)作 EG⊥y 轴,易证△ BAO ≌△ EBG 和△EGP≌△ FBP,可得 BG=AO 和 PB=PG ,即可求得 PB=AO ,即可解题.【解答】解:( 1)如图 1,作 CD⊥ BO 于 D,∵∠ CBD+ ∠ ABO=90 °,∠ ABO+ ∠ BAO=90 °,∴∠ CBD= ∠ BAO ,在△ ABO 和△ BCD 中,,∴△ ABO ≌△ BCD ( AAS ),∴C D=BO=2 ,∴B 点坐标( O, 2);故答案为:( 0, 2);(2)如图 3,作 EG⊥ y 轴于 G,∵∠ BAO+ ∠ OBA=90 °,∠ OBA+ ∠ EBG=90 °,∴∠ BAO= ∠ EBG,在△ BAO 和△ EBG 中,,∴△ BAO ≌△ EBG ( AAS ),∴BG=AO , EG=OB ,∵O B=BF ,∴BF=EG ,在△ EGP 和△ FBP 中,,∴△ EGP≌△ FBP( AAS ),∴PB=PG ,∴PB= BG= AO=3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卷(模拟)

第 1 页 共 8 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已知一组数据1、2、3、x、5,它们的平均数是3,则这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 A.1 B.2 C.3 D.4 2 .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
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 在实数(相邻两个2中间一次多1个0)中,无理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 . 小明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他作出了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则他解的这个方程组是( )
A. B. C. D. 5 . 足球运动正在我市蓬勃开展,有种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如图),黑皮可看作正五边 第 2 页 共 8 页
形,白皮可以看作正六边形,设白皮有x块,黑皮有y块,则以下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6 .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 B.,, C.5,4,3 D.,2,
7 .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A=90°,AC=10,BD=6,则AD=( )
A.4 B.5 C.6 D.8 8 . 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 矩形 OABC 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 1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1,第 2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n.则点 P3 的坐标是(8, 3),点 P2014的坐标是( )
A.(8,3) B.(7,4) C.(5,0) D.(0,3) 9 . 4的平方根是( )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A.B.C.D.3.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A.CB=CD B.∠BAC=∠DAC C.∠BCA=∠DCA D.∠B=∠D=90°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a2+b3=2a5B.a4÷a=a4C.a2•a4=a8D.(﹣a2)3=﹣a6 5.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A.x2﹣x+B.1+x2C.x+xy+1 D.x2+2x﹣16.已知是正数,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4 C.x≠0 D.x>﹣4且x≠0 7.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0.4cm2B.0.5cm2C.0.6cm2D.0.7cm28.如图,△ABC≌△ADE,AB=AD,AC=AE,∠B=28°,∠E=95°,∠EAB=20°,则∠BAD等于()A.75°B.57°C.55°D.77°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10.若关于x的方程=有正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2 B.k≠3 C.﹣3<k<﹣2 D.k<2且k≠﹣3 1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C=60°,CD=2AD,AB=3,AB边上求作点P,则PC+PD的最小值为()A.4 B.6 C.8 D.101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2019B2019A2020的边长是()A.4038 B.4036 C.22018D.22019二.填空题(共5小题)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顶角为.14.当x=1时,分式无意义;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则a+b=.15.若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16.若5x﹣3y﹣2=0,则105x÷103y=.17.如图,边长为10的等边△ABC中,一动点P沿AB从A向B移动,动点Q以同样的速度从C出发沿BC的延长线运动,连PQ交AC边于D,作PE⊥AC于E,则DE的长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18.先化简,再求值:(4ab3﹣8a2b2)÷4ab+(2a+b)(2a﹣b),其中a=2,b=1.19.(1)解方程:﹣1=(2)先化简后求值•÷,其中a满足a2﹣a=020.已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4条对角线;从m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把m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正t边形的边长为7,周长为63.求(n﹣m)t的值.21.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10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22.图①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请和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1:方法2:(2)观察图②请你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m+n)2,(m﹣n)2,mn之间的等量关系;(3)根据(2)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①已知:a﹣b=3,ab=﹣2,求:(a+b)2的值;②已知:a﹣=1,求:a+的值.23.(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40°,以C为顶点作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A.B.C.D.【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B作AC边上的高,垂足为E,其中线段BE是△ABC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解答】解: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选项C.故选:C.3.