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化学反应与能量、速率和平衡综合题(第01期)-备战2018年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解析
最新-2018年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课件 精品

B.化学反应速率0.8 mol/(L·s)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 度为0.8 mol/L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 象就越明显
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 的快慢
解析:不能用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 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 非瞬时速率,B错误;有些化学反应速率很大,可能无明 显实验现象,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 进行快慢的物理量,D正确.
点拨:解答该题时要注意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有温度、大理石的规格、HNO3的浓度.三个因素中两个 因素不变化,只改变一个因素来分析它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要运用好对照实验.
解析:(1)据实验目的(Ⅰ)知①与②两实验的差别为浓 度,故实验②中T=298 K,规格为粗颗粒,而c(HNO3)= 1.00 mol/L;
HI
为例
3.温度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v增大;反之, 降低温度,v减小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增 大到原来的2~4倍. (2)解释: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活化分子数增加―→单位时间内有 效碰撞次数增加―→v增大.
(3)图象:(以N2+3H2 2NH3 ΔH<0为例)
4.催化剂
(1)规律:加入催化剂,v增大.
(2)解释: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活
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活化分子数增
加―→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v增大.
(3)图象
[例题2]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 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 度为1.00 mol/L、2.00 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 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 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 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2.在一定条件下,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放出29.2KJ热能.在该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比红磷的能量低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该变化为物理变化D. 该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4.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 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 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5.已知: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1,强酸与强酸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1,则MOH的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 −69.4kJ⋅mol−1B. −45.2kJ⋅mol−1C. +69.4kJ⋅mol−1D.+45.2kJ⋅mol−16.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KJ的是()A. 500mL1 mol/LHCl(aq)和500mL 1mol/LNaOH(aq)B. 500mL 1mol/LH2SO4(aq)和500mL 1mol/LBa(OH)2(aq)C. 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D. 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7.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8.N2(g)+2O2(g)=N2O4(g)△H=+8.7kJ⋅mol−19.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10.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kJ⋅mol−1B. 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kJ⋅mol−1C. N2H4(g)+12N2O4(g)=32N2(g)+2H2O(g)△H=−1076.7kJ⋅mol−1D. 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111.已知:(1)H2(g)+12O2(g)=H2O(g);△H=a kJ/mol12.(2)2H2(g)+O2(g)=2H2O(g);△H=b kJ/mol13.(3)H2(g)+12O2(g)=H2O(l);△H=c kJ/mol14.(4)2H2(g)+O2(g)=2H2O(l);△H=d kJ/mol15.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c<0B. b>d>0C. 2a=b<0D. 2c=d>016.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32kJ⋅mol−1>E(H−Br)>298kJ⋅mol−1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 H2(g)→2H(g)△H=+436kJ⋅mol−1D. H2(g)+F2(g)=2HF(g)△H=−25kJ⋅mol−1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8.A. 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19.B. 若用50 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20.C.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1.D. 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二、填空题22.(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将NH3和NaClO按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3.(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H2O(l)H2O(g)△H=+44kJ/mol.12.8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24.①请写出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25.②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 .26.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7.(1)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要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8.(2)已知2.0g燃料肼(N2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水蒸气时,放出33.4KJ的热量,则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9.(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的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30.(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液态水和2.24L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3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32.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33.(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 g.34.(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有 ______ 、 ______ .35.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6.(3)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 ______ .37.(4)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取50mL 0.25mol/L H2SO4溶液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②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 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5)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D3. A4. D5. D6. D7. D8. C 9. D 10. C11. 2NH3+NaClO=N2H4+NaCl+H2O;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408.8125kJ12. C(s)+H2O(g)=CO(g)+H2(g)△H=+131.28kJ⋅mol−1;N2H4(g)+O2(g)=N2(g)+ 2H2O△H=−534.4KJ/mol;4Al(s)+3O2(g)=2Al2O3(s)△H=−3339.6kJ⋅mol−1;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3. 5.0;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3.4;−56.8kJ⋅mol−1;acd;不相等;相等;偏小【解析】1. 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正确;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B错误;C、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C正确;D、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B.A、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煤燃烧主要转化为热能;D、风力发电主要是风能转化为电能.