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5-FU相关的药物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

5-FU相关的药物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
dUTPase的低表达:使dUTP聚集,从而提
高药物的敏感性.

用免疫印记的方法检测了20个大肠癌患者的dUTP核苷酸 水解酶的表达 发现其中核dUTPase阳性的8个患者(核内阳性表达>10%), 没有一个人对5-FU敏感;而另外12个dUTPase阴性的患者
却对5-FU敏感(P = 0.005).
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反应不同 根据肿瘤自身药物敏感性为指导开展个体
化的药物治疗
个体化的化疗
恶性肿瘤的分子学分类 药物敏感性相关基因
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cogenomics)、 药物遗传学 (pharmacogenetics)
200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实现肿瘤化疗个体化的研究 ” 林桐榆
2004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
5-Fu的个体化治疗” 姜文奇
5-FU作为消化道肿瘤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
一,其疗效与毒性相关基因的研究备受瞩目。
与5-FU相关基因的基础研究早已广泛开展,
其具体机制也有较明确的认识
5-FU的代谢特点
相关药物效应分子 毒性预测分子


Horiguchi等:11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87例术后接受5-FU为 主的化疗)的DPD表达与预后的关系:DPD阳性患者的无病生 存期少于阴性患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还证明了淋 巴结的转移与DPD的表达都可以作为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指 标。相似的结果在肠癌患者的研究中也有报道

1. 直肠癌:TS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2. 但有研究发现在胰腺癌患者中,TS高表达却预示着生存期越长,具体 机制尚不清楚.

肿瘤相关检测项目介绍

肿瘤相关检测项目介绍

肺癌的检测方法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一代靶向治疗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并不牢 固,结合一段时间就分开了,因此被称为 可逆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Gifitinib/Iressa/ 易瑞沙、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特罗凯
•二代靶向治疗药物会不可逆地与靶点结合, 永久地锁住靶点,不让它“作恶”,同时 二代相比一代作用靶点更加广泛,这是二 代靶向药物与一代靶向药物在作用机理上 最显著的区别:阿法替尼/Afatinib、埃克替 尼/国产易瑞沙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JCO上发表报告:EGFR-TKI是携带EGFR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 癌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有益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欧洲EMEA指出:易瑞沙(吉非替尼)仅对携带EGFR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平 均无进展生存期延长3.5月。
• 美国FDA(2013)批准对拟采用阿法替尼、厄洛替尼等EGFR-TKI治疗的患者进行EGFR突变 检测的试剂盒(therascreen EGFR RGQ PCR Kit和 cobas® EGFR Mutation Test);
K-RAS蛋白是EGFR信号传 导中关键下游调节因子。
K-RAS基因突变使结直肠癌 患者对西妥昔单抗治疗产生 耐药性。
K-RAS阴性使用西妥昔单抗
靶向用药汇总
检测靶标/内容 相关疾病/药物
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
(外显子18、19、20、 21体细胞突变)
阿法替尼 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
肿瘤相关检测项目介绍
市场部
中国癌症发病变化趋势
肺癌 胃癌 肝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胰腺癌
癌症的诊疗方式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在医学领域,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别从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改变。

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肿瘤的发生都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

例如,BRCA基因是一个常见的肿瘤相关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缺失,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最常见原因。

这些基因突变主要影响DNA修复机制,使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此外,有些基因主要参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EGFR、KRAS、BRAF等基因突变会导致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发生和恶化。

基因突变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基于基因突变的个体化医疗模式,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此类个体化治疗常被称为“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基于肿瘤细胞上出现的特定异质性表面分子或其活性靶标,从而进行精准打击。

因此,基于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比化疗治疗更加精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EGFR是一种膜受体,经常出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发现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比例为20%~30%。

这些患者的治疗取决于突变变体的类型。

对于某些EGFR突变亚型,替尼(一种靶向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而对于其他部分亚型,则建议使用其他治疗方案。

这使得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少。

多态性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

例如,不同人的基因中心里面的ACTN3基因可能是不同的多态性。

多态性不仅影响人体对药物的代谢,也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多项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有关。

例如,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头颈癌的死亡率、白细胞介素-2治疗其它肿瘤的反应等方面有关。

基因多态性影响肿瘤化疗药物疗效或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因多态性影响肿瘤化疗药物疗效或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Absr c : A u lo i i est n DNA e u n e i ald p l mo ph s ,wh c e u t n i tr u — t a t n ce t de d v r i i y s q e c s c le oy r im ih r s l i n es b s




