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取代芳基_1_烷基胺的合成研究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工工艺学胺的合成方法

高等有机化工工艺学胺的合成方法
以一及、较 酰高胺的的温重硼度排氢和(H压o化fm力a钠下nn,重在才排沸能) 发腾生的反应吡。啶中,’或在二氯化钴的催化下,能将酰胺还原成胺。硼 二乙胺氢、乙 化醇锌和聚 、甲二醛一异起丙回流 基反胺应, 基即硼可生 氢成化二乙 锂氨,基甲 均基能乙基 以醚满意的产率将酰胺还原为胺。
为减少副反应,通常氢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或在酰化剂乙酸酐的存在下进行,使生成的胺转变成盐或酰胺; 2-吡啶基羟肟酸在甲酰胺中加热,则生成2-氨基吡啶。
在苯系化合物中,仅间苯二酚及其衍生物可有较满意的结果。蒽、菲、喹 啉、异喹啉,也较易发生反应。
第三节 水解反应 一、异氰酸酯、脲、氨基甲酸酯及硫代异氰酸酯的水解
异氰酸酯、脲、氨基甲酸酯及硫代异氰酸酯的水解也是制备伯肤的基本方法 之一。
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既可以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也可以在碱性溶液中进 行。氢氧化钠醉溶液、氢卤酸是常用的试剂。另外,氢氧化钙、三氟乙酸、甲酸、 三碘化磷等也可以用于上述的水解反应。
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铝常用于肟的还原。 硼氢化钠通常不用于肪的还原,但在催化剂四氯化锆、氯化锂及酸性离子交 换树的存在下,硼氢化钠亦能还原肟成伯胺。 硼烷作还原剂,于四氢呋喃中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可形成羟胺;但在沸腾的 四氢呋喃中回流,则可还原脂至伯胺。
催化氢化也是肟还原成伯胺的常用方法。采用的催化剂通常有铂、氧化铂、 钯、钯-碳以及Raney镍等。
三、腈的还原
腈易被多种还原剂还原为胺,是制备胺的重要方法。由于能水解成羧酸,所以 还原时不宜用活泼金属与酸的水溶液作还原体系。
腈的还原常用催化氢化和金属氢化物还原。 催化氢化还原,是通过醛亚胺中间体进行的。由于生成的伯胺可与原料或醛亚 胺中间体反应,会生成仲胺甚至叔胺的副产物,副产物的多少依赖于反应条件。 为减少副反应,通常氢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或在酰化剂乙酸酐的存在下进行, 使生成的胺转变成盐或酰胺;或加入氨,使反应有利于伯胺的生成。

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王冠军

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王冠军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学生专业班级制药工程1002班学生姓名(学号)王冠军(20105058)指导教师徐鲁斌完成时间 2013-12-15 2013 年 12 月 17 日目录摘要 (4)Abstract (4)1 芳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 (5)1.1 芳基重氮化反应 (5)1.2 缺电芳卤直接亲核取代 (6)1.3 卤代烃的催化偶联 (6)1.4 有机硼酸催化偶联 (7)1.5 芳基叠氮直接衍生化 (7)2 烯基叠氮的合成 (8)2.1 肉桂酸及肉桂酸酯的加成/消除反应 (8)2.2 烯烃的加成/消除反应 (9)2.3 醛的Knoevenagel 反应 (9)2.4 烯基碘盐取代 (10)2.5 环氧丙烷衍生物开环消除 (10)3 烷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 (11)3.1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11)3.2 苄位氢原子直接叠氮化 (12)3.3 α,β-不饱和醛酮与叠氮化钠共轭加成 (12)3.4 伯胺直接叠氮化 (12)3.5 醇直接叠氮化 (13)4 酰基叠氮的合成 (14)4.1 以酰肼为原料 (14)4.2 以酰胺类化合物为原料 (15)4.3 以羧酸酯为原料 (15)4.4 以酰氯为原料 (16)结论 (17)参考文献课程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王冠军指导教师徐鲁斌论文题目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3.05.20 完成论文日期2013.12.17 教研室意见(签字)院长意见(签字)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前。

