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口腔解剖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口腔解剖学授课年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周次:第2周授课课时:2学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理解口腔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口腔各部位的主要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绘图能力。

4. 为后续口腔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口腔解剖学概述1. 口腔解剖学的定义和任务2. 口腔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3. 口腔解剖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二、口腔基本结构1. 口腔前庭2. 口腔固有腔3. 口腔底三、牙齿解剖1. 牙齿的形态和分类2. 牙齿的生理功能和咬合关系3. 牙齿的解剖结构(牙冠、牙根、牙颈)四、牙列的排列和排列异常1. 牙列的排列顺序和排列方式2. 牙列排列异常的类型和表现3. 牙列排列异常的矫正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口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简要介绍口腔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二、讲授新课1. 口腔基本结构:口腔前庭、口腔固有腔、口腔底。

2. 牙齿解剖:牙齿的形态、分类、生理功能和咬合关系、解剖结构。

3. 牙列的排列和排列异常:排列顺序、排列方式、排列异常类型、矫正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牙齿模型,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牙齿的形态和结构。

2. 学生在纸上绘制牙齿的解剖结构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牙齿排列异常的类型和矫正方法。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解剖学》(第X版)2. 教学课件3. 牙齿模型4. 教学挂图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绘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1牙的分类】1.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1)乳牙:6? 8个月至两岁半T萌出;6? 7岁至12? 13岁T脱落。

2)恒牙:6岁T萌出和替换,替代乳牙。

2.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前牙、后牙)【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牙萌出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女性同名牙萌出早于男性。

【4萌出顺序】乳牙:1T 2 T 4T 3T 5恒牙:(注:最晚萌出的恒牙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6T 1T 2 T 4 T 3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5 T 3T 7下颌:6T 1T 2 T 3 T 4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3 T 5T 7上颌乳中切牙:胚胎第14周开始钙化,1.5月牙冠完成,10月萌出,1.5岁牙根完成。

【5 X牙X面的解剖特点+图示】【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1. 切端及牙合面2.1唇颊舌面突度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

①正常的突度,可使食物对牙龈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牙龈健康。

突度过小或无突度,牙龈将受食物直接撞击而受伤;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牙龈失去食物的按摩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

②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2.2邻面突度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牙合/3处。

前后牙接触区呈椭圆,前者切龈径大于唇舌径,后者相反;4、5近远中及6近中的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6远中及其余牙的接触区近牙缘中1/3。

①可防止食物嵌塞,防止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吸收降低。

②维持牙弓完整稳定,利于分散牙合力,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③初萌时邻面点接触,有利于生理性调整;磨耗后小斜面接触,有利于咬合稳定。

)3. 楔状隙①邻间隙充满龈乳头,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离体牙辨认)

口腔解剖生理学(离体牙辨认)

认牙时注意区分上下牙。

上牙牙冠朝下,下牙牙冠朝上。

唇、颊面对向自己,前牙主要看唇面形态,后牙主要看牙合面形态。

1认牙时首先区别离体牙的前牙和后牙。

⑴前牙牙冠为4面一嵴,即有唇面、舌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切嵴,后牙牙冠有5个面,即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和牙合面。

⑵前牙冠邻面观为楔形,切缘簿而颈缘厚,后牙牙冠邻面为四边形,全冠为立方体。

2 区分为上颌牙还是下颌牙⑴上颌前牙冠较宽,舌凹较明显,而下颌前牙冠较窄,舌凹不明显。

⑵上颌后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向颊侧倾斜,前磨牙冠牙合面为卵圆形或方圆形,磨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以上两点可大体上区分出上下牙和前后牙。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各个具体牙。

3 ⑴上颌切牙牙冠唇面为梯形,颈缘短弧,切缘长直。

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近直角,远中切角较圆钝。

切缘较平。

侧切牙冠唇面较窄,近切角锐,远切角更钝,舌凹深有裂。

⑵下颌切牙冠唇面窄长、平、下颌中切牙近远中切角相等,近远中缘对称。

下颌侧切牙冠唇面近中切角较锐,远切角钝,近中缘斜度小于远中缘斜度。

⑶尖牙唇面为五边形。

前牙中唇面为五边形者为尖牙,上颌尖牙外形较宽,远中斜缘较近中斜缘长且与远中缘联合处向远中突出明显。

下颌尖牙较上颌尖牙窄而簿,牙体细长,牙冠唇面以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短,近中斜缘约占唇面宽度1/3。

⑷前磨牙为立方形牙冠,具有五个面,具有5个面的牙冠均为后牙,上颌前磨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具有颊舌两个尖,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明显高于舌尖,颊面明显宽于舌面,近颊牙合角大于远颊牙合角,可用以鉴别左右侧。