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A.CB=CD B.∠BAC=∠DAC C.∠BCA=∠DCA D.∠B=∠D=90°【分析】要判定△ABC≌△ADC,已知AB=AD,AC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BAC=∠DAC、∠B=∠D=90°后可分别根据SSS、SAS、HL能判定△ABC ≌△ADC,而添加∠BCA=∠DCA后则不能.【解答】解:A、添加CB=CD,根据SSS,能判定△ABC≌△ADC,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BAC=∠DAC,根据SAS,能判定△ABC≌△AD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BCA=∠DCA时,不能判定△ABC≌△ADC,故C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B=∠D=90°,根据HL,能判定△ABC≌△ADC,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a2+b3=2a5B.a4÷a=a4C.a2•a4=a8D.(﹣a2)3=﹣a6【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A;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判断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判断C;根据积的乘方,可判断D.【解答】解: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A错误;B、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B错误;C、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C错误;D、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故D正确;故选:D.5.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A.x2﹣x+B.1+x2C.x+xy+1 D.x2+2x﹣1【分析】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最后一项为乘积项除以2,除以第一个底数的结果的平方.【解答】解:A、x2﹣x+是完全平方式;B、缺少中间项±2x,不是完全平方式;C、不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不是完全平方式;D、不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不是完全平方式.故选:A.6.已知是正数,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4 C.x≠0 D.x>﹣4且x≠0 【分析】若的值是正数,只有在分子分母同号下才能成立,即x+4>0,且x≠0,因而能求出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0,∴x+4>0,x≠0,∴x>﹣4且x≠0.故选:D.7.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0.4cm2B.0.5cm2C.0.6cm2D.0.7cm2【分析】延长AP交BC于E,根据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即可求出△ABP≌△BEP,又知△APC和△CPE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PBC的面积.【解答】解:延长AP交BC于E,∵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ABP=∠EBP,∠APB=∠BPE=90°,在△APB和△EPB中∴△APB≌△EPB(ASA),∴S△APB =S△EPB,AP=PE,∴△APC和△CPE等底同高,∴S△APC =S△PCE,∴S△PBC =S△PBE+S△PCE=S△ABC=0.5cm2,故选:B.8.如图,△ABC≌△ADE,AB=AD,AC=AE,∠B=28°,∠E=95°,∠EAB=20°,则∠BAD等于()A.75°B.57°C.55°D.77°【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D=28°,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DAE=57°,然后根据∠BAD=∠DAE+∠EAB即可得出∠BAD的度数.【解答】解:∵△ABC≌△ADE,∴∠B=∠D=28°,又∵∠D+∠E+∠DAE=180°,∠E=95°,∴∠DAE=180°﹣28°﹣95°=57°,∵∠EAB=20°,∴∠BAD=∠DAE+∠EAB=77°.故选:D.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及翻折的性质,就可求出2∠A=∠1+∠2这一始终保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2∠A=∠1+∠2,理由:∵在四边形ADA′E中,∠A+∠A′+∠ADA′+∠AEA′=360°,则2∠A+180°﹣∠2+180°﹣∠1=360°,∴可得2∠A=∠1+∠2.故选:B.10.若关于x的方程=有正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2 B.k≠3 C.﹣3<k<﹣2 D.k<2且k≠﹣3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x,根据方程有正数根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k的范围.【解答】解:去分母得:2x+6=3x+3k,解得:x=6﹣3k,根据题意得:6﹣3k>0,且6﹣3k≠﹣3,解得:k<2且k≠3.故选:A.1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C=60°,CD=2AD,AB=3,AB边上求作点P,则PC+PD的最小值为()A.4 B.6 C.8 D.10【分析】作D点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AB于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C+PD最小;再作D′E⊥BC于E,则EB=D′A=AD,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DCD′=∠DD′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E=∠DD′C,从而求得∠D′CE=∠DCD′,得出∠D′CE=30°,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C=2D′E=2AB,即可求得PC+PD的最小值.【解答】解:作D点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AB于P,P即为所求,此时PC+PD =PC+PD′=C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C+PD最小.作D′E⊥BC于E,则EB=D′A=AD,∵CD=2AD,∴DD′=CD,∴∠DCD′=∠DD′C,∵∠DAB=∠ABC=90°,∴四边形ABED′是矩形,∴DD′∥EC,D′E=AB=3,∴∠D′CE=∠DD′C,∴∠D′CE=∠DCD′,∵∠DCB=60°,∴∠D′CE=30°,∴D′C=2D′E=2AB=2×3=6;∴PC+PD的最小值为6.故选:B.1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2019B2019A2020的边长是()A.4038 B.4036 C.22018D.22019【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1A1A2=60°,A1B1=A1A2,则可计算出∠A1B1O=30°,所以A1B1=A1A2=OA1,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2B2=A2A3=OA2=2OA1,A3B3=A3A4=22•OA1,A4B4=A4A5=23•OA1,利用此规律得到A2019B2019=A2019A2020=22018•OA1.