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制药工程专业王冠军指导教师徐鲁斌摘要:简单介绍了有机叠氮化合物在制药,化工,航天等领域内的应用,对其合成方法按照叠氮化合物的分类做了简单的总结,并对其中的个别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机叠氮合成进展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Organic AzidesStudent major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ang guanjunTutor Xu lubinAbstrac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organic azides a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categories of these compounds including alkyl azides, alkenyl azides, aryl azides and acyl azides. Mechanism of some reactions is also discussed.Keywords: organic azides; synthesis; advances有机叠氮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叠氮基的化合物(-N3),有机叠氮化合物通常都具有爆炸性,通过热、光、压力、摩擦或撞击引入少量外部能量后就会激烈地爆炸性分解。

药物合成反应 Mannich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Mannich反应

Mannich 反应在本学期的《药物合成反应》中,我学到了许多单元反应,了解了这些反应的机理,还学到了这些反应在实际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在这些反应中,我对Mannich 反应印象最深。

下面,我就Mannich 反应详细的说说我所学到的。

摘要:本文简单的概述了曼尼希反应的发现历史,反应的机理,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正是Mannich 反应反应原料的多变性,以及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广泛应用,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Mannich 反应;机理;应用0 引言Mannich 反应,亦称α-氨烷基化反应,是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反应,生成氨甲基衍生物的反应,得到的 -氨基酮类化合物常称为Mannich碱。

1 Mannich 反应的历史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

之后,Tollens、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

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

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

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

1917年,罗伯特·鲁宾逊以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

胺的烷基化反应方程式总结

胺的烷基化反应方程式总结

胺的烷基化反应方程式总结胺的烷基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它可以将胺分子中的氢原子替换成烷基基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胺的烷基化反应进行总结。

一、胺的烷基化反应概述胺的烷基化反应是指通过引入烷基基团,将胺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替换成烷基基团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能够合成各种烷基胺化合物。

二、取代反应1. 烷基卤化物和胺反应:烷基卤化物与胺反应是最常见的胺的烷基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烷基卤化物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与胺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胺。

反应方程式如下:R-X + NH3 → R-NH2 + HX其中,R代表烷基基团,X代表卤素原子。

2. 烷基磺酸酯与胺反应:烷基磺酸酯与胺反应也是常见的胺的烷基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烷基磺酸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与胺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胺。

反应方程式如下:R-SO2-OR' + 2NH3 → R-NH2 + R'-SO2-NH2其中,R代表烷基基团,R'代表烷基或芳基基团。

三、氧化还原反应胺的烷基化反应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氢气存在下进行还原反应,将胺分子中的氢原子替换成烷基基团。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

四、示例以烷基卤化物和胺反应为例,举一个具体的反应示例:CH3CH2CH2Br + NH3 → CH3CH2CH2NH2 + HBr在该反应中,丙基溴与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丙胺和氢溴酸。

五、总结胺的烷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通过引入烷基基团,可以将胺分子中的氢原子替换成烷基基团。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烷基卤化物和胺反应,烷基磺酸酯与胺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

胺的烷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合成多种烷基胺化合物。

在本文中,我们对胺的烷基化反应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反应方程式示例。

胺的烷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

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

广 东 化 工 2009年 第5期 · 18 · 第36卷 总第193期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陈桧华1,林伟忠2(1.广东省化学工业公共实验室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65;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系,广东 广州 510300)[摘 要]邻苯二胺与二分子醛缩合形成分子内双席佛碱,接着发生分子内重排形成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

实验结果表明,与醛基相连的基团的给电子能力种类决定了分子内重排反应产物―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结构。

