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第19课 黔之驴(苏教版)完美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19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19黔之驴课件

品析句子
思考 回答
1.开头“黔无驴”三字对故事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 文章开篇即言“黔无驴”,交代了黔地没有驴这一情 况。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情况,就不 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迷惑的情节,也就没有后续故事 了。“黔无驴”三字为故事的产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 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品析句子
,断其喉,尽其肉”的行动。
习题讲解
课后 习题
三、 1.船:用船,作“载”的状语。 2.稍:慢慢。 3.蹄:用蹄子踢,名词活用作动词。 4.止:只,仅。耳:罢了,句末助词。 5.尽:吃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注意:明确文言文中词语的活用现象,应注意积累,积累多了, 阅读水平也就提高了。 四、略。 注意: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分层熟读成诵。
习题讲解
课后 习题
二、(1)惧驴。老虎刚一见到驴,“以为神”,所以只能“蔽林间 窥之”,这反应了老虎迫切希望了解驴、认识驴的心理,又反应了 它的谨慎谨慎。(2)识驴。这里有三个过程:一是“稍出近之”, 表示虎的胆子大了一些,去接近驴。但“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写老虎虽已习惯驴的外形,但并没有听过驴的声 音,经过这次试探,虎终于在感性方面了解了驴,这是其二。三是 老虎还是不敢确定驴的真正本领是什么,故未采取“搏”的行动, 而是“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这是进一步挑逗、戏弄的试探行为 ,驴终于忍不住,使出了用蹄踢这一绝招。至此,老虎终于产生了 “技止此耳”的心理活动。 (3)吃驴。既然老虎已认清了驴的本质,于是果断地采取了“跳踉
品析课文
讨论 回答
你认为本课的主旨是什么?讨论并回答。
1.这则寓言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的故事,表 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的外强中干。这则寓言告知人 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例子练习。

4.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3.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课文《黔之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鼓励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9课 黔之驴 课件(36张PPT)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9课 黔之驴  课件(36张PPT)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稍出近之 (渐渐)(靠近)
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名作动)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名作状)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只,仅)
尽其肉,乃去
古义:( 离开 ,距离)
(吃光)
今义:( 往 )
辨析积累(一词多义 )
以为 者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把……当作)
• 貌似“庞然大物”, • 其实“黔驴之技”, • 最终命丧虎口
• 虎:
• 动作 心理 神态
愚蠢无能 徒有其表 外强中干
谨慎小心 狡猾大胆 果断顽强,
概述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和深刻寓意:
这则寓言叙述了机智勇敢的老虎吃掉 “庞然大物”外强中干的驴子的故事。
告诫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 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 得胜利。
骇:害怕
以为:认为
甚:特别。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地。 者:表示揣度的语气。
有一天,驴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 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 十分恐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 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终:终究、始终。 益:渐渐 益:更加。
(老虎)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 它,在他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搏击(驴)。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更为随便, 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 一撞它、冒犯它。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
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蹄:用蹄子踢。名词做动词。 计:盘算 因:于是 断:咬断 尽:动词,吃尽。 乃:才 去:离开

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九《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九《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黔之驴》十八《黔之驴》教案主备人:陆守明使用人: 总编号:上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明白本则寓言的哲理.2.会翻译本文并记住重点实虚词及词类活用.3.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二、教学重难点:ﻫ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穷"等成语。

ﻫ寓意.三、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阅读本文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生字注音3、先自己对照文章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对于拿不准的词语记下,展示到黑板上,全班进行讨论。

(二)重点知识展示(分组完成):1、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全文。

2、课文分析.(1)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 体态、声音、动作等描写,可以看出驴是个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9课 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9课 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9课黔之驴教案苏
教版
、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黔驴技穷”等成语。

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hǎn)
(三)串译全文
可用:到了
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
、选字组词,如果没把
漫小结提升:本文是一篇寓言。

我们既可以从
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黔之驴》教案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黔之驴》教案3

《黔之驴》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讲述文中的故事。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驴家族里有这样一头驴,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玩时,被一个喜欢多事的人带到了黔地,结果发生了一场悲剧,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这场悲剧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讲义,自由朗读《黔之驴》。

(学生朗读)昨天我已经叫同学们先预习一下这篇寓言,那么下面我就来考一考大家。

好事者()至则无可用()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且噬己也()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蹄之()跳踉大()()益:益习其声()稍近益狎()以为: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今天同学们能否把这篇寓言的大致意思讲出来?(学生翻译,教师点拨)二、案情陈述驴就这样被虎吃掉了,驴的死讯传来,惊动驴界,它的儿子驴二悲痛万分,于是想替父亲伸冤,便把老虎和好事者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驴二、老虎、好事者分别进行了案情陈述。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从下面三个不同的角色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陈述案情。

A.我就是驴二B.我就是黔之虎C.我就是那个好事者要求:1.案情叙述完整、清晰。

2.语言简明扼要,符合角色身份。

3.四人小组活动,交流,推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点评。

三、寓意归纳1.讨论:案情陈述到这,现在大家想一想,驴二的爸爸能否避免这场悲剧呢?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

