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小翠(2)原文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之小二》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小二》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小二》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小二》原文及译文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小二》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滕邑赵旺[1],夫妻奉佛,不茹荤血,乡中有“善人”之目[2]。

家称小有[3]。

一女小二,绝慧美,赵珍爱之。

年六岁,使与兄长春,并从师读,凡五年而熟五经焉,同窗丁生,字紫陌,长于女三岁,文采风流,颇相倾爱。

私以意告母,求婚赵氏。

赵期以女字大家[4],故弗许。

未几,赵惑于白莲教[5];徐鸿儒既反[6],一家俱陷为贼。

小二知书善解,凡纸兵豆马之术[7],一见辄精。

小女子师事徐者六人,惟二称最,因得尽传其术。

赵以女故,大得委任。

时丁年十八,游滕泮矣[8],而不肯论婚,意不忘小二也。

潜亡去,投徐麾下[9]。

女见之喜,优礼逾于常格。

女以徐高足,主军务;昼夜出入,父母不得[10]。

丁每宵见,尝斥绝诸役,辄至三漏。

丁私告曰,“小生此来,卿知区区之意否[11]?”女云:“不知。

”丁曰:“我非妄意攀龙[12],所以故,实为卿耳。

左道无济,止取灭亡。

卿慧人,不念此乎?能从我亡,则寸心诚不负矣。

”女怃然为间[13],豁然梦觉[14],曰:“背亲而行,不义,请告。

”二人入陈利害,赵不悟,曰:“我师神人,岂有舛错[15]?”女知不可谏,乃易髫而髻[16]。

出二纸鸢[17],与丁各跨其一;鸢肃肃展翼[18],似鹣鹣之鸟[19],比翼而飞。

质明[20],抵莱芜界[21]。

女以指拈鸢项,忽即敛堕。

遂收鸢。

更以双卫,驰至山阴里,托为避乱者,僦屋而居[22]。

二人草草出[23],啬于装[24],薪储不给[25]。

丁甚忧之。

假粟比舍[26],莫肯贷以升斗。

女无愁容,但质簪珥[27]。

闭门静对,猜灯谜[28],忆亡书[29],以是角低昂;负者,骈二指击腕臂焉。

西邻翁姓,绿林之雄也。

一日,猎归[30]。

女曰:“‘富以其邻’[31],我何忧?暂假千金,其与我乎!”丁以为难。

聊斋志异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聊斋志异》含有近500个短篇。

这里撷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1.《画皮》太原士子王生,在一次早晨出行的道上,遇到一个抱着包袱独自行走的女子。

一问,那女子自称是不堪大妇虐待而出逃的大家小妾。

王生贪恋其姿色,便将她带回家里,安置在书斋中,与其同居。

妻子陈氏让他打发此女离开,王生不听,一日,王生到了集市上,一个道士吃惊地说他身上有邪气萦绕,一定是遇到了妖邪。

王生不信,反以为道士是想借此混饭吃。

他回到家,欲进书斋,不料门被堵上,隔着窗缝往里一看,只见一个青面狞鬼,正在描画一张人皮,随后将人皮穿在身上,又化作美女。

王生非常害怕,找着道士,求他相救。

道士给他一个蝇拂,让他挂在门外。

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在一处。

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摘去吃了。

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

陈氏听从道士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2.《小翠》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后来王太常中了进士,并做了侍御。

