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主, 而那 些 被 男 权 压 制 的 女 性 , 她
《 聊 斋志异 》 采 用 了浪 漫 主 义 的 笔 法 ,塑 造 了一 批 不 同 于 古 代 社 会 那 些 大 家 闺 秀 或 小 家 碧 玉 式 的“ 异类 ” 女性 形象 , 她们 有 的是 那 些 处 于 最 底 层 受 压 迫 受 侮 辱 的 的歌 妓 之 类 ,更 多 的 则 是 一 些 魑 魅魍魉 , 女妖 或者狐仙 之流 , 但 是 与 传 统 文 学 中那 些 作 恶 多 端 的鬼
二. 追 求 婚 姻 自主 的女 性 形 象 在封建 社会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的 思 想 意 识 占据 主 流 , 在《 红 楼梦 》 里, “ 心较 比干多一 窍” 的林 妹 妹 正 是 意 识 到 贾 母 内 心 这 一 思
形 象往 往具 有 鲜 明的 性格 特征 ,

懂 得 感 恩 ,甚 至 会 不 计 代 价 的 报 恩 ,她 们 最 在 乎 的 也 不 是 金 钱 和 地位 , 而是 真挚 的情 谊 , 因此 , 这 些能够 变 化多 端 的“ 异类 ” 身上 , 少 了那 些 灵 异 的 奇 妙 感 和 和 鬼 怪 的 恐 怖 感 ,更 多 的是 人 情 味 和 人 性 美 ,她 们 具 有 的是 正 常 人 的 思 维 和 生 活 。从 这 一 点 上 来 看 , 她 们 虽 然 是 封 建 士 大 夫 眼 中不 齿 的 不 良女 子 的化 身 ,但 是 蒲 松 龄 却 用 更 加 现 实 的 手 法 揭 示 了她 们 身 上
们 更 加 没 有 婚 姻 的 自主 权 。在 明
清进 步思潮 的熏陶下 ,蒲松龄 敢
于 塑 造 出这 样 敢 爱 敢 恨 的 热 情 主 动 的 新 女 性 ,并 且 往 往 让 这 些 女 性 经 过 不 懈 地 追 求 和 努 力 最 终 琴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蒲松龄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在追求婚姻幸福 过程中完全采用主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
子,不仅抛头露面,言笑大方,置那套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面, 窥必 藏形"等闰门戒律于不顾,而且敢于先男子 而动情,主动去追求婚姻幸福。
《青梅》中的青梅,是个黠慧 异常的婢女,先是自做红娘, 诚挚地动员小姐阿喜与贫士张
的时候,她则用法术惩治了他,在她眼里,不容得他人对
爱的猥亵。纯结如璞玉的婴宁追求的是水一般明净,诗一 般优美的爱情,她对美好感情的追求是与其真性情分不开
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等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 在感情层面的大胆的爱恨观,从而使她们有别于 传统女性形象,她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世 俗的择偶标准业已有了新的乃至是理性的认识。
在这些故事中特别突出的是女子对爱情的各种不同的态度与迫求。自古以来, 女人比男子更为含蓄与执着。在都被套上礼教锁链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所受的 束缚甚于男子。在这样的宋缚下,青年女子在婚前不允有任何的情爱的要求 的,不仅连看男子一眼的权利也没有的, 甚至像《西厢记》中所描写的那样, 即使是自己被男子偷看了,也要被封建统治者视为辱没门户的丑事。至于婿 后的那一套三贞九烈,仍把她们紧紧地捆绑着,她们不可能去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生活。但压迫越大,反礼教的思想也越强,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表 现出她们的坚贞与执着的感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她们都为自己的爱情付出了许多, 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她们以各种的形式反抗封建的礼教压迫。《聊斋 志异》中的不少女子,她们虽不能完全地摆脱礼教的影响与束缚,但她们从 切身的利益出发,仍然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地挣脱礼教的桎梏。不管是人, 是狐、是仙,她们都在各自的感情生活里, 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让 她们的心底放射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从她们的眼神流露出明亮睿哲的智慧, 从她们的行动表现出忠诚纯洁的品质。在这类女性身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相当一部分要求摆脱礼教束缚,争取婚姻幸福的青年女子的思想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先生在他的名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然而这些女性又各有千秋,我们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类:反抗封建压迫的抗争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恪守封建道德的善良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聪慧勇敢女性等。

