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安全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目录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2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5)4 集中线荷载: (26)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26)4 集中线荷载: (27)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27)4 集中线荷载: (28)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29)4 集中线荷载: (29)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30)4 集中线荷载: (31)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31)4 集中线荷载: (32)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32)4 集中线荷载: (33)1楼1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34)1、强度验算 (38)2、挠度验算 (38)1、强度验算 (38)2、抗剪验算 (39)3、挠度验算 (39)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9)2、抗弯验算 (40)3、抗剪验算 (41)4、挠度验算 (41)5、支座反力计算 (42)1、长细比验算 (43)2、立杆稳定性验算 (43)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4)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5)1、强度验算 (49)2、挠度验算 (49)3、支座反力计算 (49)1、抗弯验算 (51)2、抗剪验算 (51)3、挠度验算 (51)2、抗剪验算 (53)3、挠度验算 (53)4、支座反力计算 (53)1、扣件抗滑移验算 (54)2、可调托座验算 (54)1、长细比验算 (54)2、风荷载计算 (54)3、稳定性计算 (54)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6)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7)1、强度验算 (61)2、挠度验算 (61)3、支座反力计算 (61)1、抗弯验算 (63)2、抗剪验算 (63)3、挠度验算 (63)4、支座反力计算 (63)1、抗弯验算 (64)2、抗剪验算 (64)3、挠度验算 (65)4、支座反力计算 (65)1、扣件抗滑移验算 (65)2、可调托座验算 (65)1、长细比验算 (66)2、风荷载计算 (66)3、稳定性计算 (66)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67)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8)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68)1、下挂侧模 (71)1、抗弯验算 (72)2、挠度验算 (72)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72)1、下挂侧模 (72)1、抗弯验算 (73)2、抗剪验算 (73)3、挠度验算 (7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73)1、下挂侧模 (73)1、抗弯验算 (74)2、抗剪验算 (74)1、下挂侧模 (77)1、抗弯验算 (77)2、挠度验算 (78)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78)1、下挂侧模 (78)1、抗弯验算 (79)2、抗剪验算 (79)3、挠度验算 (7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79)1、下挂侧模 (79)1、抗弯验算 (80)2、抗剪验算 (80)3、挠度验算 (8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81)1楼3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81)1、强度验算 (86)2、挠度验算 (86)1、强度验算 (86)2、抗剪验算 (87)3、挠度验算 (87)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87)2、抗弯验算 (88)3、抗剪验算 (89)4、挠度验算 (89)5、支座反力计算 (90)1、长细比验算 (91)2、立杆稳定性验算 (91)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92)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92)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93)1、强度验算 (97)2、挠度验算 (97)3、支座反力计算 (97)1、抗弯验算 (99)2、抗剪验算 (99)3、挠度验算 (99)4、支座反力计算 (99)1、抗弯验算 (100)2、抗剪验算 (101)3、挠度验算 (101)4、支座反力计算 (101)1、长细比验算 (102)2、风荷载计算 (102)3、稳定性计算 (102)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03)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04)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04)1、下挂侧模 (107)1、抗弯验算 (107)2、挠度验算 (107)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07)1、下挂侧模 (108)1、抗弯验算 (108)2、抗剪验算 (108)3、挠度验算 (10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09)1、下挂侧模 (109)1、抗弯验算 (109)2、抗剪验算 (110)3、挠度验算 (110)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10)1楼屋面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110)1、强度验算 (115)2、挠度验算 (115)1、强度验算 (115)2、抗剪验算 (116)3、挠度验算 (116)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16)2、抗弯验算 (117)3、抗剪验算 (118)4、挠度验算 (118)5、支座反力计算 (119)1、长细比验算 (120)2、立杆稳定性验算 (120)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2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21)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22)1、强度验算 (126)2、挠度验算 (126)3、支座反力计算 (126)1、抗弯验算 (128)2、抗剪验算 (128)1、抗弯验算 (129)2、抗剪验算 (130)3、挠度验算 (130)4、支座反力计算 (130)1、扣件抗滑移验算 (130)2、可调托座验算 (130)1、长细比验算 (131)2、风荷载计算 (131)3、稳定性计算 (131)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32)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33)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33)1、下挂侧模 (136)1、抗弯验算 (136)2、挠度验算 (136)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36)1、下挂侧模 (136)1、抗弯验算 (137)2、抗剪验算 (137)3、挠度验算 (137)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37)1、下挂侧模 (138)1、抗弯验算 (138)2、抗剪验算 (138)3、挠度验算 (13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39)2楼1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139)2、《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140)1、强度验算 (144)2、挠度验算 (144)1、强度验算 (144)2、抗剪验算 (145)3、挠度验算 (145)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45)2、抗弯验算 (146)3、抗剪验算 (147)4、挠度验算 (147)5、支座反力计算 (148)1、长细比验算 (149)2、立杆稳定性验算 (149)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50)400*2000梁模板计算书 (152)2、《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152)1、强度验算 (155)2、挠度验算 (155)3、支座反力计算 (155)1、抗弯验算 (157)2、抗剪验算 (157)3、挠度验算 (157)4、支座反力计算 (157)1、抗弯验算 (158)2、抗剪验算 (158)3、挠度验算 (159)4、支座反力计算 (159)1、扣件抗滑移验算 (159)2、可调托座验算 (159)1、长细比验算 (160)2、风荷载计算 (160)3、稳定性计算 (160)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6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62)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62)1、下挂侧模 (165)1、抗弯验算 (166)2、挠度验算 (166)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66)1、下挂侧模 (166)1、抗弯验算 (167)2、抗剪验算 (167)3、挠度验算 (167)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67)1、下挂侧模 (167)1、抗弯验算 (168)2、抗剪验算 (168)3、挠度验算 (16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69)2楼2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169)2、《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169)1、强度验算 (174)2、挠度验算 (174)1、强度验算 (174)2、抗剪验算 (175)2、抗弯验算 (176)3、抗剪验算 (177)4、挠度验算 (177)5、支座反力计算 (178)1、长细比验算 (179)2、立杆稳定性验算 (179)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80)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80)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81)850*1300梁模板计算书 (182)2、《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182)1、强度验算 (185)2、挠度验算 (185)3、支座反力计算 (185)1、抗弯验算 (187)2、抗剪验算 (187)3、挠度验算 (187)4、支座反力计算 (187)1、抗弯验算 (188)2、抗剪验算 (188)3、挠度验算 (189)4、支座反力计算 (189)1、扣件抗滑移验算 (189)2、可调托座验算 (189)1、长细比验算 (190)2、风荷载计算 (190)3、稳定性计算 (190)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19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91)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92)1、左下挂侧模 (195)1、抗弯验算 (195)2、挠度验算 (195)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95)2、右下挂侧模 (195)1、抗弯验算 (196)2、挠度验算 (196)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96)1、左下挂侧模 (196)1、抗弯验算 (197)2、抗剪验算 (197)2、右下挂侧模 (198)1、抗弯验算 (198)2、抗剪验算 (198)3、挠度验算 (19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198)1、左下挂侧模 (199)1、抗弯验算 (199)2、抗剪验算 (200)3、挠度验算 (200)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00)2、右下挂侧模 (200)1、抗弯验算 (201)2、抗剪验算 (201)3、挠度验算 (20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02)3楼1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202)1、强度验算 (207)2、挠度验算 (207)1、强度验算 (207)2、抗剪验算 (208)3、挠度验算 (208)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08)2、抗弯验算 (209)3、抗剪验算 (210)4、挠度验算 (210)5、支座反力计算 (211)1、长细比验算 (212)2、立杆稳定性验算 (212)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13)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13)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14)4楼3层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215)1、强度验算 (218)2、挠度验算 (218)1、强度验算 (219)2、抗剪验算 (219)3、挠度验算 (219)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19)2、抗弯验算 (220)3、抗剪验算 (221)4、挠度验算 (222)2、立杆稳定性验算 (223)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24)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24)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25)1、强度验算 (231)2、挠度验算 (231)3、支座反力计算 (231)1、抗弯验算 (233)2、抗剪验算 (233)3、挠度验算 (233)4、支座反力计算 (233)1、抗弯验算 (234)2、抗剪验算 (234)3、挠度验算 (235)4、支座反力计算 (235)1、扣件抗滑移验算 (235)2、可调托座验算 (235)1、长细比验算 (235)2、风荷载计算 (236)3、稳定性计算 (236)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37)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37)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38)1、下挂侧模 (241)1、抗弯验算 (242)2、挠度验算 (242)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42)1、下挂侧模 (242)1、抗弯验算 (243)2、抗剪验算 (243)3、挠度验算 (24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43)1、下挂侧模 (243)1、抗弯验算 (244)2、抗剪验算 (244)3、挠度验算 (245)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45)1、强度验算 (249)2、挠度验算 (249)3、支座反力计算 (249)1、抗弯验算 (251)4、支座反力计算 (251)1、抗弯验算 (252)2、抗剪验算 (252)3、挠度验算 (253)4、支座反力计算 (253)1、扣件抗滑移验算 (253)2、可调托座验算 (253)1、长细比验算 (253)2、风荷载计算 (254)3、稳定性计算 (254)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55)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55)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56)1、下挂侧模 (259)1、抗弯验算 (260)2、挠度验算 (260)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60)1、下挂侧模 (260)1、抗弯验算 (261)2、抗剪验算 (261)3、挠度验算 (26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61)1、下挂侧模 (261)1、抗弯验算 (262)2、抗剪验算 (262)3、挠度验算 (26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63)1、强度验算 (267)2、挠度验算 (267)3、支座反力计算 (267)1、抗弯验算 (269)2、抗剪验算 (269)3、挠度验算 (269)4、支座反力计算 (269)1、抗弯验算 (270)2、抗剪验算 (270)3、挠度验算 (271)4、支座反力计算 (271)1、扣件抗滑移验算 (271)2、可调托座验算 (271)1、长细比验算 (272)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73)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74)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74)1、下挂侧模 (277)1、抗弯验算 (278)2、挠度验算 (278)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78)1、下挂侧模 (278)1、抗弯验算 (279)2、抗剪验算 (279)3、挠度验算 (27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79)1、下挂侧模 (279)1、抗弯验算 (280)2、抗剪验算 (280)3、挠度验算 (28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81)1、强度验算 (286)2、挠度验算 (286)3、支座反力计算 (286)1、抗弯验算 (288)2、抗剪验算 (288)3、挠度验算 (288)4、支座反力计算 (288)1、抗弯验算 (289)2、抗剪验算 (289)3、挠度验算 (290)4、支座反力计算 (290)1、扣件抗滑移验算 (290)2、可调托座验算 (290)1、长细比验算 (291)2、风荷载计算 (291)3、稳定性计算 (291)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292)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93)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93)1、下挂侧模 (296)1、抗弯验算 (297)2、挠度验算 (297)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97)1、下挂侧模 (297)3、挠度验算 (29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298)1、下挂侧模 (298)1、抗弯验算 (299)2、抗剪验算 (299)3、挠度验算 (300)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00)1、强度验算 (304)2、挠度验算 (304)3、支座反力计算 (304)1、抗弯验算 (306)2、抗剪验算 (306)3、挠度验算 (306)4、支座反力计算 (306)1、抗弯验算 (307)2、抗剪验算 (307)3、挠度验算 (308)4、支座反力计算 (308)1、扣件抗滑移验算 (308)2、可调托座验算 (308)1、长细比验算 (309)2、风荷载计算 (309)3、稳定性计算 (309)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310)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311)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11)1、下挂侧模 (314)1、抗弯验算 (315)2、挠度验算 (315)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15)1、下挂侧模 (315)1、抗弯验算 (316)2、抗剪验算 (316)3、挠度验算 (31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16)1、下挂侧模 (316)1、抗弯验算 (317)2、抗剪验算 (317)3、挠度验算 (31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18)1、强度验算 (322)1、抗弯验算 (324)2、抗剪验算 (324)3、挠度验算 (324)4、支座反力计算 (324)1、抗弯验算 (325)2、抗剪验算 (325)3、挠度验算 (326)4、支座反力计算 (326)1、扣件抗滑移验算 (326)2、可调托座验算 (326)1、长细比验算 (327)2、风荷载计算 (327)3、稳定性计算 (327)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Tk (328)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329)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29)1、下挂侧模 (332)1、抗弯验算 (333)2、挠度验算 (333)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33)1、下挂侧模 (333)1、抗弯验算 (334)2、抗剪验算 (334)3、挠度验算 (334)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34)1、下挂侧模 (334)1、抗弯验算 (335)2、抗剪验算 (335)3、挠度验算 (33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36)1、强度验算 (340)2、挠度验算 (340)3、支座反力计算 (340)1、抗弯验算 (342)2、抗剪验算 (342)3、挠度验算 (342)4、支座反力计算 (342)1、抗弯验算 (343)2、抗剪验算 (343)3、挠度验算 (344)4、支座反力计算 (344)1、长细比验算 (345)2、风荷载计算 (345)3、稳定性计算 (345)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346)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347)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47)1、下挂侧模 (350)1、抗弯验算 (351)2、挠度验算 (351)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51)1、下挂侧模 (351)1、抗弯验算 (352)2、抗剪验算 (352)3、挠度验算 (352)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52)1、下挂侧模 (352)1、抗弯验算 (353)2、抗剪验算 (353)3、挠度验算 (354)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54)1、强度验算 (358)2、挠度验算 (358)3、支座反力计算 (358)1、抗弯验算 (360)2、抗剪验算 (360)3、挠度验算 (360)4、支座反力计算 (360)1、抗弯验算 (361)2、抗剪验算 (361)3、挠度验算 (362)4、支座反力计算 (362)1、扣件抗滑移验算 (362)2、可调托座验算 (362)1、长细比验算 (363)2、风荷载计算 (363)3、稳定性计算 (363)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364)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365)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65)1、下挂侧模 (368)1、抗弯验算 (369)1、下挂侧模 (369)1、抗弯验算 (370)2、抗剪验算 (370)3、挠度验算 (370)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70)1、下挂侧模 (370)1、抗弯验算 (371)2、抗剪验算 (371)3、挠度验算 (372)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72)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375)1、强度验算 (376)2、挠度验算 (376)3、支座反力计算 (376)1、抗弯验算 (378)2、抗剪验算 (378)3、挠度验算 (378)4、支座反力计算 (378)1、抗弯验算 (379)2、抗剪验算 (379)3、挠度验算 (380)4、支座反力计算 (380)1、扣件抗滑移验算 (380)2、可调托座验算 (380)1、长细比验算 (381)2、风荷载计算 (381)3、稳定性计算 (381)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382)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383)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83)1、下挂侧模 (386)1、抗弯验算 (387)2、挠度验算 (387)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87)1、下挂侧模 (387)1、抗弯验算 (388)2、抗剪验算 (388)3、挠度验算 (38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88)1、下挂侧模 (388)1、抗弯验算 (38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390)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394)1、强度验算 (395)2、挠度验算 (395)3、支座反力计算 (395)1、抗弯验算 (397)2、抗剪验算 (397)3、挠度验算 (397)4、支座反力计算 (397)1、抗弯验算 (398)2、抗剪验算 (398)3、挠度验算 (399)4、支座反力计算 (399)1、扣件抗滑移验算 (399)2、可调托座验算 (399)1、长细比验算 (400)2、风荷载计算 (400)3、稳定性计算 (400)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0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02)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02)1、下挂侧模 (405)1、抗弯验算 (406)2、挠度验算 (406)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06)1、下挂侧模 (406)1、抗弯验算 (407)2、抗剪验算 (407)3、挠度验算 (407)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07)1、下挂侧模 (407)1、抗弯验算 (408)2、抗剪验算 (408)3、挠度验算 (40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09)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413)1、强度验算 (414)2、挠度验算 (414)3、支座反力计算 (414)1、抗弯验算 (416)2、抗剪验算 (416)1、抗弯验算 (417)2、抗剪验算 (417)3、挠度验算 (418)4、支座反力计算 (418)1、扣件抗滑移验算 (418)2、可调托座验算 (418)1、长细比验算 (419)2、风荷载计算 (419)3、稳定性计算 (419)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20)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21)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21)1、下挂侧模 (424)1、抗弯验算 (425)2、挠度验算 (425)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25)1、下挂侧模 (425)1、抗弯验算 (426)2、抗剪验算 (426)3、挠度验算 (42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26)1、下挂侧模 (426)1、抗弯验算 (427)2、抗剪验算 (427)3、挠度验算 (42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28)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431)1、强度验算 (432)2、挠度验算 (432)3、支座反力计算 (432)1、抗弯验算 (434)2、抗剪验算 (434)3、挠度验算 (434)4、支座反力计算 (434)1、抗弯验算 (435)2、抗剪验算 (435)3、挠度验算 (436)4、支座反力计算 (436)1、扣件抗滑移验算 (436)2、可调托座验算 (436)1、长细比验算 (437)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38)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39)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39)1、下挂侧模 (442)1、抗弯验算 (443)2、挠度验算 (443)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43)1、下挂侧模 (443)1、抗弯验算 (444)2、抗剪验算 (444)3、挠度验算 (444)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44)1、下挂侧模 (444)1、抗弯验算 (445)2、抗剪验算 (445)3、挠度验算 (44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46)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450)1、强度验算 (451)2、挠度验算 (451)3、支座反力计算 (451)1、抗弯验算 (453)2、抗剪验算 (453)3、挠度验算 (453)4、支座反力计算 (453)1、抗弯验算 (454)2、抗剪验算 (454)3、挠度验算 (455)4、支座反力计算 (455)1、扣件抗滑移验算 (455)2、可调托座验算 (455)1、长细比验算 (456)2、风荷载计算 (456)3、稳定性计算 (456)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57)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58)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58)1、下挂侧模 (461)1、抗弯验算 (462)2、挠度验算 (462)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62)2、抗剪验算 (463)3、挠度验算 (46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63)1、下挂侧模 (463)1、抗弯验算 (464)2、抗剪验算 (464)3、挠度验算 (465)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65)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468)1、强度验算 (469)2、挠度验算 (469)3、支座反力计算 (469)1、抗弯验算 (471)2、抗剪验算 (471)3、挠度验算 (471)4、支座反力计算 (471)1、抗弯验算 (472)2、抗剪验算 (472)3、挠度验算 (473)4、支座反力计算 (473)1、扣件抗滑移验算 (473)2、可调托座验算 (473)1、长细比验算 (474)2、风荷载计算 (474)3、稳定性计算 (474)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75)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76)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76)1、下挂侧模 (479)1、抗弯验算 (480)2、挠度验算 (480)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80)1、下挂侧模 (480)1、抗弯验算 (481)2、抗剪验算 (481)3、挠度验算 (48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81)1、下挂侧模 (481)1、抗弯验算 (482)2、抗剪验算 (482)3、挠度验算 (483)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486)1、强度验算 (487)2、挠度验算 (487)3、支座反力计算 (487)1、抗弯验算 (489)2、抗剪验算 (489)3、挠度验算 (489)4、支座反力计算 (489)1、抗弯验算 (490)2、抗剪验算 (490)3、挠度验算 (491)4、支座反力计算 (491)1、扣件抗滑移验算 (491)2、可调托座验算 (491)1、长细比验算 (492)2、风荷载计算 (492)3、稳定性计算 (492)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493)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494)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94)1、下挂侧模 (497)1、抗弯验算 (498)2、挠度验算 (498)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98)1、下挂侧模 (498)1、抗弯验算 (499)2、抗剪验算 (499)3、挠度验算 (49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499)1、下挂侧模 (499)1、抗弯验算 (500)2、抗剪验算 (500)3、挠度验算 (50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01)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05)1、强度验算 (506)2、挠度验算 (506)3、支座反力计算 (506)1、抗弯验算 (508)2、抗剪验算 (508)3、挠度验算 (508)4、支座反力计算 (508)3、挠度验算 (510)4、支座反力计算 (510)1、扣件抗滑移验算 (510)2、可调托座验算 (510)1、长细比验算 (511)2、风荷载计算 (511)3、稳定性计算 (511)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512)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13)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13)1、下挂侧模 (516)1、抗弯验算 (516)2、挠度验算 (517)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17)1、下挂侧模 (517)1、抗弯验算 (518)2、抗剪验算 (518)3、挠度验算 (51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18)1、下挂侧模 (518)1、抗弯验算 (519)2、抗剪验算 (519)3、挠度验算 (520)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20)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23)1、强度验算 (524)2、挠度验算 (524)3、支座反力计算 (524)1、抗弯验算 (526)2、抗剪验算 (526)3、挠度验算 (526)4、支座反力计算 (526)1、抗弯验算 (527)2、抗剪验算 (527)3、挠度验算 (528)4、支座反力计算 (528)1、扣件抗滑移验算 (528)2、可调托座验算 (528)1、长细比验算 (529)2、风荷载计算 (529)3、稳定性计算 (529)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31)1、下挂侧模 (534)1、抗弯验算 (535)2、挠度验算 (535)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35)1、下挂侧模 (535)1、抗弯验算 (536)2、抗剪验算 (536)3、挠度验算 (53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36)1、下挂侧模 (536)1、抗弯验算 (537)2、抗剪验算 (537)3、挠度验算 (53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38)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41)1、强度验算 (542)2、挠度验算 (542)3、支座反力计算 (542)1、抗弯验算 (544)2、抗剪验算 (544)3、挠度验算 (544)4、支座反力计算 (544)1、抗弯验算 (545)2、抗剪验算 (545)3、挠度验算 (546)4、支座反力计算 (546)1、扣件抗滑移验算 (546)2、可调托座验算 (546)1、长细比验算 (547)2、风荷载计算 (547)3、稳定性计算 (547)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548)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49)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49)1、下挂侧模 (552)1、抗弯验算 (552)2、挠度验算 (552)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52)1、下挂侧模 (553)1、抗弯验算 (55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54)1、下挂侧模 (554)1、抗弯验算 (554)2、抗剪验算 (555)3、挠度验算 (555)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55)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59)1、强度验算 (560)2、挠度验算 (560)3、支座反力计算 (560)1、抗弯验算 (562)2、抗剪验算 (562)3、挠度验算 (562)4、支座反力计算 (562)1、抗弯验算 (563)2、抗剪验算 (563)3、挠度验算 (564)4、支座反力计算 (564)1、扣件抗滑移验算 (564)2、可调托座验算 (564)1、长细比验算 (565)2、风荷载计算 (565)3、稳定性计算 (565)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566)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67)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67)1、下挂侧模 (570)1、抗弯验算 (570)2、挠度验算 (570)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70)1、下挂侧模 (571)1、抗弯验算 (571)2、抗剪验算 (571)3、挠度验算 (57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72)1、下挂侧模 (572)1、抗弯验算 (572)2、抗剪验算 (573)3、挠度验算 (573)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73)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77)3、支座反力计算 (578)1、抗弯验算 (580)2、抗剪验算 (580)3、挠度验算 (580)4、支座反力计算 (580)1、抗弯验算 (581)2、抗剪验算 (581)3、挠度验算 (582)4、支座反力计算 (582)1、扣件抗滑移验算 (582)2、可调托座验算 (582)1、长细比验算 (583)2、风荷载计算 (583)3、稳定性计算 (583)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584)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85)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85)1、下挂侧模 (588)1、抗弯验算 (588)2、挠度验算 (588)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88)1、下挂侧模 (589)1、抗弯验算 (589)2、抗剪验算 (589)3、挠度验算 (589)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89)1、下挂侧模 (590)1、抗弯验算 (590)2、抗剪验算 (591)3、挠度验算 (591)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591)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594)1、强度验算 (595)2、挠度验算 (595)3、支座反力计算 (595)1、抗弯验算 (597)2、抗剪验算 (597)3、挠度验算 (597)4、支座反力计算 (597)1、抗弯验算 (598)2、抗剪验算 (598)1、扣件抗滑移验算 (599)2、可调托座验算 (599)1、长细比验算 (600)2、风荷载计算 (600)3、稳定性计算 (600)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60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02)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602)1、下挂侧模 (605)1、抗弯验算 (605)2、挠度验算 (605)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605)1、下挂侧模 (606)1、抗弯验算 (606)2、抗剪验算 (606)3、挠度验算 (606)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607)1、下挂侧模 (607)1、抗弯验算 (607)2、抗剪验算 (608)3、挠度验算 (608)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608)满足要 (609)危险性分析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文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8.85m≥8m2 模板支架搭设跨度B:10.2m<18m3 施工总荷载:S=1.3×(G1k+G2k×a+G3k×a)+1.5×γL×Q1k=1.3×(0.9+24×0.18+1.1×0.18)+1.5×0.9×2.5=10.418 kN/m2 < 15 kN/m24 集中线荷载:S=b[1.3×(G1k+ G2k×h+ G3k×h)+1.5×γL×Q1k]=0.5×[1.3×(0.9+24×2+1.5×2)+1.5×0.9×2.5]=35.422 kN/m ≥20 kN/m综上可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此模板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条文规定: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1. 简介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结构,它的施工需要严谨的规划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的管理办法。