他膝下只有一子,但是个傻子。

一日一位妇人到他家,井将自己的女儿小翠留给他做儿媳。

小翠聪慧过人,深得公婆喜爱,但就是整日里和傻儿子疯闹。

有一个官员王给谏想诬告王侍御,小翠扮成宰相亲临王侍御家,让王给谏看到,从此收起了诬告王侍御的恶念。

一次王给谏到了王侍御家,看到傻儿子扮成皇帝模样,王给谏到了朝上告了王侍御谋反之罪。

皇上验明不过是疯儿傻媳的玩闹后,反倒将王给谏发配充军。

王侍御觉出小翠不是寻常之人。

一日傻公子洗澡,小翠趁势捂死了他。

等公子又活过来后,傻病全好了。

过了一年,王侍御被王给谏的同党参奏被罢了官。

他准备拿一只玉瓶送给朝廷的人,好给自己找路子。

谁知玉瓶被小翠打碎了,公婆二人将小翠一顿大骂。

小翠不堪忍受公婆的辱骂,决定离开王侍御家。

临走时告诉丈夫,说自己是狐狸,母亲因避雷灾曾受过王侍御的庇护,送自己来报恩。

小翠走后公子痛哭欲死,王公夫妇也知自己铸成大错,追悔莫及。

四年级日记看聊斋志异之小翠

四年级日记看聊斋志异之小翠

四年级日记:看《聊斋志异之小翠》x月x日星期六前几天晚上,我一直在网上看这部电视剧。

特好看。

说小翠受到王家恩惠,所以才会嫁给王元丰这个头脑坏掉的大傻瓜,还使他变聪明了。

林志颖装王元丰,李冰冰装小翠等。

不过建议大家看一看,因为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希望大家能学习并悟懂里面的道理。

讲述的是:王太常的独生子王元丰是个痴儿,经常被人戏弄,王太常夫妇为他的婚事伤透了脑筋。

一日,太常带元丰出外打猎,元丰误入小狐妖小翠设下的陷阱,元丰向太常讲起此事,太常忽想起自己年轻时救过一只灵狐,便带元丰前去找她,请她帮忙解决元丰的婚姻大事。

为报恩,灵狐便将自己的女儿小翠带去王家,嫁给元丰。

成婚后,两人相处融洽,感情日渐增长。

一夜,元丰去丞相家挖竹笋,小翠无意中听到了蛇妖与丞相密谋当皇妃的事情,引起蛇妖注意。

丞相向皇上引见,不明就里的皇上封了蛇妖做皇妃。

蛇妖化身灵狐,将小翠骗出,想骗取夜明珠,被小翠识破。

打斗中蛇妖逃跑,小翠也中了蛇毒,为救小翠,元丰抱小翠去找灵狐解毒。

病好后的小翠不像往常一样活泼好动。

因为好玩,元丰穿上了丞相的衣服,扮成丞相的样子游街,被丞相的儿子看到。

得知王元丰扮成自己的样子,丞相气急败坏地来找王太常,谁知竟看到元丰穿着龙袍扮皇帝。

他告到了皇帝那里,幸亏从王家搜出的龙袍被小翠变成了蛤蟆,王家躲过了一劫。

为了让元丰变聪明,小翠去求灵狐,但被拒绝。

蛇妖主动要帮小翠这个忙,小翠救夫心切,听从了蛇妖的话,使元丰昏迷了几天,谁知醒来后的元丰虽然聪明了,却也变得暴戾了。

元丰参加武状元参试,一举夺魁,受蛇妖媚惑的元丰,沉迷其美色,对小翠态度粗暴,伤心的小翠回到灵狐身边。

就在小翠和灵狐共同修炼之时,元丰却带大队人马前来围剿她们。

此时,追查偷了夜明珠的灵狐下落的雷神也刚好赶来。

元丰抓了灵狐交给了蛇妖,为救灵狐出来,小翠拿夜明珠交换灵狐,然而蛇妖却失信,派元丰杀小翠母女,就在元丰挥剑刺向小翠瞬间忽然良心发现,昏倒了。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王太常[1],越人[2]。

总角时,昼卧榻上。

忽阴晦,巨霆暴作[3],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移时晴霁,物即径出。

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

”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4]。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5],因而乡党无与为婚[6]。

王忧之。

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喜问姓名。

自言:“虞氏。

女小翠,年二八矣。

”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7],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8],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9],奉侍宜谨。