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女性角色丰富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剖析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我们用这种眼光看聊斋中的女性,大体是不错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她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代表着争议和进步,代表着希望和生活,她们有勇气,有胆识,有思想,也有胸襟。

她们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

一、足智多谋的抗争女性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中刻画了一个依靠自己的智谋为父报仇的女性角色。

商三官已经订婚将要结婚时,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审不出结果。

夫家要求迎娶商三官,母亲答应了,商三官却对夫家人说: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求举行婚礼,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柔中带刚,有理、有力、有节,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夫家的要求。

接着,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

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和腐败,对哥哥说:父亲被杀的时候官府置之不理,我就已经看透了世间之事。

商三官说这番话时,已经胸有成竹,放弃了对官府的幻想,自己亲手给父亲报仇。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领衔参与编写的四大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他们把鬼神仙怪和古怪医案纳入文学,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的眷恋和研究的对象。

《聊斋志异》的主题中蕴伏着清代思想,也集中展示了清朝女性的形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权力、婚姻和多彩的女性角色。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支配婚姻权力。

例如,《蝴蝶夫人》一文中,钱老太爷被蝴蝶夫人所杀,她“一心想独守空闺,不受阻碍”。

在当时,家庭结构一般以父权支配,但是蝴蝶夫人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用野心占据了家庭权力,让丈夫的母亲无可奈何,男性的支配权被女性抢夺了。

另一方面,《阿珂姑娘》一文中,阿珂也成功用她聪明机智对抗了家庭传统而达成和其它女性一样,尽得自己期望婚姻的结果。

其次,《聊斋志异》还展示了传统婚姻模式:父权传统和女性不断被消弱。

如在《飞天大盗》、《紫金睡梦》等文章中,女主人公被父亲和母亲放荡,并未考虑女性的观点,只按照特定的传统和礼节安排婚礼,使女性的抉择被消弱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表明,女性在清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不能被认可,而且即使是少数孤独的思想家,也不能完全改变社会的婚姻现象,女性仍然受到传统的制约与约束。

最后,《聊斋志异》透过多彩而复杂的女性角色带来更多丰富。

例如,在《胭脂仙》一文中,胭脂仙打破了传统历史上对女性的局限,大胆反抗男权,用自己的坚韧精神和聪慧魅力征服坏人,最终推翻传统的古代神话纪实,保证了女性最后的胜利;另外,在《封神榜》、《黄雀表》中出现的女性主角也展示出自信、耿直、不畏权势的特性,有力地体现了清代女性勇敢且任性的态度。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反映出一种努力、一种抗争和一种梦想,表达了他们在力图赢得自由之路上无限洒脱的憧憬。

当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消极的婚姻模式仍然是女性的枷锁,但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女性认可自我和毅力的变化,也会给后人们留下强有力的读者精神。

定稿谈《聊斋志异》中典型妇女形象

定稿谈《聊斋志异》中典型妇女形象

提纲中心论点:《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分论点: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以《连城》、《青梅》、《封三娘》为例分析之。

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以《红玉》、《娇娜》、《封三娘》、《细柳》、《鸦头》、《狐谐》分析之。

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以以《鸦头》、《细侯》、《婴宁》、《小翠》、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商三官》为例分析之。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以《梅女》、《寄生》等作品分析之。

第 1 页 共 8 页 1谈《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及其社会意义【摘要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笔者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本书妇女形象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关键词关键词】】《聊斋志异》 形象 妇女 社会意义中国古典小说为了适应反映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适应多方面地展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通过各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一定阶级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其典型的人物形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千百年来闪耀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来志异,借谈狐说鬼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栾庆怡
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女性。

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大都“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的篇章。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爱情的生活。

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深刻观察力的蒲松龄不会不看到这一切,加上屡遭坎坷而终不得其志的生活经历,更激起了他的“孤愤”之情,所以,在当时文网遍布的恐怖时代,他仍以“曲笔”向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加以有力的抨击,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