2. 管理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3. 编制程序施工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3.1 现场踏勘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现场踏勘,对场地环境进行勘查,明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流、气象等自然环境条件。

3.2 形成方案草案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工程需求和技术要求形成方案草案,并进行初步数据归纳和分析。

3.3 方案设计在形成方案草案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设计,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并进行初步计算分析。

3.4 方案审核和批准施工单位应将制定好的方案提交给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和批准,并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5 方案发布和实施经过审核和批准后,方案应由施工单位发布并开始实施。

4. 管理要求4.1 须制定合理计划为确保施工专项方案能够按计划开展,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和质量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4.2 严格施工标准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施工;4.3 开展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中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施工安全;4.4 完善验收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相应的合格证明和质量保证书。

5. 相关责任5.1 施工单位责任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5.2 建设单位责任建设单位应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和审批,并对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5.3 监理单位责任监理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质量检查,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高支撑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高支撑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大越安置小区一期工程高支撑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二0一八年三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第三章、施工方案 (4)第四章、构造要求 (5)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7)第六章、质量标准 (12)第七章、质量通病的预防及纠正: (13)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4)第九章、施工平安措施 (14)第十章、扣件钢管楼板模板高支架计算书 (15)一、模板面板计算 (16)二、支撑方木的计算 (19)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21)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22)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23)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24)七、楼板强度的计算 (27)八、模板的搭设要求: (29)九、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33)十、梁侧模板计算书 (47)第十二章、模板撤除 (60)第十三章、模板技术措施 (61)第十四章、平安、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66)高支撑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2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标准、标准的文件3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平安监督管理导那么】的通知建质【2021】254号4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10-2002〕2021版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平安技术规程】〔JGJ130-2021〕6 【建筑施工模板平安技术标准】〔JCJ162-2021〕7 【建筑高处作业平安技术标准】〔JCJ80-2021〕8 【建筑施工平安检查标准】〔JCJ59-202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2021版10【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21〕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2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21〕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14【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平安监督管理导那么】15【绍兴市区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平安实施细那么】16【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平安技术规程】〔JCJ231-2021〕17企业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浙江绍兴市镜湖新区,南至兴越东路,北近裕民路,东近站前大道,西至大越路。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第1篇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项目为某高层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工程,工程地点位于XX市XX区,建筑总面积约为XX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XX米。

1.2 施工内容本次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以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二、编制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2.2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2.3 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施工条件、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施工方案3.1 施工准备3.1.1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法规、规范,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1.2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提前采购合格的模板、架管、扣件等材料。

3.1.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3.2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3.2.1 支撑系统布置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支撑系统,确保模板稳定、安全。

3.2.2 搭设顺序先搭设主架体,再搭设次架体,最后进行模板铺设。

3.2.3 搭设要求(1)架体搭设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确保稳定、安全。

(2)架管、扣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3)架体搭设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确保架体稳定。

3.3 模板铺设3.3.1 铺设顺序从下至上,先铺设底层模板,再铺设中层模板,最后铺设顶层模板。

3.3.2 铺设要求(1)模板应平整、无变形、无损坏。

(2)模板接缝应严密,防止漏浆。

(3)模板应与架体连接牢固,防止移位。

3.4 安全防护措施3.4.1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1)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作业,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3.4.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1)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挡、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工法,它具有支撑稳定、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旨在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目标1. 质量目标:确保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达到预期设计寿命。

2. 安全目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范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 进度目标:按照项目计划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三、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规模,确定所需的高大模板和支撑材料,并进行采购和储备。

2. 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模板搭设机、吊装设备等。

3. 人员准备: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和操作要点。

四、施工过程1. 基础处理: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 模板搭设:按照设计要求,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并进行精确调整和校正,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 支撑安装:根据搭设好的模板,安装支撑杆、支撑架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连接固定:对模板和支撑杆、支撑架进行连接固定,采用合适的连接件和技术,确保连接坚固可靠。

5. 配合施工:与其他施工分包单位进行协调,确保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与其他施工工序无冲突,并配合进行相关施工。

6. 定期检查:对已安装的模板支撑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 完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确保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五、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对所采购的高大模板和支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施工工艺控制:按照工艺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禁盲目施工和违规操作。

3.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模板搭设、支撑安装、连接固定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和把控。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其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等事故;2. 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期进度;3. 保证施工质量,减少人为失误;4. 提供完善的施工方案,方便工人操作。

三、施工准备工作1. 准备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相关材料,包括支撑柱、连接件、横梁等;2. 检查施工现场,清除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3.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工序和步骤;4. 安装支撑系统之前,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四、施工步骤1. 安装支撑柱: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将支撑柱正确安装在要支撑的梁、板上,并利用连接件进行固定;2. 安装横梁:根据需要,将横梁安装在支撑柱上,同时利用连接件将其固定;3. 调整支撑高度:根据实际需要,逐一调整支撑柱的高度,确保梁、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 检查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整体的稳定性检查,以确保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 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完成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安装后,可以继续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等后续的施工作业。

五、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阻止无关人员进入;2.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3. 在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拆除和调整支撑系统,必要时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4. 在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施工总结及验收1.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2. 进行验收工作,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安装情况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 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直至满足要求为止;4. 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估,确定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

