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血压的规..

合集下载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 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高 血 压 患 者 随 访 服 务 记 录 表
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体重和心率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 到的目标。 日吸烟量: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 烟量“××支”,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 日饮酒量:斜线前填写目前饮酒量,不饮酒填“0”,饮酒者写出每天的饮 酒量相当于白酒“××两”,斜线后填写饮酒者下次随访目标饮酒量相当 于白酒“××两”。白酒1两相当于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 酒4两。

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二)随访:规范管理是保障
频次:至少一年4次 方式:家庭访视、电话追踪、预约就诊 内容:
测量血压并评估:危重情况转诊--2周随访 症状询问 体格测量 现患及生活方式 服药情况
干预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频次: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 随访内容:
筛查途径:
35岁以上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高危人群重点检查 其他
高血压病人确诊

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 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
I10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标准

高血压标准
舒张压最高值的判定可以参照相当于2/3收缩压的概念。按照3~18岁儿童身高百分位参考值(低位值)计算 出的最高值为79mmHg,即≥80mm Hg应按照高血压治疗,避免80~89mmHg的众多高舒张压人群长期处于失控而进 入顽固的高血压难治状态,以致引发早些年降压“显著疗效”仅限于舒张压的现象。
综上所述,身高的毫米数除以汞的比重即为个人收缩压的最高汞柱值,下浮20mmHg范围视为正常。舒张压为 <80mmHg不设下限。
感谢观看
身高影响
追溯血压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体发育的身高指标有直接关系。心脏每次射血必须能克服身体高度所致的血 液重力的影响,所以,应将血压值以人体身高换算出的身高——血压对应值作为个人正常血压标准,即身材越高 的人收缩压越高。换算方法为身高的毫米数除以汞的比重(13.6)即为个人收缩压的最高汞柱值。例如:1.5米 身高收缩压为110mmHg,1.8米身高收缩压为132mmHg。
中国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 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 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1.3~11.9Kpa(85~ 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 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 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 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引汇总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引汇总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南汇总2014-12-27最近几年,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世界各国也分别发布了多部高血压以及与高血压相关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现小编将这些指南、共识简要汇总与大家共同分享!一、各国最新高血压指南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南下载:/guideline/102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我国临床实践的依据。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式在2005版指南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由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编写而成。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

2、2014JSH日本高血压指南指南下载:/guideline/62652014年初,日本高血压学会(JSH)发布了2014日本高血压指南(JSH 2014)。

这次指南的更新基于2009 日本高血压指南(JSH 2009),结合近年来日本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研究等证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总结而修订完成,参考文献多达1152篇。

指南的推荐是为了给高血压的诊治提供规范可行的方案,以期预防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或)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同时也考虑到患者合并的疾病状态。

日本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较我国开展得早,拥有一定经验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故该指南对我国高血压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指南下载:/guideline/5129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于2013年12月18日在线发布于JAMA杂志,JNC8的发布给高血压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更带来了争鸣和思考!与以往不同的JNC(1~7)不同的是,JNC8并没有全面地复习美国高血压流行状态,也没有强调整体风险,更没有细化诊断和分类,而是以高血压患者整体预后健康的获益作为主要靶点来解决3个重要的高血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9项建议。

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分析管理后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现在患有高血压的患者30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建立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并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做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规范管理,患者提高了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规范用药率从46.66%提高到90.00%,血压控制良好从20.00%增加到53.33%。

结论: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患者增加了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提高了血压控制的效果,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关键词:社区效果高血压规范化管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11【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91-02在我国城乡中,高血压是比较流行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高血压也是可以控制的。

相关的研究显示,通过有效控制高血压,对这类人群进行综合的防治,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本文以笔者所在社区的300名高血压患者为例,在实施规范化管理一年后,评估实施效果,以期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现在患有高血压的患者300例,以此进行研究,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60例,男、女的比例是1∶1.14;平均年龄(65.5±3.5)岁。

1级高血压患者为5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16.67%;2级患者为11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36.67%;3级患者为14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46.66%。

对全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时间为一年。

1.2 方法。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三次血压读数,选取后两次的结果,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

