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方言助力地方戏曲传承

合集下载

方言的重要性

方言的重要性

方言的重要性
方言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

它们始终是人们最为亲近的语言形式,在每个地区具有特定的文化功能,以及独特的社会伦理审美观念。

方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不仅将口头传承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传承至今,而且还为中国戏曲、民歌、文学及其他形式的艺术提供了灵活的表达形式。

方言还赋予了文学作品灵性,特别是地方文学,这些方言特点丰富了文学形式,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另外,方言还可以帮助人们保存历史文化知识,保存古老的传说、神话、民俗以及古老的社会经济状况。

方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毋庸置疑,方言的研究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增强了民族认同,更是支撑着中国历史文化之承载。

;。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方言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传承地域文化:方言是一种地域语言,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

方言词汇、语音、语调等方面都体现了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方言文化可以很好地传承地域文化。

2. 增强地域认同感:方言是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方
言文化可以增强当地人的地域认同感。

方言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自己的方言时,会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更加强烈。

3. 保护文化多样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文化,这些方言
文化的存在保护了地球上的文化多样性。

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些差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世界,也呈现出人类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4. 促进社会交流:方言文化可以促进当地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因为使用相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同时,方言文化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快地适应当地生活和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和保护。

2.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方言的使用能够促进地域内人们的紧密联系和感情交流,有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方言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益。

同时,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4.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的使用能够弘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对于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一、本文概述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实现方言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一文旨在探讨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方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从方言的文化价值、社会功能、教育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方言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二、方言的文化价值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语言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方言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方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承载着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地域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

例如,某些方言中的词汇可能源于古代的用语,或者与地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相关,这些词汇的存在,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地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方言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上。

不同的方言区,由于其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这些方言文化,无论是语言习惯、表达方式,还是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地域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方言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其对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上。

许多地方戏曲、民间艺术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方言的语音、语调、词汇等都为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保护和传承方言,不仅有利于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方言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又是地域文化的独特标志和魅力所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方言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方言是一种地方性的口语,是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工具。

在文化传承中,方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方言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作用。

方言是每个地区独有的语言形式,带有地域、历史、民俗等多层次的文化信息。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不仅是对方言的一种保护和发扬,更是对当地文化和民俗传统的重视和发扬。

第三,方言在文化传承中也有着语言交流的作用。

方言在口传心授中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方言更容易传授、更接近生活和实用,所以方言在家庭、社区、村落中的口传,对语言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方言也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工具,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自然和贴近。

第四,方言在文化传承中还起到了艺术传承的作用。

许多地方的方言都与音乐、戏曲、故事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当地艺术传统的一部分。

它们有时会被融入到相应的艺术作品中,成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而助推当地的艺术传承。

最后,方言在文化传承中还有着保存历史文物的作用。

方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形式,承载着颇具历史意义的信息,包括贸易、战争、文化交流等等。

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人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到地方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传说。

这使得方言变得更加珍贵,也让它在保存历史文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方言在文化传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方言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语言交流、艺术传承和历史文物的保存。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发扬方言文化,珍惜方言这种文化瑰宝,传承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文化视角探析河南方言与豫剧

从文化视角探析河南方言与豫剧

从文化视角探析河南方言与豫剧河南方言和豫剧是河南省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探析河南方言和豫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河南方言和豫剧都源于河南的地域文化。

河南方言是居住在河南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河南方言地域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豫剧是河南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起源于河南豫东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河南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因此,河南方言和豫剧在文化上具有联系。

其次,河南方言对豫剧的表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豫剧是一种以河南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它的剧本、歌词和唱腔都是基于河南方言的语音特点来构成的。

豫剧主要表演形式为“三忠旦”,即清、旦、净三个角色的表演,其中清角为男性,多以豫东方言演唱,旦、净角为女性,多以河南方言演唱。

因此,河南方言不仅是豫剧的基础,而且是豫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豫剧的表演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豫剧对河南方言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积极作用。

豫剧作为河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了河南方言在豫剧中的传承,同时也使河南方言得以在豫剧表演中不断发扬。

