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他心中的神和上帝

如何正确理解他心中的神和上帝

如何正确理解他心中的神和上帝斯宾诺莎是位荷兰籍的犹太人,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父母也是犹太人。

1656年,斯宾诺莎被犹太公会冠以宣扬自由思想之罪驱逐,犹太公会认为他的一些观点侮辱了基督教政府当局。

至此,斯宾诺莎远离朋友圈,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过着隐居生活,偶尔用书信和同时代的一些伟大思想家们保持联系。

他靠磨光学镜片维持生活。

磨镜片吸入的灰尘加重了他的肺病,使他英年早逝。

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笛卡尔、莱布尼茨齐名。

斯宾诺莎是位一元论者,更严格说他是一位理性泛神论者,他的政治和宗教著作《神学政治论》开启了批判圣经之先河。

那么斯宾诺莎为何要批判圣经呢?他眼中的神和上帝与基督教中的神和上帝有何不同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度探讨下。

在斯宾诺莎的理论中,神不仅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万物存在的总源头,万物都被神决定。

按理说,这个理论应该很合宗教的口味才对,但实际上,斯宾诺莎本人长期受到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犹太教等各类宗教的打击和迫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斯宾诺莎口中的“神”完全颠覆了基督教里的神。

1,斯宾诺莎的神斯宾诺莎认为,那些没有理性的人最容易迷信,从而相信宗教里的神!这些人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不愿究其原因,只愿明其目的,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初级认识阶段。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以他们有限的知识能解释明白,他们就会很高兴,如果解释不通,他们就只好凭主观猜测,以己之心,度物之心。

在很多事情解释不通时,人们就把它们归到了神身上,他们膜拜神,迷信神,竟至于用神来解释所有的现象,比如哪个人突发疾病死了,他就说那是因为不敬神,哪个人发达了,就算这个人没做过一点好事,他也会解释说是前世修来的福。

如果我们用哲学中的思辨和逻辑来看的话,这种解释真的是漏洞百出,不合情理,但是沉迷于信神论的人会说,说“不要用人的智慧去试图揣测神”,但在斯宾诺莎看来,这神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们自己揣测出来的。

斯宾诺莎一方面批判“神”,一方面又说“神是必然存在的”,这里并不矛盾,因为他给神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泛神论者斯宾诺莎

泛神论者斯宾诺莎

泛神论者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是一个犹太人,曾被以背叛教义的罪名逐出教会,因此不得不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是继笛卡尔之后又一座唯理主义哲学的高峰。

斯宾诺莎相信笛卡尔,相信唯有上帝是独立存在,相信理性,但他反对笛卡尔的二元论。

他大概是验证培根另一半论断,“从肯定开始,就会走向怀疑”,的人。

而他也确实曾用培根似的口吻说过,“在做一切事情之前,我们应该先想办法改进和澄清知性。

”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上帝或自然。

思想和广延是这个唯一实体的属性,而不是其产物。

这与笛卡尔的观点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么大。

这一点已经说过,斯宾诺莎并不否认笛卡尔指出的唯有上帝是独立存在,他只是认为上帝与自然或上帝与祂的造物是一体的。

斯宾诺莎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然后待在一边指挥的观点,他认为,上帝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上帝,自然法则就是上帝的意志,它们是同一现实只是叫法不同。

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祂不是世界的“外部的原因”,而是世界的“内在的原因”。

他解释说:“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于别的事物的概念。

”上帝不再需要不完满的思想来证明自己;而思想既然是上帝的属性,当然也就没有可不可靠的问题。

这样,他同时克服了笛卡尔的两个弱点。

不过,要准确理解“上帝与自然是一体的”中的“自然”有些难度。

首先,不能认为这个自然是广延(物质)的自然,斯宾诺莎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我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上帝与自然是同一的,但他们所指的自然却是有形的物质,这就完全错了,这绝不是我的本意。

”其次,也不能认为这个自然是思想和广延的简单混合,因为它们是同一个实体,从内部看是思想,从外部看是广延,“两者是同一回事”。

再次,还不能认为这个自然有具体的材料和内容,因为具体的材料和内容是“实体的特殊状态”,是“被自然产生的自然”,亦即“样式”。

泛神论

泛神论

神论 - 概念解释
泛神论(pantheism)是一种将自然界与神等同起来,以强调自然界的至高无上的哲学观点。

认为神就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

这种观点曾流行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西欧,代表人物有布鲁诺、斯宾诺莎等。

布鲁诺把宇宙、自然界与神等同起来,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而且自身在运动变化之中。