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

轮胎生产项目二期工程212B半制成品车间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建四局安装工程##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日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2第二节工程概况3一、项目概况3二、高大模板工程概况3第三节方案设计4一、模板系统4二、支撑系统5第四节施工计划0第五节施工工艺技术2一、工艺流程2二、施工方法2三、质量标准与验收7四、施工要点9五、质量保证措施10第六节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10一、组织保障10二、技术措施11三、应急预案12四、监测监控18五、环保与文明施工19第七节劳动力计划20一、项目管理人员20二、特种作业人员20第八节计算书与附图21一、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21二、梁700×1200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27附图一:梁〔700×1200〕高支模立面图46附图二:梁〔700×1200〕高支模剖面图46附图三:高支模支撑平面布置图47第一节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合同与施工组织设计;2)《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 50010-201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4-2002〔20##版〕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X》〔JGJ 162-200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X》〔JGJ46-200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X》〔JGJ80-91〕;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2)《##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13-56-2011〕13)《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14)《扣件式钢管支撑高大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BJ/T13-181-2013〕15)《常用模板与支撑安装标准》闽建建[2012]13号;16)《房屋建筑工程常用模板与支撑安装推荐图集》〔修订部份〕闽建建函[2014]137号1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19)《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闽建建[2007]32号;20)《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闽建建[2009]12号21)《关于进一步加强模板工程监督管理的通知》闽建质安监总[2009]29号;22)《关于印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的通知》闽建[2014]17号;2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模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4]36号24)《关于印发开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建建[2015]26号25)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与规章制度等编制本施工方案.26)2015年版PKPM施工安全计算软件第二节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轮胎生产项目二期工程2)建设单位:正新〔##〕橡胶工业##3)监理单位:##宇宏工程项目管理##4)设计单位:中国化学工业##工程##5)承建单位:中建四局安装工程##6)建设地点:##省##市龙海市港尾镇北大道旁7)本工程为212B半制成品车间,其中错误!~错误!轴交错误!~错误!轴为一层结构,错误!~错误!轴交错误!~错误!轴为夹层结构,屋面为轻钢结构的工业厂房.8)施工工期:310日历天.9)质量标准要求:合格,安全目标为安全生产.二、高大模板工程概况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该工程模板工程涉与"两超一大〞的超重模板支撑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须专家论证可行后方可施工.本工程涉与高大模板的构件如下:1)其中错误!~错误!轴交错误!~错误!轴夹层结构板面顶标高为5.950m,屋面框梁结构顶标高为10.850m,夹层结构梁板与屋面框梁混凝土强度C30,夹层尺寸为29.7×60=1782㎡,最大跨度12.00m,板厚150,主要梁截面尺寸为300×500、300×600、300×700、350×700、400×600、400×800、500×1200、屋面框架梁700×1200〔max〕,支撑架坐落在一层地板上,梁的最大线荷载为25.99kN/m>20kN/m,梁的最大跨度15.00m<18m,其中屋面框架梁线荷载>20kN/m,该模板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高支模区域平面图图2-1高支模区域平面图三、施工要求1.本工程梁板支撑为超高梁板,施工时主要应确保模板支撑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2.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对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方案进行修编,并经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3.在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3个工作日内,填写《高大模板工程开工备案表》报告项目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办理备案手续,并由工程总承包单位项目部网上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表》〔fjgczl 〕报备.4.高大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填写《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记录表》,建设单位将《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记录表》报送安全监督站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5.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混凝土浇注方案.6.确保模板支架在使用周期安全、稳定、牢靠.7、模板支架在搭设与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8、架子操作人员需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9、工程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应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施工完成后3日内,网上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解除表》〔fjgczl 〕,报告重大危险源解除.四、技术保证条件1、安全网络2、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编制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与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3、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模板支撑体系采用100mm×100mm方木和U型顶托向钢管支撑有效传递竖向施工荷载.4、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X》〔JGJ162-2008〕规定,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基本构造要求严格按照规X第条、条、条强制性条文要求进行设置.5、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X、规程与管理文件的规定.6、模板与支架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该《专项施工方案》.第三节方案设计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板模板决定采用以下模板与其支架方案:一、模板系统<1>板模板采用18厚光面胶合板,50mm×100mm木方做板底支撑,间距250mm, 100×100方木〔或方钢管50×50×3〕做托梁;<2>柱模采用18厚普通胶合板,50×100木方内楞间距250mm,外楞采用双钢管间距457mm.<3>梁模采用18厚光面胶合板,50mm×100mm木方做板底支撑,内楞间距250mm, 100×100方木〔或方钢管50×50×3〕做托梁;梁侧模内楞采用50×100方木、间距250,外楞采用双钢管,一道Ф14500螺栓加固.二、支撑系统本工程的支模方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图3-1梁支撑节点详图图3-2梁700×1200支撑节点详图〔1〕立杆:采用满堂式支撑架,楼板立杆间距1200×1200,可根据跨度调整,但间距≯1200;梁立杆间距详附图,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体总高度的1/500,且最大偏差应不大于±50mm.〔2〕顶托: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拉杆不宜超过300mm,当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Ф36与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如有间隙,必须楔紧.〔3〕扫地杆: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扫地杆应采用对接,相邻两扫地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跨内,且对接接头沿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立杆间距的1/3.〔4〕水平拉杆:为保证支架的整体安全稳定,水平加固杆步距不超过1.5m,纵横设置.在最顶部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5〕剪刀撑:在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在支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详平面布置图〕.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6〕固结点:在立杆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加强高大模板的整体抗倾覆能力.〔7〕高支模板体系应与相邻非高大模板体系连成整体搭设.第四节施工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每施工段安装3~4天完成.2、材料与设备计划〔1〕钢管: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本工程选用Φ48.3×3.6钢管〔计算时按Φ48.0×3.0计算〕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旧钢管严禁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的钢管.〔2〕扣件: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的外径相匹配,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采用铸造扣件的直角扣件重量不得小于1.1㎏、旋转扣件重量不得小于1.15kg、对接扣件重量不得小于1.25kg.新扣件应有厂家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扣件表面应涂刷防锈漆.〔3〕顶托:顶托应采用标准可调顶托,U型托盘〔钢板厚度5mm,宽度120mm,长度100mm,高度60mm, 螺杆与支托板焊接要牢固,焊缝高度不小于6mm〕,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直径≥Ф36、长L≥600mm〕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螺盘应为玛钢、并带碗扣.〔4〕方木:楞条方木截面满足50×100mm和100mm×100mm的尺寸要求.第五节施工工艺技术一、工艺流程〔1〕柱模板施工参见工艺流程图〔2〕梁板模板施工参见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方法1〕柱模板施工①柱模配模本工程柱模内楞木采用50×100方木,内楞间距250mm,外楞采用Φ48.3×3.6钢管间距457mm,面板采用1830×915×18胶合板,对拉螺栓用Φ14300×500.②柱模施工工艺要求柱模板安装时,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临时用支撑撑柱,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然后钉牢,再用斜撑和平撑固定.A.