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主, 而那 些 被 男 权 压 制 的 女 性 , 她
《 聊 斋志异 》 采 用 了浪 漫 主 义 的 笔 法 ,塑 造 了一 批 不 同 于 古 代 社 会 那 些 大 家 闺 秀 或 小 家 碧 玉 式 的“ 异类 ” 女性 形象 , 她们 有 的是 那 些 处 于 最 底 层 受 压 迫 受 侮 辱 的 的歌 妓 之 类 ,更 多 的 则 是 一 些 魑 魅魍魉 , 女妖 或者狐仙 之流 , 但 是 与 传 统 文 学 中那 些 作 恶 多 端 的鬼
二. 追 求 婚 姻 自主 的女 性 形 象 在封建 社会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的 思 想 意 识 占据 主 流 , 在《 红 楼梦 》 里, “ 心较 比干多一 窍” 的林 妹 妹 正 是 意 识 到 贾 母 内 心 这 一 思
形 象往 往具 有 鲜 明的 性格 特征 ,

懂 得 感 恩 ,甚 至 会 不 计 代 价 的 报 恩 ,她 们 最 在 乎 的 也 不 是 金 钱 和 地位 , 而是 真挚 的情 谊 , 因此 , 这 些能够 变 化多 端 的“ 异类 ” 身上 , 少 了那 些 灵 异 的 奇 妙 感 和 和 鬼 怪 的 恐 怖 感 ,更 多 的是 人 情 味 和 人 性 美 ,她 们 具 有 的是 正 常 人 的 思 维 和 生 活 。从 这 一 点 上 来 看 , 她 们 虽 然 是 封 建 士 大 夫 眼 中不 齿 的 不 良女 子 的化 身 ,但 是 蒲 松 龄 却 用 更 加 现 实 的 手 法 揭 示 了她 们 身 上
们 更 加 没 有 婚 姻 的 自主 权 。在 明
清进 步思潮 的熏陶下 ,蒲松龄 敢
于 塑 造 出这 样 敢 爱 敢 恨 的 热 情 主 动 的 新 女 性 ,并 且 往 往 让 这 些 女 性 经 过 不 懈 地 追 求 和 努 力 最 终 琴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先生在他的名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然而这些女性又各有千秋,我们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类:反抗封建压迫的抗争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恪守封建道德的善良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聪慧勇敢女性等。

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女性角色丰富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剖析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我们用这种眼光看聊斋中的女性,大体是不错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她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代表着争议和进步,代表着希望和生活,她们有勇气,有胆识,有思想,也有胸襟。

她们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

一、足智多谋的抗争女性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中刻画了一个依靠自己的智谋为父报仇的女性角色.商三官已经订婚将要结婚时,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审不出结果.夫家要求迎娶商三官,母亲答应了,商三官却对夫家人说: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求举行婚礼,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柔中带刚,有理、有力、有节,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夫家的要求。

接着,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

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和腐败,对哥哥说:父亲被杀的时候官府置之不理,我就已经看透了世间之事.商三官说这番话时,已经胸有成竹,放弃了对官府的幻想,自己亲手给父亲报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描绘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既有仙魔妖怪的存在,又有现实人物的刻画,给读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围绕《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展开讨论,从不同层面探索她们的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首先,我们看到《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女性形象被描绘得极为美丽动人。

比如《牡丹亭》中的李青,她以美丽、聪明和有才情而获得了柳永的深深喜爱。

然而,她被迫嫁给了旧时的官宦子弟,最终导致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通过这个故事,蒲松龄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呈现了女性美丽和智慧的价值。

与此同时,《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女性形象是仙女或者妖怪。

她们以至美的容貌和神奇的力量吸引着男性的注意。

比如《杜鹃山》中的倪二,她化身为杜鹃鸟,引得每年的杜鹃花盛开。

她的美丽和神秘让人着迷,但她最终还是离开了凡间。

这样的女性形象在《聊斋志异》中多有描绘,既表达了男性对美丽的向往,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女性超越尘世的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女性形象都能从《聊斋志异》的故事中获得幸福。

有些女性在社会阶层的限制下受到压迫和剥削。

比如《聊斋志异》中的许多贫苦女子,她们的命运因为贫困和社会不公而备受困扰。

她们可能成为野鬼、尸魔,也可能被压迫者所折磨。

这些形象暴露了封建社会对弱势女性的不公和苦难,引发了对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思考。