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方面的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2. 解: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A.分析可知红磷能量比白磷低,故A错误;B.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该变化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故D 正确;故选D.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分析以及同素异形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3. 解: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等需要点燃,故A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B 正确;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所以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故D 正确;故选A.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分析;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与吸热反应的原因、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较简单.4. 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C正确;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故D错误;故选D.A、分析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B、反应进行需要变化为活化分子可能需要吸收能量;C、依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5. 解: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说明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MOH(aq)⇌M+(aq)+OH−(aq)△H=(−12.1+57.3)kJ⋅mol−1=+45.2kJ⋅mol−1,故选:D.由题意知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构造MOH(aq)⇌M+(aq)+OH−(aq)并计算焓变.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综合性较强,注意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焓变是解题的关键.6. 解:A.500mL1mol/LHCl(aq)和500mL1mol/LNaOH(aq)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0.1mol,放出的热量是28.65KJ,故A错误;B.500mL1mol/LH2SO4(aq)和500mL1mol/LBa(OH)2(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放出的热量比57.3kJ小,故B错误;C.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放出的热量是为57.3kJ,故D正确;故选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反应不能生成沉淀,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数值和概念理解,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 解: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H=(−534.0kJ/mol)×2−(+8.7kJ/mol)=−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答案为: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选D.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并以此计算反应热.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注意反应热的正负.8. 解:A、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0,故A错误;B、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故B错误;C、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C正确;D、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D错误;故选:C.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 0;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a、b、c、d含有+/−的比较的时候要带入比较.9. 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kJ⋅mol−1>E(H−Br)>298kJ⋅mol−1,故A正确;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正确;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g)→2H(g)△H=+436kJ⋅mol−1,故C正确;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 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2HF(g)△H=−543kJ⋅mol−1,故D错误;故选D.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键能的关系分析判断,焓变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误;故选C.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本题考查有关中和热的测定,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 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即2NH3+NaClO=N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2)①根据12.8g液态肼即0.4mol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kJ/mol①又知:H2O(l)=H2O(g)△H=+44kJ/mol②将①−②×4即得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641.625kJ/mol)−(+44kJ/mol)×4=−817.625kJ/mol,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②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可知,1molN2H4(l)即32g肼完全燃烧放热817.625kJ,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8125kJ,故答案为:408.8125kJ.(1)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2)①依据盖斯定律计算的方法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②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得到反应的焓变.本题考查了反应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状态的不同对反应热的影响.12. 解:(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故答案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故答案为:4Al(s)+3O2(g)= 2Al2O3(s)△H=−3339.6kJ⋅mol−1;(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O(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并注意物质的状态来解答;(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由此分析解答;(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由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同时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13. 解:Ⅰ.(1)容量瓶没有245mL规格的,只能用250mL规格的,需要称量NaOH固体m= nM=cVM=0.5mol/L×0.25L×40g/mol=5.0g,故答案为:5.0;(2)配制0.50mol/L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4℃,6.1℃,3.3℃,3.5℃,第二组数据舍去,三次温度差平均值=3.4℃+3.3℃+3.5℃3=3.4℃,故答案为:3.4;②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故答案为:−56.8kJ⋅mol−1;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b.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Ⅰ.(1)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但是没有245mL的容量瓶;(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4)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根据公式Q=△H=△Tcm来计算反应的焓变;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本题考查热中和热概念、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
(初步探究)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A现象①0°C0.5mol∙L−1稀硫酸4min左右出现蓝色②20°C1min左右出现蓝色③20°C0.1mol∙L−1稀硫酸15min左右出现蓝色④20°C蒸馏水30min左右出现蓝色(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试剂A应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i.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
ii.pH= 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