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第一次浇捣的混凝土面位于对拉螺栓上方30~50mm.B.在第二次浇筑砼之前,先把接缝处下方30~50mm的对拉螺栓夹紧.C.严格按照施工规X,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按规X要求进行施工缝处理,即先在施工缝处浇筑与砼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30~50mm厚.D.用电钻在施工缝处钻孔,以便排除柱头积水.E.清理孔留设:为了清理干净柱内垃圾、锯末、木屑等,在柱一侧模底留出100×200清扫洞口,从而保证浇捣质量.2>柱模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柱砼,然后再绑扎梁板钢筋,梁板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体结构拉结牢固.经有关部门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梁板砼.3>浇筑时按梁中间向两端对称推进浇捣,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事先根据浇捣砼的时间间隔和砼供应情况设计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搭设本方案提与的架子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该施工层下2层支顶不允许拆除.2〕梁板模板的施工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体系.次楞木选用50×100250mm,主楞木选用50×50×3方钢1000mm,板模板选用光面胶合板1830×915×18,板底钢管架宽1200×1200.所有板缝拼密缝贴胶布,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①搭设钢管架:本工程钢管架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架,支撑体系设置应根据模板支撑点布置图进行布置.②板模板的安装:板模施工工艺流程:排模计算→配模→现场卫生清理→在砼楼板上放线,弹出支撑位置→安放垫木→安装竖向支撑与横向连系钢管→标高调整→纵向搁栅→横向搁栅→铺设梁板模→复核标高、调整加固.梁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板模安装时,应调整支撑系统的顶托标高,经复查无误后,安装纵向格栅,再在纵向格栅上铺设横向格栅,调整横向格栅的位置与间距,最后铺设模板.楼板模板的安装,由四周向中心铺设,模板垂直于隔栅方向铺齐.楼板模铺板时,只能在两端与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或不钉,以利于拆模,所有胶合板每次使用前应涂刷两遍脱模剂作隔离,每次脱模后应与时用铲刀、砂纸、钢丝刷等将粘在模板上的砂浆等附着物清除,以使表面平整,板缝交接处贴胶带纸,以防漏浆,浇筑砼前应将垃圾清理干净,模板提前浇水湿润.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构造要求:①板模板支撑体系立杆落在首层地面上,地面必须进行夯实硬化,浇筑100厚C15砼垫层,设有排水设施,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并铺设50×200×2600的垫木.②立杆接长必须对接,严禁搭接.立杆步距≤1.5m.③立杆顶部应采用可调顶托受力,不得采用横杆受力,且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杆不宜超过300mm.〔如下图〕④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00H〔H为架体总高度〕,且最大偏差应不大于±50mm.⑤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⑥架体按平面布置图设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详见平面布置图〕.⑦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或水平杆的每个相交处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⑧架体两端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应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⑨架体四周与建筑物应形成可靠连接,并与四周的柱顶紧,以减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板下第1、3、5道拉杆水平方向每6m一道与柱抱箍或顶紧.⑩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斜杆的接头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模板支撑体系杆件不得与外脚手架、卸料平台等连接.⑾所有的节点必须都有扣件连接,不得遗漏.扣件的拧紧扭力矩应控制在45~65N•m之间.4〕钢管支撑架施工A、一般规定<1> 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2>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3> 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4> 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5> 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6>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7>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8> 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9>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示意图如下<10>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11>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12>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3×3.6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13> 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B、立柱与其他杆件<1>扣件式1> 立柱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 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柱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3>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C、水平拉杆<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2> 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当层高小于8m时,水平拉杆如下图示意:D、剪刀撑<1>扣件式:1、四周连续设置垂直剪刀撑;2、内部按"隔10布6〞的原则设置垂直剪刀撑;3、架体两端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应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E、周边拉结1> 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3> 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5〕混凝土施工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布置专业的混凝土输送泵,砼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采用地泵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浇捣,混凝土的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0mm,浇捣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与施工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做好各方协调工作,同时应加强对支撑系统的变形监测.本工程应先浇筑完柱混凝土,待其强度达到50%后方可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捣.梁高较大时,砼浇筑应先浇筑主梁,梁浇筑时:注意应按检验批<每施工段>整体分层浇筑,与时按顺序振捣,以防落震;泵送时,出口应平放或偏上,放料要缓慢,板砼浇筑应两端同时对称均匀浇筑,堆料高度每层不能超过300厚并与时振捣.〔1〕准备工作①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固定情况无误.②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X要求.③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与外加剂用量.④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负责人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⑤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与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⑥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要求:①砼浇筑应先浇筑主梁,梁浇筑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每400一层,严格控制厚度误差不超过100,并均匀浇筑,与时按顺序振捣,以防落震;浇筑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砼浇筑速度应控制在25m3/h.②泵管架设的支架要牢固,转弯处必须设置井字式固定架.泵管转弯宜缓,接头密封要严.③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支撑系统的变形监测.④使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与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⑤泵送砼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管口附近.〔3〕在砼浇捣过程中应派专人监护,按监测监控方案对支撑系统进行监测监控.5〕模板拆除①模板的拆除措施应经技术主管部门或技术负责人批准,拆除模板的时间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报监理单位总监批准后方可拆除.②拆除模板必须搭设临时操作架、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专人看护.③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与时运走、整理.④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三、质量标准与验收〔1〕模板与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应该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2〕模板与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模板的内侧面要求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3〕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与时修整加固.〔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口均不得遗漏,必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5〕现浇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高大模板支撑架检查验收项目:支撑架体搭设允许偏差:<6>高支模验收:3.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3.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3.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四、施工要点〔1〕柱模板施工要点①柱模板安装时应搭设操作平台,严禁攀爬钢筋网架进行模板侧模安装.②模板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原则,严格控制模板拆除时间.③柱砼应先浇筑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梁板钢筋安装〕施工.〔2〕梁板模板施工要点①严格控制支模顺序,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确保支模安全.②模板支撑底座布置预先弹墨线定位,确保上下层模板支撑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支撑底座采用钢制扩展构件,按模板方案设置支撑的水平、垂直方向拉杆;支撑间距应合理布置,尽量做到等距布置.③水平剪刀撑应纵、横双向连续布置.〔3〕拆模施工要点①建立拆模申请制度.②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高支模安全专项方案

