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3导学案 (2)
初三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

初三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解析)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举荐的2021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2021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阻碍和对环境的阻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后填空: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要紧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如此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10、铵盐的检验方法?三、精讲点拨四、反思整合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12、你还有什么疑问?五、达标测试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取的硝酸盐。
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差不多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
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
《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言中华大地上有着广阔的土地,盛产着美丽的民俗和淳朴的风情。
这些风情,就像根一样扎向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了精神支柱和价值观的原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中国的大地和国情。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对《我爱这土地》和《乡愁》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在阅读课文和探究中学会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
二、学习分析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领会情感表达和主题深情渗透的艺术效果;3、通过讲述人物形象和其言语行动,塑造形象和构建故事情节的表达手法;4、尝试运用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方式,把个体差异和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学创作中。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讨论、诵读和写作。
三、课程内容1. 文本的阅读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文本,理解每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所处社会的文化环境。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解释生僻的术语,介绍词汇多义性和词汇衍生形式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
2. 情感表达在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反应。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体验和情感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模拟对话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文本的记忆。
3. 语言表达除了情感表达之外,学生还应该通过语言表达手段表现文本中的深刻意义和情感。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演讲和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精炼、简洁而又能表达深厚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对于阅读理解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理解深度和主题把控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诗两首》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 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 诗评家。
台湾。
要紧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明白得探讨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酷爱;游子对故乡无穷的爱恋。
2.什么缘故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能够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想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膜他个人难以改变。
三、合作释疑1. 明确:诗人选用“沙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给予了悲忿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繁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期同步的忧患之情,因此用“沙哑”一词十分传神。
若是换用“珠圆玉润”“悦耳”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令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硕内涵:暴风雨冲击着的土地,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蒙受的苦难,人民的悲忿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能够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能够看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招架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爱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勇于捐躯自我之意。
4.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确实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一辈子的每一个时期里,“乡愁”别离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别离是人一辈子四个时期“乡愁”的对应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与世界深度互动》导学案

教学设计目标导学一:新的发展契机1.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物质韧劲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材料二: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小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阅读图片,回答问题思考:上述内容说明我国面对的机遇有哪些?提示:国际环境3.结合下列事件图示,讨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影响?小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4.归纳总结:5.名言分析: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史记卷四十越王勾践世家》思考:面对发展契机,我们有哪些选择?小结:机遇稍纵即逝。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目标导学二:新风险,新挑战1.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材料二:思考:当前形势下,我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2.结合现实生活和以下图示,谈启示。
小结: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利比亚战争爆发,多家中资企业的工地和营地遭到袭击、抢劫,一些大型承包项目受到了影响。
上述材料说明了我中面临哪些挑战?小结: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海外投资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4.归纳总结:中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挑战?5.小组讨论:说一说: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小结: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同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020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3 第二课时 Section A 3a-4c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020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第二课时(Section A 3a-4c)课前预习:1、小组内相互帮助,熟读下列单词suggest v. 建议;提议staff n. 管理人员;职工grape n. 葡萄central adj. 中心的;中央的mail v. 邮寄;发电子邮件n. 邮件;信件east adj. 东方的;东部的adv. 向东;朝东n. 东;东方2、小组内相互帮助,学习下列短语1. hold one’ s hand 抓住某人的手2. one one’ s way to... 在去.......的路上3. pass by 路过4. a rock band 摇滚乐队5. something to eat 一些吃的东西6. mail a letter 寄信7. in the shopping center 在购物中心1、Do you know how to ask directi Discuss in groups.课堂学案1、Do you know how to ask directions politely? Discuss in groups.2.课堂练习一、补全短语1.在某人去…的路上________one’s way________2. 