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较对称,棱角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明,颊尖略高于舌尖,颊面略大于舌面,但不均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是鉴别侧别的指标。

下颌前磨牙,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相差不大,因此牙冠立方。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为卵圆形,颊尖高锐,舌尖矮小,有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可用以鉴别左右。

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牙合面方圆形,有二尖型和三尖型,两尖型者舌尖偏向近中,三尖型者近舌尖大。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萌出;牙体长轴;接触区;生长叶;解剖牙冠;外形高点;牙合面;三角嵴;横嵴;斜嵴;点隙;髓室;髓腔;横牙合曲线;纵牙合曲线;覆牙合;覆盖;后退接触位;咀嚼肌力;磨耗;咀嚼效率;牙合力;牙尖交错位
填空:
牙的演化;牙的剖面组成;牙齿萌出特点;牙位记录;舌隆突;乳牙髓腔特点;
问答题:
1、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解剖特征?
2、乳牙共同特点?
3、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4、牙齿排列的倾斜规律?
5、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
6、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
7、替牙牙合时期暂时性错牙合的表现?
8、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9、咀嚼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10、磨耗的生理意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三种基本的牙合: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侧 方牙合。
一、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牙尖交错牙合(ICO)是指上、下颌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 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一)牙尖交错牙合接触的垂直及唇(颊)舌向关系
1.覆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时为2-4mm。
前伸牙合是指下颌向前运动,至上下颌切牙切端对刃时的 咬合接触关系。 1、用切牙咬断细丝、薄纸等; 2、非进食时,下颌有意前伸至上下切牙切端对刃; 3、人发怒时,咬牙切齿。 特点:切牙对刃,后牙无接触。 切道:指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下颌前伸到上下颌切牙切缘 相对后再返回到牙尖交错牙合的过程中,下颌切牙的切缘 所运行的轨道。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 切缘及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三、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
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改变。髓腔变小。 青少年的髓腔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大。 病理状况下,牙本质细胞受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第二节 牙 列※
一、牙列分型
(一)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 1.恒牙列 28-32颗
第四节 颌位※
即下颌骨的位置,是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关系。
一、牙尖交错位 ICP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定义: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称为牙尖交错位,它是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并随牙 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颌位置。无论牙尖交错牙合 为何种形态,它所确定的颌位就是牙尖交错位,故又称为 牙位。与牙尖交错牙合类似,牙尖交错位曾被称为正中牙 合位,现已将正中牙合位一词改为牙尖交错位。
③咀嚼肌:首先需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 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 广泛而紧密,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 当下颌自然闭口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 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 收缩,下颌牙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 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1、上颌中切牙外形1.牙冠(1)唇面:唇面较平坦,近似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略突,颈缘呈弧形,切1/3可见两条纵形发育沟,颈1/3处略突出形成唇面的外形高点。

切缘与近中缘相交形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形成的远中切角略圆钝(2)舌面:舌面与唇面形态相似但体积略小。

中央凹陷形成舌窝,四周为突起的嵴,牙颈部有舌面隆突,近中有近中边缘嵴,远中有远中边缘嵴,切端有切嵴。

(3)邻面:近中面似三角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

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4)切嵴:邻面观察,切嵴位于牙体长轴的唇侧2.牙根为粗壮较直的单根,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

2、上下颌切牙区别及应用解剖(一)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1.上颌切牙牙冠宽大,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牙冠窄小,唇面光滑,发育沟不明显。

2.上颌切牙的舌窝较深,舌面边缘嵴明显:下颌切牙的舌窝较窄浅,舌面边缘嵴不明显。

3.邻面观察,上颌切牙的切嵴位于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或略偏舌侧。

4.上颌切牙牙根直而粗壮,下颌切牙牙根扁而窄,近远中面凹陷成沟状,牙根中部横切面似葫芦形(二)切牙外形的应用解剖1.上颌中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因外伤而折断或脱落,缺损后对发音和面容美观有直接影响。

修复治疗时人工牙形态、色泽应与面型及邻牙相协调。

2. 切牙的邻面接触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因自洁作用差,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而下颌切牙舌侧接近下颌下腺管开口处,发生龋坏概率小,但舌侧颈部易发生牙结石沉积。

3.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上颌侧切牙常发生变异如锥形侧切牙,也偶有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者。

4. 上颌中切牙牙根直且圆,牙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牙拔除时应仔细;下颌切牙的牙根扁而窄长,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

