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事情。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需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和记录。

地方戏曲具有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形式,每个地方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地方戏曲的传承面临许多困难。

我们要积极推动地方戏曲的研究和记录工作,深入挖掘传统剧种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记录和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性地保护和传承。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需要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和传授。

地方戏曲是由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传承地方戏曲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传授后继人才。

当前,地方戏曲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很多传统剧种的技艺正在流失。

我们要重视对后继人才的培养,传授传统艺术的技巧和知识,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地方戏曲的传承中来。

要加强与相关学校和艺术院团的合作,推动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需要关注现代化发展和市场需求。

地方戏曲是与特定的地域和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因此在保护传承的也要关注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需求。

要根据现代观众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地方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需要。

同时要注重对地方戏曲的市场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地方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政府应当加大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等保障。

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通过加强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和记录、培养后继人才、关注现代化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护好地方戏曲这一瑰宝,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风俗和民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让地方戏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保护地方戏曲的重要性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风俗和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地方戏曲在演出形式、音乐曲调、表演技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地方戏曲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是人们了解地方文化、传统艺术的窗口。

保护地方戏曲,传承地方戏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的现状分析1.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缺乏专业人才来从事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 缺乏资金支持:地方戏曲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大部分地方戏曲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和票房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戏曲传承的需求。

3. 受众群体狭窄: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地方戏曲的受众群体变小,年轻人对地方戏曲的兴趣不高,也导致地方戏曲传承面临困难。

4. 文化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地方戏曲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戏曲的观众也面临着同类文化产品的冲击。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增加对地方戏曲的资金支持,鼓励戏剧院团和个人进行更多创新性的演出,并且应该加强对地方戏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2.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地方戏曲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地方戏曲,并培养年轻一代对地方戏曲的兴趣。

3. 拓展演出形式和场地:举办更多的地方戏曲表演赛、戏曲节和戏曲培训班,同时探索多种演出形式和场地,使地方戏曲能够走进更多的社区和学校,吸引更多的观众。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戏曲艺术的传承1. 保护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收集、整理、出版传统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2. 培养戏曲人才: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关键。

通过设立戏曲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戏曲艺术的发展1. 创新剧目内容:在保持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对剧目内容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视、电影等,拓展戏曲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

四、结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传承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传承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传承方面的问题与建议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地方戏曲剧种逐渐被社会所遗忘,保护传承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传承方面的问题与建议:问题:1. 教育资源缺乏:随着各种文化活动增多,地方戏曲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很大一部分都是分配给主流文化,而对于地方戏曲资源的分配却相对较少。

2. 人才流失严重:传承者老龄化导致人才流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对于地方戏曲这种非主流剧种,传承者在年龄和传承基础上均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传承者的护理和培训。

3. 形成不足:地方戏曲的流失主要是因为形成不足,地方戏曲演员和爱好者越来越少。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艺不易被年轻人所接受,以及各种新兴文化媒介的出现,使得地方戏曲在市场上面对的巨大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建议:1. 提升教育资源: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促进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在校园中增加地方戏曲的宣传推广,组织地方戏曲文化活动,并对一些文艺社团提供资助和培训。

2. 加强传承者护理和培训:政府可以增大对传承者的关注和照顾,为地方戏曲传承者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另外,地方戏曲的传承培训也是比较关键的,可以增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3. 推广地方戏曲文化:政府可以加大对地方戏曲文化的推广推广力度,组织或支持一些地方戏曲文化节、演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地方戏曲文化。

4. 挖掘地方戏曲文化价值:政府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戏曲文化的价值,使其和其他文化有一定的互补和共存关系。

同时,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文化精神需求,让地方戏曲融入现代文化之中。

总之,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传承是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需要政府与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这种文化传统。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保护传承戏曲的意义重大。

认识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保留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3.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娱乐方式,它具有团结人们、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提供人们进行精神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的艺术修养。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戏曲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培养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该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力度,加强戏曲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不断推动戏曲的创新和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之一,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地方戏曲之间有着各自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地方戏曲。

首先,地方戏曲传承的保护非常重要。

保护传承是确保地方戏曲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在保护传承方面,需要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例如,在贵州省,保护本土戏曲文化的政策是发展地方戏曲的品牌特色和形成一批有名气的剧目。

