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习题:第四单元 19黔之驴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给下列汉字选正确读音1.好事者2.载3.虎大骇4.以为且噬己也5.益狎.大阚二、解释加粗的词1 .稍出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益习其声3.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尽其肉,乃去5.愁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其肉_______7.计之日8.技止此耳三、《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思从虎的角度: 从驴的角度:四、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运盐的驴子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

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

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禺意是: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_________ ,是代著名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女口:驴的貌似“庞然大物”与“蹄之”与虎的“ _________3. 找出文中的成语。

4. 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粗词的特殊用法。

① 船载以入② 莫相知③ 蹄之④ 技止此耳5. 比较下面两句中“以为”的不同。

① 以为神② 以为且噬己也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高空中洋洋得意。

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 多么矮小!”细草们没有回答。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练习及阅读材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练习及阅读材料

《黔之驴》【评测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④驴不胜怒,蹄之。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4.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5.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A.益习其声()B.稍近益押()C.至则无可用()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A不可胜数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7.这段文字正面写________,侧面写________。

这段文字写虎按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写了虎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它的有勇有谋。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_______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①黔之驴()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③虎因喜,计之曰()④驴不胜怒,蹄之()【课外阅读材料】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tián)得麋(mí)麑(ní),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

怛(dá)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1畋(tián):打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苏教版

第19课黔之驴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憖憖然()他日()虎大骇()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3、填空。

(1)《黔之驴》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⑵远遁.()⑶以为且噬.己也()⑷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1

《黔之驴》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憖憖然()他日()虎大骇()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作者___ _____ ,字_____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能力训练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⑵ 远遁()⑶ 以为且噬己也()⑷ 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1
《黔之驴》答案
1、略
2、①用船②却③大④渐渐⑤惊惧;逃走⑥将⑦更加⑧亲近而不庄重⑨只,不过⑩才
3、C
4、B
5、B
6、黔驴技穷
7、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
8、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
9、略10、看问题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

11、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

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12、⑴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

⑵弗止:不挽留。

⑶谓:认为,以为。

⑷谢:谢罪,道歉。

⑸①向,跟着;②在。

⑹①的;②代技艺。

13、“反”通“返”,归,回去。

14、⑴青,或秦青⑵薛谭⑶秦青⑷于秦青15、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⑵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

⑶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

1 / 1。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给以下汉字选正确读音1.好事者(A.hǎo B.hào) 2.载(A.zǎi B.z ài)3.虎大骇(A.hài B.gāi) 4.以为且噬己也(A.shǐ B.shì)5.益狎(A.xiá B.jiǎ) 6.大阚(A.kǎn B.h ǎn)二、说明加粗的词1.稍出近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___________________3.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其肉,乃去___________________5.慭慭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其肉___________________7.计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 8.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三、《黔之驴》这那么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明白得,请你别离从“虎”和“驴”的角度揭露本文的寓意(1)从虎的角度:(2)从驴的角度:四、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运盐的驴子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摔倒在水中。

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内心很快乐。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

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寓意是:五、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改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代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2

黔之驴同步练习1自主积累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然()他.日()虎大骇.()益.习..大物()憖憖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作者___ _____ ,字_ ____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能力训练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⑵远遁.()⑶以为且噬.己也()⑷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开放拓展五、阅读下边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1苏教版

《黔之驴》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 以下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黔无驴(qián) 好事者(hǎo) 慭慭然(yìn)B. 虎大骇(hài) 远遁(dùn) 窥之(kuī)C. 噬(shì) 跳踉(liáng) 大(gǎn)D. 益狎(jiá) 船载(zài) 庞然大物(páng)2. 以下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稍出近之B.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以为且噬己也D. 虎大骇3. 以下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蔽林间窥之C. 驴不胜怒,蹄之D. 断其喉,尽其肉4. 说明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好事者船载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庞然大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稍近益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以下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内。

(1)有好事者船载( )以人。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 )为神。

(3)(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4)以为( )且噬己也,甚恐。

(5)然( )往来视之。

6. 用“/”标出以下句子的朗诵节拍。

(标两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7.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经常使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黔之驴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黔.无驴(qián) 好.事者(hào) 远遁.(dùn) 慭.慭然(yìn) 窥.之(kuī)
稍近益狎.(xiá) 跳踉.(liáng) 以为且噬.己也(shì)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黔之.驴放之.山下
B.稍近益.狎精益.求精
C.庞然.大物也然.往来视之
D.以.为神船载以.入
(解析:A项分别为“助词,的”/“代词,它”;B项都是“更加”;C项分别为“……
的样子”/“然而”;D项分别为“介词,把”/“连词,而”.)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蔽林间/窥之 (2)又/近出前后
(3)然/往来视之 (4)驴/不胜怒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稍.出近之古义:逐渐今义:稍微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此地到彼地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写虎听到驴鸣时反应的句子是: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文中写虎谨慎的句子是: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6.《黔之驴》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好几个成语,请你写出两个: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7.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
无论是过于喜欢还是过于厌恶都容易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忽视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感性用事,而应该以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人看事.
8.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学蝉之驴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图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
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
02 课内精读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慭慭然,莫相.知(偏指一方,这里指虎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意思)
(2)蔽林间窥.之(偷看)
(3)益习.其声(熟悉、习惯)
(4)驴不胜怒,蹄.之(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有一天,驴子一声大叫,老虎(听了)非常害怕,逃到远处.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又)逐渐靠近(驴),(态度)更加随便而轻慢,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
11.第①段中“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当时怎样的心理?
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
12.请分别从老虎和驴的角度谈谈寓意.
从虎的角度: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强的人,告诉人们要有真本领,要有真才实干.
03 拓展阅读
【甲】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黔之驴》)
【乙】
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①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②,腹裂而死.牛历③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选自《蛙与牛斗》) 【注释】①伙:同伴.②须臾:很短的时间.③历:经过.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益习.其声习:同“悉”,熟悉.
(2)稍近益狎.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欲逾.于牛逾:超过、胜过.
(4)此谓.不自量力者也谓:叫作、称为.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欲逾于.牛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B.乃去.去.远矣
C.觉无异能者.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D.牛历其.旁断其.喉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恼怒,用蹄子踢老虎.
(2)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
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蛙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中.
16.驴和青蛙的结局都是可悲的,更加可悲的是它们至死都不知死的原因,你能从驴或青蛙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驴: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表,那些外强中干、无才无识的无耻之徒,最终会走向灭亡.青蛙:凡事要量力而行,要正确估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乙文参考译文】
一只青蛙在草丛中,看见牛慢慢走过来,认为是很大的东西,十分嫉妒它.于是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它问同伴:“我的肚子稍微大点,像牛吗?”同伴说:“距离远着呢!”青蛙十分气愤,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同伴)说:“和前面没有不同.”青蛙猛地跳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片刻,肚子裂开而死了.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里.这就是自不量力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