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取火第二学时

合集下载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十里中心小学教案
课题
用冰取火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者
卢燕春
教材分析
《用冰取火》讲的是一个探险队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挽救了大家的性命。课文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心,运用知识和智慧,就会战胜困难。




知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说说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教学方法
抓关键词句,引导朗读、思考、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调整与思考
一、激趣导入: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步探究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4.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5.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6.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队员们此时的心情。
9.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为什么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这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队员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实际,说说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文明理,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功感。

用冰取火

用冰取火

《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用冰取火》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一个探险队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心,运用知识和智慧,就会战胜困难。

这也是文章的教学重点。

文章渗透了凸透镜聚焦及光的折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用冰透镜取火的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用冰取火所蕴涵的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南极风光、重点句子)。

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放大镜一、整体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用冰取火》这篇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后)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探险队到达南极,他们要生火做饭,发现打火器不见了,最后有一个年轻队员想到了用冰取火的方法,把火给点燃了。

师板画太阳)。

师:很好,你说得非常完整而且简练。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师板书“怎样取?为什么取?”)现在我们就是探险队员,一起到南极去探险吧!二、读后感悟,整体感知(一)研读“为什么用冰取火”1、师:探险队员为什么要取火?默读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生默读课文找句子)生:因为打火器找不到了。

师:在我们这个地方,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他们却身处南极洲,呀!南极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生读句子: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师:你能体会到什么?生:南极特别冷,如果你吐一口口水马上变成冰。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冰来实现取火的目的。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用冰取火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冰的性质和特点2.1 冰的定义2.2 冰的性质2.3 冰的特点冰在常温下易融化、易挥发、具有冷却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第三章:用冰取火的方法3.1 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冰块、放大镜、阳光、火柴等物品。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冰块放置在阳光下,让冰块慢慢融化。

步骤二:将放大镜正对太阳,调整放大镜与冰块之间的距离,使太阳光线聚焦在冰块上。

步骤三:观察冰块表面,发现有小火星出现。

步骤四:用火柴轻轻吹拂火星,直至点燃火柴。

3.3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冰块平稳放置,避免放大镜偏离太阳位置,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直视阳光。

第四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4.1 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冰取火,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新的想法。

4.2 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冰的性质和特点,掌握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2 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第六章:扩展讨论冰火科技的原理与应用6.1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冰火科技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冰火科技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冰火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制冷技术、太阳能聚焦等。

探讨冰火科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6.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分享研究成果。

第七章:实践操作冰火科技小制作7.1 制作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冰火科技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冰火科技应用产品。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忌赛马》、《捞铁牛》和本课,在第四册书中也有关于“动脑筋”为主题的两篇主题课文《称象》和《狮子与兔子》。

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认识智慧。

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讲述了年轻的南极探险队员制作“冰透镜”引燃火绒,使探险队从没有火的绝境中摆脱出来的故事。

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测,以及与学生、与科学老师交流后,也了解到学生对于凸透镜聚光原理不熟悉,因此针对陌生的南极环境以及聚焦取火的知识点,布置学生在课前亲身实践用凸透镜聚光取火的原理,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和交流,解决一些疑问。

而对于为什么只有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这个最有效果的办法这个问题,多数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把这个关系文章主旨的问题定位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威胁”、“一筹莫展”、“绝望”、“束手无策”、“思索”、“摩挲”等,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听写:绝望思索就像手被捆住一样形容没有一点办法(投影出示,学生检查、修改)投影出示:绝望思索束手无策师:这两组词分别描写的是谁?(出示板书:大家年轻队员)是什么让这些原本顽强的探险队员束手无策,陷入绝望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预设:打火器找不到了。

师:没有打火器就没有火【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通过听写关键词语,考察第一课时学生识字学词的效果,同时,为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以及本节课学习课文提供了线索。

《用冰取火》导学案

《用冰取火》导学案

《用冰取火》导学案教学目标:1、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明白青年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教学难点:如何想出用冰来取火这样的办法及冰透镜如何能取到火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凸透镜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板书:“火”。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有哪些作用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火可以做饭、取暖等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火。

2、平时人们一般是用什么方式取火?(打火机、火柴、自动打火灶等)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文章(板书课题),学完后,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学标展示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南极的天气以及火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新知(一)文本展示:出示课文内容(二)自学导航:自由读课文,能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要注意把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三)自学质疑: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2、找出点明火的重要性的句子。

(四)互动探究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

(五)汇报交流1、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2、全班交流。

(六)精讲释疑1、边看图片,边想象,南极的天气怎样?(南极的夏天也非常寒冷)2、你们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南极的夏天也非常寒冷的?(同桌互相描述或在小组内描述)3、课件展示南极的环境与气候,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最渴望的是什么?(自由回答)4、再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火显得重要)5、再读课文找出点明火的重要性的句子。