3、上颌尖牙外形1.牙冠(1)唇面:似圆五边形。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207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专科课程类别:专业核心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72总学分数:4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等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尤其是牙的正常形态、咬合关系、发育规律以及口腔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2.课程性质:《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口腔解剖生理学》为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解剖和生理基础,属于桥梁学科的范畴。

4.课程作用: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阐明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其毗邻,紧密结合临床应用,为后续的口腔医学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为口腔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口腔解剖及生理知识。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2.课程设计思路(1)《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它不仅是口腔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因此,课程标准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把实验教学、技能考核、技能比赛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2)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规范性。

(3)《口腔解剖生理学》系统学习72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践课22学时。

口腔解剖生理教学典型案例

口腔解剖生理教学典型案例

高等教育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口腔解剖生理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临床应用,口腔解剖生理对后期学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其它课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口腔解剖生理属于基础学科,理论知识量较大,学时有限,学生往往反映没有学习兴趣,难以完全掌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口腔解剖生理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改变以往由教师讲、学生听;上课做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前被笔记、背习题的“填鸭式”教学法,针对口腔修复技术专业操作为先的特点,改为案例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活用案例式教学法,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上课教师讲解也围绕着案例进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浓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案例式教学法的施教对象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上颌中切牙牙体形态的理论学习和牙体雕刻实践能力训练。

五、教学难点和学习目标分析牙体解剖学时口腔解剖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形态学为主,知识点多,内容枯燥,难以记忆,但对于一名口腔修复技师来说,掌握每颗牙齿的表面形态可以为就业后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牙体雕刻技术通过雕牙实验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牙齿形态,掌握牙齿形态特征,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牙齿雕刻技术集中了牙体解剖学,美学和雕刻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富有挑战性的。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时间:10分钟;地点:教室;教学工具:多媒体):用幻灯片展示出右上颌中切牙缺失病例,让学生观察,向学生布置作为一个口腔技师进行牙体修复的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导入上颌中切牙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课讲授(时间:2学时,地点:教室;教学工具:牙体模型和多媒体):向每个学生发放右上颌中切牙放大5倍模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先让同学们对上颌中切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讲解上颌中切牙牙体形态特点,强调重点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第 3 次课 授课时间 2009.9.30 教案完成时间 2009.9.21
课程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
年 级 2006年级 专业、层次 口腔医学 五年制
教 员 于世宾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第五节 前磨牙解剖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和相
关网站

1、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王美青,《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第四军医大学
http://kqsl.fmmu.edu.cn/wlkc.asp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阐述前磨牙的外形特点;
2.能阐述不同类型前磨牙的鉴别要点;
3.能说出一些前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

重点:前磨牙的解剖形态
难点:前磨牙的功能特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1学时:前磨牙总体特点,上颌第一、二前磨牙解剖特点。
第2学时:下颌第一、二前磨牙解剖特点,小结。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网络课程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讲课互动内容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设计 课时 分配 备注
恒前磨牙(permanent premolar) 从牙列图片回顾上次课前牙相关知识,引出前磨牙概念。 曾称双尖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常有三尖型,故命名不准确。 根据图片上前磨牙所处位置引出前磨牙的动能: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协助磨牙捣碎食物。 复习牙齿专业术语: 颊侧(与唇侧比较),舌侧;近中,远中 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合面 牙尖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 三角嵴(颊尖三角嵴、舌尖三角嵴) 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 一、前磨牙总体特征 形态:与前牙比较 楔形→立方体或长方体形 牙冠四个面→五个面(出现合面),形态复杂,沟、嵴、斜面增多。 单根→可出现双根(上颌),颊舌向分根, 根柱长 二、上颌第—前磨牙 1.牙冠总体特点: 长方体形,颊舌径>近远中径(较厚) 颊尖高大锐利,舌尖矮而圆钝 2.颊面 颊面与尖牙相似,稍短;最突点位于颈1/3 颊尖顶略偏远中;颊嵴(颊轴嵴)明显 3.舌面 舌面小于颊面,较圆突;外形高点位于中1/3;舌尖顶偏近中;舌嵴不明显 4.近中面 邻面为四边形, 多—合缘;近中面沟——特征性结构——食物排溢 5.合面 — 重点介绍 (1)突起部分:颊、舌两尖、颊尖>舌尖 每个牙尖都有四嵴四斜面构成,颊尖:颊嵴、颊尖三角嵴、近中颊尖嵴、远中颊尖嵴 英文领读 提问:前磨牙有几个牙尖? 引导学员思考功能 复习牙齿专业术语 与尖牙形态对比讲解 提问:何为颊舌径、近远中径? 为什么舌面小于颊面? 板书 图片、模具 图片、模具 到此8分钟