文章为一步法合成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邻苯二胺;醛;缩合反应;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中图分类号]TQ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09)05-0018-03Study on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Benzene-1,2-diamine and AldehydeCompondsChen Guihua 1, Lin Weizhong 2(1. Guangdong Public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Guangzhou 510665;2.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510300, China)Abstract: Benzene-1,2-diamine condensated with two molecules of aldehyde compounds formed two-shiffit-group intermediate in which the rearrangement reaction happened into 1-substitued-2-arylbenzoimidazole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of the substituent attached to aldehyde group of aldehyde compounds would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the rearrangement product of two-shiffit-group intermediate or the structures of 1-substitued-2-arylbenzo- imidazole compounds.Keywords: benzene-1,2-diamine ;aldehyde compounds ;condensation reaction ;1-substitued-2-arylbenzoimidazole compounds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1-2]、材料[3-5]等方面,所以这类物质的合成方法研究尤其显得重要[6-9]。

胺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分析

胺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分析

胺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分析作者:代素芬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胺的性质、用途出发,进一步探讨分析了胺的一般合成方法:胺的烃基化、含氮化合物还原、还原胺化、霍夫曼反应和Gabriel合成法等等。

关键词:胺;性质;用途;合成方法【DOI】10.19312/ki.61-1499/c.2016.07.091胺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碱性化合物,可看做氨的氢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分子中有一个或者多个烃基或芳基与氮原子成键。

胺作为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一些最重要的生物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许多激素、抗生素和生物碱等等[1,2]。

所以掌握胺的性质、用途和合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胺的性质[3]1.物理性质胺是极性化合物,具有氢键,由于氮的电负性比氧小,故N…H—N氢键较O…H—N氢键弱。

胺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醇的低,但比烃、醚等非极性化合物要高。

叔胺在纯液体状态不可能存在氢键,沸点比相应伯、仲胺的低。

芳胺一般具有毒性,容易通过皮肤渗入提内。

β-萘胺、联苯胺是致癌物,实验操作中应特别当心。

低级脂肪胺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在常温下为气体,其他低级胺为液体,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胺具有氨的气味。

胺和氨一样都是极性物质,除了三级胺外,都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沸点比没有极性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要高。

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胺,一级胺的沸点最高,二级胺次之,三级胺最低。

2.化学性质胺和氨相似,胺分子中的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固现出碱性。

胺与大多数酸作用生成盐。

二级胺的碱性较一级胺强,三级胺的碱性较二级胺更强,这在气态下才成立。

(CH3)3N>(CH3)2NH>CH3 NH2>NH3,但在溶液中受溶剂的影响,其碱性的强弱次序就不是这样了,而是如下顺序:(CH3)3N>CH3 NH2>(CH3)2NH>NH3,芳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弱得多,主要是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离域到苯环上,结果使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减小,接受质子的能力亦随着降低,因此碱性减弱。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与胺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与胺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与胺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胺与胺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胺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胺与胺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整理,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一、胺的性质1. 物理性质:胺通常为无色气体或液体,有时也可为固体。

高级脂肪胺是无色液体;低级脂肪胺的碱性比高级脂肪胺强,常因含有游离电子对而产生氢键,导致沸点较高。

此外,胺具有恶臭味,特别是低级脂肪胺。

2. 碱性:胺是有机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类。

由于胺的碱性较强,故能中和一定量的酸,与无水酸反应时可生成盐类。

3. 水溶性: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但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逐渐降低。

4. 氧化性:次级胺和三级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被氧气和氧化剂氧化,生成氧化胺。

二、胺类化合物的反应1. 胺的酸碱反应:胺能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类。

一般情况下,胺与酸的中和反应是一种比较快速的反应。

2. 胺的烷基化反应:胺能够与烷基卤化物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烷基胺。

此反应通常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如在氨水溶液中加入烷基卤化物,生成烷基胺。

3. 胺的酰化反应:胺可以与酸酐或酰氯发生酰化反应,生成酰胺。

胺的氨基与酰化试剂中的羧基发生酰化反应,生成酰胺。

4. 胺的氧化反应:次级胺和三级胺能够被氧气和氧化剂氧化,生成氧化胺。

此外,胺还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胺。

5. Hofmann消去反应:胺与氯代磷酰在碱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异腈。

此反应称为Hofmann消去反应,经过水解后,生成酰胺。

6. Gabriel合成:Gabriel合成是一种合成一级胺的方法。

该方法以季铵盐为起始物,通过碱处理生成季铵碱,再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一级胺。

