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主, 而那 些 被 男 权 压 制 的 女 性 , 她
《 聊 斋志异 》 采 用 了浪 漫 主 义 的 笔 法 ,塑 造 了一 批 不 同 于 古 代 社 会 那 些 大 家 闺 秀 或 小 家 碧 玉 式 的“ 异类 ” 女性 形象 , 她们 有 的是 那 些 处 于 最 底 层 受 压 迫 受 侮 辱 的 的歌 妓 之 类 ,更 多 的 则 是 一 些 魑 魅魍魉 , 女妖 或者狐仙 之流 , 但 是 与 传 统 文 学 中那 些 作 恶 多 端 的鬼
二. 追 求 婚 姻 自主 的女 性 形 象 在封建 社会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的 思 想 意 识 占据 主 流 , 在《 红 楼梦 》 里, “ 心较 比干多一 窍” 的林 妹 妹 正 是 意 识 到 贾 母 内 心 这 一 思
形 象往 往具 有 鲜 明的 性格 特征 ,

懂 得 感 恩 ,甚 至 会 不 计 代 价 的 报 恩 ,她 们 最 在 乎 的 也 不 是 金 钱 和 地位 , 而是 真挚 的情 谊 , 因此 , 这 些能够 变 化多 端 的“ 异类 ” 身上 , 少 了那 些 灵 异 的 奇 妙 感 和 和 鬼 怪 的 恐 怖 感 ,更 多 的是 人 情 味 和 人 性 美 ,她 们 具 有 的是 正 常 人 的 思 维 和 生 活 。从 这 一 点 上 来 看 , 她 们 虽 然 是 封 建 士 大 夫 眼 中不 齿 的 不 良女 子 的化 身 ,但 是 蒲 松 龄 却 用 更 加 现 实 的 手 法 揭 示 了她 们 身 上
们 更 加 没 有 婚 姻 的 自主 权 。在 明
清进 步思潮 的熏陶下 ,蒲松龄 敢
于 塑 造 出这 样 敢 爱 敢 恨 的 热 情 主 动 的 新 女 性 ,并 且 往 往 让 这 些 女 性 经 过 不 懈 地 追 求 和 努 力 最 终 琴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先生在他的名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然而这些女性又各有千秋,我们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类:反抗封建压迫的抗争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恪守封建道德的善良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聪慧勇敢女性等。

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女性角色丰富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剖析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我们用这种眼光看聊斋中的女性,大体是不错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她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代表着争议和进步,代表着希望和生活,她们有勇气,有胆识,有思想,也有胸襟。

她们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

一、足智多谋的抗争女性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中刻画了一个依靠自己的智谋为父报仇的女性角色.商三官已经订婚将要结婚时,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审不出结果.夫家要求迎娶商三官,母亲答应了,商三官却对夫家人说: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求举行婚礼,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柔中带刚,有理、有力、有节,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夫家的要求。

接着,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

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和腐败,对哥哥说:父亲被杀的时候官府置之不理,我就已经看透了世间之事.商三官说这番话时,已经胸有成竹,放弃了对官府的幻想,自己亲手给父亲报仇。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

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

他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我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分为四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世俗女子;一类是挣脱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另一类则是超拔须眉之上的伟大女性。

蒲松龄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出她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

因此,作者对她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抗封建、勇于斗争的精神。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妇女形象;反封建礼教;分析研究目录引言 (1)一、异类幻化的女性 (1)1. 女仙 (2)2. 狐妖 (2)3. 女鬼 (3)二、现实社会中的世俗女子 (4)1. 悍女妒妇 (4)2. 复仇女性 (5)三、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6)1. 热情助人的女性 (6)2. 洁身自好的妓女 (7)3. 追求真爱的女性 (7)四、超拔须眉之上的伟大女性 (8)1. 侠女仁妇 (8)2. 才女 (9)3. 近代女经营者 (9)结论 (10)引言初次接触《聊斋志异》是在1986年的电视上,由于当时受知识的限制,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只是觉得里面的女主角既漂亮又恐怖。

在上大学时才得以拜读原著,得以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小说。

鲁迅曾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说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1]”。

(完整版)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完整版)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