基 因多态 性 影 响 肿 瘤 化 疗 药 物 疗 效 或 毒 性 作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邓 雨 霞综 述 , 孙 新 臣审 校
( 南 大学 附属 中大 医院肿 瘤科 ,江苏南 京 2 0 0 ) 东 10 9
摘 要 : 所 谓 基 因 多 态性 即 基 因 组 序 列 上 单 核 苷 酸 的差 异 , 造 成 对 肿 瘤 化 疗 药 物 的 疗 效 或 毒 性 因 人 而 异 。临 床 它
jc a ai ea et rge et a dt i t.Ciia s de ee o n a as g ulo d et vr t ni t rp ui du f c n xc y l cl t i w r u dt t i l n c t e s i o nh c f s o i n u s f h ne ei
o o r cl rn tc n,p a i u a d S n. Th sr v e wilfc so her c n l e eo me ti h e a r u a i ,Ii oe a l tn m n O o i e iw l o u n t e e t d v l p n n t e r l— y
T ea e t r ge et o o i t e n so e ei p lmo p i a crc e tea y h r p u cd u f c rtx i d p d n gn t oy r hs i c n e h moh r p i s cy e c ms n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s me g i n e o n i iua r am e fc nc r o uda c i d vd lte t nto a e . f
【 e od 】 O 2 gnt oy o hs ssset it; m r K yw r s C X一 ;e ecplm r i ; cpi lyt o i p m u bi u
M dm n o g 0 1 1 (2 :34— 3 7 oe O cl y2 1 ,9 O )0 6 0 6 o
【 指示性摘要 】 环氧化酶 一 (yl xgns 2 C X一 ) 2 cc oyeae一 ,O 2 是前列腺素 ( rs gad s,G ) o pot l i P s 合成过 程中的关键 an n 限速酶之一 , 可将 花生 四烯 酸代谢成各 种 P s G 产物 , 从而维 持机体 的病 理生理过 程 , 与炎症 反应 , 痛反 参 疼 应, 与肿瘤 的发生 、 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 , O 2基因成 为近年来研究 的热点 。最近国内外众多关 于 C X一 C X一 O
G O Tn h a一, I N Xa —pn 2LU B o— u A i g— u Q A i o ig ,I a ri
Mei l oe eo o t at n esy N n n 10 9 C ia eat et O cl y D u o e H sil fl t dcl d a C lg c l fSuh s U i rt, aj g2 00 , hn ; p r n o no g , rm Tw r o t iae t Mei e v i i D m f o pa A i d o a
p as t ly a r l n t mo c u rn e a d d v lp n . h s C e r o p a oe i u ro c re c n e eo me t T u , OX 一2 g n e o st e h ts o n c re tsu - e e b c me o p ti u r n t d h is Re e t , e mo t o eg n a iec s e . c n l t s fr in a d n t a e—c nr l e e r h s w t e a d t e rl t n b t e n CO 一2 g n t yh v o to r s a c e , i r g t eai ew e X h r oh o e e- i oy r h s n u rs s e t i t cu o t a ee ae s me r lt n h p b t e n te c p lmo p imsa d t mo u c p bl y, l e t tt r o eai s i e e m.T a y g n r t i i h h r o w h h ma e e ae t