豫剧唱腔婉转动听,独特音调更是融入了河南方言的语音特点,使得豫剧成为了传承和弘扬河南方言的重要载体。

最后,河南方言和豫剧还形成了一种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也是河南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而豫剧是河南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在文化特点、表演形式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豫剧传承发展了河南方言,而河南方言又为豫剧表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两者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融不仅丰富了河南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河南方言和豫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彼此之间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河南方言促进了豫剧的表演,同时豫剧也使得河南方言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两者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融对于河南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遗”视角下安徽地方戏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非遗”视角下安徽地方戏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非遗”视角下安徽地方戏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历史的见证和人民智慧的结晶,2019年1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非遗保护的思想和原则。

安徽有着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但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曾占主流地位的戲剧逐渐被边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对安徽戏剧文化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传承为创新提供土壤,对庐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的探讨,还对传承与创新安徽戏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庐剧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庐剧作为安徽地方戏,其地域性特色主要是通过独具一格的皖中方言和以悲调为主的唱腔得以体现,但庐剧发展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其保护和传承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群众基础薄弱,真正能读懂庐剧需要一定门槛,庐剧的文化内涵要求受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现代人则更喜欢体验更具感官刺激的艺术文化作品。

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庐剧的薄弱群众基础导致剧团演员“老龄化”,其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传承的内涵和文化认识也不够深刻。

三是市场不断萎缩,喜爱庐剧的老年人缺乏庐剧消费的观念,中青年人又缺乏对庐剧的文化了解,这种不平衡性使得庐剧文化市场产生恶性循环,市场不断萎缩。

四是资金缺乏保障,从庐剧的服装、用地等“硬件”到人才培养、文化输出的“软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安徽省财政厅曾于2019年下达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479万元,但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资金的效果和针对性被消弱,庐剧只得以分配到极少数的资金。

二、“非遗”视角下庐剧传承与创新策略(一)静活态结合吸引受众庐剧是动态的艺术,文化是精神的凝结,这就需要静活态相结合来促进庐剧文化的发展。

静态保护能通过建立博物馆、设立档案、推进数字化的方式开展。

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庐剧文化面貌,便于长时间保存、统一管理。

档案的设立对于庐剧资源的建设、配置、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数字化促进了庐剧文化传播的现代化、灵活化、科技化。

绊脚石还是语言命脉——方言于地方戏曲之意义辨析

绊脚石还是语言命脉——方言于地方戏曲之意义辨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绊脚石还是语言命脉——方言于地方戏曲之意义辨析口邱剑颖摘要:文章关注地方戏推行普通话版的现象,参照语言学,纵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全过程,考察方言作为语言形态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方言与声腔、方言与道白之间的关系,以辨明方言于地方戏曲、甚而说是于中国戏曲艺术中所处的地住.以求为确定地方戏曲推行普通话版的可行与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方戏曲;方言方音;语言命脉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2)08—0141—05地方戏曲以方言方音①为载体演绎动人故事.存发展、扩大戏曲流播空间的角度出发。

以方言为这是中国戏曲绵延了千百年的艺术传统,也是世人各剧种走出地域、向全国推广的“绊脚石”,认为采惯常的戏曲审美心理定式。

但由于方言(尤其是南用普通话有利于争取观众,有利于地方戏曲自身的方方言)鲜明的地域性在赋予各个剧种以独特的地发展;反对者则强调戏曲的剧种特色.视方言为地域文化、地方韵味的同时,也使其生存和发展极大方戏曲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反对如此改革。

各种地依赖于方言的流播。

于是,在戏曲艺术受现代流论争性小短文纷至沓来,但所著多集中于阐述观行时尚冲击而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情势下,为点,少有细致的分析。

粗看下来,只觉得“公说公有了争取更多的观众、谋得剧团的生存与发展,也出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也很难辨明子丑寅卯。

于振兴日益边缘化的戏凿艺术的良好愿望,部分院其实,所谓的方言不过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团、戏曲工作者开始对这一艺术传统、这一审美心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产物。

社会的社群分化导致语理定式提出了挑战,希望能摆脱方言的束缚,改变言的社群分化,形成社会方言;社会地域分化导致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现状。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提语言的地域分化.形成地域方言。

