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 教案

17莲叶青青上课详案(3)一、图片导入,并出示课题()1.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哪些词语。
谢谢你分享,我也带来了几个写荷花荷叶的词语。
读读吧!2.看到这青青的莲叶,我还想起了这样的诗句,大家一起读读吧!你们读得真不错。
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看到这青青的莲叶,作者想到了谁?(板书:祖母)3.是的,祖母那慈祥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第17课莲叶青青去寻找答案。
4.请大家用右手和我书空课题。
莲是上下结构的字,草字头要把连盖住。
青是指颜色的碧绿。
在这,作者连用两个青,突出了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词,请看!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个多音字。
能读准吗?谁来读一读。
你读得很准确,全班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这几个词你会读吗?男生读(读得很有精神)。
女生读(读得很有味道)。
3.看到这些词,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关于祖母的哪些令我感动的事情?板书:种莲送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祖母是怎样种荷花,怎样送莲叶的呢?打开语文书85页,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
(巡视)2.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吗?能抓住主人公的主要事情来概括主要内容,很不错的方法。
3.祖母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祖母为什么如此下功夫来种荷花?(对自己不喜欢的事会不会用这么多功夫?)是啊,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令我感动。
四、品读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
你还可以在你最有体会的词句旁写上你的感受。
(板书:喜爱)2.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A 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1)你读得流利也很准确,谁和她找得一样?你再来读一读。
《莲叶青青》优秀教案

17、莲叶青青【导入】引发联想,情境导入:1 同学们,看到这一池池的青青莲叶和这朵朵盛开的莲花,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欣赏图片,展开联想,说出头脑中涌现的有关莲的语句。
2 然而在这些斑驳陆离的句子里,文中的我眼前渐渐浮现的确是祖母的那张慈祥的脸,在淡淡地微笑着,使“我”心生感动,到底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通过精美的莲叶、莲花图片,给人以视觉享受,引发学生的联想……板书:17莲叶青青3复习:1、开火车读字词。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授】精读课文,探究感悟: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句一: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就像看粮食。
预设: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祖母爱莲叶?(“雇”说明祖母不是随便找的河泥,而是经过挑选的。
)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说说看。
(“看粮食”说明祖母对于河泥是非常挑剔的,好的河泥才能长出好的荷叶。
)同学们很会读书,关键词语找得非常准确。
句二: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预设: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的呢?(“早已”说明祖母的准备工作早就做好了,一直盼着种种藕)(“弄得两手污泥”看出来祖母为了荷叶不怕脏,也不怕累)句三: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预设:说说你的理解(老太太因为喜爱荷叶,才会一直守着荷花缸,而且是在小荷叶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呢?句四: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确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祖母此时的心情怎样?哪个词看出来?高兴不仅在心里,全写在了——(脸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莲叶青青》的故事情节;•掌握一些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
三、教学准备•课文《莲叶青青》;•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教学辅助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让学生朗读《莲叶青青》的标题,了解课文的基本信息;2.通过相似词汇和表情,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想象和猜测;3.引入课文,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完整的故事,就要认真的阅读下去。
2. 阅读理解环节(25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于故事整体的理解;2.初步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难点句子;3.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课文,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4.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自我存在的联系。
3. 语言表达环节(30分钟)1.培养学生明确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简短、明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交流并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创新意识;3.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或分组写作,让学生表现自己个性化、独创性的思考和文学创意。
4. 综合评价环节(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理清所学内容的脉络;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节通过新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内涵,提高学生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参与度,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学科的认同度明显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自我智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完整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玄、斑驳、雇、藕、肘、疮”等生字,掌握“一望无边、念念有词、斑驳陆离”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品读其含义。
教学难点: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方法:谈论法、启发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看到这轻盈的蜻蜓站立在娇嫩的荷尖上,我们会不禁想起《小池》里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看到一望无边的青青莲叶,我们脑海里会浮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到亭亭茂盛的莲叶我们会脱口而出《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词有许多,而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那就是《莲叶青青》。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整体感知,概说内容师:课前大家应该都做了预习,现在我们来进行检查预习情况。
首先来看生字和词语。
玄武湖xuán斑驳bānbó雇人gù种藕zhŏngŏu胳膊肘zhŏu冻疮chuānɡ一望无边::形容地域十分辽阔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说个不停。
(齐读两边)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将下面补充完整。
课文主要讲了祖母十分喜欢荷花,每年都要在院子里种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家的孩子治疮的事。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分讲了祖母两件事,种荷花及送荷叶。
(教师板书)那我们一起来通过这两件事了解一下祖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三、精读课文1、赏析种荷,感受喜爱⑴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想想祖母是怎样种莲的⑵看图提示找文字(教师出示图片)选河泥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3)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了解莲叶的生长环境,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莲叶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莲叶青青》的内容,了解其背景。
(2)收集莲叶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莲叶青青》,了解其大意。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莲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了解。
(3)导入新课,讲解诗歌《莲叶青青》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学内容:(1)朗读诗歌《莲叶青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
(3)讲解莲叶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莲叶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诗歌《莲叶青青》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 写一篇关于莲叶的观察日记。
3. 收集其他有关莲叶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莲叶青青