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和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又像山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爱笑和敢说私房话的特点,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大胆的挑战。

白秋练(《白秋练》)则是另一类女性,她在爱情的生活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持重。

因她知书多才,所以一见到“执卷吟诗”的慕生,立即视为知音,但三次求婚,均遭到慕父回绝。

对此,白秋练并没有失去追求婚姻幸福的信心。

在与慕父的屡次较量中,逐渐认识到“凡商贾志在利耳”的道理,然后凭着自己超人的本领,使其“得厚息”,终于以金钱打动了这个封建老顽固的心,得以与慕生结为美满伉俪。

像婴宁、白秋练这样的女性,在书中还有不少篇幅,其中有的女性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女性尽管生活的道路各自不同,但在追求婚姻幸福、蔑视和反封建礼教这一点上,却是她们的共同之处。

《聊斋志异》一书还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封建黑暗势力欺凌压迫的烈性女子。

《鸦头》中的鸦头就是一个敢于抗争、凌辱不能屈的坚强女性。

《细侯》中的细侯,是一个比鸦头受凌辱受损害更重的女子,她被逼以妓为业,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她始终不甘心屈从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心跳出火坑,矢志跟从穷书生满生却又中了富贾某的圈套,后满生归,她“方悟前次多端,悉贾之诡谋”,愤然“杀抱中儿(细侯与富贾某所生子),携所有亡归满”。

《商三官》中的商三官,为报父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

《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纯真而痴情的女子,被土豪南三复始乱而终
弃,活活逼死,死后化作厉鬼,终于报仇雪恨。

书中还有这样一些女性,聪明能干,机智过人,《颜氏》中的颜氏,在自己的丈夫屡试不中的情况下,女扮男装,从容入试,屡试屡中,连任官职。

《仙人岛》中的芳云、绿女二人,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使颇有名气的中原才子王勉也不免为之相形见绌,最后中原才子只得以“藏拙”了之。

此外,扶危济困的乔女(《乔女》),心灵手巧的绩女(《绩女》)和“雅善诙谐,倾倒一座”的狐女(《狐女》),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聊斋志异》一书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追求真挚爱情的女性,还是敢于反抗封建黑暗势力的女性和其他类型的女性,特别忌讳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赘笔,她们的一言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非常细腻地表现出各自在心理和气质上的特点,使如此众多的女性个性鲜明,如同化工赋物,各呈异彩。

《侠女》、《商三官》、《庚娘》都是通过复仇的情节以表现对暴虐的反抗,但一个主要表现的是不同凡俗的侠气,一个主要表现的是超人的谋略,一个主要表现的是临难不惊的胆识。

婴宁、小翠都蕴含着作者美的理想,一样的聪明美丽,一样的活泼好动,但从婴宁的笑语中多透露着纯真浪漫,从小翠的“善谑”中多透露着干练机智,婴宁是从花境中走出来的人物,所以不带半点世俗污秽。

小翠是为“报恩”主动入门的,所以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小谢》中的秋容、小谢,天真顽皮,稚气十足,在男性面前无拘无束。

《连锁》中的连锁温文尔雅,没有秋容、小谢所带有的“野性”,俨然是一位“大家闺秀”。

聂小倩则是另
一类女性,在与宁生认识前,是一个“受妖物威胁,历役贱务”、“摄人血以供妖饮,攫人心肝以供妖食”的女子,由于十分钦佩宁生不恋财色的“刚肠”,因而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非但不再为虎作伥,反而为宁生出谋御妖,后来在奇人燕生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妖物,获得了自由。

尽管如此,她毕竟在与宁生结合前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所以在宁生家中,格外地屏声敛气,格外地任劳任怨。

《香玉》中的香玉和绛雪,同是痴情女子,但一个直率外露,一个含蓄内向。

《莲香》中的莲香和李氏,同钟情于桑生,一个诙谐豁达,多表现在语言上;一个单纯矜持,多显露于情态中。

《张鸿渐》中的舜华,为了试探张鸿渐对自己有无情意,遂幻化成方氏母子。

张与真假方氏相会的两个场面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舜华虽然能惟妙惟肖地幻出方氏的外形,但却难以表现出方氏与丈夫离别四年后又相见时那种细腻而复杂的感情。