斯宾诺莎则用“神”和“自然”两个术语表达同一概念,即表示作为万物存在的原因的最高实体。

从泛神论又发展出泛自然神论(Pandeism),这是将自然神论和泛神论合并起来的一种哲学观点。

这个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之后,将自己化身成宇宙以及世
界万物。

泛自然神论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的哲学思想界。

自然神论(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

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16~17世纪初,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出现过一股较大的泛神论思潮,主要代表是G.布鲁诺。

他把上帝看作产生自然的自然,把世界看作被自然产生的自然,认为上帝不是事物的超越的原因而是内因。

他的泛神论已经通过自然主义达到了唯物主义。

最早提出并使用“泛神论”一词的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
B.斯宾诺莎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泛神论哲学家。

他把实体称为神或自然。

他认为神既具有思维的属性,又具有广延的属性,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

他的泛神论实质是唯物主义的。

斯宾诺莎与他的哲学

斯宾诺莎与他的哲学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者如西蒙娜·德·波伏娃等,在思考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问题时,借鉴 了斯宾诺莎关于个体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试图打破性别和社会阶层的束缚。
04
斯宾诺莎的争议与批判
宗教批判
1 2
反对权威与教条
斯宾诺莎认为宗教信仰往往基于权威和教条,而 不是理性与经验,这导致人们盲目接受信仰而非 真正理解其意义。
社会背景
斯宾诺莎生活在荷兰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荷兰文化繁荣的时 期。
在这个时代,荷兰的宗教氛围浓厚,各种教派之间的斗争激烈,这为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 土壤。
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他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追求与当时的社会 思潮相呼应。
神与自然的同一
斯宾诺莎认为神就是自然,反对将神人格化,这 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宗教界的争议和批判。
3
无神论倾向
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因为他 主张神就是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存在。
政治批判
反对专制统治
01
斯宾诺莎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基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而不是君
主的独裁和专制,这反映了他的民主主义立场。
独立思考
斯宾诺莎认为真理是通过理性思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盲从权威获得的。这启示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 ,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追求真理和自由。
自我实现
斯宾诺莎认为个人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潜能。这启示我们要积极追求自我实现,发 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他开始对犹太教产生怀疑,并逐渐疏远犹太教。
学术生涯
01
斯宾诺莎在1632年进入大学学 习,先后学习了医学、哲学和 神学。

哲学导论 斯宾诺莎分析

哲学导论 斯宾诺莎分析

斯宾诺莎的哲学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本体论 —— 基础
认识论 —— 手段
伦理学 —— 目的
一、本体论 — 实体学说
笛卡尔曾将实体定义为能自己存
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 样东西,然而他所说的实体—上帝、 心灵和物体—与其定义是自相矛盾 的。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是其哲学的出 发点、基础和核心,包括实体、属 性和样式等三方面。
神即实体 与 实体即自然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称实体为神或自然,
实际上,实体、神、自然是从三个方面对同 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述。 “神(Deus),我理解为绝对无限的存在,亦 即具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其中每一属性各 表示永恒无限的本质。 斯宾诺莎的思想具有比较典型的泛神论性质。 实体及自然。“自然”有特殊的含义,是包 括物质和思想在内的大全。将自然分为“能 生的自然”( natura naturans) 与“被生的的 自然”(natura naturata).
(二)至善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至善”是认识的
最高目的,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它的 最后归宿。所谓至善是真正的善,最高 的善,它是“已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 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的东 西”,“简言之,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 整个自然相一致。” 至善是一种常住不变的、永恒的、普遍 的、最高的道德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 对神的认识而达到的。
(二)属性(attribute)
斯宾诺莎给属性下的定义是:“属 性
(attribute) , 我 理 解 为 由 知 性 ( intellectus) 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 东西。” 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
思维和广延的关系:
首先,思维与广延是同一的,“观念的次序和 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 其次,思想与广延各自独立,是不能相互限制 的。 斯宾诺莎试图通过将笛卡尔德思想实体和广延 实体降低为实体的属性的方式,来化解他的 二元论。

斯宾诺莎的两重自然说辨析——对实体—样式关系的一种反思

斯宾诺莎的两重自然说辨析——对实体—样式关系的一种反思

2023第9期·总第599期斯宾诺莎认为神是唯一的实体(《伦理学》第1部分命题14),〔1〕而“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中(whatever is,is inGod )”(《伦理学》第1部分命题15),〔2〕是存在于这个唯一实体中的样式。

但是,如何理解斯宾诺莎所谓的“在之中(est in,being in )”的确切含义在学者们之间产生了激烈论争。

有人认为实体或神是自然整体(the whole of nature ),而其他事物是这个整体的部分,这种解释可以被称为“整体—部分泛神论”,但它已被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抛弃。