【解答】解:∵△A1B1A2为等边三角形,∴∠B1A1A2=60°,A1B1=A1A2,∵∠MON=30°,∴∠A1B1O=30°,∴A1B1=OA1,∴A1B1=A1A2=OA1,同理可得A2B2=A2A3=OA2=2OA1,∴A3B3=A3A4=OA3=2OA2=22•OA1,A 4B4=A4A5=OA4=2OA3=23•OA1,…∴A2019B2019=A2019A2020=OA2019=22018•OA1=22019.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顶角为80°或20°.【分析】等腰三角形一内角为80°,没说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有两种情况.【解答】解:(1)当80°角为顶角时,其顶角为80°(2)当80°为底角时,得顶角=180°﹣2×80°=20°;故填80°或20°.14.当x=1时,分式无意义;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则a+b= 3 .【分析】根据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可得1+a=0,再解可得a的值,然后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2×2﹣b=0,且3×2+a≠0,解可得b的值,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当x=1时,分式无意义,∴1+a=0,解得a=﹣1;∵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2×2﹣b=0,且3×2+a≠0,解得:b=4,∴a+b=3,故答案为:3.15.若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11或﹣5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m﹣3=±8,解得:m=11或m=﹣5,故答案为:11或﹣516.若5x﹣3y﹣2=0,则105x÷103y=100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可将所求代数式化为:105x﹣3y,而5x﹣3y的值可由已知的方程求出,然后代数求值即可.【解答】解:∵5x﹣3y﹣2=0,∴5x﹣3y=2,∴105x÷103y=105x﹣3y=102=100.17.如图,边长为10的等边△ABC中,一动点P沿AB从A向B移动,动点Q以同样的速度从C出发沿BC的延长线运动,连PQ交AC边于D,作PE⊥AC于E,则DE的长为 5 .【分析】作PF∥BC,易证△APF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E=EF,易证∠Q=∠DPF,即可证明△DPF≌△DQC,可得CD=DF,即可求得DE=AC,即可解题.【解答】解:作PF∥BC,∵PF∥BC,∴△APF为等边三角形,∠Q=∠DPF,∴PF=AP,∴PF=CQ,∵PE⊥AD,∴AE=EF,在△DPF和△DQC中,,∴△DPF≌△DQC(AAS)∴CD=DF,∴DE=DF+EF=AE+CD=AC=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6小题)18.先化简,再求值:(4ab3﹣8a2b2)÷4ab+(2a+b)(2a﹣b),其中a=2,b=1.【分析】先去括号,再合并,最后把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b2﹣2ab+4a2﹣b2=2a(2a﹣b),当a=2,b=1时,原式=2×2×(2×2﹣1)=12.19.(1)解方程:﹣1=(2)先化简后求值•÷,其中a满足a2﹣a=0【分析】(1)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依此计算可得;(2)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整体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1)两边都乘以(x+2)(x﹣2),得:x(x+2)﹣(x+2)(x﹣2)=8,解得x=2,当x=2时,(x+2)(x﹣2)=0,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2)原式=••(a+1)(a﹣1)=(a﹣2)(a+1)=a2﹣a﹣2,当a2﹣a=0时,原式=﹣2.20.已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4条对角线;从m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把m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正t边形的边长为7,周长为63.求(n﹣m)t的值.【分析】根据题意,由多边形的性质,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依题意有n=4+3=7,m=6+2=8,t=63÷7=9则(n﹣m)t=(7﹣8)9=﹣1.21.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10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分析】(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甲、乙队先合做15天,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需要10天完成,可得出方程解答即可;(2)先计算甲、乙合作需要的时间,然后计算费用即可.【解答】解:(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得:(+)×15+=1.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30天.(2)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完成,所需时间为:1÷(+)=22.5(天),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22.5×(6500+3500)=225000(元).答:该工程的费用为225000元.22.图①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请和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1:(m+n)2﹣4mn方法2:(m﹣n)2(2)观察图②请你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m+n)2,(m﹣n)2,mn之间的等量关系;(3)根据(2)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①已知:a﹣b=3,ab=﹣2,求:(a+b)2的值;②已知:a﹣=1,求:a+的值.【分析】(1)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矩形的面积即可得出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2)由面积关系容易得出结论;(3)①根据(2)所得出的关系式,容易求出结果;②先求出(a+)2,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方法1:(m+n)2﹣4mn,方法2:(m﹣n)2;故答案为:(m+n)2﹣4mn,(m﹣n)2;(2)(m+n)2﹣4mn=(m﹣n)2;(3)(a+b)2=(a﹣b)2+4ab=32+4×(﹣2)=1;②∵(a+)2=(a﹣)2+4×a×=12+8=9,∴a+=±3.23.