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F r o n t P e d i a t r ,2021,9:659164.[10]WY L I E K M ,WY L I E T N ,B U L L E R R ,e t a l .D e t e c t i o no f v i r u s e s i n c l i n i c a l s a m p l e s b y u s e o f m e t a ge n o m i c s e -q u e n c i n g a n d t a r g e t e d s e q u e n c e c a p t u r e [J ].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2018,56(12):e 01123.[11]D O Y L E R M ,B U R G E S S C ,W I L L I AM S R ,e t a l .D i r e c tw h o l e -g e n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 o f s p u t u m a c c u r a t e l y id e n t i f i e s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M y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f a s t e r t h a n MG I T c u l t u r e s e q u e n c i n g [J ].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2018,56(8):e 00666.[12]Y A N G Y ,WA L L S S D ,G R O S S S M ,e t a l .T a r ge t e d s e -q u e n c i n g of r e s p i r a t o r y v i r u s e s i n c l i n i c a l s pe c i m e n sf o r p a t h og e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g e n o m e -w i d e a n a l ys i s [J ].M e t h o d s M o l B i o l ,2018,1838:125-140.[13]WU X C ,L I A N G R B ,X I A O Y Q ,e t a l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t a r g e t e d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M y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a nd f i r s t l i ne d r u g s r e s i s t a n c e d i r e c t l y fr o m c e l l -f r e e D N A o f 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e f l u i d [J ].J I n f e c t ,2023,86(4):399-401.[14]R I G O U T S L ,M I O T T O P ,S C HA T S M ,e t a l .F l u o r o -q u i n o l o n e h e t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M y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e t e c t i o n b y g e n o t y p i c a n d p h e n o t y p i c a s s a y i n e x pe r -i m e n t a l l y m i x e d p o p u l a t i o n s [J ].S c i R e p,2019,9(1):11760.[15]WU S H ,X I A O Y X ,H S I A O H C ,e t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a n o v e l w h o l e -g e n e -b a s e d t a r ge t e d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a s s a yf o r d e t e c t i ng th e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t o 14d r u gs [J ].M i c r o b i o l S pe c t r ,2022,10(6):e 0260522.[16]C HA E H ,HA N S J ,K I M S Y ,e t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a o n e -s t e p m u l t i p l e x P C R a s s a yf o r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e t e c t i o n o f m a j o r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s pe c i e s [J ].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2017,55(9):2736-2751.[17]姚璐.M.a r u n d i n i s 引起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8.[18]郑凯文.基于多重P C R 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下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19]D U N L A P D G ,MA R S HA L L C W ,F I T C H A ,e t a l .I m -p r o v e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u l p r i t p a t h o g e n s b y ba c t e r i a l D N A s e q u e n c i n g a f f e c t s a n t ib i o t ic m a n a ge m e n t d e c i s i o n s i n 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 [J ].A m J C a s e R e p,2018,19:1405-1409.[20]吴秀秀,胡嘉艺,龙剑海,等.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J ].临床内科杂志,2022,39(9):630-631.[21]祝青,张彬.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2例临床分析[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2):183-185.[22]D OMA Z E T O V S K A A ,J E N S E N S O ,G R A Y M ,e t a l .C u l t u r e -f r e e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l e gi o n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 u s i n g t a r g e t e d C R I S P R /C a s 9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u e n -c i n g [J ].M i c r o b i o l S pe c t r ,2022,10(4):e 0035922.[23]O 'F L A H E R T Y B M ,L I Y ,T A O Y ,e t a l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v i r a l e n r i c h m e n t e n a b l e s s e n s i t i v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vi r u s g e -n o m i c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b y n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J ].G e n o m e R e s ,2018,28(6):869-877.[24]C HU N G H Y ,J I A N M J ,C HA N G C K ,e t a l .N o v e l d u a lm u l t i p l e x r e a l -t i m e P C R a s s a y s f o r t h e r a pi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A R S -C O V -2,i n f l u e n z a A /B ,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t i a l v i r u s u s i n g t h e B D MA X o p e n s y s t e m [J ].E m e r g Mi -c r o b e s I n f e c t ,2021,10(1):161-166.(收稿日期:2022-12-29 修回日期:2023-05-11)ә通信作者,E -m a i l :z e n gt @s m u .e d u .c n ㊂㊃综 述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3.20.030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钟学进1综述,曾 涛2ә审校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3;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3摘 要:尽管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手段及技术不断增多,但晚期或复发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宫颈癌早发现㊁早治疗是保障女性生命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㊂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取材方便㊁检测操作简单㊁检测费用低廉等优势,是诊断恶性肿瘤的常见参考㊂该文分别对不同性质的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质㊁D N A 及R N A 三大种类)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宫颈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类标志物; D N A 类标志物; R N A 类标志物中图法分类号:R 737.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23)20-3072-04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 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s e r u m t u m o r m a r k e r s *Z H O N G X u e ji n 1,Z E N G T a o 2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T h e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a n j i a n g ,G u a n g d o n g 524003,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a n j i a n g ,G u a n g d o n g 5240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e s p i t e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n u m b e r o f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i e s f o r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㊃270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20期 L a b M e d C l i n ,O c t o b e r 2023,V o l .20,N o .2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e r,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d v a n c e d o r r e c u r r e n t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a r e s t i l l v e r y p o o r.