而从文学的层面出要以入选“国家十大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贬官来看,戏曲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语记》试验打造普通话版的闽剧;中央电视台戏曲频言——或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承载着社会历史,反道于同期也先后播映了保留地道的越剧曲调、采用映着时代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18年第3期MODERN MUSIC地域方言助力地方戏曲传承王帅印[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前提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地方文化仍然存在地方戏曲传承不力㊁地域方言逐渐失传的局面㊂通过实地调研㊁查阅资料等方法,发现拥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地域方言与地方戏曲之间的关联:地域民族特色为地方戏曲提供创作素材,地域方言又是地方戏曲的组成要素㊂这里将提出地方戏曲保护的新路径,即通过对地域方言的保护为地方戏曲的保护提供便利的条件㊂希望该文的粗浅的观点能够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促进我国地方戏曲的有效传承与发扬㊂[关键词]地域民族特色;地域方言;地方戏曲[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145-03[收稿日期]2017-12-22[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506097)㊂[作者简介]王帅印(1998 ),男,辽宁沈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教学院本科学生㊂(天津 300270) 文中的 地域方言”多指在一定区域内,受到当地经济㊁文化环境的影响,此地的民众采用相似的发音㊁吐字方法㊂文中的 地方戏曲”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戏曲种类㊂在当今普通话普及的大背景下,地域间的经济㊁信息的交流越发频繁,加快了各地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社会以先富带后富的节奏不断向前发展㊂我国实行民族平等的地方政策,也遵循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但是对于地域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是有所不足的㊂地方戏剧没有形成相对成体系的传承模式,同时地方政府作为行政部门没有办法给予地方戏剧更加强有力的支持,较小地域间的地域民族特色是如此,地域方言亦是如此,而作为文化结出的艺术之花,地方戏曲也在不断凋零㊂对于这等现状,我们不得不为保护本民族特色更加努力,同时也要寻找更加正确以及适用于小型地方剧种的政策方针和路径㊂在此笔者拟通过保护地域民族特色和地方地域方言,为地方戏曲的传承提供便捷途径的方向㊂一㊁地方戏曲与地域方言紧密相连地方戏曲与地域方言都属于地域民族特色,戏曲是地域民族特色的具体表现,而地方方言则是一个地区内民族特色的主要代表㊂二者以地域民族特色为媒介,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㊂(一)地域方言与地域民族特色戏剧紧密相连人类作为文化的创始者,在各自的地域文化背景创造出了属于各自的语言㊂而地域方言作为某一地域独具特色的语言见证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创造与变迁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曾经说过: 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与偏见 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情感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㊂”[1]语言身处如此重要的地位,甚至代表着一方的文化,地域方言更能代表着某一地域的民族文化,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或是具体表达有更为形象的代表 戏剧㊂同时,地域方言和地域民族特色作为两个不同的客体,既不是相互依靠的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更应该是历史相关联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有着性质的不同,其发展轨迹也并非一致㊂二者能够作为相关联的事物,成为地方特色的代表,或是一方水土的表现㊂(二)地方戏曲创作以地域方言和地域民族特色为根基1.地方戏曲创作依据地方戏曲的创作首先会为了地方戏曲在当地能有所影响亦或有所盈利而顺应本地居民的审美癖好,因此该地人民对地方戏曲的认可度可以成为地方戏曲好坏的评判标准㊂而剧作家们的取情取景也自然是要来源于该地的文化背景㊂我们都知道很多地方未形成庞大体系的小剧种都会以街头卖艺的形式进行展演,其戏剧创作的背景必定取材于该地的特色文化,同时由于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加强欣赏541者的文化认同感,其会使用大量的地域方言㊂由此我们得以发现接地气的地方戏曲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素材源自于生活中的常见题材,也就是以能够表达地方文化的地域方言作为地方戏曲之根基㊂地方戏曲作为亟待保护的特色民族文化,也就是以特色文化大背景为根㊁地域方言为茎为叶的参天大树上的繁花硕果㊂地方戏曲是一个根据地域民族特色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在地方戏曲的表演中还要加入地方的方言进行表演,因此地域方言与地方戏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㊂如无地方民族特色作为基础,则无地域方言和地方戏曲的兴盛;如无地域方言作为表演作品的元素,也无地方民族特色与地方戏曲的展现;如无地方戏曲的展示,将无地域民族特色与地域方言的发扬,因此其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㊂地域方言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地域民族特色,地域民族特色也并非是能三言两语讲述清楚的事物,二者以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为个体的微妙关系存在,而作为二者的优秀产物 地方戏曲能同时看到二者的影子,也就是地方戏曲将其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地域方言与地域民族特色能为地方戏曲的传承相联系提供更加有利的证据㊂其中作为根茎的地域民族特色与地域方言汲取了足够的养分,地方戏曲便会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油尽灯枯㊂2.