引出主题

通过提问强化
相邻的嵴之间为斜面,近中颊斜面、远中颊斜面、近中舌斜面、远中舌斜面 舌尖:舌嵴、舌尖三角嵴、近中舌尖嵴、远中舌尖嵴;近中颊斜面、远中颊斜面、近中舌斜面、远中舌斜面 近中、远中边缘嵴 合面颊侧宽于舌侧 (2)凹陷部分: 中央沟;近中、远中点隙;近中沟 → 近中面沟 6.牙根 可单根成双根, 约各占50% 牙根大、扁、颊舌向分开 7.左右上颌第一前磨牙鉴别 牙尖顶的偏向;近远中牙尖嵴的长短;特征性结构 三、上颌第二前磨牙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相似,重点进行比较 1.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明显大于舌尖,上颌第二前磨牙颊舌尖差异不大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锐利、棱角分明,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冠较对称,较圆钝 3.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偏远中,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偏近中 4.上颌第一前磨牙有近中沟、近中面沟,上颌第二前磨牙没有近中沟、近中面沟 5.上颌第一前磨牙50%为双根,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单根,双根仅占5%。 四、下颌第—前磨牙 牙冠小,为前磨牙中最小者,舌尖退化,又称小尖牙 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舌倾明显 1.颊面 五边形;颈嵴突出,外形高点在颈1/3,舌倾趋势明显;颊尖顶偏近中 2.舌面 舌面观可看到大部分颊尖,舌面约为颊面面积的一半;舌尖顶偏近中 3.邻面 四边形;颊尖在牙体长轴上 4.合面 颊尖大于舌尖;特征性结构——横嵴;合面近中<远中,近中窝<远中窝 5.牙根:多为单根 提问同学舌尖各嵴、斜面的命名? 提问为什么龋病好发? 突出“猴儿脸儿”样外观 提问横嵴的概念 图片、模具 图片、模具 图片、模具 到此25分钟 到此32分钟 四嵴四斜面的
概念
6.左右下颌第一前磨牙鉴别 颊舌尖顶均偏近中;近中窝<远中窝 五、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冠较下颌第一前磨牙大,呈方圆型,牙冠的长、宽、高相近,有小磨牙之称 1.颊面: 颊尖顶偏近中,外形高点在颈1/3,舌倾趋势明显 2.舌面: 三尖型占35%,颊尖、近舌尖、远舌尖,其中近舌尖>远舌尖;舌面面积与颊面相近;外形高点位于中1/3 两尖型占65%,颊舌尖各一,颊尖大于舌尖,颊面大于舌面;颊舌尖顶均偏近中 3. 合面: 两尖型合面发育沟有H型和U型两种,三尖型合面发育沟为Y型(近中沟、远中沟、舌沟); 畸形中央尖 4.左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鉴别 两尖型舌尖偏近中,三尖型近舌尖大于远舌尖;颊尖偏近中 六、上下颌前磨牙鉴别 上颌前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冠窄长 下颌前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冠方圆 上颌前磨牙牙冠较正, 下颌前磨牙牙冠倾舌侧 七、前磨牙的应用解剖 1.畸型中央尖→牙髓、尖周病 2.下颌前磨牙颈部缩窄明显,牙冠偏舌侧,在牙髓治疗与修复治疗时注意 3.上颌第一前磨牙单、双根均常见,三根偶见,牙髓治疗,拔牙时注意 4.上颌前磨牙根尖靠近上颌窦,感染可互相扩散 下颌前磨牙为寻找颏孔的标志 学员浏览网络课程前磨牙内容 小结 强调“小磨牙” 结合临床病例 图片、模具 图片 网络课程 到此40分钟 到此52分钟 到此60分钟 到此80分钟 第一节下课

强化两尖型、三
尖型的差异

第二节下课
(教案末页)
小 结
前磨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功能上既可以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又可以协助磨牙
捣碎食物,另外其位于口角附近,对于维持面部垂直距离、保持面部丰满非常重要。
前磨牙呈长方体形,上颌前磨牙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前磨牙颊舌径与近远
中径相似,上颌前磨牙牙冠较正, 下颌前磨牙牙冠倾舌侧。
前磨牙分颊、舌两尖,颊尖较舌尖大,多数前磨牙合面中央有中央沟,但下颌第
一磨牙的中央沟很浅,被横嵴所断。
下颌第一前磨牙呈猴儿脸儿样结构,俗称小尖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俗称小磨牙。

复 习 思 考 题,作业题 1.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外形特点有哪些? 2.上下颌前磨牙的鉴别要点

实施情况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