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十一章讲表

合集下载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先进篇第十一【本篇引语】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

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

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

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原文】11·3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第一篇《学而》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孔子对“孝”进行了阐述。

曾子在第九章曾经提过“慎终追远”,那很大程度上是“礼”的表现。

人们只需要在清明、重阳等特定的日子表现出孝顺守礼的样子,容易让别人看到“慎终追远”。

这就是“礼”的反面,容易出现表面文章。

当然,“礼”还是有用的,可以让人们至少在表面上还去做一些事情。

本章孔子就是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说明如何做到“孝”。

孔子这句话是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孩子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为人处事的作风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面对的是宗法制度下的社会,是对“君子”所在的上层阶级而言的,放在今天我们有必要拓宽一下他的范畴。

日本作家池井户润有部小说叫做《下町火箭》,对这句话是个很好地注解。

出生于东京郊区的佃航平从小的梦想就是飞上宇宙,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人员,专门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发。

但在最接近梦想顶峰的时候,一次事故让他辞职回了老家,转而继承父亲留下的工厂。

七年过去了,他是一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要为了员工们与银行打交道,与大企业竞争。

他在工厂里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申请了全国最领先的火箭阀门专利。

在卖出专利获得利润和自己参与火箭阀门制造的选择之中,在自己的梦想和父亲工厂的生存之间,他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光明的道路。

“父在,观其志”。

在宗法制度下,父亲是家长,孩子的行为和做法受到父亲及宗族的约束管理。

这时候孩子表现出的行为很多带有家庭意志,观察一个孩子是否孝顺,只能看他的思想状态。

是全身心地认可,还是口服心不服?让我们拓展到现代社会。

在学校、在家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正面教育,所有人都在教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但是对“为什么该干,为什么不该干”讲得太少,讲得不深。

逐字逐句学论语11

逐字逐句学论语11

第十一篇:先进篇第131讲.本来论语分上下两册的。

我们这个讲要装成一本。

第11篇是先进篇。

用的是第一章,先进于礼乐的前两个字。

这一章由很多注解,他们每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没有辨别能力。

必得要雪庐老人的把原因讲清楚,他用以经注经的办法把他注解出来。

照雪庐老人给我们讲出来的,再加上他以经注经,就好学多了。

下面我们看第一章。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下论的第一章。

就讲礼乐。

在上论里面,孔子也讲过了。

孔子讲志于道,依于仁。

游于艺。

这是原则。

我们要学道,就先要有道德。

从道讲到德,讲到仁和艺。

最后我们怎么样明了道理。

最后要怎么样执行,那就要游于艺。

就是要修行,修行就要在游于艺上。

在上论讲到艺就是六艺。

这是简单的分类,详细的分类就包括百工六艺。

我们现在分科上比较的详细的。

六艺就是这样分的很清楚的,六艺就是叫我们当时学,就能够用得上。

六艺开头就上礼乐,礼乐这两种,无论你现在学的上哪一门学问,农工商法医,都要有礼乐来指导,学农,比如农民种的五谷,种的树木,水果这一类的,要学礼乐的话,就不敢用农药了,就是用也要在可以吸收的。

如果不学礼乐的话,农药很多也要拿出去卖,就会害人的。

学其他也是一样的,所以,学法律也上一样的,学习礼乐的,就不会用法律谋取自己的利益。

学医学就更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就有仁心仁术,现在的大医院就不一样了,他是以利益为主的。