(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AD<8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40°,以C为顶点作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分析】(1)延长AD至E,使DE=AD,由SAS证明△ACD≌△EBD,得出BE=AC=6,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AE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AD的取值范围;(2)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BM、EM,同(1)得△BMD≌△CFD,得出BM=C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E+BM>EM即可得出结论;(3)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证出∠NBC=∠D,由SAS证明△NBC≌△FDC,得出CN=CF,∠NCB=∠FCD,证出∠ECN=70°=∠ECF,再由SAS证明△NCE≌△FCE,得出EN=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如图①所示:∵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BDE和△CDA中,,∴△BDE≌△CDA(SAS),∴BE=AC=6,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BE<AE<AB+BE,∴10﹣6<AE<10+6,即4<AE<16,∴2<AD<8;故答案为:2<AD<8;(2)证明: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BM、EM,如图②所示:同(1)得:△BMD≌△CFD(SAS),∴BM=CF,∵DE⊥DF,DM=DF,∴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BM>EM,∴BE+CF>EF;(3)解:BE+DF=EF;理由如下: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如图3所示:∵∠ABC+∠D=180°,∠NBC+∠ABC=180°,∴∠NBC=∠D,在△NBC和△FDC中,,∴△NBC≌△FDC(SAS),∴CN=CF,∠NCB=∠FCD,∵∠BCD=140°,∠ECF=70°,∴∠BCE+∠FCD=70°,∴∠ECN=70°=∠ECF,在△NCE和△FCE中,,∴△NCE≌△FCE(SAS),∴EN=EF,∵BE+BN=EN,∴BE+DF=EF.。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八年级数学一、选择题1.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 、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在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B. 3πC. 227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2273π是无理数,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3.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2,3,4B. 3,4,5C. 4,5,6D. 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分析.【详解】A. 22+32≠42,,,构成直角三角形;B. 32+42=52 ,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C. 42+52≠62,,,构成直角三角形;D. 122≠32,,,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逆定理.解题关键点:熟记勾股定理逆定理.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详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5.在2(1)1y k x k =++-中,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k 值为( )A. 1B. 1-C. ±1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 的方程组,求出k 的值即可.【详解】Q 函数()2y k 1x k 1=++-是正比例函数, 210k 10k +≠⎧∴⎨-=⎩, 解得k 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形如(0)=y kx k =≠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7cm ,一边长为 5cm ,则它的腰长为( )A. 5cmB. 6cmC. 5.5cm 或 5cmD. 5cm 或 6cm【答案】D【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5cm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详解】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7-5)÷2=6(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7-5×2=7(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cm或5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点A(m﹣1,3)与点B(2,n﹣1)关于x轴对称,则(m+n)2019的值为()A. 0B. 1C. ﹣1D. 320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m、n的值,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点A(m﹣1,3)与点B(2,n﹣1)关于x轴对称,∴m﹣1=2,n﹣1=﹣3,∴m=3,n=﹣2,∵(m+n)2019=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坐标对称点的特性,熟记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点,且它的横、纵坐标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243x y ax y a-=-⎧⎨+=-+⎩的解(a 为任意实数),则当a 变化时,点P 一定不会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用消元法消去a,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3243x y a x y a -=-⎧⎨+=-+⎩①②用②×2+①,得52x y +=∴52y x =-+∵50,20-<>∴52y x =-+过一、二、四象限,不过第三象限∴点P 一定不会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消去a ,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二、填空题9.将数字 1657900 精确到万位且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结果为__________.【答案】1.66×106【解析】【分析】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再对千位数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1657900=1.6579×106≈1.66×106.故答案为:1.66×106.【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 与n 值是关键.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 y =-2x +3 沿 y 轴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答案】y=-2x+6【解析】【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3+3=-2x+6.