1.自已默读文章,找出祖母面对头上长疮的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通过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茶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自读自悟,走入祖母的内心,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祖母的做法,那是一种大爱。
(四)体会祖母的优秀品质,学习文章的写法。
1.师总结: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女孩治疮,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看到景色,产生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回忆了一些事,又回到了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更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题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借鉴一下。
《莲叶青青》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行的盛夏,当你看到这一池色泽碧绿的荷叶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2.你会想起哪些诗句?
3.而作家许永望着这些荷时,想起了他的祖母,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看荷叶图片,背诵自已积累过的有关荷叶的诗句
学生体会祖母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学习章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比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令人吃惊,到把莲叶送给别人的毫不犹豫,体会祖母的优秀品质,学习文章的写法-——首尾呼应。
利用背诵古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二)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内容
1.回忆课文内容,在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祖母的哪些事情?
2.请生自由朗读2─4自然段,用“──”画出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谈自已的体会,练习带自已的感受到读句子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莲叶青青》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莲叶青青》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莲叶青青》教案1《莲叶青青》精读引领课主题:抓重点语句,悟人物品质整合内容: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主题丛书《姥姥的粮食》节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
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图片)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句来赞美荷花,你能想到哪些诗句?2、古人看到荷花想到用诗句来赞美它,可文中的作者许永,他看到青青莲叶,想到的却是祖母。
还令他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课文《莲叶青青》,探个明白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祖母的哪两件事?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段写祖母种植荷花?2、请齐读第2自然段,想想祖母是怎样种植荷花的?(出示文段)(1)你们接触过河泥吗?这样的泥在雇人挑来时,祖母是怎样看成色的?(出示句子)(2)祖母又是怎样挑种藕的?(3)在种藕时,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4)祖母是如此的喜爱荷花,种藕种下之后她就不管不顾了吗?(出示句子)3、祖母就这样守着荷花缸,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当小荷叶长出来时(引读),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莲叶的图片,了解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培养学生用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莲叶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首描述莲叶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用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莲叶的喜爱。
2. 培养学生观察细致、思考深入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莲叶的图片或实物。
2. 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莲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莲叶有什么特点?你们对莲叶有什么印象?2. 学习诗歌(1)展示莲叶的诗歌,让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莲叶的喜爱。
3. 创作练习(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创作一首描述莲叶的诗歌。
(2)引导学生关注莲叶的形状、颜色、结构等方面,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4. 分享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莲叶特点的掌握。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景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教学策略1.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莲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莲叶的形态特征,如椭圆形、绿色、浮于水面等。
2. 讨论与交流: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莲叶的印象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歌。
七、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莲叶青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驳、藕、时、蔫、疮、萧”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难点: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莲叶青青》”(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两遍)
3、下面请欣赏一幅莲的图片.(欣赏图片)
提问:“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什么?”
……
“当作者看到这样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想
法和大家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二、新授
1、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展示:班驳陆离、种藕、蔫了、胳膊肘、头疮、萧条
①指名读(强调“种藕”、“胳膊肘”的读音)
②指名学生领读
2、当作者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他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会想起他的祖母。
”
(板书:祖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的几件什么事?”
课件展示:
“课文写了祖母的几件什么事?”
---学生举手回答:四件事(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剪荷叶)板书:种荷、守荷、赏荷、剪荷
“这四件事中,着重写了哪件?”
---剪荷叶。
“请同学们读课文5、6、7自然段,想一想祖母为什么要剪荷叶?”
---学生回答:“为了给一个小孩治头疮!”
4、A、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抓住“探头探脑”一词强调祖母与小孩的关系---陌生。
②重点品析句子:(课件展示)
“老太太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头的疮,祖母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
a、这是对祖母哪个方面的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
找出表示祖母动作的词语。
b、从句子中可以看出祖母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
板书: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B、谁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抓住“萧条”一词理解内容。
C、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品析句子:(课件展示)
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
①这句话是对祖母哪个方面的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
②随读解释:“一物降一物、念念有词”
③提问:“此时祖母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
④订正:祖母的心情是复杂的。
失落——因为荷花缸越来越萧条了。
欣慰——治孩子头上的疮疱,荷叶“派了大用处”
拓展:“这样的心情我们也有过:在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班捐款达到了4000多元。
有的同学一人就捐了500元,有的同学把所有的零用钱都捐献了出来。
当你碰到了心爱的玩具时,不再可以爽快的买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当你想到你捐献的钱也许变成了一支药水,可以减少受伤孩子的痛苦时,当你想到你捐献的钱也许变成了一块块面包可以驱走灾区孩子的饥饿时,你的心里也许会感到一些安慰!(……)是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提议,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心地善良的祖母、送给天下每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鼓掌!”
小结:剪荷叶这件事是作者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也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祖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是略写,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
5、“从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可以看出祖母对荷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喜爱!
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非常的喜爱,从那句话最能看出来?
---课件展示:“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
这句话是对祖母什么的描写?(神态描写)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一个新生的孙子,突出小了祖母对
荷叶的喜爱之情。
小结:是呀,祖母对荷叶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非常的喜爱。
最后她却把当作孙子一样看待的荷叶送给了陌生的孩子治病,这不是更能体现祖母的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吗?所以说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是不是可以省略的,是对剪荷叶治病这件事的一种铺垫,一种烘托。
6、来,我们再把课题读一遍(……)。
文章的题目是《莲叶青青》,而文中所写的却是我的祖母,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莲与祖母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莲,可以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可以给人治病、祛除痛苦;而祖母就像莲一样,她也可以给人帮助,给人以一种夏日的清凉。
7、祖母的心是善良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接受了祖母帮助的陌生阿姨和那个小孩,也是应该懂得感恩,也应该记得说声“谢谢!”课件展示:
当祖母剪下那枝最大的荷叶递给那位年轻的母亲时,这位母亲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什么?
发挥想像,用一两句话描绘当时的情景。
……
(分析评价学生的练笔!)
三、结束语:
1、“带着对祖母的敬爱和思念,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
“有感情一点,再读一遍!”
2、“愿《莲叶青青》这篇课文能化作缕缕清香,流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愿我们每个人都像夏日中的莲叶一样,能带给他人一份清凉,一份帮助。
我们的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种荷守荷爱荷剪荷
祖母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