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

”王命仆马送之。

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

”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10]。

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

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11];见女皆惊,群议始息。

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12];而女殊欢笑,不为嫌。

第善谑[13],刺布作圆[14],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15],绐公子奔拾之[16],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

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17],直中面目。

女与婢俱敛迹去[18],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

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19]。

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

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

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20]。

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21]。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

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

公子乃收涕以忻[22]。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23];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24];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25],喧笑一室,日以为常。

文言文小翠原文翻译

文言文小翠原文翻译

昔有女子名小翠,年方二八,姿容秀丽,性情温婉。

生于富家,父母宠爱,兄长呵护。

小翠自幼聪慧,读书识字,才情出众。

一日,小翠于花园中游玩,忽闻一阵鸟鸣,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小翠寻声而去,见一翠鸟栖息于枝头,羽毛鲜亮,犹如翡翠。

翠鸟见小翠,亦不惧人,反而频频点头,似有通灵之性。

小翠心生怜爱,遂将翠鸟带回家中,精心饲养。

自此,小翠与翠鸟形影不离,日夕相伴。

翠鸟亦知小翠心意,每当小翠忧愁时,翠鸟便展翅高飞,盘旋于空中,似乎在为小翠驱散愁云。

小翠见此,心中喜悦,忧愁尽消。

一日,小翠于窗前读书,忽见窗外一少年,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少年见小翠,亦目不转睛。

小翠心中一动,暗自思量:此人或许是我命中注定的良人。

于是,小翠托媒人向少年提亲。

少年之父闻言,大笑道:“此女才貌双全,我儿若有幸得之,乃三生有幸。

”遂应允了这门亲事。

婚期将至,小翠心中喜悦,却又有几分忧愁。

忧的是,一旦嫁为人妇,便要离开父母,离开翠鸟,不知今后生活如何。

翠鸟似乎察觉到了小翠的心思,终日不离其左右,仿佛在安慰小翠。

及至婚期,小翠身着红衣,嫁给了那位少年。

婚后,小翠夫妇恩爱有加,生活美满。

然而,小翠心中始终不忘翠鸟,时常在梦中与翠鸟相见。

一日,小翠梦中与翠鸟相会,翠鸟告诉她:“我乃天宫仙女,曾因犯错被贬人间。

因得你悉心照料,故对你心生感激。

如今,我已修成正果,即将返回天宫。

你若想见我,只需在庭院中种一棵梧桐树,我自会来与你相见。

”小翠醒来,心中喜悦,遂在庭院中种下一棵梧桐树。

不久,翠鸟果然再次降临,与小翠相会。

小翠与翠鸟言欢畅谈,直至天明。

自此,小翠与翠鸟每隔一段时间便在梧桐树下相会。

小翠夫妇虽不能时常相见,但心中始终有对方陪伴,生活依旧美满。

译文:从前有一位名叫小翠的女子,年纪刚好二十有八,容貌美丽,性情温和。

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母对她宠爱无比,兄长也十分呵护她。

小翠自小聪明伶俐,读书识字,才华横溢。

有一天,小翠在花园里游玩,突然听到一阵鸟鸣,声音清脆悦耳。

小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小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小翠者,余之爱猫也。

性温顺,善解人意。

每当余读书,必伏案而睡;余劳碌,则随余左右,似欲共分劳苦。

一日,余归家,见其卧于门旁,毛发光泽,神态安详。

余抚之曰:“小翠,汝今日何其安详也?”对曰:“主人,吾有一事,愿告之。

”余曰:“但言无妨。

”小翠遂而言:“吾闻人言,猫之寿命不过十年,吾已八岁,恐不久于人世矣。

是以今日,得主人之爱,愿以此身报答。

”余闻言,心中凄然。

良久,曰:“小翠,汝虽寿命有限,然吾之爱汝,岂因寿命长短而异?汝之温顺,吾之所爱;汝之忠诚,吾之所敬。

纵使汝寿命不长,吾亦愿以余生相守。

”小翠闻之,泪如雨下,伏地不起。

注释:1. 小翠者,余之爱猫也:小翠,我的爱猫。

者,……的人/事物。

2. 性温顺:性情温和顺从。

3. 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人的心意。

4. 每当余读书,必伏案而睡:每当我在读书,它必定趴在桌子上睡觉。

5. 余劳碌,则随余左右,似欲共分劳苦:我忙碌的时候,它就跟着我左右,好像想要和我分担劳苦。

6. 一日,余归家,见其卧于门旁,毛发光泽,神态安详: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它躺在门边,毛发光泽,神态安详。