故答案为:y=-2x+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一次函数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1、3的长方形放在数轴上,以原点O 为圆心,长方形的对角线OB 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详解】在Rt △OAB 中,,∴点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掌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是解题的关键.12.与0.5_____0.5.(填“,”,“=”,“,”, 【答案】>【解析】10.52-==20>0>0.5> ,故答案为>. 13.如图,直线y =x +1与直线y =mx -n 相交于点M (1,b ),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x y mx y n +⎧⎨-⎩==的解为:________.【答案】12x y ==⎧⎨⎩【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b的值,进而得到M点坐标,再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就是两函数组成的二元一次去方程组的解可得答案.【详解】∵直线y=x+1经过点M(1,b),∴b=1+1,解得b=2,∴M(1,2),∴关于x的方程组1x ymx y n+⎧⎨-⎩==的解为12xy==⎧⎨⎩,故答案为12 xy==⎧⎨⎩.【点睛】此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就是两函数组成的二元一次去方程组的解.14.“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详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ab=12×8=4,∴4×12ab+(a-b)2=25,∴(a−b)2=25-16=9,∴a-b=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 中,AB=AC=12,BC=8,BE 是高,且点D、F 分别是边AB、BC 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别求出D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计算出DE、EF即可.【详解】解:点D、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DF=12AC=6∵BE 是高∴∠BEC=∠BEA=90°∴DE=12AB=6,EF=12BC=4∴△DEF的周长=DE+DF+EF=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OB组成,两根棒在O点相连并可绕O转动,C点固定,OC=CD=DE,点D、E可在槽中滑动.若∠BDE=75°,则∠CDE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OC=CD=DE ,可得∠O=∠ODC ,∠DCE=∠DEC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DCE=∠O+∠ODC=2∠ODC 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ODC 数,进而求出∠CDE 的度数.【详解】∵OC CD DE ==,∴O ODC ∠=∠,DCE DEC ∠=∠,设O ODC x ∠=∠=,∴2DCE DEC x ∠=∠=,∴180CDE DCE DEC ∠=︒-∠-∠1804x =︒-,∵75BDE ∠=︒,∴180ODC CDE BDE ∠+∠+∠=︒,即180475180x x +-+=︒︒︒,解得:25x =︒,180480CDE x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理清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BC V中,AB AC 16cm ==,B C ∠∠=,BC 10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当BPDV 与CQP V全等时,则点Q 运动速度可能为____厘米/秒.【答案】2或3.2【解析】【分析】B C ∠∠=,表示出BD 、BP 、PC 、CQ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分①BD 、PC 是对应边,②BD 与CQ 是对应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AB 16cm =Q ,BC 10cm =,点D 为AB 的中点,1BD 168cm 2∴=⨯=, 设点P 、Q 的运动时间为t ,则BP 2t =,()PC 102t cm =-①当BD PC =时,102t 8-=,解得:t 1=,则BP CQ 2==,故点Q 的运动速度为:212(÷=厘米/秒);②当BP PC =时,BC 10cm =Q ,BP PC 5cm ∴==,t 52 2.5(∴=÷=秒).故点Q 的运动速度为8 2.5 3.2(÷=厘米/秒).故答案为2或3.2厘米/秒【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边角边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18.已知函数 y 1=x +2,y 2=4x -4,y 3=-12x +1,若无论 x 取何值,y 总取 y 1,y 2,y 3 中的最大值,则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23【解析】分析】利用两直线相交的问题,分别求出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的交点,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易得:当x≤-23时,y 3最大;当-23≤x ≤2时,y 1最大;当x≥2时,y 2最大,于是可得满足条件的y 的最小值. 【详解】解:y 1=x +2,y 2=4x -4,y 3=-12x +1,如下图所示:令y 1=y 2, 得x+2=4x -4解得:x=2,代入解得y=4∴直线y 1=x+2与直线y 2=4x -4的交点坐标为(2,4),令y 2= y 3,得4x -4=-12x +1 解得:x=109 代入解得: y=49∴直线y 2=4x -4与直线y 3=-12x +1的交点坐标为(104,99), 令y 1=y 3,得x+2=-12x +1 解得:x=23- 代入解得: y=23 ∴直线y 1=x+2与直线y 3=-12x +1的交点坐标为(2233-,), 由图可知:①当x≤-23时,y 3最大 ∴此时y= y 3,而此时y 3的最小值为23,即此时y 的最小值为23; ②当-23≤x ≤2时,y 1最大 ∴此时y= y 1,而此时y 1的最小值为23,即此时y 的最小值为23; ③当x≥2时,y 2最大,,∴此时y= y2,而此时y2的最小值为4,即此时y的最小值为4综上所述:y的最小值为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和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掌握一次函数的交点求法和学会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9.计算:(1)计算:(-1)2020 3-+(2)求x 的值:4x2-25=0【答案】(1)0;(2)x1=52,x2=-52.【解析】【分析】(1)先化简乘方、根式和绝对值,再利用实数的运算顺序求解即可;(2)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即可.【详解】解:(1)(-1)2020 3-+=1+4-3-2=0;(2)∵4x2-25=0∴4x2=25,∴x2=25 4,∴x=±5 2 ,∴x1=52,x2=-52.【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是混合运算和解含平方的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及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点B、F、C、E 在一条直线上,BF = CE,AC = DF,且AC∥DF.