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i s a m a j o r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t o p r o t e c t w o m e n's l i f e a n d h e a l t h.S e r u m t u m o r m a r k-e r s h a v e t h e a d v a n t ag e s o f c o n v e n i e n t s a m p l i n g,s i m p l e d e t e c t i o n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l o w d e t e c t i o n c o s t,whi c h a r e c o mm o n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I n t h i s p a p e r,s e r u m t u m o r m a r k e r s 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p e r t i e s w e r e s u mm a r i z e d,i n c l u d i n g p r o t e i n,D N A a n d R N A,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e n c e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K e y w o r d s: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s e r u m t u m o r m a r k e r;p r o t e i n m a r k e r; D N A m a r k e r; R N A m a r k e r宫颈癌是女性群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病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㊂宫颈癌的早期治愈率可达80%~90%,但随着宫颈癌病情不断进展,患者预后也越来越差[1]㊂故宫颈癌的早诊断㊁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前提,但宫颈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首次来院就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㊂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关注宫颈癌发生㊁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㊂血清分子标志物在反映宫颈癌中的灵敏度更高,且取材及检测也较为方便,已成为临床诊断宫颈癌㊁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常见手段㊂根据宫颈癌血清标志物的生物性质,主要分为蛋白质类标志物㊁D N A类标志物㊁R N A类标志物三大类,本文对宫颈癌常见的血清标志物综述如下㊂1蛋白质类标志物1.1 T o l l样受体(T L R)9 T L R属于病原相关分析模式识别受体,T L R s可识别病原体,同时可激活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受体,触发T L R信号,导致癌症发生,其中T L R9是天然免疫中重要识别受体家族中的一员㊂有研究表明,T L R9能识别人乳头瘤病毒(H P V),参与H P V所引起的后续病理反应㊂P A R-R O C H E等[2]研究发现,T L R9能影响细胞周期,参与宫颈癌发病㊂P A N D E Y等[3]研究发现,T L R9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㊂C A N N E L L A等[4]研究发现,T L R9与高危型-H P V(H R-H P V)密切相关,没有清除H P V的机体内T L R9水平升高会引发炎症反应,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㊂1.2 C X C趋化因子配体14(C X C L14) C X C L14是近来新发现的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其定位于人染色体5q31㊂有研究发现,C X C L14在肾脏㊁小肠㊁肝脏等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许多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缺失㊂有学者发现,结直肠癌内C X C L14表达水平升高会增加结直肠癌S W620细胞侵袭能力[5]㊂X U 等[6]研究发现,乳腺癌阳性淋巴结中C X C L14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可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调节因子㊂C X C L14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W E S T R I C H等[7]报道称,C X C L14在宫颈癌㊁子宫内膜癌㊁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失调㊂C I C C H I N I等[8]研究发现,C X C L14在H P V阳性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C X-C L14表达水平下调与H P V癌蛋白E7诱导的C X-C L14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㊂1.3缺氧诱导因子-1α(H I F-1α) H I F-1α最初在人肝癌细胞细胞株的核内容物中被发现,H I F-1α与H I F-1β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构成H I F-1α㊂低氧是肿瘤微环境改变的重要特征,也是肿瘤恶性转化及转移的始动因素[9]㊂H I F-1α是调节氧平衡的关键因子,是组织缺氧的固定生物学标志物㊂目前,已有研究表明,H I F-1α参与恶性肿瘤增殖㊁凋亡及血管生成等生理过程,并与肿瘤放疗㊁化疗的灵敏度相关[10]㊂郑芳等[11]研究显示,沉默端粒重复结合因子2的表达,可通过抑制H I F-1α介导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㊁侵袭㊁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㊂Y A N 等[12]还发现,H I F-1α表达水平可预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预后㊂1.4人多梳蛋白2(H P C2)细胞周期失控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多梳蛋白(P c G)是维持同源异形基因稳定性,抑制基因同源转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13]㊂H P C2是P c G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负责执行P c G功能,H P C2与其他P c G相互作用可介导多梳蛋白抑制性复合体2(P R C2)与特异性D N A序列相互结合,对靶基因产生抑制作用㊂有研究认为,H P C2基因突变或表达水平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14]㊂有学者研究发现,宫颈癌细胞中H P C2表达异常,其编码的氨基酸改变[15]㊂1.5糖类抗原242(C A242) C A242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属于唾液酸化鞘糖脂类抗原㊂C A242表达于黏蛋白上,健康人外周血中C A242水平极低,但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 A242水平异常升高,并且其血清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㊁浸润深度㊁分期等病理特征均有关[16]㊂目前,C A242多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其被证实与大肠癌㊁结直肠癌㊁胃癌等密切相关,特别在胰腺癌及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17-18]㊂近年来, C A242也被应用于肺腺癌㊁宫颈癌的诊断,D O U 等[19]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血清C A242中位数水平较高,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血清标志物㊂2 D N A类标志物2.1 H P V D N A H R-H P V长期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与细胞学检查比较,H P V D N A检测的灵敏度更高㊂此外,H P V D N A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 C R)检测方便简单,易被大众所接受,是宫颈癌的常见筛查手段之一㊂但H P V感染的普遍性及一过性导致了H P V D N A检测的特异度较低,假阳性率较㊃370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20期 L a b M e d C l i n,O c t o b e r2023,V o l.20,N o.2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高[20]㊂为提高判断准确度,患者需定期进行反复H P V D N A检测,当反复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时,才可认定为H P V持续感染㊂但反复检测对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较大,目前,临床正在寻找特异度更高的生物标志物,弥补H P V D N A检测的不足㊂2.2循环肿瘤D N A(c t D N A)循环游离D N A(c f D-N A)是一种具有D N A双螺旋结构的核苷酸片段,健康人体内的c f D N A多来源于血细胞,由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其外周血水平极低,除正常血细胞会产生c f D N A外,肿瘤细胞也会释放出游离D N A片段,即c t D N A,故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c f D N A水平明显增高[21]㊂c t D N A来自肿瘤原发灶㊁转移灶及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坏死㊁凋亡及溶解c t D N A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其携带肿瘤组织的分子遗传学信息,并且可反映肿瘤负荷㊂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其血浆c t D N A阳性检出率不一致,如肺癌患者血浆c t D N A阳性检出率为90%,乳腺癌血浆c t D N A阳性检出率为50%~70%,肝癌患者c t D N A阳性检出率为75%以上[22-24]㊂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宫颈癌患者血浆c t D N A阳性检出率较低,有学者表示宫颈癌患者血浆c t D N A阳性检出率不高[24]㊂这与宫颈癌转移途径相关,不同于其他肿瘤,宫颈癌主要通过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的方式进行转移,血行转移并不多见,故其外周血中所释放的D N A水平较低㊂此外,c t D-N A水平或阳性检出率与宫颈癌的体积㊁临床分期㊁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其在诊断宫颈癌㊁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良好价值㊂3 R N A类标志物3.1 H R-H P V E6/E7m R N A 大多数宫颈癌的发生与H R-H P