此外,《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女性形象也展现了自主、勇敢和智慧的一面。

比如《聊斋志异》中的女仙子、女巫和道士们,她们不仅有特殊的能力,还有独立决策的能力。

她们通常能够洞察人心,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困境,保护自己和他人。

这些女性形象给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激发了对女性解放和平等的思考。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不同角色的特点、命运和社会地位。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对女性的关注和对封建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她们有美丽动人的外貌,有超凡脱俗的力量,也有自主勇敢的一面。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一个弱女子,将为父复仇之重任系于自身,而且最
赢天四古典魅力
万方数据
服进一步告诉她“非常爱花,爱何待言。”等到王子服 说出这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她还是无所领会, 回说自己不惯与人睡。甚至还将这话告诉她老母。王 子服责怪她“背人语”不能告诉人,她竟回答说:“背 他人,岂能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天真娇憨的少女的形 象。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言 行无自由可言;封建礼教除了要求妇女“三从四德” 以外,甚至要求妇女“笑不露齿”,从婴宁日嬉笑不 已,甚至在表兄面前爬在树上“狂笑欲坠”;此外,她 在异性青年面前遗花于地;在花园中与男子大方共 语,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男女 授受不亲’lt Jr4男女之大防”?总的来说,婴宁本质特性 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天真纯洁 的少女本性。作者这样写婴宁的意图是为了突出她 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 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婴宁爱花,婴宁 爱笑,花是自然的美,花则是人间的美,她身上,作者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婴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虽然带 着理想的色彩,但却有巨大的反封建礼教的内涵和 现实意义。 连城是追求真正爱情的另一典型。其父“贫 之”,所以就注定了连城的私爱要遭到禁止。这是封 建社会对妇女“三从”的要求所规定的。然而连城敢 于藐视封建礼教,勇敢地“逢人辄称道”乔省,助其 攻读。至于后边乔生为连城治病不惜剜割心头肉 时。连城对乔生的爱情就更深了。尽管她在封建势 力的压迫下因势单力薄无法抗拒而被许配给王成 化,但她对乔生“矢诚自剖”。特别是与乔生一道经 历了冥间的曲折后,她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了。重生 前她主动“请先以魂报”,以实际行动来反抗封建礼 教的压迫。复活后首告其父道:“儿已委身乔郎矣, 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充分表现了连城 敢于反抗的思想性格。在连城这一形象身上,显示 着强烈的批判性。从封建礼教到不合理的婚姻制 度,从封建家长到封建统治者,都是作者批判的目 标。从而使得连城形象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此外,我 们还可以看到,连城的爱情表现了一种新的观 点——知己之爱。比起“一见钟情”,“郎才女貌”之 爱有着更进步的社会意义。可以说,这是连城这一 典型所具有的更新的意义。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1)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

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

“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

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

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

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

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

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

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领衔参与编写的四大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他们把鬼神仙怪和古怪医案纳入文学,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的眷恋和研究的对象。

《聊斋志异》的主题中蕴伏着清代思想,也集中展示了清朝女性的形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权力、婚姻和多彩的女性角色。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支配婚姻权力。

例如,《蝴蝶夫人》一文中,钱老太爷被蝴蝶夫人所杀,她“一心想独守空闺,不受阻碍”。

在当时,家庭结构一般以父权支配,但是蝴蝶夫人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用野心占据了家庭权力,让丈夫的母亲无可奈何,男性的支配权被女性抢夺了。

另一方面,《阿珂姑娘》一文中,阿珂也成功用她聪明机智对抗了家庭传统而达成和其它女性一样,尽得自己期望婚姻的结果。

其次,《聊斋志异》还展示了传统婚姻模式:父权传统和女性不断被消弱。

如在《飞天大盗》、《紫金睡梦》等文章中,女主人公被父亲和母亲放荡,并未考虑女性的观点,只按照特定的传统和礼节安排婚礼,使女性的抉择被消弱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表明,女性在清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不能被认可,而且即使是少数孤独的思想家,也不能完全改变社会的婚姻现象,女性仍然受到传统的制约与约束。

最后,《聊斋志异》透过多彩而复杂的女性角色带来更多丰富。

例如,在《胭脂仙》一文中,胭脂仙打破了传统历史上对女性的局限,大胆反抗男权,用自己的坚韧精神和聪慧魅力征服坏人,最终推翻传统的古代神话纪实,保证了女性最后的胜利;另外,在《封神榜》、《黄雀表》中出现的女性主角也展示出自信、耿直、不畏权势的特性,有力地体现了清代女性勇敢且任性的态度。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反映出一种努力、一种抗争和一种梦想,表达了他们在力图赢得自由之路上无限洒脱的憧憬。

当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消极的婚姻模式仍然是女性的枷锁,但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女性认可自我和毅力的变化,也会给后人们留下强有力的读者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

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

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

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

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

同时。

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

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一)敢爱敢恨的狐妇《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