求证:∠B =∠E.【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先证出BC=EF ,∠ACB=∠DFE ,再证明△ACB ≌△DFE ,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详解】证明:∵BF=CE ,∴BC=EF ,∵AC ∥DF ,∴∠ACB=∠DFE ,在△ACB 和△DFE 中,BC EF ACB DFE AC DF =⎧⎪∠=∠⎨⎪=⎩∴△ACB ≌△DFE (SAS ),∴∠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出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 2x -1 的算术平方根是 3,12y+3 的立方根是-1,求代数式 2x+y 的平方根 【答案】【解析】【分析】 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定义求出x 与y 的值,进而求出2x+y 的值,即可求出平方根.【详解】解:∵2x -1的算术平方根为3,∴2x -1=9,解得:x=5,,∵12y+3 的立方根是-1,∴12y+3=-1,解得:y=-8,∴2x+y=2×5-8=2,∴2x+y的平方根是【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y 与x﹣2 成正比例,且当x =﹣4 时,y =﹣3.(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M(5.1,m)、N(﹣3.9,n)在此函数图像上,判断m 与n 的大小关系.【答案】(1)y=12x-1;(2)m>n.【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设出关系式:y=k(x-2),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把x=-4,y=-3代入,可得到k的值,再把k 的值代入所设的关系式中,可得到答案;(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m,n的值,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y与x-2成正比例,∴关系式设为:y=k(x-2),∵x=-4时,y=-3,∴-3=k(-4-2),解得:k=12,∴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x-2)=12x-1.故答案为:y=12x-1;(2)∵点M(5.1,m)、N(﹣3.9,n)是一次函数y=12x-1图象上的两个点,∴m=12×5.1-1=1.55,n=12×(-3.9)-1=-2.95.∵1.55>-2.95,∴m>n.【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键是设出关系式,代入x,y的值求k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2,1).(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C 点坐标;(2)先将△ABC 沿x 轴翻折,再沿x 轴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1B1C1,请在网格内画出△A1B1C1;(3)在(2)的条件下,△ABC 的边AC 上一点M(a,b)的对应点M1的坐标是.(友情提醒:画图结果确定后请用黑色签字笔加黑)【答案】(1)图见解析; C(-1,3);(2)图见解析;(3) (a+4,-b).【解析】【分析】(1)根据A、B的坐标即可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得出点C的坐标;(2)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然后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A1B1C1;(3)利用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坐标关系和平移规律即可求出点M1的坐标.【详解】(1)根据点A(-3,5),故将A向右移动3个单位、向下移动5个单位,即可得到原点的位置,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即为所求,此时点C(-1,3);(2)根据题意,翻折和平移后得到△A1B1C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3)点M(a,b)关于x轴对称点为(a,-b),然后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为(a+4,-b)M1的坐标为(a+4,-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和平移变换,熟练掌握轴对称和平移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1)若∠AEB=40°,求∠BFE 的度数;(2)若AB=6,AD=18,求CF 的长.【答案】(1)70°;(2)8.【解析】【分析】(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BFE=∠FED,然后依据翻折的性质可求得∠BEF=∠DEF,最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得∠BFE的度数;(2)先依据翻折的性质得到CF=GF,AB=DC=BG=6,然后设CF=GF=x,然后在RT△BGF中,依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AD∥BC,∴∠BFE=∠FED,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EF=∠DEF,∴∠BFE=∠FED=∠BEF∵∠FED+∠BEF+∠AEB=180°∴2∠BFE =180°-40°=140°,∴∠BFE=70°;(2)由翻折的性质可知CF=GF,AB=DC=BG=6,设CF=GF=x,则BF=18-x,在Rt△BG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知:BF2=BG2+GF2,即(18-x)2=62+x2,解得:x=8即CF=8【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的性质和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5.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且部分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当行李费为3≤y≤10 时,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y=15x-2;(2)10千克;(3)25≤x≤60.【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2)令y=0时求出x的值即可;(3)分别求出y=3时,x的值和y=10时,x的值,再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k≠0)将x=15,y=1;x=20,y=2分别代入y=kx+b,得1=15220k b k b+⎧⎨=+⎩, 解得:152k b ⎧=⎪⎨⎪=-⎩,∴函数表达式为y=15x -2, (2)将y=0代入y=15x -2,得0=15x -2, ∴x=10,答: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10千克.(3)把y=3代入解析式,可得:x=25,把y=10代入解析式,可得:x=60, ∵15>0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 (kg )的取值范围是25≤x≤60,故答案为:25≤x≤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已知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6.