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写得很有分寸。

确如前人所言,著文之妙,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巧而在当。

蒲翁大笔既精且当,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书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的,如《鸦头》、《细侯》、《胡四娘》、《姊妹易嫁》等;一类是富于浪漫性的,所写女性或者是花妖狐魅,或者具有超人的本领,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作者的理想,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把“神性”、“人性”、“物性”集于“女性”一体,构成一种亦真亦假、迷离扑朔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翩翩》中的翩翩救罗子浮于殆危,并与其结为秦晋之好,但罗子浮举动轻薄,见异思迁,翩翩察而不愠,不动声色地制服了罗子浮:
“生视之(指花城娘子),年二十有三四,绰有余妍。

心好之,剥果误落案下,俯假拾余,阴捻翘凤……生方恍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少顷,酬酢间,又以指搔其掌,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移时始复变,由是渐渐息虑,不敢妄想。


《娇娜》中的娇娜为孔雪笠割除胸间腐痈,简直是一个手到病除的神医:
“乃一手启罗妗,解佩刀,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雪流溢,沾染床席……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

”《仙人岛》中芳云遇水筑堤,宿野造第:
“俄至海岸,王(勉)虑其无途。

芳云出素练一匹,望南抛去,化为长堤,其阔盈丈,瞬息驰过,堤亦渐收,至一处,潮水所经,四望辽邈。

芳云止勿行,下车取篮中草具,偕明珰数辈,布置如法,转眼化为巨第。


类似描写,再如小翠(《小翠》)用热水闷治痴儿,婴宁(《婴宁》)惩治调戏者,梅女(《梅女》)、窦氏(《窦氏》)复仇,莲香治病,李氏(《莲香》)还阳,黄英(《黄英》)养菊,嫦娥(《嫦娥》)幻化,假阿绣(《阿绣》)成人之美,晚霞(《晚
霞》)生而死、死而生等等,写得无不超凡入圣,动人心魄。

《聊斋志异》在表现女性中所特有的“神性”的同时,还充分注意到她们所属的“物性”,正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尽管神通广大,但总脱不了猴性。

这种“物性”不但能使读者“偶见鹘突,知非复人”,而且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花姑子(《花姑子》)是獐精,文中就通过安生写她“脑麝其香,穿鼻沁骨”,“但觉气息肌肤,无处不香”,暗示了獐的特点,而与假花姑子(蛇精)相合时,则“觉甚膻腥”,暗示出蛇的特点;绿衣女(《绿衣女》)是蜂子变化来的,就写她“腰细殆不盈掬”,“谈吐间妙解音律”,“声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暗示了蜂的特点;白秋练(《白秋练》)是鱼精,所以求丈夫“归载湖水”,“每食必加少许”,暗示了鱼的特点;阿英(《阿英》)是鹦鹉精,就写她口齿伶俐,暗示了鹦鹉的特点;十娘(《青蛙神》)是青蛙神,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对青蛙“怒则践毙,不甚爱惜”时,就立即一反常态,变温顺为恼怒,并“甚讳言‘蛙’字,闻之恚甚”,尤其厌恶和害怕蛇类,这些描写暗示了青蛙的特点;写葛巾娘子(《葛巾娘子》)“异香竟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无气不馥”,香玉(《香玉》)则“香风洋溢”,暗示出她们都是由牡丹幻化来的特点;《莲香》中的李氏“手冷如冰”,暗示了阴鬼的特点。

作者在写到由狐变化来的女性时,大都把她们写得黠慧、娇媚、好动、机灵。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者这样写,不但无损于这些女性形象本有的光彩,反而突现了她们在与人交往中所呈现的“个性化”的特点,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总之,《聊斋志异》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描述中,很审慎地注意到:显“神性”而不狂,示“物性”而不妄,谈“人性”而不俗,写人物而不僵。

一切“性”都是为了突现“人性”,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表现人物。

当我们漫游于《聊斋志异》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画廊中的时候,不能不惊叹作者运笔构思的神奇魔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