V感染密切相关㊂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强调H R-H P V检测的重要性,并建议根据H R-H P V检测结果进行下一步分流处理[25]㊂H P V属于小型无包膜长双链环状D N A病毒,其编码基因E6㊁E7在宿主中的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H P V E6/ E7D N A荧光P C R检测在诊断宫颈癌中的灵敏度优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常用于H P V感染的早期筛查及分型,与H P V D N A比较,H R-H P V m R N A检测更有助于判断宫颈病变发展的程度㊂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H P V E6/E7m R N A检测方法比H P V D N A更具优势[26],其联合细胞学筛查可提高H P V感染的早期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效果,降低因一过性感染导致的过度诊疗㊂3.2长链非编码R N A(L n c R N A s) L n c R N A s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但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转录物,其可参与细胞凋亡㊁周期调控,以及R N A转录㊁翻译㊁调控等多种生物功能㊂目前,与宫颈癌相关的L n-c R N A s较多㊂(1)HO X转录反义R N A(HO T A I R): HO T A I R是L n c R N A中的一种,主要功能是识别HO X D基因座中基因表达的反式调节作用,可与P R C2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㊁凋亡㊁转移等基因调控㊂有研究发现,宫颈癌癌病灶内HO T A I R m R N 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宫颈癌侵袭㊁转移㊁增殖等病理行为密切相关[27]㊂(2)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基因(MA L A T1): MA L A T1定位于染色体11q13,转录本序列全长8078b p,其在宫颈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㊂T I E等[28]研究发现,MA L A T1可能是宫颈癌H P V16阳性患者的治疗靶点㊂(3)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M E G3): M E G3定位于染色体14q32,长度为1.6k b,M E G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 E G3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诊断宫颈癌的分子标志物[29]㊂(4)小核仁R N A宿主基因16(S N H G16):S N H G16是一种新型l n R N 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S N H G16可上调R A R P9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侵袭[30]㊂3.3环状R N A s(c i r c R N A s) c i r c R N A s是一种无游离5'端及3'端的单链共价闭合非编码R N A,具有稳定㊁丰富及特异性结构特点,参与宫颈癌侵袭转移㊂有研究显示,c i r c R N A s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还可调节天然免疫基因,与H P V相互作用,参与宫颈癌癌前病变[31]㊂4总结与展望宫颈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种类较多,对辅助临床诊断宫颈癌㊁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宫颈癌的早诊断㊁早治疗提供依据,帮助临床更为准确地判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㊁淋巴转移等病理情况,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㊂但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也会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故目前尚无公认的针对宫颈癌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可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形式,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㊂关于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科研探索及更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寻找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物,是优化宫颈癌筛查策略的可靠途径㊂参考文献[1]L I N S,G A O K,G U S,e t a l.W o r l d w i d e t r e n d s i n c e r v i c a lc a n c e r i n c id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 t y,w i t h p r e d i c t i o n sf o r t h en e x t15y e a r s[J].C a n c e r,2021,127(21):4030-4039.[2]P A R R O C H E P,R O B L O T G,L E C A L V E Z-K E L M F,e ta l.T L R9r e-e x p r e s s i o n i n c a n c e r c e l l s e x t e n d s t h e S-p h a s ea n d s t ab i l i z e s p16(I N K4a)p r o t e i n e x p r e s s i o n[J].O nc o-g e n e s i s,2016,5(7):244-250.[3]P A N D E Y N O,C HA UHA N A V,R A I T HA T HA N S,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T L R4a n d T L R9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h a p l o t y p e s w i t h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J].S c i R e p,2019,9(1):729-735.[4]C A N N E L L A F,P I E R A N G E L I A,S C A G N O L A R I C,e ta l.T L R9i s e x p r e s s e d i n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p o s i t i v ec e r v i c a l c e l l s a nd i s o ve r e x p r e s s e d i n p e r s i s t e n t i nf e c t i o n s㊃470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20期 L a b M e d C l i n,O c t o b e r2023,V o l.20,N o.2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J].I mm u n o b i o l o g y,2015,220(3):363-368.[5]Z E N G J,Y A N G X,C H E N G L,e t a l.C h e m o k i n e C X C L14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a f t e r c u r a t i v e r e s e c t i o n[J].J T r a n s l M e d, 2013,11(7):6-12.[6]X U K,Z HA N G W,WA N G C,e t a l.I n t e g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e s o f s c R N A-s e q a n d s c A T A C-s e q r e v e a l C X C L14a s a k e y r e g u l a t o r o f l y m p h n o d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H u m M o l G e n e t,2021,30(5):370-380.[7]W E S T R I C H J A,V E R M E E R D W,C O L B E R T P L,e ta l.T h e m u l t i f a r i o u s r o l e s o f t h e c h e m o k i n e C X C L14i n 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a n d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J].M o l C a r-c i n o g,2020,59(7):794-806.[8]C I C C H I N I L,W E S T R I C H J A,X U T,e t a l.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a n t i t u m o r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 b y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t h r o u g h e p i g e n e t i c 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C X C L14[J].m B i o, 2016,7(3):270-286.[9]R A S H I D M,Z A D E H L R,B A R A D A R A N B,e t a l.U p-d o w n re g u l a t i o n of H I F-1αi n c a n c e r p r og r e s s i o n[J].G e n e,2021,25(798):769-782.[10]A L B A D A R I N,D E N G S,L I W.T h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f a c-t o r s H I F-1a n d H I F-2a n d t h e i r n o v e l i n h i b i t o r s i n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E x p e r t O p i n D r u g D i s c o v,2019,14(7):667-682.[11]郑芳,肖新益.T R F2通过调节H I F-1α介导的血管生成对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13(11):42-47.[12]Y A N B,MA Q F,T A N W F,e t a l.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I F-1αi s a p r e d i c t i v e m a r k e r o f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f o r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J].O n c o l L e t t,2020,20(1):841-849.[13]B A R B O U R H,D A O U S,H E N D Z E L M,e t a l.P o l y c o m bg r o u p-m e d i a t e d h i s t o n e H2A m o n o 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i n e p i g-e n o m e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n u c l e a r p r o c e s s e s[J].N a t C o m-m u n,2020,11(1):5947-5952.