什么;请再说一遍;抱歉;对不起_______ me3.沿着这条街往东走go_______ _________this street4.如何礼貌地寻求帮助how to_______ ______help_________5.听起来不礼貌sound______________二、中考连接1. She told me that she______ shopping with her sister the next day.A. will goB. would goC. goesD. has gone2.The teacher told us the moon____ around the earth.A. wentB. goesC. goingD. move3 The teacher asked me, "Do you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 The teacher asked me I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4. The reporter asked the girl.“Do you enjoy your volunteer work on weekends?”The reporter asked the girl she her volunteer work on weekends.5. My friend asked me, "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 on weekdays?"My friend asked me I my parents with the house work on weekdays.6. “How do you look after your pet cat?” my teacher asked me.My teacher asked me ______ _____ ______ after my pet cat.7. “Are you going to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next Sunday?” Father asked me.Father asked me ______I _____ going to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next Sunday.8. "Did you sleep well last night?" David asked her.David asked her well last night.9.Please tell me. Who will give us a talk this afternoon?(合并为一句)Please tell me ________________ us a talk this afternoon.课后练习1.We __________ a visit to the museum the next day.2.You should never let an opportunity ______________.3.She and her __________ wrote that letter.4._________ government provides most funds.5.I watch _________ football a lot.6.She ________ to help her friend with English.二、单项选择()1.. I can't understand ______the boy alone.A. why she leftB. why did she leaveC. why she had leftD. why had she left.( )2.We are going for a picnic tomorrow. I'll call Wendy to make sure________.A.why to start B.when to start C.what to start D.which to start( )3. —Do you know sound travels very fast?—Yes. But light travels ________ sound.A.as fast as B.a little faster than C.much faster than D.slower than( )4.—Where are you going for the coming winter camp?—I won't decide on the place ________ the end of this month.A.until B.unless C.though D.through( )5. Traveling around big cities by taxi can cost a lot of money, but it's usually ________ to take the underground train to most places.A.amazing B.expensive C.convenient D.exciting ( )6. —Let's go shopping at the new mall. —Why not shop online? It's ________. A.expensive B.more expensive C.less expensive D.the most expensive ( )7.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the cool Tshirt?A.where you buy B.where do you buy C.where did you buy D.where you bought ( )8.— Do you know________?—Yes, I do. He went by skateboarding!A.whether Paul will go or not B.when will Paul go to the partyC.how Paul went to the party D.how did Paul go to the party( )9. The woman asked the policeman where ________.A.the post office is B.was the post office C.is the post office D.the post office was ( )10..—Do you know ________ the man with glasses is? —A reporter, I think.A.what B.that C.who D.where( )11..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A.what to do it B.what to do C.how to do D.when to do( )12..—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Yes. There is one on Center Street. A.where can I buy some stamps B.when you will take your vacationC.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D.if there are any good restaurants around here ( )13.The _____ in the shop are very helpful.A.staffB.staffsC.stafvesD.staffes( )14. If Nancy ________ the exam, she will go to Australia for English study.A.passB.passedC.passesD.will pass三、将下列简单句合并为复合句1.Where is my Chinese book? I don't know.I don't know ______ my Chinese book ____.2.She studies in Lantian Middle School. Jane says.Jane says ______ ________ in Lantian Middle School.3.Do you study French? Could you tell me?Could you tell me ____ ______ ________ French?4.Was he the first to come here? Please tell me.Please tell me ____ ____ ______ the first to come here.5.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______ the earth ______ around the sun.四、完成句子:1.沿着这条路直走,然后左转。
(共201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全册〗精品导学案附答案汇总

(共32套201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全册)精品导学案附答案汇总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 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 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 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 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 颇有特征;新的物质, 伴随而生;发光放热, 沉淀生成;放出气体, 颜色变更;奇异现象, 五彩缤纷;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 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导学案(全册 共20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导学案(全册共209页)目录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Unit8It must belong to Carla.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Unit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to be patient4. Try to guess a word’s meaning by reading the sentences before and after it.sentence n.Please use this word to make a sentence. make a sentence 五、练评(包含“考点链接” 应用探究 6分钟) 单项选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发布时间:2012-11-02作者:河南省洛阳市实验中学李昭强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3339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的意义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的意义;理解自然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表格,从三位自然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归纳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归纳、概括和动手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近代著名科学家学习、生活、工作的典型材料,讲述近代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历史贡献,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通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初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贡献。