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

2.学生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第一种可能,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第二种可能,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因为它除了一鸣、一蹄之外没有什么真本事,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课件(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课件(新版)苏教版
• 译文: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 山下。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解词:之,代词,代驴。然,……的样子。以为神, “以之为神”的省写,以为,把……当作。
• 译文:老虎看到它,(本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 把它当成神物。
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 相知。
• 解词:避,隐蔽,躲藏。窥,偷看。稍,慢慢。然:形容词 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 译文: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视察它,觉得(驴)没 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
7、益 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 解词:益,慢慢,逐渐。习,熟悉 。其,代词,代驴。 搏,击,扑。
• 译文:(老虎)慢慢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 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8、稍近益 狎,荡 倚 冲冒,驴不胜怒,蹄 之。
毛泽东1942年9月7 日
虎吃掉驴的角度:
• 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 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 它。
其它角度:
•如 • 要坚持不放弃, • 要知己知彼, • 不要虚荣和卖弄, • 要正确估计对手
文中的成语
黔驴之技: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 选——一词多义翻译时,必须结合语言 环境和事理逻辑选择合适的义项。
• 活——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要用现代词
补:添 加 成 分
(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
译: …… 就把它放在山下。
(2)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它 (驴子)。
顺:调 整 语 序
(3)莫相知=莫知相
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大王评选现场
精读文本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 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2、对照文本,互相翻译。 3、检查重要语句。 4、再次互相翻译。
黔之驴
柳宗元
连词,相当 于“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
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到了 却
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它,指驴
表判断语气 把……当作
用船(名词作状语)
接近(形容词作动词) 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 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
四、翻译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3、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 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
分析寓意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 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 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 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深入体会故事的寓意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只知之明,外强 中干而自招祸患的人。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跳踉、断、尽、去 干脆利落志得意满
外形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一鸣;一蹄
虚有其表 技பைடு நூலகம்平庸
3.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形体
本质特征
一鸣
表面现象 声音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蹄之 绝招 黔驴之“技”外强中干。
分析形象
画出文中描写驴和虎的词句,说 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两个形 象的?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驴和虎的 形象。
3、以为且噬己也
识 驴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
吃 6、技止此耳 驴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远遁 往来视之 又近出前后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 其肉,乃去
文中写虎动作的词 (从中选择一组试作赏析)
蔽、窥
急于摸底好奇害怕
大骇、遁
恐惧
近之、视之、近出 一再试探、生性胆大
荡倚冲冒
工于心计
从其它角度——如要知己知彼;要正确估计对 手;要坚持,不放弃等。
想一想
作者在文中对驴进行的描 写仅仅是为了嘲讽驴子吗?
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就可 知道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政治集 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 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练习
• 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 ?
惧驴 识驴 吃驴 • 文章详写了 虎 ,略写了 驴 ,主要是通过
• 评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1111111111 一,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走近柳宗元
寓言 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的形式 或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 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文体小知识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 的寓言短小精悍,寓哲理于形象的传 统,并有所发展。他的寓言善用各种 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予以夸张, 以寄寓哲理,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 恶现实。代表作《三戒》借麋、驴、 鼠嘲讽“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 类”的人物。
分析文本
1、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老虎认识驴的 心理过程。
2、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心理的词; 3、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
1.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 理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2.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
心理
动作
畏 1、以为神 驴 2、莫相知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
躲避 知。
偷看
靠近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
的样子”
用在动词前,相当 于代词”之”
表示
逃跑

揣度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的语 气
害怕
认为 将要
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熟 悉
其声,又近出但前是后,终不敢特搏别。的稍本近领益狎渐,渐态亲度近

怒吼
且噬己 将要
二、一词多义
① 以为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认为)
以为且噬己也 (把……当作)
②然
慭慭然, 莫相知 ( ……的样子 ) 然往来视之 ( 然而,但 )
③之
黔之驴 (助词,的)
放之山下 (代词,它,指驴)
计之
(代词,这种情况 或这件事)
三、词类活用
船载以入 稍出近之 蹄之 尽其肉
黔之驴
[唐]柳宗元
• 生平: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因为他是河东人, 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 经历:曾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后因参加政 治革新失败,曾先后被贬永州和柳州。
• 成就:代表作《三戒》(寓言)(包括《临江之麋》 《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大量诗歌(如《江雪》)。
驴为什么会被虎吃掉?
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 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课内积累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 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庞然大物
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 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正是由于柳宗元的大量创作,寓 言才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初读课文
1、听录音,大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用自己的语言给同学们讲 述这个故事。
读准下列彩色字音
qián
hào

好事者
yìn
dùn
慭慭然 遁
xiá
liáng

跳踉
zài
船载以入
shì

hăn

从前啊!在黔地也就是今天的 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一带没有 驴子······
• 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
• 驴:
貌似强大 反衬 本质虚弱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
议一议
虎为什么能吃掉驴?
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 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 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
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靠近
始终
更加 而不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 计 之庄重
能承受 用蹄子踢 因而,因此 盘算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
只,仅 于是 怒吼 咬断 其肉,乃去。才离开
吃光
课内练习
解释红色字
好事者 喜欢
远遁 且噬
逃跑 咬
跳踉 跳跃
蔽林间 隐藏
大骇 害怕
慭慭然 小心谨慎
益狎 态度亲近而不 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