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和激发地方戏曲人才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在海南地区,为了保护本地戏曲文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演出、维护剧目、培训等方面给予商业支持。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地方戏曲的表演质量,并促进了地方戏曲行业的发展。

其次,提高地方戏曲的文化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地方戏曲文化受到了来自其他文化的竞争和冲击。

许多年轻人更愿意关注流行音乐、电影等其他文化形式。

因此,为了促进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必须提高地方戏曲文化的自信心。

这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宣传和推广地方戏曲文化,增加受众群体的参与和投入。

最后,提升地方戏曲业的管理和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方戏曲产业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和运营。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精细化的政策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者进入地方戏曲产业。

同时,地方戏曲业也需要进行技术和理念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消费水平的变化。

这也是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之一。

综上所述,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保护非常重要。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提高地方戏曲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地方戏曲产业的管理和运营,以及展开技术和理念上的创新来进行。

通过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地方戏曲文化,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4年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范文

《2024年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范文

《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庆市黄梅戏,源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安庆市黄梅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安庆市黄梅戏起源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故事情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三、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现状尽管安庆市黄梅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但其传承现状却令人堪忧。

一方面,黄梅戏的传统表演技艺逐渐流失,年轻一代对黄梅戏的兴趣减弱;另一方面,黄梅戏的传承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培训和传播途径。

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加强黄梅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黄梅戏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建立健全的黄梅戏传承机制,加强培训和传播,培养更多的黄梅戏传承人。

四、安庆市黄梅戏的保护措施针对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其次,建立黄梅戏艺术档案,记录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和表演技艺;再次,加强黄梅戏的传播与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最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局面。

五、解决策略针对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加强黄梅戏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黄梅戏传承人;2. 创新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扩大黄梅戏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4.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局面;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安庆市黄梅戏走向世界舞台。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地域民众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

不同地方戏曲在传统剧目、表演风格和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地方戏曲面临许多困境,如传承问题、观众基础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等,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保护地方戏曲需要加强传承。

地方戏曲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师徒制度、剧目传承和表演技巧等方面。

现在许多老艺人年纪都较大,传承的压力较大。

需要加强对年轻艺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正规的戏曲教育,并且鼓励他们投身于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这样才能保持地方戏曲的活力。

发展地方戏曲需要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观众是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是戏曲艺术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需要通过举办戏曲演出、戏曲普及教育等形式,提高观众对地方戏曲的认知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情,增加观众基数。

要注重与时俱进,将传统戏曲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创新表演形式和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保护地方戏曲还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地方戏曲的传承,加大对戏曲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舞台条件和演出场所,组织戏曲节目和演出活动等。

政府还应该注重对戏曲艺术的引导,促进戏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地方戏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需要广大观众、艺术家、学者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努力。

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提供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地方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与融合。

还应该加强对地方戏曲的宣传推广,提高地方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地方戏曲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

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加强传承工作、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并且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间音乐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
下来的音乐形式与音乐作品。

关键词:容县戏曲;传承;创新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
数以万计。

而当今社会,国门大开,西风渐进,人们对传统戏剧的关注程度大不
如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戏剧也不再是人们唯一娱乐放松、反映社会的方式,人
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戏剧也越来越小众化,只有少数像京剧这样的国粹才有机会
被搬上大舞台,呈现在荧幕中。

但即使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
消遣方式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大大降低,五大戏曲剧种的境困况尚且如
此惶伦其他的地方戏剧剧种。

因此,如何保护好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
下去成为了当今社会都值得思考并为努力的问题。

1民间音乐的特点。

(1)有着极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2)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相结合。

(3)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

2容县民歌的调式
建立在民族五声音阶基础上,尤以徵调式和羽调式的偏多,调性分明。

由于
民歌朴实无华,所以音调的进行比较简单,旋律起伏平稳,因此它的旋律进行多
以级进为主。

容县民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唱法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儿歌。

山歌一般一人唱众人和,山歌多是与生产、生活相关,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一、1.《四句七句》山歌一唱好清风,山歌唱出乐融融。