7. 羰基化反应:胺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发生鸟嘌呤碱咪反应,生成N-烷酰胺。

8. 烷基胺的胺化反应:烷基胺通过胺化反应能够生成胺类化合物,通常在氨的存在下进行。

9. 胺的取代反应:胺能够参与烷基、芳基等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取代胺,这在合成中非常常见。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胺方案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胺方案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胺方案胺是有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在许多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第十三章胺的主要内容。

一、胺的分类胺按照氮原子周围的取代基个数可以分为三类: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一级胺是指一个氮原子周围只有一个碳原子与其连接;二级胺是指一个氮原子周围有两个碳原子与其连接;三级胺是指一个氮原子周围有三个碳原子与其连接。

此外,胺还可以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两类。

二、胺的制备方法1.从卤代烷制备:通过氨和卤代烷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胺。

反应方程式为:R-X+NH3→R-NH2+HX。

其中,R代表碳链或芳环。

2.从酰胺制备:通过酰胺的氢解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一级胺。

3.环状胺的合成:通过环状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环状胺。

例如,苯酮的还原反应可以得到吡啶。

4.合成芳香胺:通过氨基化合物和芳香醚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芳香胺。

还可以通过氨基烃的芳香替换反应或氰化铵和亲电芳基化合物的反应制备芳香胺。

三、胺的性质1.胺具有碱性:胺是氮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的化合物,因此它们可以与酸反应形成盐。

2.胺的碱性强度:一级胺>二级胺>三级胺。

这是因为一级胺中氮原子周围的取代基不多,可以较好地接受质子;而三级胺中氮原子周围的取代基较多,电子密度相对较小。

3.胺的溶解性:一级和二级胺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可以溶解在水中。

而三级胺没有可供形成氢键的氢原子,溶解性较差。

4.胺的碱和缩合反应:胺可以与酸反应形成盐,也可以与醛或酮反应形成缩合产物。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经常使用,可以用来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

四、胺的反应1.胺的烷基化反应:一级胺可以与烷基卤化物反应生成二级胺,然后再与烷基卤化物反应生成三级胺。

2.胺的脱氢反应:胺可以通过脱氢反应生成亚胺,再经过进一步的脱氢反应生成腈。

3. Hofmann消去反应:一级胺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生成以胺为氨基的腈。

4. Gabriel合成:通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合成叶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N-苄基氯乙酰胺是氯代乙酰胺类化合物,是合成高效除草剂唑嘧氯草胺的重要中间体,也是制备放射性药物、发光和生物发光探针、传感器以及RNA分裂物的重要中间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取代芳基-1-烷基胺是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及乳化剂等。

目前国内尚无1-取代芳基-1-烷基胺的生产厂家,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

常见的1-取代芳基-1-烷基胺的制备方法有:1)在高压,镍催化剂和氨存在下,用氢还原[1];2)以及在低压,镍催化剂和氨-乙醇饱和溶液中用氢还原,以及在低压,镍催化剂和氨-乙醇饱和溶液用氢还原[2]。

笔者采用R.Leuchart反应[3],通过改变取代芳基制得几种1-取代芳基-1-烷基胺,对影响反应的条件进行了正交实验,探索其工业化生产工艺,该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不高,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2实验部分2.1合成路线1-取代芳基-1-烷基胺(A01 ̄A07)的合成如下。

A01:X=Cl,R=CH3;A02:X=Cl,R=CH2CH3;A03:X=Cl,R=CH2CH2CH3;A04:X=2,4-Cl,Cl,R=CH3;A05:X=2,4-F,F,R=CH3;A06:X=3-NO2,R=CH3;A07:X=5-NO2,R=CH3。