高血压规范管理

高血压规范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 患病率已高居慢性病之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 生命安全,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1959~1991年32年间,我国开展了3次全国15岁以上人群抽 样调查,确诊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 为7.73%,1991年为11.88%,前21年(1959~1979年)实 际患病率增加51.27%,后12年间(1979~1991年)实际患
高血压
痴呆
35
30.2
30 26.6 25
20
15
10
5
0 知晓率
24.7 12.2
治疗率
慢性肾功衰 1991年
2002年
缺血性
6.1
脑卒中
2.9
控制率
子痫
高血压脑病 冠心病 脑出血
率(%)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1991,2002)
No Image
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按照
机构与职责
1.卫生行政部门 领导、组织和协调基层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发展和制定 有效的政策,积极开展多部门的合作,落实相关资源的 保障措施。将高血压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 考核内容,评价和发布高血压防治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 案。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州级疾控机构 (1)负责本州基层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根据全州计划安
2007年“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云南省调 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4.8%,标化率为21.3%, 比2004年云南省调查结果增长了45%。
红河州有300万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者估计近 65.6万人。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

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各国纷纷制定了高血压管理规范,以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管理规范的五个部份,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随访管理。

一、诊断标准:1.1 血压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依赖于准确的血压测量。

通常采用袖带式血压计,患者应在肃静状态下坐着,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咖啡等。

1.2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高血压的定义稍有不同。

1.3 高血压的分级: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mmHg)、中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

二、治疗目标:2.1 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对于有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者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治疗目标可以更严格一些。

2.2 目标人群: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人群包括所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和合并症如何。

2.3 治疗原则: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普通情况下,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三、非药物治疗:3.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2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摄入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此外,膳食中富含钾、镁和钙等元素也有益于降压。

3.3 心理调节:患者应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一些心理疗法和冥想练习可以匡助患者达到这一目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

尿蛋白(一),产后方可确诊。

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二)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伴蛋白尿≥0、3g/24h。

重度:血压与尿蛋白持续升高,发生母体脏器功能不全或胎儿并发症。

子痫前期患者出现下述任一不良情况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①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②蛋白尿≥2、0g/24h或随机蛋白尿≥(++);③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或其它脑神经症状;④持续性上腹部疼痛,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⑤肝脏功能异常:肝酶ALT或AST水平升高;⑥肾脏功能异常:少尿(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或血肌酐>106μmol/L;⑦低蛋白血症伴胸水或腹水;⑧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呈持续性下降并低于100×109/L;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或血LDH升高;⑨心力衰竭、肺水肿;⑩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⑾孕34周以前发病(II-2B)。

(三)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抽搐。

(四)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五)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前无蛋白尿,妊娠后出现蛋白尿≥0、3g/24h;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尿蛋白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

二诊断(一)病史:注意询问妊娠前有无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了解此次妊娠后高血压、蛋白尿等征象出现的时间与严重程度,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

(二)高血压的诊断血压的测量: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及时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血压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管理的目标1. 控制血压: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

2. 预防并发症: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3. 改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匡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三、高血压管理的具体措施1. 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匡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并提供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

2. 定期随访: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血压测量、体重测量、生活方式评估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定期复查血压,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 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匡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5. 心理支持: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应赋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匡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四、高血压管理的评估指标1. 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率是衡量高血压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普通要求血压控制率达到80%以上。

2. 并发症发生率:通过监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3.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通过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运动情况、吸烟酗酒情况等,评估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五、高血压管理的团队合作高血压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各个专业的人员应相互配合,共同制定高血压管理的方案,并定期进行讨论和评估,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规范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需长期、终身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 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高血压属于慢病范畴,需自我管理 提出了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的概念
治 疗 目 标
根据国情设定两种治疗目标

基本目标:非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
高血压常见病因
• 原发性高血压 • (一) 遗传因素 • (二) 环境因素 • (三) 心理因素 • 继发性高血压 • • • • • • (一) 肾实质性 (二) 肾血管性 (三) 内分泌性 (四) 药源性 (五) 其他原因 (六) 少见罕见
三 高血压综合评估