7. 毛发光泽:毛发闪耀着光泽。

8. 神态安详:神态平静安详。

9. 愿以此身报答: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报答你。

10. 心中凄然:心中感到凄凉。

11. 良久,曰:过了一会儿,说。

12. 汝虽寿命有限,然吾之爱汝,岂因寿命长短而异?:你虽然寿命有限,但是我对你爱,难道会因为寿命的长短而改变吗?13. 汝之温顺,吾之所爱;汝之忠诚,吾之所敬:你的温顺,是我所爱的;你的忠诚,是我所尊敬的。

14. 纵使汝寿命不长,吾亦愿以余生相守:即使你的寿命不长,我也愿意用我的余生来陪伴你。

15. 泪如雨下,伏地不起:眼泪如雨般落下,趴在地上不起。

翻译:小翠,是我的爱猫。

性情温和,善于理解人的心意。

每当我在读书,它必定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忙碌的时候,它就跟着我左右,好像想要和我分担劳苦。

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它躺在门边,毛发光泽,神态平静安详。

四年级日记:看《聊斋志异之小翠》

四年级日记:看《聊斋志异之小翠》

8月15日星期六前几天晚上,我一直在上看这部电视剧。

特好看。

说小翠受到王家恩惠,所以才会嫁给王元丰这个头脑坏掉的大傻瓜,还使他变聪明了。

林志颖装王元丰,李冰冰装小翠等。

不过建议大家看一看,因为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希望大家能学习并悟懂里面的道理。