2.2仪器与试剂仪器:Varian,Mercury400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四甲基硅烷为内标;氘代氯仿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FINNIGAMTRACE-MS型质谱仪(ESI)。

试剂:为市售AR,使用时按常规处理。

2.31-取代芳基-1-烷基胺(A01 ̄A07)的制备向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9g(0.2mol)对氯苯!!!!!!!!!!!!!!!!!!!!!!!!作者简介:夏波(1981-),男,重庆江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农药合成研究。

联系人:沈德隆,教授。

(E-mail:Pesticid@zjut.edu.cn)收稿日期:2008-03-13第38卷第2期2008年4月精细化工中间体FINECHEMICALINTERMEDIATESVol.38No.2April20081-取代芳基-1-烷基胺的合成研究夏波,屠美玲,郑敏,沈德隆(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摘要:1-取代芳基-1-烷基胺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

以不同取代芳酮为初始原料经R.leuchart反应制得相应的1-取代芳基-1-烷基胺,收率80%,含量98%。

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

关键词:1-取代芳基-1-烷基胺;N-苄基氯乙酰胺;合成;中间体;除草剂中图分类号:TQ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12(2008)02-0030-02Synthesisof1-Phenyl-1-alkyl-ammoniumXIABo,TUMei-ling,ZHENMin,SHENDe-long(PesticideResearchInstitute,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310014,China)Abstract:1-Phenyl-1-alkyl-ammoniumisakindofchemicalintermediatetosynthesizenewherbicide,radioactivemedicine,sensorandsoon.1-phenyl-1-alkylammoniumwaspreparedfromdifferentsubstitutedhypnoneandammoniumformateasstuffviathereactionofR.Leuchart.Theyieldratecanreach80%,thepurityexcess98%.Thestructuresofallnewcompoundswereconfirmedby1HNMR,andMSspectra.Keywords:1-phenyl-1-alkyl-ammonium,N-phenyl-chloracetamide;synthesis;chemicalintermediate;herbicide农药及中间体3.21-取代芳基-1-烷基胺(A01 ̄A07)的制备选取1-(4-氯苯基)乙胺为代表进行优化,以物料比n(对氯苯乙酮)∶n(甲酸胺)、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为三因素进行L9(33)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大小,并找出优惠反应条件。

试验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B→A,因素C的极差最大,说明对氯苯乙酮与甲酸胺的物质的量之比对收率影响最大。