确诊病因 明确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类型 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 寻找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 心血管风险分层
选择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流程图
单药治疗 确诊高血压 联合治疗 血压<160/100mmHg; 或低 对象: 危患者 第一步 第二步 F C A D B 血压≥160/100mmHg ;或高于目标 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 C+A A+D C+D C+A+B C+B F
C+A
A+D
C+B
C+D A+D+α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家庭自测血压
• 家庭自测血压:可减少环境因素影响 • 意义: 是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参考信息
评价疗效,调整治疗的参考依据
提高患者治疗参与度与依从性 • 测定频率: 新诊断高血压患者
血压稳定达标者
血压波动未达标
• 高血压诊断参考标准:≥135/85 mmHg
动态血压相关定义
是诊所血压的补充,有助于调整 家庭自 测血压 治疗并提高患者依从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如何规范化测量血压
• 符合标准的血压计:
(汞柱或电子血压计、上臂式、需认证) • 合适的袖带 • 合适测压体位,测前休息、避免影响因素 • 选取正确的柯氏音(第V音) (但儿童、妊娠、甲亢、贫血、老年人等IV音)
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便,
依从性好。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
高血压伴卒中
<140/90 mmHg
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均能通过降压而发挥预防脑
卒中或TIA作用。利尿剂及某些降压药物可能
效果更好些 高血压伴房颤 <140/90 mmHg 主张使用以RAAS阻断剂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 有研究提示ARB可能有降低房颤患者心力衰竭 住院的作用。 高血压伴冠心病 <130/80 mmHg β受体阻滞剂是基石,CCB可代之(ST段抬高 心梗不宜使用),ACEI/ARB和利尿剂亦有证 据
非药物疗法内容与目标
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膳食 规律运动 目 标 SBP下降 2-8mmHg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少脂肪;蔬菜水果 每日1斤 每周 3~5 次 中量运动(170-年龄) 4-9mmHg
控制体重
BMI<24kg/m2;腰围
女<85cm
男<90cm;
5-20mmHg/10kg
戒烟 限酒
高血压伴脑卒中
老年高血压
<140/90
SBP<150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疑 虑 探 讨
强效降压?有效降压?
降低血压与血压达标?
目标血压设定个体化? 更快达标?缓慢达标?




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高血压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诊断与危险评估
高血压治疗原则 非药物与药物治疗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要点
-受体阻滞剂适应人群
高血压合并
快速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
慢性心衰
高交感活性增高 高动力状态 青光眼 妊娠
2007ESH/ESC
-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与禁忌证
• 不良反应: 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 糖脂代谢异常 • 禁忌:2-3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 • 慎用:COPD、运动员、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异常
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
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 病进行有效干预。
(有条件的地区可按标准目标治疗)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治疗目标血压值
高血压 一般患者 合并慢性肾病、糖尿病、冠心病 合并心力衰竭 目标血压 <140/90 <130/80 <130/80
个体化
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性、个人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
降 压 药 物
• 钙拮抗剂(CCB)
• 利尿药 • Β受体阻滞剂
ABCDX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 复方制剂 • α受体阻滞剂 • 其他(肾素抑制剂,内皮素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CCB适应人群
• 老年性高血压
特殊人群降压治疗(续)
特殊人群 合并心衰 伴肾脏疾病 降压目标 <130/80 mmHg <130/80mHg 理想降压药物 RAAS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或二者联合 ACEI或ARB为首选,可加用长效钙CCB和DD
( 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 社区卫生中心根据条件,可选择性检查
晨峰
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三次非同日血压 ≥ 140和/或90mmHg,)
分类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和 和/或 和/或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 诊疗与管理
(2012)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特点及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诊断与危险评估
高血压治疗的原则 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要点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和危害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人发病率20%(2亿) 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 北方高于南方

• 踝臂血压指数(ABI)
社区卫生中心根据情况选择,一般不作要求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
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2010版指南重视ABPM,大力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诊室 血压
是评价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方 法与主要依据
动态 血压
是诊所血压的重要补充,具有诊所血压 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
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血压水平越高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 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冠心病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肥胖: 超重: BMI 24 kg/m2 ;
肥胖:BMI 28 kg/m2
•心电图
•心电图
•心动超声 • 眼底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中心可选择常规检查
2009年中国高血压基层防治指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验室检查(选择性)
2010年指南
• ABPM 推 荐 项 • 颈动脉超声
• 餐后血糖(FBG≥6.1mmol/L)
• 同型半胱氨酸 • 尿白蛋白定量(DM 必查项目) • 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蛋白阳性者) • 眼底 • 胸片 •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III ≥3个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
IV 并存临床情况、糖尿病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高血压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诊断与危险评估
高血压治疗原则 非药物与药物治疗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要点
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

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 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血压(mmHg)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I II 无其它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1级
SBP 140~159或 DBP 90~99
2级
SBP 160~179或 DBP 100~109
3级
SBP≥180或 DBP≥110
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
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
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治疗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治 疗 目 标

标准目标: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 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
利尿剂+β阻滞剂
α阻滞剂+β阻滞剂 D-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DD+保钾DD
ACEI+β阻滞剂
ARB+β阻滞剂 ACEI+ARB 中枢作用药+βB
D-CCB+噻嗪类DD
D-CCB+β阻滞剂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特殊人群降压治疗
特殊人群 降压目标 理想降压药物
老年高血压
<150/90mmHg
2010年指南
诊断 标准 夜间 血压 相关 定义 • 24h >130/80mmHg • D >135/85mmHg • N >120/70mmHg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