如果懂得礼乐的话,他就不会以业绩为主了。

所以礼乐是指导一切的学术。

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什么是先进,什么是后进。

古人的注解很多。

如果以时代来说,先进是古时候,后进是后来的时候。

有人说先进是指孔子的学生,是先学的,后进是后学的。

讲法很多,雪公是按照时代来讲,先进是什么时代呢?先进是孔子以前的时代。

后进是孔子当时的时代。

孔子以前的时代,就是夏商周时代,孔子的时代,就是东周时代。

夏商周的时候,学的礼乐象野人。

野人就是皇帝的京城之外叫野人,古时候的京城之外有郊外,野外,就是乡下人,就是很朴素的,就是野人就是很朴实的人。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 注释 :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 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 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 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 意为饮食、吃喝。
❖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 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 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 孝了吗?”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
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 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 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 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 取信于人。
❖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 ,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 论学问的言行。
❖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 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 ,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 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 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 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 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 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 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 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 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这里犯了空想家的错误,统治者要管理奴 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行政治改良,对 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的肈建的身份对 刑律表示歧视。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一章论语先进篇zǐ yuē xiān jìn yú lǐ yuè yě rén yě hòu jìn yú lǐ yuè jūn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zǐ yě rú yòng zhī zé wú cóng xiān jìn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进:指学习、掌握礼乐。

野人:指没有官位爵禄的平民。

君子:指贵族,高官。

【大意】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没有做过官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我要选用人才,那么我会选择先学习礼乐的人。

”zǐ yuē cóng wǒ yú chén cài zhě jiēbù jí mén y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2019-09-28按照孔⼦的思想,为学的⽬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了书就是要出来为天下苍⽣做事,就是要为政,因此《学⽽》与《为政》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

⼦⽈:“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众星共之。

”这是孔⼦讲的治理天下的最⾼标准。

诸⼦百家都有⾃⼰治理天下的理想,儒家的理想是什么呢?就是“⽆为⽽⽆不为”。

本来“⽆为⽽⽆不为”是道家讲的,但儒家也讲,法家也讲,可是各家讲的内容不⼀样。

“为政以德”,就是说以什么来治理天下?要以德来治天下。

什么叫以德来治天下呢?⾸先就是完善⾃⼰。

你统治者是治天下的⼈,你要不断地完善⾃⼰,完善⾃⼰的⼈格,完善⾃⼰的⼈⽣境界,⽤你的境界来感染天下的⼈,使天下的⼈纷纷来归顺,这就是儒家的理想。

不是说你统治者要管这样、管那样,整这个、整那个,⽽是去修炼你⾃⼰,你⾃⼰学好了,天下之⼈就会向你学习。

“譬如”就是⽐如,“⾠”是指星⾠,⽇⽉星⾠的意思。

“北⾠”指北极星。

“居其所”,指北极星在它⾃⼰所在的地⽅发光。

“⽽众星共之”,这个“共”当“拱”字讲,拱就是两只⼿捧的意思,“众星共之”,天空中的群星,都把这颗北极星环绕。

不是因为北极星要去管这些星星,要求⼤家来围着我,是因为它⾃⼰光亮,群星才来环绕着它。

这⾥给⼤家讲⼀讲中国古代天⽂学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了。

在中国古代,⼈们认为天空当中有三个⼤的星系。

在黄河上游有⼀个星系叫“紫微垣”。

在东南边,长江中下游平原⼀直到⼴东、⼴西这⼀带,这⾥的星系叫“天市垣”。

往西南⽅的上空,这个星系叫“太微垣”。

“垣”就是指的⼀个星系,⼀个范围的意思。

“紫微垣”⼜称“紫微宫”,古⼈认为紫微宫是天帝居住的地⽅。

“紫微垣”当中有⼀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天帝就好⽐是北极星,光芒万丈,三垣均环绕北极星。

古⼈把天空中的⽇、⽉与⾦、⽊、⽔、⽕、⼟五⼤⾏星并称为“七政”。

物理中讲参照物,⽐如你们看见我在动,是因为你们都没有动,故以⾃⼰为参照物看见我在动。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 之志矣”——朱熹
翻译赏析
“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指的是什么?表达 了作者什么观点?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 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 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 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翻译赏析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 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 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翻译赏析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表转折关系 , 替 出主意 但是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翻译赏析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
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循序渐进。
翻译赏析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翻译赏析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课文朗读

《论语》全文带拼音_有注释-副本

《论语》全文带拼音_有注释-副本

论语第一章论语学而篇(节选)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