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一个弱女子,将为父复仇之重任系于自身,而且最
赢天四古典魅力
万方数据
服进一步告诉她“非常爱花,爱何待言。”等到王子服 说出这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她还是无所领会, 回说自己不惯与人睡。甚至还将这话告诉她老母。王 子服责怪她“背人语”不能告诉人,她竟回答说:“背 他人,岂能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天真娇憨的少女的形 象。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言 行无自由可言;封建礼教除了要求妇女“三从四德” 以外,甚至要求妇女“笑不露齿”,从婴宁日嬉笑不 已,甚至在表兄面前爬在树上“狂笑欲坠”;此外,她 在异性青年面前遗花于地;在花园中与男子大方共 语,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男女 授受不亲’lt Jr4男女之大防”?总的来说,婴宁本质特性 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天真纯洁 的少女本性。作者这样写婴宁的意图是为了突出她 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 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婴宁爱花,婴宁 爱笑,花是自然的美,花则是人间的美,她身上,作者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婴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虽然带 着理想的色彩,但却有巨大的反封建礼教的内涵和 现实意义。 连城是追求真正爱情的另一典型。其父“贫 之”,所以就注定了连城的私爱要遭到禁止。这是封 建社会对妇女“三从”的要求所规定的。然而连城敢 于藐视封建礼教,勇敢地“逢人辄称道”乔省,助其 攻读。至于后边乔生为连城治病不惜剜割心头肉 时。连城对乔生的爱情就更深了。尽管她在封建势 力的压迫下因势单力薄无法抗拒而被许配给王成 化,但她对乔生“矢诚自剖”。特别是与乔生一道经 历了冥间的曲折后,她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了。重生 前她主动“请先以魂报”,以实际行动来反抗封建礼 教的压迫。复活后首告其父道:“儿已委身乔郎矣, 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充分表现了连城 敢于反抗的思想性格。在连城这一形象身上,显示 着强烈的批判性。从封建礼教到不合理的婚姻制 度,从封建家长到封建统治者,都是作者批判的目 标。从而使得连城形象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此外,我 们还可以看到,连城的爱情表现了一种新的观 点——知己之爱。比起“一见钟情”,“郎才女貌”之 爱有着更进步的社会意义。可以说,这是连城这一 典型所具有的更新的意义。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蒲松龄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在追求婚姻幸福 过程中完全采用主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
子,不仅抛头露面,言笑大方,置那套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面, 窥必 藏形"等闰门戒律于不顾,而且敢于先男子 而动情,主动去追求婚姻幸福。
《青梅》中的青梅,是个黠慧 异常的婢女,先是自做红娘, 诚挚地动员小姐阿喜与贫士张
的时候,她则用法术惩治了他,在她眼里,不容得他人对
爱的猥亵。纯结如璞玉的婴宁追求的是水一般明净,诗一 般优美的爱情,她对美好感情的追求是与其真性情分不开
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等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 在感情层面的大胆的爱恨观,从而使她们有别于 传统女性形象,她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世 俗的择偶标准业已有了新的乃至是理性的认识。
在这些故事中特别突出的是女子对爱情的各种不同的态度与迫求。自古以来, 女人比男子更为含蓄与执着。在都被套上礼教锁链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所受的 束缚甚于男子。在这样的宋缚下,青年女子在婚前不允有任何的情爱的要求 的,不仅连看男子一眼的权利也没有的, 甚至像《西厢记》中所描写的那样, 即使是自己被男子偷看了,也要被封建统治者视为辱没门户的丑事。至于婿 后的那一套三贞九烈,仍把她们紧紧地捆绑着,她们不可能去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生活。但压迫越大,反礼教的思想也越强,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表 现出她们的坚贞与执着的感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她们都为自己的爱情付出了许多, 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她们以各种的形式反抗封建的礼教压迫。《聊斋 志异》中的不少女子,她们虽不能完全地摆脱礼教的影响与束缚,但她们从 切身的利益出发,仍然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地挣脱礼教的桎梏。不管是人, 是狐、是仙,她们都在各自的感情生活里, 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让 她们的心底放射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从她们的眼神流露出明亮睿哲的智慧, 从她们的行动表现出忠诚纯洁的品质。在这类女性身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相当一部分要求摆脱礼教束缚,争取婚姻幸福的青年女子的思想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学生姓名杨翠平学号*********指导教师张玉国年级2008秋分校/学院保定电大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2日内容摘要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

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

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

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

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

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目录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一)侠女仁妇形象 (2)(二)经济自立的女性形象 (2)(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4)(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4)(五)悍妒仁女性形象 (5)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

然而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是这位三家村“不得志”的私塾先生却在刻画女性形象上创造了一个高峰。

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

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

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

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

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

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

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

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

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

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

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

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

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众多男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

但是比较一下男女形象就会感到诧异,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强,是相当弱小,需要帮助的人物,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强者形象。

这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传统的改变。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归纳以下几类:(一)侠女仁妇形象在《聊斋志异》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仁妇形象。

侠女形象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进行阐述。

《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的情节展开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具有侠者风范的妇女形象。

《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描写的。

《张氏妇》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

这些侠女所共有的特征是:第一有隐忍的性格。

第二她们都是智侠。

商三官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其父因醉酒而得罪了邑豪,被邑豪的家奴打死了.三官的兄长告到官府,却“经岁不得结”,“讼不得直,负屈归.”这明摆着官府与邑豪,勾结成奸.可兄长却仍然执迷不悟,“谋留父尸”,仍寄希望于黑暗的官府,而三官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她的一句话点破了兄长的执迷:“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生一阎罗包老耶?”寥寥数语,入木三分,点出了黑暗社会的本质.面对残酷的现实,一家人无计可施.三官虽然外表柔弱,然而内心一点也不比男儿差.她早就想好了对付仇人的办法,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夜里偷偷离开了家.在豪强大宴之机,前往酬欢献歌,并在豪强借势“留与同寝”的深夜,杀死了仇人,而后也自杀了.三官真可谓女中豪杰。