目前,存在另外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实体—样式关系就是传统的实体—偶性或主体—特性的关系,这种解释可以被称为“实体—偶性泛神论”。

根据这种解释,样式对实体的依赖关系等同于偶性存在于实体中的寓于(inherence )关系。

这种解释模式自17世纪末培儿(Bayle )以来就是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斯宾诺莎实体—样式关系的解释传统的主流。

另一种认为,实体—样式关系本质上是因果性关系,而非传统的主体—特性或实体—偶性的关系,这种解释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斯宾诺莎宗教批判的形而上学基础研究”(2020BS1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潘能伯格神学与科学科际对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1CZJ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威,外国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马松红,宗教学博士,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斯宾诺莎对自然的两重划分恰好证明实体—样式的关系不是传统的主体—特性/状态的关系,而是等同于内在因的关系。

因为“在实体或神中”的样式与实体的关系被描绘为“被自然产生的自然”和“产生自然的自然”的关系,而后一种关系不仅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且是一种依赖关系;这两种关系唯有内在因才能够一同解释。

实体—样式关系的寓于解释只能被理解为对内在因的一种描述或表象,否则就是无效的。

11 唯理论 斯宾诺莎

11 唯理论 斯宾诺莎

(3)真观念
定义:关于事物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衡量标准: 外在标准:观念与对象的符合 内在标准: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
4、人性与自由
卑这 害 鄙种 羞 的情 是 行绪 畏 为可 惧 。以 或 阻害 止怕 人羞 不辱 斯 去的 宾 犯情 诺 某绪 莎 些,

自由: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伦理学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

实体:自因、无限、唯一、不可分 样式:他因、有限、杂多、可分 二者关系:一般与个别,原因与结果

属性二元论
属性(attribute):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
实体的属性是无限的,但人只能知道两种 属性,即----思维和广延。
样式分类



思维的样式:各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广延的样式:一切具有广延的具体事物。 实体 属性: 思维 广延 样式: 观念1 事物1 观念2 事物2 …… …… 观念n 事物n
斯宾诺莎用“神”或“自然”取代了笛 卡尔的“我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将 “神”或“自然”确定为唯一实体,把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改造为属性二元论。
自然双重化
产生自然的自然:作为原因,抽象、整体,自因 被自然产生的自然:作为结果,具体,他因
实体(substance):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 而被认识的东西,唯一的实体即神或自然。 属性(attribute):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 样式(model):实体的分殊,即实体的特 殊存在状态。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主要著作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权政治论1泛神论斯宾诺莎用神或自然取代了笛卡尔的我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将神或自然确定为唯一实体把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改造为属性二元论
二 、 斯宾诺莎
Spinoza 1632-1677

斯宾诺莎哲学思想

斯宾诺莎哲学思想

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
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

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

他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

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

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

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拥有完全自由的,而人虽可以试图去除外在的束缚,却永远无法获得自由意志。

如果我们能够将事情看作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愈容易与上帝合为一体。

因此,斯宾诺莎提出我们应该“在永恒的相下”看事情。

在伦理学上,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

斯宾诺莎还主张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他的一生也彻底地实践了这句格言,对死亡一直十分平静面对。

斯宾诺莎是彻底的决定论者,他认为所有已发生事情的出现绝对贯穿着必然的作用。

他认为,甚至人类的行为也是完全决定了的,自由是我们有能力知道我们已经被决定了,并且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

所以自由不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说"不"的可能,而是说"是"并且理解为什么事情将必须那样发生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一个挪威人写了本书《苏菲的世界》;写斯宾诺莎的一章,小二毛觉得有些话说得很中肯,抄录两段于下:
“……很少有人象斯宾诺莎这样大力地鼓吹言论自由与宗教上的宽容精神。


“提醒自己你只是整个大自然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是整个浩瀚宇宙的一部分。


作为个人或者整个人类,我们在宇宙中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我们的一些认知还是很有限的;所以,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各种学说以及宗教,总是比较妥当的。

我非常尊敬大哲学家康德,却怎么也想不通,连康德先生也会攻击起斯宾诺莎来了,说他是“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强盗和杀手”。

后来有一天,似乎有点想明白了。

一个大哲学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便会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了;小的不同意见,尚还可以容忍,如果与自己的体系大有不同,很可能就会觉得他人是荒谬之极。

康德要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给上帝留出一个位置,所以一看到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就会很生气。

想到连康德这样的大哲,也难免有这样的臭脾气,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斯宾诺莎也是给“上帝”留了位置的;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是“泛神论”。