[14]Q I N H,D U D,Z HU Y,e t a l.T h e P c G p r o t e i n H P C2i n-h i b i t s R B P-J-m e d i a t e d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b y i n t e r a c t i n g w i t hL I M p r o t e i n K y o T2[J].F E B S L e t t,2005,79(5):1220-1226.[15]G U I J C,Y A N W L,L I U X D.C A19-9a n d C A242a s t u m o r m a r k e r s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l i n E x p M e d,2014,14(2):225-233.[16]G E L,P A N B,S O N G F,e t a l.C o m p a r i n g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a c c u r a c y o f f i v e c o mm o n t u m o u rb i o m a r k e r s a n d C A19-9 f o r p a n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p r o t o c o l f o r a n e t w o r k m e t a-a n a l-y s i s o f d i a g n o s t i c t e s t a c c u r a c y[J].B M J O p e n,2017,7(12):e018175.[17]B JÖR KMA N K,MU S T O N E N H,K A P R I O T,e t a l.C A125:a s u p e r i o r 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 f o r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 c o m p a r ed t o C E A,C A19-9o r C A242[J].T u m o u rB i o l,2021,43(1):57-70.[18]L U O H,S H E N K,L I B,e t a l.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 d i-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s e r u m N S E,C E A,C A19-9,C A125a n dC A242l e v e l s i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O n c o l L e t t,2020,20(1):742-750.[19]D O U H,S U N G,Z HA N G L.C A242a s a b i o m a r k e r f o r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a n d o t h e r d i s e a s e s[J].P r o g M o l B i o l T r a n s l S c i,2019,162(7):229-239.[20]HU Z,MA D.T h e p r e c i s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y o fH P V-r e l a t e d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n e w c o n c e p t s a n d c l i n i c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s[J].C a n c e r M e d,2018,7(10):5217-5236.[21]Z V I R A N A,S C HU L MA N R C,S HA H M,e t a l.G e-n o m e-w i d e c e l l-f r e e D N A m u t a t i o n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e n a b l e s u l t r a-s e n s i t i v e c a n c e r m o n i t o r i n g[J].N a t M e d,2020,26(7):1114-1124.[22]I G N A T I A D I S M,S L E D G E G W,J E F F R E Y S S.L i q u i db i o p s y e n t e r s t h ec l i n i c-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s s u e s a nd f u t u r ec h a l l e n g e s[J].N a t R e v C l i n O n c o l,2021,18(5):297-312.[23]WA N G Y F,WA N G X J,L U Z,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S t a t3i n c r e a s e s c i r c u l a t i n g c f D N A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B r e a s tC a n c e r R e s T r e a t,2021,187(1):69-80.[24]S I V A R S L,P A L S D O T T I R K,C R O N A G U T E R S T AMY,e t a l.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 c e l l-f r e e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v i r u s D N A a s a b i o m a r k e r i n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a n d o t h e rH P V-a s s o c i a t e d t u m o r s:a r e v i e w[J].I n t J C a n c e r,2022,24(10):16-20.[25]L I U T Y,X I E R,L U O L,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i d i t y o f h u-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E6/E7m R N A t e s t i n c e r v i c a l c y t o-l o g i c a l s a m p l e s[J].J V i r o l M e t h o d s,2014,196(8):120-125.[26]HU C,L I U T,HA N C,e t a l.H P V E6/E7p r o m o t e s a e r-o b i c g l y c o l y s i s i n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I G F2B P2 t o s t a b i l i z e m6A-MY C e x p r e s s i o n[J].I n t J B i o l S c i, 2022,18(2):507-521.[27]F A N C N,MA L,L I U N.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l n c R N A-m i R N A-m R N A c o m p e t i n g e n d o g e n o u s R N A n e t w o r k i-d e n t i f i e s f o u r-l n c R N A s i g n a t u r e a s a 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e r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J T r a n s l M e d,2018,16(1):264-270.[28]T I E W,G E F.MA L A T1i n h i b i t s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o f H P V16-p o s i t i v e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b y s p o n g i n g m i R-485-5p t o p r o-m o t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MA T2A[J].D N A C e l l B i o l,2021,40(11):1407-1417.[29]Z H U J,H A N S.L i d o c a i n e i n h i b i t s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c e l l p r o l i f-e r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c e s c e l l a p o p t o s i s b y m o d u l a t i n g t h e l n c R N A-M E G3/m i R-421/B T G1p a t h w a y[J].A m J T r a n s l R e s, 2019,11(9):5404-5416.[30]WU W,G U O L,L I A N G Z,e t a l.L n c-S N H G16/m i R-128a x i s m o d u l a t e s m a l i g n a n t p h e n o t y p e t h r o u g h WN T/β-c a t e n i n p a t h w a y i n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c e l l s[J].J C a n c e r, 2020,11(8):2201-2212.[31]C HA I C H I A N S,S HA F A B A K H S H R,M I R HA S H E M IS M,e t a l.C i r c u l a r R N A s:a n o v e l b i o m a r k e r f o r c e r v i c a lc a n c e r[J].J C e l l P h y s i o l,2020,235(2):718-724.(收稿日期:2023-01-16修回日期:2023-06-08)㊃570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20期 L a b M e d C l i n,O c t o b e r2023,V o l.20,N o.2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肺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TS、Src表达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肺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TS、Src表达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系统医学 2023 年 8 月第 8 卷第 16期肺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TS、Src表达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许建强1,2,印倩3,宋正义4,田秀文2,谢东升5,龚建化11.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荆州434020;2.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宜昌443002;3.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宜昌443002;4.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胸外科,湖北宜昌443002;5.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酪氨酸激酶(src tyrosine kinase, Src)表达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肺腺癌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TS及Src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肺腺癌组织TS及Src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肺腺癌组织中TS表达阳性率为41.38%,高于癌旁组织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35,P<0.05)。