讲述的是:王太常的独生子王元丰是个痴儿,经常被人戏弄,王太常夫妇为他的婚事伤透了脑筋。

一日,太常带元丰出外打猎,元丰误入小狐妖小翠设下的陷阱,元丰向太常讲起此事,太常忽想起自己年轻时救过一只灵狐,便带元丰前去找她,请她帮忙解决元丰的婚姻大事。

为报恩,灵狐便将自己的女儿小翠带去王家,嫁给元丰。

成婚后,两人相处融洽,感情日渐增长。

一夜,元丰去丞相家挖竹笋,小翠无意中听到了蛇妖与丞相密谋当皇妃的事情,引起蛇妖注意。

丞相向皇上引见,不明就里的皇上封了蛇妖做皇妃。

蛇妖化身灵狐,将小翠骗出,想骗取夜明珠,被小翠识破。

打斗中蛇妖逃跑,小翠也中了蛇毒,为救小翠,元丰抱小翠去找灵狐解毒。

病好后的小翠不像往常一样活泼好动。

因为好玩,元丰穿上了丞相的衣服,扮成丞相的样子游街,被丞相的儿子看到。

得知王元丰扮成自己的样子,丞相气急败坏地来找王太常,谁知竟看到元丰穿着龙袍扮皇帝。

他告到了皇帝那里,幸亏从王家搜出的龙袍被小翠变成了蛤蟆,王家躲过了一劫。

为了让元丰变聪明,小翠去求灵狐,但被拒绝。

蛇妖主动要帮小翠这个忙,小翠救夫心切,听从了蛇妖的话,使元丰昏迷了几天,谁知醒来后的元丰虽然聪明了,却也变得暴戾了。

元丰参加武状元参试,一举夺魁,受蛇妖媚惑的元丰,沉迷其美色,对小翠态度粗暴,伤心的小翠回到灵狐身边。

就在小翠和灵狐共同修炼之时,元丰却带大队人马前来围剿她们。

此时,追查偷了夜明珠的灵狐下落的雷神也刚好赶来。

元丰抓了灵狐交给了蛇妖,为救灵狐出来,小翠拿夜明珠交换灵狐,然而蛇妖却失信,派元丰杀小翠母女,就在元丰挥剑刺向小翠瞬间忽然良心发现,昏倒了。

小翠不惜用自己的真气救元丰。

《聊斋志异·小翠》

《聊斋志异·小翠》
尽人情的势利冷酷的王太常夫妇。在这种人与非人的对比之 中,越发显得小翠的纯真可爱。
其他短篇小说
一、文言短篇
1、《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
袁枚《新齐谐》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乐钧《耳食录》 许元仲《三异笔谈》等等。
2、《阅微草堂笔记》:24卷,纪昀作。 内容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其《姑妄听 之·自序》说此书“大旨期不乖风教”。主要思想倾向 不好,少有积极意义。 《阅》在写法上,摹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文字古 拙简练,不事夸张修饰。有时也“随意装点”、“摹绘 如生”;有些篇章也雍容淡雅,情趣盎然。鲁迅说它 “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小 翠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帷幄奇谋运不穷, 痴儿颠倒戏闺中。
功成便尔将身退,
留取余情补化工。
1、狐女流变史: 狐精化人古已有之。 后魏时,“妇人着彩衣者,人指为狐魅” (《洛阳伽蓝记》),“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之同,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杖痕”,对元丰怜爱之情可见一斑;室外不敢撒欢,室内犹可 作戏,“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喧笑一室,日以为 常。”
此女非愚实慧,能窥翁姑喜怒。
至此,一个憨态可掬、天真无邪,而又十分痴情
的少女形象已经初露端倪。
她的天真烂漫令人欣羡。传统道德对女子 的要求是“笑不露齿”、温柔和顺,作者以赞 赏的笔调来写对小翠的“越礼”行为,蕴含着 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家长制的嘲弄与否定。
喜变悲,悲转喜,喜喜悲悲,悲悲喜喜。
至此,小翠不记世俗之偏狭,不顾个人
得失之朗朗心性全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小翠(2)原文
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挂误。

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

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

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

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

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

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

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

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遗钩,恸哭欲死;寝食不甘,日就羸瘁。

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惟求良工画小翠像,日夜浇祷其下,几二年。

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登鞍一望,则二女郎游戏其中。

云月昏蒙,不甚可辨,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逐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园亭,反逐阿谁?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也?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

翠衣人去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

既而红衣人来,果小翠。

喜极。

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骨瘦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

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人。

今与大姊游戏,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

请与同
归,不可;请止园中,许之。

公子遣仆奔白夫人。

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

女即趋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慰我迟暮。

女峻辞不可。

夫人虑野亭荒寂,谋以多人服役。

女曰:我诸人悉不愿见,惟前两婢朝夕相从,不能无眷注耳;外惟一老仆应门,余都无所复须。

夫人悉如其言。

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

女每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

后年余,女眉目音声渐与曩异,出像质之,迥若两人。

大怪之。

女曰: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则美矣,然较畴昔则似不如。

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余岁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图,救之已烬。

一日谓公子曰:昔在家时,阿翁谓妾抵死不作茧,今亲老君孤,妾实不能产,恐误君宗嗣。

请娶妇于家,旦晚侍奉公姑,君往来于两间,亦无所不便。

公子然之,纳币于锺太史之家。

吉期将近,女为新人制衣履,赍送母所。

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

大奇之。

往至园亭,则女亦不知所在。

问婢,婢出红巾曰:娘子暂归宁,留此贻公子。

展巾,则结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

虽顷刻不忘小翠,幸而对新人如觌旧好焉。

始悟锺氏之姻,女预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

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
【译文】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

一会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

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

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

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

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

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

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

亲戚们听说王
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