(指名反馈)(七)归纳总结在条件艰苦的南极,或对探险队员来说胜过一切,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丢失了大火器,陷入了绝境,却又用冰取到了火种,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用冰怎样取火呢?我们下一节课一起讨论。

北师大版三下_用冰取火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大版三下_用冰取火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文回顾通过视频,你知道怎么“用
冰取火”了吗?
课文理解
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
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cì)给探险队员们。
一个“赐”字说明了什么? 这里是环境描写,“默默地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赐”字说明那里阳光的温暖是多么少,有一点点就是很
把冰透镜做得光洁透明,可以看出年轻队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
才智。
课文理解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 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这段话与前面的3、4自然段相照应,写出了这团火对于 探险队员的意义重大,也说明年轻的探险队员用他的智慧,
南极孤岛上将无法生存。
延伸问题
三思:为什么只有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到了做“冰透镜”? 并不是其他探险队员没有科学知识,而是在困难面前,
这些探险队员感到绝望,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被绝望的心态封 闭住了。而年轻的探险队员有着坚定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 因此他头脑中储备的知识被激活了,想出了做“冰透镜”点燃 火绒的主意。
反问句写出了年轻队员的心理活动,也反衬年轻的队员意
志坚定,绝不束手待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有永不放弃 的精神,他才能“久久地思索着”。“久久”一词说明他思考 的时间很长。
课文理解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mó)挲 (suō),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文中描写制作冰透镜的动词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 “取”“刮”“摩挲”“做”四个动词具体说明年轻队员制作 “冰透镜”的过程。“轻轻地刮”“双手不断摩挲”说明年轻队员想
大的恩惠,进一步说明火的重要。

用冰取火

用冰取火

用冰取火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词,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

2、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学习重点1、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词,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学习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导学流程一、预习1、预习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1、我认识的词语。

摄氏度徘徊几乎赐给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恢复驱散跳跃一缕焦点茫然干燥蓬松我知道下面词的意思。

摄氏度:徘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3、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用冰可以取火吗?( )B.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方法?( )C.怎么取得?( )D.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三、呈现目标用小黑板四、互动探究、合作交流1、读第六、七自然段,体会“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时间长吗?在这时队员会想些什么?2、凭着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终于成功了!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团红红的火——”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3、“半球形的冰透镜”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能点着火呢?五、拓展延伸大家从陷入绝境的无奈到欢呼跳跃的激动,是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仅仅是火吗?六、课堂检测1、必做题:这篇课文讲的是南极探险队员做“_______”取火的故事,赞扬了探险队员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智慧。

看完这些,我们心里一定涌动着一种感动,让我们把心中的话倾注笔端,倾泻下来,留在记忆深处是智慧,是不放弃,是坚持不懈,正是靠着这些,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用冰取火》说课(通用17篇)

《用冰取火》说课(通用17篇)

《用冰取火》说课(通用17篇)《用冰取火》说课篇1一、说教材《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纪赛马》、《捞铁牛》和本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

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才智。

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大火器找不到了。

探险队员用冰做的“兵透镜”点燃了火。

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反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到达南极-陷入绝境-冰透镜拯救探险队。

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八自然段结束在队员们快乐的气氛中。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今中外的聪明与智慧故事是本段元的训练重点。

《用冰取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

本可我计划用两课时上完,总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课文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积累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和智慧,并结合实际谈一谈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

,克服困难的道理。

其中目标1、2、3均是重点,标2是难点。

现就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以及教案过程作一说明。

二、说教学过程首先对第一课时学习的字词进行检查,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其中“徘徊”、“一缕”、“束手无策”这三个较容易出错的词语进行强调,然后进入细读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学生通过默读总结出是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导学流程
一、预习
背诵第二、三、五自然段。

二、呈现目标
用小黑板
三、互动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一筹莫展”和“束手无策”是什么意思?
(2)圈出表示年轻探险队员用冰取火动作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年轻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
A、指名分别朗读4—7自然段。

(其他同学听一听也没有读错的地方?)
B、指名反馈
a、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b、束手无策:像捆住手似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C、指名复述年轻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D、指导朗读。

(二)探究二
1、大声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下列自学内容:
(1)第8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用波浪线划出本段点明火重要作用的句子,读一读。

(2)讨论:在没有火的情况下,探探险队员们将面临什么困难
和危险,会遇到什么事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测自学成果。

A、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B、反馈
a、这段共有三句话。

b、点明火重要作用的句子(课件出示):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C、指导朗读。

D、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没有火的情况下,探探险队员们将面临什么困难
和危险,会遇到什么事情?
(饥饿、寒冷、病痛……)
4、指导朗读。

5、讨论:“用冰取火”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达标
必做题:配套练习一、三、四题
选做题:配套练习五题的1、2小题
思考题:配套练习五题的4小题
·学生检验达标情况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