地域方言影响下的地方戏曲形成在古时候,由于科技和通信的不发达,以及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相对闭塞,由今人总结出的 北方地域方言㊁吴地域方言㊁湘地域方言㊁赣地域方言㊁客家地域方言㊁闽地域方言㊁粤地域方言”这七大地域方言,还不算诸多细细划分下来的各个小型地域方言片区亦或是形成的地域方言孤岛,古时候的地域方言各成体系,与之相关联的文化更是如此㊂自历朝历代的 雅言㊁通语”等诸多官方语言不断发展直到新中国才有的普通话㊂ 民间艺人文化水平较低,表演艺术也不为统治者所重视,故其表演尚多停留于技艺层面,重在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依托展现演员娴熟的表演技艺㊂”[2],因此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创作者与欣赏者,并不需要更多阳春白雪的雕琢,于是就地取材㊂地方戏曲的创作非但不会以 官话”为创作语言,而且创作选材更加贴近地域民族特色,各个地方所使用的便是代表了一方文化的地域方言进行戏剧等文化创作㊂由此可见,古时候地方戏曲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域方言和地域民族特色的影响㊂而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创作西方戏曲的元素来源曾现多渠道㊁多手段的局面,这样形成的地方戏曲存在鱼目混珠㊁良莠不齐的现象㊂二、地域方言地方戏曲的保护现状(一)地域方言及地域民族特色保护现状不佳在当今普通话普及的浪潮下,普通话成为各个地区之间交流更为普遍的工具,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动,本应是一本万利的做法,却在无心之中造成了地域方言的流失㊂多数外出务工或发展的人们,久居他乡幸逢回乡时,却发现只能感到地域方言的亲切而却哑口忘记如何说出地域方言㊂地域方言的不断流失同时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也随之消失,就像是很多的特色习俗,也随着旧有语言生态的剧变,而被逐渐淡忘,随着老一辈的长者不断离世,诸多地方特色文化和与之相对的地域方言词语也随之带进坟墓㊂土生文化及地域方言,被无心的大趋势下的文化不断同化㊂(二)地方戏曲保护现状1.我国地方戏曲传承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文化政策方针为 百花齐放”,因此诸多部门为保护地方戏曲做着相关努力,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戏曲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例如越剧㊁京剧㊁黄梅戏等知名剧种,被广为人知且仍在不断发展,但更多的地方剧种的保护是有所不足的,例如王皮戏㊁洞经音乐,这些小型剧种甚至都不为群体大众所知㊂2013年‘人民政协报“曾报道: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决定实施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并公布了一组数字: 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剧种,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减幅为23.5%,其中,74个剧种只有1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处境岌岌可危㊂”[3]2.地方戏曲传承困难所在就当地戏剧传承者而言㊂很多地方戏曲在当今仍旧有一些 代代以口相传” 传男不传女”等文化发展中的恶习,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传承者的范围㊂同时传承者在传承的过程中会为了能与地域民族特色相符,更会引入相关的地域方言土语㊂随着地域方言的流失,传承者还需要对土生地域方言和地域民族特色有所了解,年轻一代不会对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抱有较高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地方戏曲的传承难度太大,地方戏曲因 难度大㊁起步慢㊁收益低”让许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㊂地方戏曲的习得难度大不只是因为很多的专业表演动作,唱词的难度同样很大,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地域方言口语词,如 侬㊁家私㊁娇客㊁症候㊁放乖㊁摔掇㊁坑㊁和哄㊁打火㊁面皮㊁日头㊁巴臂”等㊂[4]随着普通话的传播很多的地域方言土语只有在仍在世的老一辈人的口中沿用,因此地域方言的流失为地方戏曲的保护增加了较大难度㊂就保护地方戏曲的相关部门及学者㊁爱好者而言,对于外地的研究者或是对此类文化的爱好者,首先就要面对的是语言难关,不只是某一地区所流行的地域方言,更需要了解正在或是已经消失的地域方言土语,更何况人在成年之后的语言天赋会不断衰减,学习与官话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域方言更是难上加难㊂同时在对戏剧中出现的地方文641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3期化现象研究时,需要对该地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才能够对地方方言帮助地方戏曲的传承现象予以正确的理解㊂而作为一般的语言学家要同时了解如此广泛深厚的知识无异于痴人说梦,更别说仅是感兴趣的爱好者,作为 