难点:自然科学成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同学搜集有关牛顿的材料,B组同学收集有关达尔文的材料,C组同学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教师教给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具
计算机与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许多同学对自然科学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那么你能说出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对那些著名的科学家都非常熟悉、特别崇敬,也渴望能够像他们那样取得不凡的成就。
的确,科学家们以他们非凡的才智、不朽的贡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同那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一样名垂青史。
那么,在世界近代史上,自然科学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涌现出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呢? (多媒体显示课题:自然科学的革命) 学习新课:
从17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才华出众的科学家,他们就如同满天的繁星,他们的智慧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异常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群星中最耀眼、最夺目的几颗。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一颗巨星是牛顿。
一、牛顿(多媒体显示画像及名字、生卒年代) 请
A 组同学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牛顿的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牛顿的内容,将相应内容填入表格中的第一行。
(多媒体显示表格)
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决定对下列内容是否补充):牛顿是一个精力旺盛、才华出众的科学奇才,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6岁成为该校教授。
他的研究和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在物理学领域,45岁时他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又被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么牛顿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牛顿的小故事,并进行讨论。
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对事业的专注、追求等精神品质。
)
同时,正因为研究的深入、知识的广博,牛顿深深懂得学术研究的真谛,显得格外的谦虚。
他曾经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在临终前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总结的:“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
(多媒体显示这两段名言)
请同学们联系牛顿所生活的时代,英国正在发生怎样的重大社会变革?(资产阶级革命)牛顿为此时英国社会的进步,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上半期,经受了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引导着世界发展的潮流。
此时,又有一位英国人用他的智慧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达尔文,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颗耀眼的科学巨星。
二、达尔文(多媒体显示画像及名字、生卒年代)
请B组同学介绍收集到的有关达尔文的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的内容,将相应内容填入表格中的第二行。
(多媒体显示表格)
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决定对下列内容是否补充):达尔文的兴趣始终在生物学方面,22岁大学毕业时,他有幸获得了一个机会,跟随一艘考察船进行环球科学考察,这成为西方科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远洋航行之一。
在长达5年的漫长的航程中,达尔文目睹了许多自然奇迹,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观察过无数种植物和动物,并对所观察到的一切都做了详细的笔记,这些笔记为他后来的全部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从中得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回国后他又做了近20年的潜心研究,阅读了各种有关生物学的书籍,到1859年他50岁的时候,终于发表了多年的研究成果---《物种起源》。
在书中达尔文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而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这是19世纪生物科学的最大成就,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
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用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这一突破性成就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作出了理论上的说明,并得到了实践验证。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另外两项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同时,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相信世界是由神创造、安排的,物种从古到今是一成不变的。
达尔文以详实的证据推翻了这种观点,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达尔文的学说不仅与自然界的事实相符,也与人类社会的实际相符。
进化论思想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因此,达尔文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攀上生物科学高峰的一位科学大师。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成为广为传诵的名言,并被赋予不同的寓意,或激励人的成长,或倡导社会变革。
(多媒体显示这句名言)
进化论思想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回答)
进化论思想在19世纪末由严复介绍到我国并加以改造,用来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存。
这种思想在知识界引起巨大轰动,风靡一时,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严复也因此成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那么,达尔文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老师的叙述进行讨论。
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坚持不懈等精神与意志品质。
)
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人类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各种奥秘的探究。
20世纪物理学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爱因斯坦,让我们一起来接近这颗巨星。
三、爱因斯坦(多媒体显示青年与老年时的两幅照片及名字、生卒年代)
我们最熟悉的是头发凌乱、老年时的爱因斯坦的形象,其实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年轻时取得的,因此请同学们看一幅他年轻时的照片。
请C组同学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爱因斯坦的内容,将相应内容填入表格中的第三行。
要特别注意“国别”一项。
(多媒体显示表格)
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决定对下列内容是否补充):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1岁大学毕业,到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与环境中,他在孕育着自己伟大的思想。
他一生中成就众多,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相对论:1905年,年仅26岁的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36岁的他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921年,42岁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揭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
相转换的规律,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 2
,从而揭示了
原子内部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
相对论的提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对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促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评估传统思想,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答案。
1933年,54岁的爱因斯坦迁居美国。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将历史发展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学会将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