(4)小组同学用4支试管在装有O2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序号⑤⑥⑦⑧试管中溶液的pH891011放置10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分析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______。
(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
试剂1______________。
试剂2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⑨和⑩。
(6)对比实验⑨和⑩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⑨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1。
假设1:_______________。
假设2:45°C以上I2易升华,70°C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
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
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2-272-4c(Cr O)c(CrO)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是否加入Fe2(SO4)3否否加入5g否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专题训练含解析 word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g)+ O(g) 2SO(g) △H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3222molSO和1molO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可能为( )22A.等于196.64kJ B.<98.32kJC.98.32kJ~196.64kJ D.>196.64kJ-1。
mol196.6 kJ·(g) ΔH=﹣2.实验室测得4 mol SO参加下列反应:2SO(g)+O(g) =2SO3222当放出354 kJ热量时SO转化率最接近于( )2A.10% B.30% C.50% D.90%3.将H(g)和Br(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22H(g)+Br(g) 2HBr(g);△H<0。
平衡时Br(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222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 2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4.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 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5.在密闭容器中,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当达到新平衡后,B的浓度是原来的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D.a>b6.一定温度下,反应N (g)+3H (g) 2NH (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H和322K,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 (g) 2N (g)+6H (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2322-2D.2△H和-2K K C.-2△H和K A.2△H和2K B.-2△H和7.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结合生成HbO,因此具有输氧能力。
7.4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图象-2018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该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偶尔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因为图像是用二维坐标表示的,所以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数形结合的试题将频频出现.热点题型一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像例1、【2017江苏卷】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答案】D【解析】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越快,A 错误;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即pH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D正确.【变式探究】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错误!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解析:A项,在温度T下,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后N2、O2、NO的浓度分别为c1mol/L、c1mol/L 、2(c0-c1) 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错误!,正确;B项,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与质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与能量(选修4)Ⅰ—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2018全国卷Ⅱ-27]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mol−1C(s)+O2(g)=CO2(g) ΔH=-394 kJ·mol−1C(s)+1/2O2(g)=CO(g) ΔH=-111 kJ·mol−1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 kJ·mol−1。
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4、1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2·L−2。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积碳反应:CH4(g)=C(s)+2H2(g)消碳反应:CO2(g)+C(s)=2CO(g) ΔH/(kJ·mol−1) 75 172活化能/ (kJ·mol−1) 催化剂X 33 91 催化剂Y 43 72 X Y。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v消增加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k为速率常数)。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696017ba1aa8114431d9dd.png)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题型分析]从2017年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及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题来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属于必考内容。
任何化学反应都涉及到快慢的问题,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和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都要认真考虑反应进行的快慢及改变的方法如何,所以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本部分的题目。
在命题中出现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同一个问题可能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另外,除直接考查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题目。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①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的有关计算;②反应中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③根据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颗粒大小、光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定性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预测2018年高考,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方法考查数学处理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比的关系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试题时高考的必考点,大多数省份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少数也与大题形式。
通常考查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及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等。
近几年的考查中均出现新的情境,结合等效平衡思想进行分析,相对难度较大。
【例题演练】☆★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计算1、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ν(B)= Δc(B)Δt,单位为mol/(L·s)或mol/(L·min)(1)化学反应速率并不是均匀进行的,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是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3)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作标准计算,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却表示的是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所以必须在速率v的右下角注明参照物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汕头市2017届第三次模拟】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减少非金属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⑴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1C(s)+O2(g)=CO2(g) △H=-393.5 kJ·mol-12C(s)+O2(g)=2CO(g) △H=-221kJ·mol-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222c N c COc NO c CO⋅⋅,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N2O5(g) 4NO2(g)+O2(g)。