局外人”要想能够帮助地方戏曲的传承更是难上加难,先不说需要掌握地域方言㊁文化等创作背景难度有多大,在地方地域方言㊁地域民族特色流失的情况下,无疑是对地方戏曲的保护雪上加霜㊂三㊁保护地域方言与地方戏曲传承的意义(一)保护地方戏曲传承的意义生长在同一块土地的人种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㊁相同的文化喜好,群体性的共享标准惊人相似㊂以山东省的王皮戏为例,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王皮戏不被很多人熟知,但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王皮戏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和传承发展前景㊂[5]王皮戏如此,诸多地方戏曲更是如此,地方戏曲在某一地区存在的意义绝不单单是表面看起来需要保护的花瓶一般,地方戏曲不但能够成为某一地区群众共同的欣赏爱好,更能够是相互认同的凭证,也是联系地域内人民间情感的纽带,地方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能够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必不可少的㊂同时地方戏曲能够为地方带来足够大的经济利益㊂其中 县域文化”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以特色景点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产品打造㊁旅游服务项目开发为辅助的县域文化㊂”[6]因此地方戏曲的传承,不但能在文化领域能够取得效益,在经济领域同样也能收获不菲,保护地方戏曲不但从社会人文领域还是经济领域而论,都绝不仅是作为 馆藏”而存在的意义㊂(二)保护地域方言的意义许多地方戏曲的唱词㊁曲调㊁念白等都是以地域方言的声调和语音创作的,失去了地域方言基础和民俗特色,地方戏曲的唱词就让人难以听懂并在民间传唱㊂[7]地域方言是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所产生的,能够极大程度上代表当地的独特文化,而以地方文化的代表-地域特色为创作之基的地方戏曲的保护,首先就需要保护好地域方言㊂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地方戏曲的研究有根据,传承才会有更加切实可行的途径㊂在吸引对本地的传承者的同时还能为感兴趣的人降低研究的门槛㊂四㊁地域方言保护助力地方戏曲的传承为保护地方戏曲,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其通过一些无法真正深入其中的补助亦或是专家们的研究,不如从地方戏曲的根源对其进行保护,也就是转而对地域方言的保护㊂保护好地方戏曲创作的根本,才能让地方戏曲不变味道保持着纯粹的特色传承下去,也只有通过此保存下来的才是需要珍藏的民族文化㊂对于地方戏曲的保护,侯延爽老师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其在‘李白 诗与乐”研究“提到了对古诗词唱腔如何保护,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即可以丰富音乐校本教材的民族特色,又为学生及艺术团体新的表演形式提供理论支撑,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8],同时还有类似说法 把古诗歌用音乐的形式再现出来,这样的形式利于表演者和欣赏者接受和喜爱,尤其是在排练的过程中,参与的学生们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诗词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我国文化精髓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9]而对于保护地方戏曲我们为何不能如此呢?通过一些地域方言及地域民族特色课增加孩子对故乡的归属感,地方戏曲就可以作为教材,在充满乐趣与艺术氛围的课堂中,能够让孩子们在普通话熟练的情况下不会忘记其本地地域方言,还能够对本地文化有深入了解㊂从小便培养孩子们对故乡的归属感,以及对地方戏曲的热爱,在学生学习了地域民族特色及地域方言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民族文化的底蕴与内涵的同时,能带动人们对保护本地戏剧的热情㊂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保护地域方言与文化,还能够将其进行梳理㊁装订,为研究人员和对此感兴趣者提供研究地方戏曲的参考㊂由此见得,地域方言与地方戏曲紧密相连㊂保护地域方言是保证地方戏曲传承的关键所在,地方戏曲是地域方言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㊂通过地域方言手段,能够助力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㊂[参考文献][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9.[2]王廷信.叙事:中国戏剧形成研究的有效视角[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95 97. [3]杜军玲.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生态保护最重要[N].人民政协报,2013-09-03.[4]王永炳.古典戏剧中的地域方言口语词汇[J].方言,1998(01):75 80.[5][6]侯延爽.山东 王皮戏”传承及发展思考[J].东岳论从,2016(02):142 146.[7]钱乃荣.上海的地域方言戏剧和海派文化[J].上海戏剧,2010(04):8 19.[8]侯延爽.李白 诗与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的路径[J].音乐探索,2017(01):59 62.[9]侯延爽.李白与哈菲兹 酒诗艺术”之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17(06):23 28.(责任编辑:崔晓光)741王帅印:地域方言助力地方戏曲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