高支模安全专项方案

高支模安全专题方案审查要点一、高支模分类1、一般高支模:指高度不小于或等于4.5 米旳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板系统施工管理措施》。

2、高大模板工程(平常指旳超高支模):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施工总荷载不小于10KN/m²或集中线荷载不小于15KN/m 旳模板支撑系统(建质[]213 号规定必须组织专家论证旳项目)。

二、高支模安全专题方案旳构成内容1、工程概况。

2、编制根据。

3、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

4、施工组织与管理。

5、模板及支撑系统旳安装、拆除。

6、模板及支撑系统安装旳质量安全规定。

7、模板支撑旳验收和使用。

三、高支模安全专题方案审查要点一)、工程概况。

重要有模板支架搭设旳位置、平面尺寸、所在楼层旳层数、支模旳高度、重要构造特性(如梁、板旳跨度、主、次梁旳最大截面尺寸、楼板厚度、主次梁之间与否有特殊旳状况)、混凝土运送、浇筑、振捣措施等、支撑基础土质。

二)、编制根据:1、《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原则》JGJ59-99 。

3、《建筑构造荷载规范》、《木构造设计规范》、《钢构造设计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需要选用。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或《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

6、本工程施工构造图纸、地质资料。

三)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一)、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选择1、梁底、梁侧、板底使用材料旳品种规格。

2、梁底、板底大小楞木使用材料旳品种规格。

3、梁侧立枋、压脚、立挡、横带、拉螺杆。

4、支撑系统: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材料品种或规格,门架、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旳选用品种规格型号。

(二)、模板及支撑子系统设计构造尺寸确定1、模板支架构造旳一般规定1)、当使用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架时:①、构造构造设计应根据荷载、支撑高度、使用面积及自身旳基本构造特性等作出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参考依据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第四章、施工计划,施工工艺及技术第一节、材料选择第二节、高支模施工方法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第一节、高支模系统施工安全管理机构第二节、验收程序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第四节、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五节、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第六节、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第六章、监测措施高支模拆除第七章、应急救援预案第一节、概况第二节、机构设置第三节、人员分工与职责第四节、应急救援工作程序第五节、应急救援方法第六节、高支模注意问题第八章、高支模计算书第一章、工程概况6、工程基本情况:总建筑面积22257.1㎡,总用地面积17930.3m21;层数:主体单层(局部两层);建筑高度:檐口约17m;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排架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跨地24m。

7、高支模基本情况中置机房情况:高支模范围为、6-8轴、13-16轴、23-25轴中置机房屋面,面积约为406m2。

1-2轴中置机房屋面、面积约为324 m2,由于该位置结构在5.1m、8.8m、12.34m标高处只有框架梁,5.1m处局部部分有楼板,故屋面结构施工时,模板从±-1.0支起,高度达到16.48m。

该位置的柱网开间基本是6m×12m,1-2轴为6m×9m,29-30轴为6m×6.75m,屋面结构平面采用井字梁设计,最大框架梁截面400×1000,跨度12米;井字梁截面200×400;楼板厚度均为120mm,板格跨度基本是6000×3750。

高支模体系采用¢48钢管满堂架支模,基础地面压实土,部分落在4.7m隔音室结构面上。

后置机房情况:后置机房高大模板范围为1~67轴×H~K轴,面积约4152 m2。

8.46m结构最大梁截面为400×1000mm,最大跨度为12m;次梁为井字梁,截面尺寸为200×500mm,板跨为3500×5500。

模板从标高为-1.0m支起,地面为压实回填土层,支模高度为9.34m。

中置机房及后置机房需要搭设高大模板,特点是支模高度高。

支撑体系为高支模项目。

施工的重点是保证施工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并且能够承受和支撑施工荷栽,确保整体脚手架能够承受模板施工和钢管自重等荷载保持稳固,确保施工稳定安全。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一、建质【2009】254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四、建质{2009J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六、《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八、《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九、《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第三章、危险源辨认6第四章、施工计划及施工工艺一、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图纸和有关专项方案设计意图,掌握各部位轴线、标高,各部位相关尺寸及技术要求。

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配备计划本项目拟投入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如下表三、材料计划材料选用模板:采用915mm×1830mm×15mm(厚)胶合板。

木枋:采用50mm×90mm 木枋。

支撑系统:选用υ48×3.0钢管、顶托、υ12对拉螺栓等。

第二节、支撑系统的构造设计本工程的超高支模方案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管径为Φ48×3.0mm。

布置如列下图示:第三节、高支模施工方法一、基础处理:因甲方设备未定,搭设高支模的立杆基础采取回填土分层夯实方式,回填土层厚0.7-2m,回填密实度大于0.94;立杆基础下垫设50*90木枋。

二、支模流程:安全技术交底——定位——铺设通长木枋——搭设立杆和横杆——搭设剪刀撑和连墙件——定位梁板模板外楞——梁板模板内楞——安装梁模板——安装板模板——梁板模板支撑及加固——模板检查三、拆模流程:安全技术交底——拆除对拉螺杆和步步紧——降下梁模板外楞和内楞——拆除梁侧模——拆除板模——拆除梁底模——模板清理及转运——逐步拆除下部支撑件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第一节、模板支撑安全管理措施一、模板支撑搭设验收程序1、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2、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3、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2) 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 拆模申请报告。

二、参建各方安全职责1、建设单位安全职责(1)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高大模板支撑坍塌的安全措施;(2)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建设单位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应当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

2、监理单位安全职责(1)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2)监督检查高支模搭设所使用材料的质量。

(3)监督施工单位执行高大模板支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情况;(4)监督检查建筑施工单位模板支撑的搭设情况;(5)负责高支模搭设完毕后浇筑混凝土之前的验收(6)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3、项目部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配备相关人员,组织对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督促项目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检查整改制度的落实。

(2)项目生产经理:对高支模的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协助项目经理落实相关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技术措施;配合项目经理定期组织对模板支撑的搭设进行安全检查,督促对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发生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工作。

(3)项目安全员: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履行模板支撑的安全作业的管理与监督;宣传贯彻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对项目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模板支撑搭设过程中贯彻与落实进行检查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复查;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安全例会。

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第6.1.9 条和6.2.4第6条。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立杆底部垫木枋,顶部设可调支托。

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在最顶部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3、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少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满堂模板的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有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并在剪刀撑的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0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5、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

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 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1)支撑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技术和安全作业要求的交底。

(2)对钢管、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搭拆脚手架支撑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程》(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搭拆模板支撑架时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5)立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扣件连接应错开,所有立杆不允许悬空,立杆不允许搭接。

(6)高支模拆除前,外脚手架与建筑物边设安全平网,预防物体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7)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

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8)模板支撑和架体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9)在架体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

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10)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1)钢管纵横水平杆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道水平杆(扫地杆)设在离立杆底部200mm处。

钢管必须牢固地支承在基础梁及型钢上,间距800mm。

12)模板支撑架与已浇注的砼柱作为拉结节点,在结构柱分节施工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并拆模后将架体与柱子相连加固(如下图),增强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能力。

13)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11)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立杆是否松动。

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2)在浇筑顶板砼过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在支架外四周进行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

气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

(13)脚手架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

(14)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绝缘措施,一律不准与架体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