△H>0。
某温度下测得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为P0,第 3.00min时达到平衡体系压强为p1,则p1:p0=_____________ ;1.00min~3.00min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可知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的分数,请列出用P0表示平衡常数表达式,不用计算)。
②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B.NO2和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2v正(NO2)=v逆(N2O5)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3)从N2O5可通过电解或臭氧氧化N2O4的方法制备。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隔膜用于阻止水分子通过),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O(g)+2CO(g)N2(g)+2CO2(g) △H=-746·5 kJ·mol-1 1.975 0.09 mol·L-1·min-1随反应时间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少 a (1.3 P0)4(0.325 P0) / (0.35 P0)2N2O4 + 2NO3--2e- = 2N2O5【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
将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减少非金属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更突显了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的特点。
2.【福建省宁德市2017届第三次质量检查】氢氰酸(HCN)是一种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利用甲烷、氨气为原料氧化合成氢氰酸。
①氨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合成氢氰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已知25℃时HCN和H2CO3的电离常数(K a)如下表:25 ℃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 • L-1的NaCN、NaHCO3和Na2CO3三种溶液,其pH最大的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3)—定条件下,HCN与H2和H2O反应如下:(g)NH3(g)+CH4(g) △H1I.HCN(g)+3HⅡ.HCN(g) + H 2O(g)NH3(g)+CO(g) △H2①反应Ⅲ,CO(g)+3H 2(g)CH4(g)+H2O(g)的△H=__________(用△H1、△H2表示)。
②对于反应Ⅱ,减小压强,HCN的转化率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③反应I、Ⅱ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T1K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_________。
(4)电解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原理如图乙所示,阳极CN-先发生电极反应:CN-+2OH--2e-= CNO-+H2O,CNO-在阳极上进一步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CH4+2NH3+3O22HCN+ 6H2O Na2CO3△H1-△H2不变10 2CNO-+4OH--6e-=N2↑+2CO2↑+2H2O【解析】(1)①氨气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3.【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考前得分训练(二)】氮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4NO2(g)= 4NO(g)+CO2(g)+2H2O(g) △H=-574kJ/mol②CH4(g)+4NO(g)= 2N2(g)+CO2(g)+2H2O(g) △H=-1160kJ/mol③H2O(g)= H2O(l) △H=-44kJ/mol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 、CO2(g)和H2O ( l )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某研究小组向恒容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0C)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①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A.容器内CO2的浓度保持不变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N A个N2,同时生成2N A个NO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②前20分钟,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0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在30 min,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超音速飞机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如图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K,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1mol NO(g)和2mol(g)CO,向B容器中充入1.2 mol NO(g)和2.4 mol(g) CO。
已知起始时容器A 和B的体积均为a L,反应到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0.9 a L,容器B中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4)亚硝酸(HNO2)是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5.0×10 -4(298K),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2.0×10 -5常温下,用氨水吸收亚硝酸可得到NH4NO2,NH4NO2溶液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计算NH4++ NO2-+ H2O HNO2+ NH3.H2O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
【答案】CH4(g)+2NO2(g)= N2(g)+CO2(g)+2H2O(l) △H=-955 kJ/mol B 0.003mol·L-1·min-1略减小CO2 的浓度60% 酸性1×10 -6组分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即CO2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 错误;B、碳4.【湖南省衡阳市2017年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卷(五)】砷(As)是第四周期第VA族的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同族元素的同类物质结构相似,AsH3的电子式为_______。
(2)已知H3AsO3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为As3++30H-H3AsO33H++AsO33-。
H3AsO3中砷的化合价为______;若分别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人稀硫酸、NaOH 溶液,则生成的正盐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
(3)已知I2、AsO33-、I-、AsO43-之间存在如下转化:I2 + AsO33-+2OH-2I-+AsO43-+H2O。
为验证该反应具有可逆性,某同学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碘水与Na3AsO3溶液按体积比为V1: V2的比例混合(另加入适量的碱)。
当V1_____V2(填“>”或“<”) 时,只用_____就可以确定该反应具有可逆性。
(4)常温下,将浓度均为2a mol·L-1的KI、Na3A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存在如下可逆反应:2I-(aq)+AsO43-(aq)+H2O(1)I2(aq)+AsO33-(aq)+2OH-(aq),通过调整溶液的pH(加适量碱)来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
下图是反应中c ( AsO33-)与时间t的关系图:①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人少量固体NaOH,则重新达到平衡后,溶液中AsO43-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c(O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t0时刻,溶液的Ph=8,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5)若使2I-(aq)+AsO43-(aq)+H2O(1)I2(aq)+AsO33-(aq)+2OH-(aq)以原电池的方式进行,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3 As2(SO4)3Na2AsO3< 淀粉溶液减小增大AsO43-+2e-+H2O=AsO33-+2OH-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中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AsO43-中As的化合价降低,因此AsO43-在正极上参与反应,即电极反应式为:AsO43-+2e-+H2O=AsO33-+2OH-。
5.【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第九次模拟】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I.在一定温度下的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ΔH=-a 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填编号)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 mol H2,同时消耗0.4 mol H2O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②从0 min到10 min,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增大的是______(填编号)。
A.降低温度B.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C.恒温恒容下充入He(g) D.恒温恒容再充入2 mol CO2和3 mol H2④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