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

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

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

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

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

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

主要是为报父仇。

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

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

《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求婚。

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

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

《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薄情寡义时,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为姻缘。

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聊斋女性人物在爱情和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机智勇敢地同恶势力做斗争,谈笑嬉闹之间却敌兵,她们的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因此,环境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婴宁为例:先从自然环境来说,婴宁这种纯净自然的性格是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

婴宁就在这个处处是烂漫的山花的世界里长大。

从古到今,花从来都是一种美好、高洁的象征,从她出场“拈梅花一枝”到最后,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养成的爱花性情,如花的品格,这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具有憨直无邪、活泼开朗的天性的原因,这显然跟那个未经世俗熏染过的特定典型环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自然环境在人物性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婴宁》中,婴宁未入世前与她最亲密的是鬼母和婢女小荣,社会关系单纯而朴素。

她们都是源于自然,不属于那个秽浊的现实社会,她们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对于自己的爱情,她们选择敢爱敢恨,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她们的思想中没有男尊女卑,女人不是天生受男人控制的,她们和传统的依附男人的女人截然不同。

她们有主见,既主动热情又敢于追求爱情。

而且独立不羁,拿的起放的下,进退自如。

而另一方面,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獗,官不为民做主,即使是七尺男儿有时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会一筹莫展,而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为难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恶势力以致命的一击,像复仇女神,使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窦氏、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在即将完婚之际,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告状一年多都毫无结果。

商三官为父报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却被土豪南三复始乱终弃,活活逼死,死后化为厉鬼,终于报仇雪恨。

现实生活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做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庚娘》中的庚娘在公公、婆婆和丈夫遭到歹人王十八暗害,自己面临生死考验时,沉着冷静,勇敢机智,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亲手杀死了仇人。

鬼狐花妖类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大都与民间传说中的鬼不同:将鬼高度审美化了。

弱化,淡化了鬼身上的鬼气,最大限度地来表现鬼的善与美。

她们大多有娇好的容颜,娴静的妍姿,有着聪明才智与善良的心。

狐女小翠是一个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狐女形象。

她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善谑”。

同时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

她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细端详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亲分别对“殊不悲恋”的表现中,就已有所露。

在她身上,永远也找不到一丝愁苦的痕迹,永远也看不见半点忧伤的影子。

同痴儿元丰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欢笑,不为嫌。

”她把自己的别院变成了一个游戏场,终日和元丰以及丫头们一起嬉戏。

“刺步作圆,蹋蹴为笑”,“涂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样也新奇别致,整天奔逐笑闹,弹琴跳舞,不但闹得全家皆知,最后连邻里也知道。

这个“善谑”的特点表现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在王给谏与王待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王给谏越是寻隙中伤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开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后王待御时而无可奈何地概叹“余祸不远矣”,时而“惊颜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过这种反衬,小翠“善谑”的主要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耀眼了。

但是小翠并不是单纯的“善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善谑”中透露着小翠的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

在整个事件中,小翠的杰出之处,不仅表现在计策本身的仔细周密,使仇敌自投罗网,还表现在她知道王给谏要害王太常,与元丰成礼后,就开始准备,把元丰的痴疾这一生理弱点变成有利条件。

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谋。

还有《小谢》中的小谢是个活泼可爱,不懂世事,乐不知愁的鬼仙。

她聪明好学,心地善良,学什么都是一次就学会。

与秋榕成为朋友后两肋插刀,和陶生在黑暗力量斗争中彼此帮助。

作者充分利用鬼仙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通过人鬼相杂,幽冥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是不能有陶生、小谢等人的相互帮助,也不能有婴宁的笑,女性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扮演被支配的角色,小谢、婴宁、小翠的行经是对这一制约的颠覆和重新置配。

使她们摆脱了“笑不露齿”、“三从四德”、“七出”等精神的桎梏都在嬉戏和畅笑中被消解了,令人刮目相看。

这也充分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黑暗,蒲松龄举业一再受挫的不幸,昔日友情的冷淡,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真实、自主的人生、情感,世态炎凉深沉凝重的体验,如此种种压抑郁积于蒲松龄胸中,作者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和升华。

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从《聊斋志异》全书来看,虽是儿女情长、谈狐说鬼,却是最贴近社会人生。

在其大部分的篇章里,作者的爱憎强烈,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蒲松龄所设计的奇幻情节和塑造的奇幻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想的性质,但是这些只能存在于花妖鬼狐的幻境之中。

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多半有着更美的品性。

联系作者的一生不得志的际遇,则可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生活感受而自由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酸甜苦辣,表现着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参考文献:[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上下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2]清·蒲松龄著:刘跃宵主编.《聊斋志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3]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东方出版社.2006年.[4]朱一主:《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5]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7]姜维枫:《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