请你用学习 “一次函数”时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研究函数 y =1x +的图像和性质,并 解决问题. (1)按照下列步骤,画出函数 y =1x +的图像;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友情提醒:画图结果确定后请用黑色签字笔加黑)(2)观察图像,填空;①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②此函数有最 值(填“大”或“小”),其值是 ;(3)根据图像,不等式1x +> 12x +72的解集为 . 【答案】(1)见解析;(2)①<-1,> -1;②小,0;(3)x>5或x<-3.【解析】【分析】(1)描点画出图象解答即可;(2)根据函数的图象解答即可;(3)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再根据函数图象解答即可.【详解】(1)画函数图象如图:(2)由图象可得:①当x<-1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1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 <-1,> -1;②此函数有最小值,其值是0;故答案为: 小,0;(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画y=12x +72,①列表;②描点; ③连线.如图所示: 当x <-1时,y =11x x +=--联立11722y x y x =--⎧⎪⎨=+⎪⎩解得:32x y =-⎧⎨=⎩ 当x >-1时,y =11x x +=+联立11722y x y x =+⎧⎪⎨=+⎪⎩解得56x y =⎧⎨=⎩∴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分别为(-3,2)和(5,6)根据图像,当y 1>y 2时,x>5或x<-3∴不等式1x +> 12x +72的解集为:x>5或x<-3.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函数的图象画法等知识点,掌握求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与不等式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AB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 O ,分别交 BC 边于点 M 、N ,连接 AM ,AN .(1)若△AMN 的周长为 6,求 BC 的长;(2)若∠MON=30°,求∠MAN 的度数;(3)若∠MON=45°,BM=3,BC=12,求 MN 的长度.【答案】(1)6;(2)120°(3)5.【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M=AM ,CN=AN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BC ;(2)设射线OM 交AB 于E ,射线ON 交AC 于F ,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AF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B +∠C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求出∠MAB +∠NAC ,从而求出∠MAN ; (3)设射线OM 交AB 于E ,射线ON 交AC 于F ,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AF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B +∠C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求出∠MAB +∠NAC ,从而求出∠MAN ,设MN=x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即可. 【详解】解:(1)∵AB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 O ,分别交 BC 边于点 M 、N ,∴BM=AM ,CN=AN∵△AMN 的周长为 6,∴AM +AN +MN=6 ∴BC=BM +MN +CN= AM +MN +AN =6;(2)设射线OM 交AB 于E ,射线ON 交AC 于F ,【在四边形AEOF中,∠EAF=360°-∠AEO-∠AFO-∠MON=150°∴∠B+∠C=180°-∠BAC=30°∵BM=AM,CN=AN∴∠MAB=∠B,∠NAC=∠C∴∠MAB+∠NAC=30°∴∠MAN=∠EAF-(∠MAB+∠NAC)=120°;(3)设射线OM交AB于E,射线ON交AC于F,在四边形AEOF中,∠EAF=360°-∠AEO-∠AFO-∠MON=135°∴∠B+∠C=180°-∠BAC=45°∵BM=AM=3,CN=AN∴∠MAB=∠B,∠NAC=∠C∴∠MAB+∠NAC=45°∴∠MAN=∠EAF-(∠MAB+∠NAC)=90°设MN=x,则AN =CN=BC-BM-MN=9-x在Rt△AMN中,MN2=AM2+AN2即x2=32+(9-x)2解得:x=5即MN=5【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8.如图1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B=CA,直线DE 经过点C,过A 作AD⊥DE 于点D,过B 作BE⊥DE 于点E,则△BEC≌△CDA,我们称这种全等模型为“K 型全等”.(不需要证明)【模型应用】若一次函数y=kx+4(k≠0)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1)如图2,当k=-1 时,若点B 到经过原点的直线l 的距离BE 的长为3,求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AD 的长;(2)如图3,当k=-43时,点M 在第一象限内,若△AB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 的坐标;(3)当k 的取值变化时,点A 随之在x 轴上运动,将线段BA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 得到BQ,连接OQ,求OQ 长的最小值.【答案】(1;(2)点M的坐标为(7,3)或(4,7)或(72,72);(3)OQ的最小值为4.【解析】【分析】(1)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E的长,然后利用AAS证出△ADO≌△OEB,即可求出AD的长;(2)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AAS 证出对应的全等三角形即可分别求出点M的坐标;(3)根据k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设点A的坐标为(x,0),证出对应的全等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OQ2与x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平方的非负性从而求出OQ的最值.