优惠组合条件为A2B3C3。

即:反应在185℃回流3h,n(芳酮)∶n(甲酸铵)=1∶5,优惠条件复证收率为80%。

实验号123456789K1K2K3K1/3K2/3K3/3RA/h1.51.51.5333555193.3193.5193.464.464.564.50.1B/℃165175185165175185165175185193.8191.8194.664.663.964.90.3C1∶11∶31∶51∶51∶11∶31∶31∶51∶1106.3233.7240.235.477.980.144.9收率/%35.477.680.380.534.878.277.979.46.164.5表4正交试验结果Table4Resultoforthogonalexperiment序号123反应时间(A)/h1.535反应温度(B)/℃165175185物料比(C)1∶11∶31∶5表3正交试验因素表Table3Thefactoroftheorthogonalresearch化合物A01A02A03A04A05A06A071HNMR,δ(COCl3)(CDCl3)1.28(s,3H,-CH3),2.0(s,2H,NH),4.08(s,2H,-CH2),7.40 ̄7.50(m,4H,C6H4)(CDCl3)0.9(s,3H,-CH3),1.88(s,2H,-CH2),2.0(s,2H,NH),3.90(s,2H,N-CH2),7.40 ̄7.50(m,4H,C6H4)(CDCl3)0.9(s,3H,-CH3),1.33(s,2H,3-CH2),1.84(s,2H,2-CH2),2.0(s,2H,NH),3.90(s,2H,N-CH2),7.40 ̄7.50(m,4H,C6H4)(CDCl3)1.28(s,3H,-CH3),2.0(s,2H,NH),4.08(s,2H,-CH2),7.04(m,H,6-C6H3),7.32(m,H,5-C6H3),7.75(m,H,3-C6H3)(CDCl3)1.28(s,3H,-CH3),2.0(s,2H,NH),4.08(s,2H,-CH2),7.21(m,2H,5,6-C6H3),7.79(m,H,3-C6H3)(CDCl3)1.28(s,3H,-CH3),2.0(s,2H,NH),4.08(s,2H,-CH2),7.66 ̄7.68(m,2H,5,6-C6H4),8.08 ̄8.18(m,2H,2,4-C6H4)(CDCl3)1.28(s,3H,-CH3),2.0(s,2H,NH),4.08(s,2H,-CH2),7.55(m,2H,2,6-C6H4),8.21(m,2H,3,5-C6H4)MS[M+]155.05169.07183.08189.01173.04166.07166.07表2取代芳胺的核磁和质谱数据Table21HNMR、andMSdataofcompounds(A01 ̄07)表1化合物A01 ̄07的结构式Table1StructureofcompoundsA01 ̄07化合物A01A02A03A04A05A06A07化学名1-(4-氯苯基)乙胺1-(4-氯苯基)丙胺1-(4-氯苯基)丁胺1-(1,4-二氯苯基)乙胺1-(1,4-二氯苯基)乙胺1-(3-硝基苯基)乙胺1-(5-硝基苯基)乙胺XClClCl2,4-Cl,Cl2,4-F,F3-NO25-NO2RCH3CH2CH3CH2CH2CH3CH3CH3CH3CH3收率/%80.579.477.682.776.375.178.2沸点/℃232250263218225334316第2期31夏波,等:1-取代芳基-1-烷基胺的合成研究乙酮和13.9g(0.22mol)甲酸铵。

缓慢加热至料液沸腾,保温回流1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用50mL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常压下蒸去溶剂,瓶内残液加入33mL37%浓盐酸,回流水解30min,反应完毕,冷却而至室温。

加入50mL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后,收集水相。

加氢氧化钠调节pH至12 ̄13,加入30mL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脱溶得浅黄色液体(A01),收率为77%。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制得A02 ̄A07,其结构见表1。

3结果与讨论3.1取代芳胺的核磁和质谱分析1-取代芳基-1-烷基胺经HLPC测定纯度为98%,其核磁氢谱和质谱数据见表2。

(下转第50页)从表5中可以看出,使用甲苯和DMF的效果较好。

但是,在使用甲苯过程中产物溶解性略差,不能很好的溶解到溶剂中。

只需倒入水中即可,但其回收成本较高。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甲苯作为制备N-芳基氯乙酰胺的反应溶剂。

4结论采用常压条件下合成中间体1-取代芳基-1-烷基胺,避免了高压操作的缺点,反应收率较高,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反应的因素和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惠条件为:物料比n(芳酮)∶n(甲酸铵)=1∶5,反应温度185℃,回流3h。

此条件下收率80%,纯度98%。

参考文献:[1]KielW,ZiemannH.Processforthepreparationofamines[P].US:5011996,1991-04-30.[2]Alexander,AliceLM.Alowpressurereductivealkylationmethodfortheconversionofketonestoprimaryamines[J].J.An.Chem.Soc.,1948,70:1315-1320.[3]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YangGF,XuL,LuAH.Synthesisandbioactivityofnoveltriazolo[1,5-a]pyrimidinederivatives[J].HeteroatomChemistry,2001,12(6):491-496.[5]LüL,ChenJ,WuJ,etal.New2-pyrimidinyloxy-N-arylbenzylaminederivatives,theirprocessesanduse[P].EP:1327629,2001-09-13.表5不同溶剂下2-氯-N-[1-(4-氯苯基)乙基]乙酰胺的收率Table5Theyieldrateofdifferentsolvent溶剂甲苯二氯甲烷丙酮DMF收率/%86.582.773.485.2(上接第31页)精细化工中间体50第38卷时,收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