肺腺癌组织中Src表达阳性率59.48%,高于癌旁组织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4,P<0.05)。

TS低表达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均显著高于TS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c低表达组OS及DFS 均显著高于Src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S及Src蛋白表达情况与DFS、OS均呈负相关性(P< 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TS、Src阳性表达率均升高,且TS、Src表达水平越高,其DFS和OS均越短。

TS与5-fu治疗的关系

TS与5-fu治疗的关系

国外学者发现胸苷酸合成酶(TS)是5-FU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酶,癌组织中TS的表达水平可以用于指导治疗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TS高表达患者对5-FU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低表达者,TS低表达容易对5-FU产生耐药性。

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 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细胞核酸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三个酶,并且以不同的角度与5-FU相互作用而影响5-FU的疗效。

TP可逆性地催化胸腺嘧啶核苷转变为2-脱氧核糖-1-磷酸和胸腺嘧啶,即通过催化胸苷和胸腺嘧啶的相互转化而稳定细胞内胸苷的水平。

进入体内的5-FU需经过TP的作用被活化后才具有抗癌作用,TP还具有血管生成活性,与PD-ECGF是同一基因的转录产物。

TS是合成胸苷酸的限速酶,催化dUMP转化为dTMP,而dTMP是DNA合成和修复所必须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唯一来源,所以TS在细胞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S也被证明是5-FU作用的靶向酶,5-FU就是通过抑制TS活性阻断DNA合成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DPD是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分解过程中的第一限速酶,可降低用于DNA合成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水平而影响DNA的合成。

DPD同时也是降解5-Fu的最主要的限速酶,体内5一FU用量的85%由此酶降解。

...胸苷酸合成酶对结肠癌5-Fu化疗耐药影响的前瞻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对5Fu产生耐药的机理,从细胞培养水平上进一步论证胸苷酸合成酶对5Fu化疗产生耐药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对体外培养的30例结肠癌细胞进行5Fu药敏试验,再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30例结肠癌进行胸苷酸合成酶检测,然后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胸苷酸合成酶高表达组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明显低于TS低表达组。

结论胸苷酸合成酶表达程度的高低对临床结肠癌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0煎jE匡蕴2Q鲤生!兰旦箜!!鲞笠丝捆旦!堕i丛型堡坐』!坚婴坐:兰Q螋:!!!三!旦塑塑竺:丝TS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洪雷崔雅静张键慧姜达【关键词】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09)24—3410—03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TS)是由两个相同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其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18p11.32)…。

它是DN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俗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TS基因的多态性有可能导致酶活性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以及癌症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甚至预后。

因此,进一步研究幅基因型与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TS基因多态性1.1Ts基因5’非编码区多态重复序列偈启动基因结构独特,在5’端转录起始点上游附近存在28个碱基对(bp)的串联重复序列(tandemrepeats)该序列与多种转录调节蛋白结合后可能刺激和增强启动子的活性。

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效率,故称胸苷酸合成酶启动基因增强子区段旧J。

应用PCR对Ts随机重复序列扩增得到2个不同的DNA片段。

这两个片段含有相同的28核营酸序列重复,只是重复次数不同。

分别为2次重复(2R),3次重复(3R)¨J。

还有更多重复次数等位基因的报道(4R,5R,9R)¨一J,但其出现频率较低。

常见的3种基因型为3R/3R,2R/3R,2R/2R。

'IS基因5非编码区多态重复序列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存在种族差异。

但研究显示无论是亚洲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3R/3R,2R/3R,2R/2R3种基因型仍为主要基因型,但存在分布频率上的差异。

中国人种中2R,3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82%和8l%,3R出现频率在中国人口中从62%到95%不等。

1.2TS基因5’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偈基因5’非编码区串联重复序列中存在一单核苷酸多态现象(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为G/C多态”1。

MandolaMV在2R的第1次重复和3R的前2次重复中都发现USF家族E—box,另外在3R等位基因第2次重复中存在G—c单核苷酸多态。

目前已知这一多态位位点于第二次重复序列的第12个核苷酸处怕J。

Kawakami07j结合偈基因5端重复序列多态与SNP,结果将基因型分为3C/3C,3G/3G.2R/3G,3c/3G,2R/2R,2R/3C以及个别少见基因型。

目前对这一多态的报道不多。

1.3佟基因3’非编码区多态性Ulrich等旧1通过检索表达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洪雷、姜达);北京市朝阳医院(崔雅静);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建慧)・综述与讲座・顺序标签库发现,TSmRNA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region,3’-UTR)的1494bp处存在6bp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

并将其基因型分+6bp/+6bp。

+6bp/-6bp和-6bp/-6bp基因型,发现于95名美国白人中偈3’.UT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44%和7%,发现+6bp和-6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和0.29。

他们将.6bp等位基因称为变异型等位基因,将_6bp/-6bp基因型称为变异型纯合子基因型。

高长明等一1检测了107例中国人,发现他们所做出的的基因频率结果与Ulrich等㈦1的结果有明显差异,认为TS基因这一多态性存在种族和民族差异性,而将*6bp/-6bp基因型称为变异型纯合子基因型是不合适的。

Mandola【l0J等发现6bp缺失多态在非西班牙白人中占4l%,在西班牙人中占到26%,在非洲人中占52%而在新加坡人中占76%,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人种或民族中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人类长期为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做出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各种基因型在人群中都有较高的比例,因此仅根据一个人种的基因型分布很难确定一种基因型是野生型或是变异型。

2"IS基因的表达2.1TS基因5’非编码区多态重复序列对表达的影响虽然迄今为止众学者在TS5’端基因型是否与mRNA转录水平相关的问题l二还存在分歧¨“,但体内外研究显示,3R等位基因型的蛋白表达效率均高于2Rfl“。

Ishida等【I到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PCR分离115例胃癌切除组织中TSmRNA,提取了72例可利用标本中的蛋白,将结果于,I’s基因5’非编码区多态重复序列基因型间比较,发现3R/3R基因型的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2R/3R基闪型,但在各基因型间未发现存在mRNA表达的差异。

这一结果与Kawakawi等¨41在直肠癌组织中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他们认为鸭基因型与蛋白表达有关而与mRNA水平无关。

TSmRNA表达与鸭蛋白表达在基因型依赖上不同。

但Shintan等¨纠应用Taqman实时定量反转录PCR和免疫组化对70例I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显示在3R/3R基因型肺癌组织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水平较2R/2R,2R/3R高。