【详解】解:(1)根据题意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当x=0时,y=4;当y=0时,x=4∴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0,4)∴OA=BO=4根据勾股定理:OE= =∵∠ADO=∠OEB=∠AOB=90°∴∠AOD +∠OAD=90°,∠AOD +∠BOE=90°∴∠OAD=∠BOE在△ADO 和△OEB 中ADO OEB OAD BOE OA BO ∠=∠⎧⎪∠=∠⎨⎪=⎩∴△ADO ≌△OEB∴(2)由题意可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43-x+4 当x=0时,y=4;当y=0时,x=3∴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OA=3,BO=4①当△ABM 是以∠BAM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M=AB ,过点M 作MN ⊥x 轴于N∵∠MNA=∠AOB=∠BAM=90°∴∠MAN +∠AMN=90°,∠MAN +∠BAO=90°∴∠AMN=∠BAO在△AMN 和△BAO 中MNA AOB AMN BAO AM BA ∠=∠⎧⎪∠=∠⎨⎪=⎩∴△AMN ≌△BAO∴AN=BO=4,MN=AO=3∴ON=OA +AN=7∴此时点M 的坐标为(7,3);②当△ABM 是以∠ABM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BM=AB ,过点M 作MN ⊥y 轴于N∵∠MNB=∠BOA=∠ABM=90°∴∠MBN +∠BMN=90°,∠MBN +∠ABO=90°∴∠BMN=∠ABO在△BMN 和△ABO 中MNB BOA BMN ABO BM AB ∠=∠⎧⎪∠=∠⎨⎪=⎩∴△BMN ≌△ABO∴BN=AO=3,MN=BO=4∴ON=OB +BN=7∴此时点M 的坐标为(4,7);③当△ABM 是以∠AMB 为直角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时,MA=MB ,过点M 作MN ⊥x 轴于N ,MD ⊥y 轴于D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MD =ON=x ,MN = OD =y ,∠MNA=∠MDB=∠BMA=∠DMN=90°∴BD=OB -OD=4-y ,AN=ON -OA=x -3,∠AMN +∠DMA=90°,∠BMD +∠DMA=90° ∴∠AMN=∠BMD在△AMN 和△BMD 中MNA MDB AMN BMD MA MB ∠=∠⎧⎪∠=∠⎨⎪=⎩∴△AMN ≌△BMD∴MN=MD ,AN=BD∴x=y ,x -3=4-y解得:x=y=72 ∴此时M 点的坐标为(72,72) 综上所述:点M 的坐标为(7,3)或(4,7)或(72,72). (3)①当k <0时,如图所示,过点Q 作QN ⊥y 轴,设点A 的坐标为(x ,0)该直线与x 轴交于正半轴,故x >0 的∴OB=4,OA=x由题意可知:∠QBA=90°,QB=BA∵∠QNB=∠BOA=∠ABQ=90°∴∠QBN +∠BQN=90°,∠QBN +∠ABO=90°∴∠BQN=∠ABO在△BQN 和△ABO 中QNB BOA BQN ABO BQ AB ∠=∠⎧⎪∠=∠⎨⎪=⎩∴△BQN ≌△ABO∴QN=OB=4,BN=OA=x∴ON=OB +BN=4+x在Rt △OQN 中,OQ 2=ON 2+QN 2=(4+x )2+42=(x +4)2+16,其中x >0∴OQ 2=(x +4)2+16>16②当k >0时,如图所示,过点Q 作QN ⊥y 轴,设点A 的坐标为(x ,0)该直线与x 轴交于负半轴,故x <∴OB=4,OA=-x由题意可知:∠QBA=90°,QB=BA∵∠QNB=∠BOA=∠ABQ=90°∴∠QBN +∠BQN=90°,∠QBN +∠ABO=90°∴∠BQN=∠ABO在△BQN 和△ABO 中QNB BOA BQN ABO BQ AB ∠=∠⎧⎪∠=∠⎨⎪=⎩∴△BQN ≌△ABO∴QN=OB=4,BN=OA=-x∴ON=OB -BN=4+x在Rt △OQN 中,OQ 2=ON 2+QN 2=(4+x )2+42=(x +4)2+16,其中x <0∴OQ 2=(x +4)2+16≥16(当x=-4时,取等号)综上所述:OQ 2的最小值为16∴OQ 的最小值为4.【点睛】此题考查是一次函数与图形的综合大题,难度系数较大,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方的非负性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点P(4,5)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4,5) B.(-4,-5) C.(4,-5) D.(4,5)
3.下列各式不是分式的是 ( )
A. B. C. D.
4.下列各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10 B.14 C.10或14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已知,,则的值是 ( )
A.1 B.13 C.17 D.25
8.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3 B.4 C.5 D.6
9.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2,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三角形内有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这点一定是该三角形(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线的交点
C.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氧原子的直径约为0. 000 000 000 148 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m.
12.把分解因式为 .
13.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是完全平方式,则a的值是 .
15.计算: .
16.△ABC中,AB=3,BC=7,则AC的长度x的取值范围是 .
1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BAD=25,则∠ACD= .
18.如图:AB∥CD, GN平分么BGH, HN平分么DHG,点N到直线AB的距离是2,则点N
到直线CD的距离是 .
19.在△ABC中,∠A:∠B:∠C=1:2:3,CDAB于点D,若AB=10,则BD= .
20.如图,已知AB=AC=AD,么CAD=60,分别迮接BC、BD,作AE平分∠BAC交BD
于点E,若BE=4,ED=8,则DF= .
三、解答题(共60分)
21.(7分)化简求值:
其中a=1.
22.(7分)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l,2),B(l,1),C(-4,-1).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2)写出点A1,B1,CI的坐标(直接写答案)
A1 B1 C1
23.(8分)如图,已知∠ACD=∠ADC,∠DAC=∠EAB,AE=AB.
求证:BC=ED
24.(8分)已知 ,求 的值 .
25.(10分)为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向某文教店采购一批绘图工具套装分配
到各学校,该店老板到批发市场选购A、B两种品牌的绘图工具套装,每套A品牌套装
进价比B品牌每套套装进价多2.5元,已知用200元购进A种套装的数量是用75元购
进B种套装数量的2倍.
(1)求A、B两种品牌套装进价分别为多少元?
(2)若A品牌套装每套售价为13元,B品牌套装每套售价为9.5元,店老板决定,购进
B品牌的数量比购进A品牌的数量的2倍还多4套,两种工具套装全部售出后,要使总
的获利超过120元,则至少购进A品牌工具套装多少套?
26.(10分)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在直线AC、直线BC上分别取点D和点E,且
AD=CE,直线BD、AE相交于点F.
(1)如图l所示,当点D、点E分别在线段CA、BC上时,求证:BD=AE;
(2)如图2所示,当点D、点E分别在CA、BC的延长线时,求∠BFE的度数;
(3)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CM∥BD,交EF于点M,
若DF:AF:AM=l:2:4,BC=12,求CE的长度.
27.(10分)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AB=BC,点A在x轴的负半
轴上,点B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点C在点B的上方.
(1)如图1.当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0,1)时,求点C的坐标;
(2)设点A的坐标为(a,O),点B的坐标为(O,b).过点C作CD上y轴于点D.在点B
运动过程中(不包含△ABC的一边与坐标轴重合的情况),猜想线段OD的长与a、b的
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图4,当x轴平分∠BAC时,BC交x轴于点E,过点C作CF⊥x轴
于点F.说明此时线段CF与AE的数量关系(用含a、b的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