唱得一禾生九穗,
唱得深夜太阳红。

2.打开喉咙唱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唔怕
滩险弯又多。

二、《三字七字》难又难,麻篮担水上高山。

麻篮担得几多水,肚
饥抵得几多餐。

3容县民间戏剧
容县民间戏剧,根植民间之中,一般逢年过节都会有演出,后来有了电影,
它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记得八十年代前,容县成立有采茶队。

容县戏剧有
两种,一种是采茶剧,一种是木偶剧,这些戏剧都是以讲古的形式出现,戏剧内
容都是历代流传的一些故事。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薛仁贵征西》等等。

采茶剧是本地语言编演的地方剧种,广西各地都有采茶剧,桂北地区称之为彩调,桂东南地区称之为采茶戏,桂北地区的唱腔不同,桂东南各县的采茶剧既近似又
有区别。

4采茶剧的传承与创新
采茶戏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容县的主流文化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对采茶剧失去了兴趣,另一个原因是采茶剧的调子过于
单一,演的还是以前的老戏文,除了老人比较喜欢看,年轻一代则毫无兴趣。


在提出“戏曲进校园”,对采茶剧的复苏是一个契机,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就要
思考怎样让采茶剧得到传承与创新。

我认为:1.注入新内容,让它焕发生机。


如下面这首就是2014年由覃惠霞老师作曲,陆海燕老师作词创作的《老姐妹夸
计生》,既有采茶剧的味道又有不同于采茶调的地方。

5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地方戏曲也是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之所以能一直发展流传下来正是
因为其产生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写照,与其生活环境、生
活日常息息相关,因此,在时代更迭的大浪淘沙中它们有着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以陕西汉调桄桄为例,它是一种流行于汉水流域的一种地方特色显著的地方戏。

表演时多用地方方音,由于其音乐以击节乐器梆子为主,敲起来发出“桄桄”
的声者,故而得名”汉调桄桄”,它反映了汉水流域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和内在情感,体现了其价值取向和民俗民风。

通过其所流传下来的剧本可以发现汉调桄桄
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区域文化风格,更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从一些剧本中还可
以看出其兼容了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内容,反映了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

正所
谓“民不知书,独好观剧”,在当时,戏曲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反映生活的方式,人
们更多地是凭借戏曲去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通过戏曲的舞台展示,更加形象地
去向民众传递优秀的主流文化和道德规范,将这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文化精神渗透
到普通民众的思维中去,从潜意识上去影响大众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文化心理结构。

虽说戏曲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但其也有糟粕的部分,比如有些历史比较悠久
的剧本会蕴含一些敬畏君王的奴性思想、旧社会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等,这些必然会被现今社会所排斥,如果不批判的继承,一味的生搬硬套不仅无
法长久,更会让大众对传统戏曲的价值提出质疑,从而增加对戏曲保护传承的难度。

因此在传承过程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一些地方传统戏剧
剧本上有选择的进行删改,赋予其更长久的生命力。

6注重人才培养,开发新市场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繁荣发展戏曲艺术,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学校学生,各地区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将具有地
方特色的剧种在学校开设课程,让当地优秀的剧团进入校园演出,开展戏曲舞台
活动,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与之相关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这不但遵循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更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剧种的生存
而不消之殆尽。

这是一种长久的普及方式,也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发出
萌芽。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表示“这种戏曲教育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只有这样做,才能用民族文化塑造新时代的人,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现方式表达
国人的情感,经过戏曲教育的实践,中小学生的家长反馈说孩子们的精、气、神
变了,这是最直观的变化,他们学习开始有毅力,也更专注了,戏曲艺术中的礼
仪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让他们更加有礼貌。

结语
中国戏曲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艺术结晶,是我们重要的文化命脉之一。

改革开放新时代下的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珍贵和对其展开保
护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戏曲艺术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上,不断创新
发展,让戏曲艺术重现昔日的繁荣景象,让这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重新绽放,在
广袤的国土上盛景叠现,让世界领略我们五千年的艺术瑰宝,为之惊叹!
参考文献:
[1]蔡雪波.少数民族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7,(13).
[2]刘雯.广西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05).
[3]李继超.汉山樵歌与汉调桄桄比较研究[J].音乐天地,201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