他说:
“神即自然。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比较哲学的观点来看,他心目中的上帝,与我国孔子心目中的“天”,倒是很相似。

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所说的“天”,指的是永恒的大自然规律。

1929年4月24日,纽约犹太教堂牧师H·哥尔德斯坦,从纽约发了一个仅有五个英文词的电报到柏林,问爱因斯坦:
“您信仰上帝吗?”
爱因斯坦的回电,如下: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这个回电,被收入《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43页。

)
可见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上帝”,也是指森严的宇宙秩序。

其实,康德也说过这样的话: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索,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头上的星空”,亦即自然界的秩序,也就是斯宾诺莎所指的“上
帝”。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对西方文化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莱辛、歌德、黑格尔,以及十九世纪的生物学家E·海克尔(一元论宗教的创始人),一直到了二十世纪的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无不受惠于斯宾诺莎、把“上帝”还原于大自然的这一“泛神论”的光辉思想。

比如普朗克这样说:
“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们……把自然科学的世界秩序和宗教的上帝等同起来。

”(转引于我国学者《现代自然科学与宗教》一文,该文刋于《现代外国哲学论集》一书,三联书店1981年9月出版。

) 西方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作家艺术家,类似的言论还可以举出很多。

他们的宗教观尽管矛盾与复杂,但主要的倾向,指的是一种“宇宙宗教感”,亦即对秩序井然的宇宙,所怀有的一种深深敬畏,以及发自内心的赞叹。

宇宙的秩序与种种神秘,鼓舞着人们去想象,去探索;也激发了人们的虔诚之念与高尚的精神。

斯宾诺莎曾经如饥似渴地阅读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尤其喜欢那些将世界统一于物质微粒的原子论者。

他还重点研究了意大利的布鲁诺。

布鲁诺曾经在各国之间漫游,深入了解各种各样的学说,始终是
“从进口处又走出来”,他不断地生疑,不断地探索;呵,多么高尚的一位探索者,“高加索山上的全部积雪也无法熄灭”他的激情火焰!
最后,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决为火刑,被“用最仁慈的、不流一滴血的方法”处死了。

但布鲁诺的思想,在斯宾诺莎的心中,燃起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将世界理解为一个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实体,并把这个“实体”视为“上帝”本身;这样,世界不就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实在”了吗?
这种想法,后来形成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神即实体,即自然界”。

他写给友人里,这样说道:
“我并不把上帝同大自然分离开来。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或称为大自然,或称为上帝、神,都是可以的;但它是独立的、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

从这个“实体”定义出发,斯宾诺莎推出了两个结论:
一、实体在数量上只能是一个;这个唯一的实体,就是无所不包的统一的自然界。

二、实体既然是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它的产生、发展,就只能由自身的原因引起,决不会是由外在的东西所派生的;这样也就否定了由上帝派生出实体的神学观点。

“实体”既无开端,也无终点,永恒而无限;这个说法,有些类似于我国老子所说的“道”。

从斯宾诺莎的“实体自因说”,还引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哲学观
点: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
人的认识能力越高,对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就会认识得越清楚;那么,人在自然界面前,越会得到自由。

这个观点,经过黑格尔的进一步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被辩证唯物论者所接受。

我国一个伟人,就喜欢说这样一句话: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斯宾诺莎能够获得后人的深切纪念,不仅是由于广博的学识,更因为他在哲学与宗教观上勇敢的探索精神,及其宽容的思想。

斯宾诺莎曾经给一个名叫阿尔伯特·伯格的人写了一封回信。

这个人从前是他的学生,现在虔诚地信了教;一次来了信,攻击他的哲学,还有很多谩骂之辞。

而斯宾诺莎的回信,口气却很温和。

“你以为你终于发现了最好的宗教,或者说最好的老师,并坚定地信任他们。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过去、现在、将来一切宗教老师中最好的呢?你是不是已经研究过了在这里、在印度、在世界各地普遍讲授的所有古代和近代宗教呢?就算你已经把它们全都研究过了,你又怎么知道你是选择了最好的呢?”
斯宾诺莎有着宽容的心胸,但他的“泛神论”,实质上是一种无神论;叔本华说得好:
“泛神论”是一种“客客气气的无神论”。

确乎如此。

有一首《磨镜片的老斯宾诺莎》的诗,这样写道: “老斯宾诺莎用那些小小的玩具一样的改锥和镊子,将诸神一个个嵌进历史的镜片中去,
尽可能地让它们严瓷合缝儿没有瑕疵,
这样看上去和他的老作坊是那么一回事,
这样的想法让他感到很舒服,
老斯宾诺莎往破藤椅上一靠,
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