②仁妇的形象以《乔女》和《仇大娘》为代表进行分析。

乔女是那种修身型的女性形象,而仇大娘则是治家型的形象。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

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户,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

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

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②(二)经济自力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其艺术成绩的顶峰,他们的一群人物形象主体精力是对真善美、对自力人格的不松懈追求。

而最为使人惊叹的是,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独尊儒家学术”“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惟禁锢下,蒲松龄作为一介儒生,竟能有“女性自力,必须以经济自力为基础”的思惟,并成功塑造了新型女性经营者形象,这些个女性外表大凡秀美荏弱,但却有一个极有见识的头脑。

这和传统的女性完全依赖男的糊口经济没有办法自力的状况截然不同。

这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中,不克不及不说是一个环球注目的丰碑。

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有近20篇有关到女性经营办理财产,体现了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苏醒,是中国呼唤“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先声。

由有经济自力意识继续往前经营办理财产,其中佼佼者甚或成为成功的新型女性经营者。

以下将从其中择其有代表性者浅谈他们经济自力的手段和具体体现的实例阐发。

《鸦头》中的鸦头,虽为娼妓.但她挣脱苦海,思嫁王文,王说家贫,鸦头说:“ 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稀薄亦可自给。

可鬻毛驴作资本。

”人誉蒲松龄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此几句功力可见一斑,笔才一二,象以应焉,鸦头奇特的个性和不统一般的见识体现的极尽描摹。

别的痴情女性在这种环境下凡是也对心上人说甘愿刻苦,而实在心田茫茫然焉,不知怎样刻苦也没有努力的方向。

鸦头不同,她也痴情,但是她对她的未来是有筹划的,而是用非常少数语明确道出了成长渠道,她不雅察市场得出论断“今市货皆可居”,且规划了成本,想到了创业资金来历。

意识多么清醒思维多么清晰!“王与家丁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

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

历年余,渐能蓄婢媪,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王文家境能成长到这个地步,离不开鸦头的巧妙点拨和鸦头本身也举行女红的经营。

鸦头用本身的经济头脑和手工工作,成绩本身一段美满婚姻。

《黄英》中的黄英兰心惠质,坚持把花当成事业做,轰轰烈烈卖花,从靠马子才接济,到享用过于世家,从过去借住马子才的荒园,到本身盖起讲求的楼房。

马子才丧妻往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工具,都由黄家供应。

黄英主不雅上路程经过过程卖菊作为事业,不依赖马子才,也不接管马关于“卖菊贪财亵渎斯文”的定见,认为“靠本身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

人固不成苟求富,然亦不必必须要求贫也。

”、“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欲用本身的劳动致富不千年做穷困之人。

她路程经过过程技能前进获得商品的差异化。

路程经过过程差异化的商品提供来赢利。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也恰巧相合了当今“提高产物质量,树立出名的牌子战略”的经济战略。

黄英的从商不是偶然的、不主动的,而是她酝酿已久的,她跟马子才提过卖菊花,马子才嗤之以鼻,她就决议本身干,她的对马子才所谓关于从商不成耻的所有话语,都浮现出一种理性的光辉,一种清晰的思绪,可见她的经营意识有本身的定见支持,是主动的、成熟的。

完全可与当今新型女性经营者比美,是新型女性经验者形象中一颗璀璨的名人。

《小二》中的小二,经营才华卓尔不群,她开琉璃厂,“其奇式幻采,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

”几年功夫,富甲一方。

小二对工人办理很严格,“督课婢仆严,食指数百无冗口”小二还懂得糊口,“暇辄与丁烹茗着棋,或不雅书史为乐”。

她五天查抄一次往来帐目和工人劳动,奖罚分明,对工人的奖励总是超过惩罚。

五天一休,伉俪与工人同乐。

在办理上井井有条,实施“人性化”经营。

“小二是个富有活气的新型资产者,懂市场,懂得驾驭主顾的猎奇心理,掌握市场。

会赚钱,也会安享。

她过的不是传统田主吝啬鬼式糊口,而带有新型享乐型资同族特点。

”《小二》反应了在商品经济成长中女性的能力与官位地方。

展览了女性经济官位地方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恋爱糊口。

小二与黄英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食饭”的传统女性标准样式,在他们的经营成功,富甲一方中实现了本身的生命价值。

《黄英》、《小二》在艺术上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思惟性,是逾越了时代的。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得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端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共同的特征是大担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品质。

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端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是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

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