而且基因型与mRNA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2.2偈基因5’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表达的影响1s基因5’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表达的影响目前报道甚少,而研究多将其与5’非编码区串联重复序多态联合而共同探讨。

Kawakami等¨41结合鸭基因5’端重复序列多态与SNP,并且将结果分为高表达组(2R/3G,3C/3G,3G/3G)和低表万方数据煎jE医堑呈Q塑生12旦筮!!鲞箍丝期旦!鲢i丛型i型』2坚望迥:2Q塑:Y旦!!!旦丝堕Q:丝达组(2R/2R,2R/3C,3c/3c),发现含G的3R序列(3G)翻译表达的效率较含有C的3R序列和2R序列高3—4倍Hj。

认为3G基因型与TSmRNA高表达有关¨“。

2.3TS基因3’非编码区多态性对表达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3’非编码区多态性在mRNA稳定和翻译中发挥重要作用。

Mandola等‘”。

通过体外荧光标记检测功能,体内测定mRNA水平的方法发现,包含+6bp多态基因型的荧光活性和mRNA水平出现了约35%的衰减而包含-6bp的基因型出现了约70%的衰减;同时含有-6bp的基因型与含有+6bp的基因型相比出现了较高的降解率;+6bp/+6bp基因型的TSmRNA水平明显高于-6bp/-6bp基因型。

因此他们认为-6bp等位基因在体外降低TSmRNA的稳定性,在体内降低偈的表达。

2.4杂合丢失(LOH)对表达的影响Kawakami等¨71对151例直结肠肿瘤与其相邻正常组织对照研究中,取得DNA标本通过PCR分析检测基因型。

结果显示在纯合标本中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基因型一致。

但在杂合型标本中观察到2R,3R等位基因频率不平衡。

提示:偈位点存在LOH。

进一步研究显示62%的2/3R存在LOH。

在LOH与非LOH标本中没有发现TSmRNA与1rs蛋白的表达不同。

结合重复序列将存在LOH的杂和型标本可细分为2R/loss、3R/loss。

瘤组织中2R/los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比3R/loss低。

这一结果显示当联合正常组织分析时,由于LOH而导致偈基因型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不同应被考虑,因为其影响鸭蛋白表达。

3佟基因多态性与叶酸代谢叶酸代谢反应与蛋氧酸、胸苷酸合成反应偶联对DNA的甲基化和DNA合成与修复有重要影响一J。

而个体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A修复能力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饮食因素可以通过影响体内代谢反应的平衡,进而影响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

因而研究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饮食因素相巨作用与癌症或其他疾病的关系,不仅可以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癌症发生的影响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在癌症的预防、治疗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TS3’一UTR基因多态性对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影响,但高长明等H’研究在国内外首先发现TS-6bp/-6bp基因型与吸烟、饮酒和不饮茶的生活习惯以及MTHRFC/T或T/T基因型在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携带TS-6bp/-6bp基因型同时携带MTHRF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2.67倍。

Ulrich等¨引在对Ts多态与直结肠腺瘤病例对照的研究中。

观察到一显著的TS5串联序列多态性与叶酸摄入的基因.营养具有相关性。

3R/3R个体高叶酸摄人致病危险性降低2倍,而在2R/2R个体高叶酸摄入危险性提高1.5倍。

维生素B12的摄人呈同样相关趋势。

这一发现提出叶酸分子代谢途径与结直肠癌发病机制联系的问题。

高叶酸摄入对减低肿瘤易感性是否适应于目前所有代谢基因型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IS多态性与肿瘤相关性4.1TS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Ts多态性基因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l”篮1。

TS高表达的个体对肿瘤易感,而TS基因型多态性能够影响1s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因此髑基因341l型多态很有可能是我们评估肿瘤易感的重要指标。

正如前文对鸭基因型多态性与表达相关中所述Ts基因5’非编码区多态与Ts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改变蛋白表达的效率或加速其降解,以及导致酶活性或功能的改变,从而改变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携带髑高表达基因型2R/3G,3C/3G,3G/3G的人群对肿瘤易感性高于低表达组人群(2R/2R,2R/3C,3C/3C)。

4.2"IS多态性与肿瘤治疗幅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Ts表达高的患者中肿瘤增值抗原表达、血管侵犯、远隔转移率明显高于鸭表达低者巧活性的抑制将直接影响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分裂增值,因此髑是以叶酸为基础的偈抑制剂化疗中一个理想的靶点。

髑是胸苷酸合成的限速酶,可使dUMP甲基化形成dTMP,dTMP为DNA合成基本原料drITI'P的前体5-FU进入体内后转变为5氟一2一脱氧尿苷单磷酸(FdUMP)。

一方面5-FdUMP通过抑制嘌呤合成进而产生对RNA的抑制作用,并且FdUMP与偈,四氢叶酸共同形成三元络合物,阻止dUMP形成dTMP,干扰DNA合成从而杀死肿瘤细胞一“。

很多报道显示1s多态性会影响TSmRNA的表达及稳定性。

导致酶活性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5.FU为基础的化疗疗效旧j。

髑基因和蛋白表达较高,应用5-FU后,FdUMP不能充分与Ts结合,难以抑制其活性,不能有效阻止癌细胞合成DNA,从而杀灭肿瘤的效果下降。

偈多态性可能是预测肿瘤降期(downstaging)的指标。

所谓降期是指肿瘤分期的下降。

临床七我们通过放化疗等多种手段,达到提高肿瘤降期的目的,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